[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南传小部·经集·第四品·八颂经品
 
{返回 南传小部·经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9

《南传小部.经集》
   Khuddakanikaaye·Suttanipaatapaa.li
   汉译:郭良鋆
   校对:江苏扬州观音山禅寺
   巴利文原本:巴利文三藏“Cha.t.tha Sa^ngayaana 3.0”光盘(1956年第6次缅甸结集的巴利文三藏)
   巴利文释义:《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A.P.Buddhadatta
   巴利文字母:Pali Text Society首倡并使用的网络体巴利文字母

第四品 八颂经品
4. A.t.thakavaggo

第一章 爱欲经
1. Kaamasutta.m

  766 他追求爱欲,心满意足,肯定感到高兴,因为实现了凡人的愿望。
   767 如果他满怀渴望,追求爱欲,却未能如愿,他就感到痛苦,犹如利箭穿身,
   768 避开爱欲,犹如不踩蛇头,这样的有识之士克服世上的这种执着。
   769 他贪求种种爱欲:田地、财产、金子、牛、马、仆人、妇女、亲属;
   770 这些脆弱的东西摆布他,危险折磨他,痛苦追随他,犹如河水涌入漏船。
   771 因此,有识之士应该永远避开爱欲;摒弃它们,舀出船中漏水,越过河水,到达彼岸。

第二章 洞窟八颂经
2. Guha.t.thakasutta.m

  772 一个生活在洞窟【指身体】里的人有许多遮蔽,沉溺在愚痴中;这样的人远远没有达到超脱,因为在这世上,爱欲是很难摒弃的。
   773 听凭愿望,执着生存的快乐,寻求未来或过去的爱欲,贪恋今日和往昔的爱欲,这样的人很难获得解脱,因为解脱不能依靠别人。
   774 贪求,迷恋,沉醉于爱欲,吝啬,邪恶,这样的人陷入痛苦时,悲叹道:“我们死后,将成为什么?”
   775 因此,让世人学会知道什么是世上的邪恶,让他不要行恶,因为智者说道:人生是短暂的。
   776 我看到世上贪恋生存的人战战兢兢; 这些可怜的人面临死亡嘟嘟哝哝,不能摆脱对生存的贪恋。
   777 请看,这些执着自我的人战战兢兢,犹如水流枯竭的鱼儿。看到这种情形,那就不要执着自我,不要执着生存。
   778 智者应该排除对两极的渴望,彻底理解诸触,没有贪欲,不做自己谴责的事,不受所见所闻污染。
   779 越过水流,不受执着污染,牟尼应该彻底理解名想,拔出利箭,努力游荡,不贪恋这世和彼世。

第三章 邪恶八颂经
3. Du.t.tha.t.thakasutta.m

  780 思想邪恶的人争辩,思想纯真的人也争辩,而牟尼不参与发生的争辩,因此牟尼在任何地方都不受阻碍。
   781 一个受欲望支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人,怎么会放弃自己的见解呢?他在完成自己的事,怎么理解就怎么说。
   782 未经询问便向别人赞扬自己的德行戒行,智者认为这种自我吹嘘的人不高尚。
   783 平静沉着,不称道自己品行如何如何,在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骄傲,智者认为这样的比丘高尚。
   784 他的观点是人为的、臆想的、偏颇的、污秽的,无论他怎样自以为是,他的根基是不可靠的。
   785 信奉某种观点后,便难以摆脱。人们考察各种观点,决定取舍。因此,人们在种种信奉中,抛弃或接受某种观点。
   786 纯洁者在这世上不接受关于各种存在的人为观点;他摒弃虚妄和骄傲,无所执着,还会依凭什么行动呢?
   787 执着种种观点便会导致争论,但依凭什么与无所执着的人争论呢?因为他既不接受,也不拒绝,在这世上涤除一切观点。

第四章 纯洁八颂经
4. Suddha.t.thakasutta.m

  788 “我看见纯洁者、优秀者、健康者,由于所见,人得到净化。”持有这种观点,并认为至高无上。便会依靠知识,寻找纯洁者。
   789 如果所见能使人净化,或者知识能使人摆脱痛苦,那么有贪爱的人便可通过其他途径【指不是“八正道”的其它途径】达到净化,因为按照他的这种观点,只能得出这种结论。
   790 不执着所见、所闻、德行、所想和善恶,抛弃一切所得,在这世上无所作为,这样的婆罗门不认为能通过别的途径达到净化。
   791 有些人抛弃原先的,又接受另一种;他们追随欲望,不能超越执着,抓住这个,舍弃那个,就像猴子抓住这根树枝,舍弃那根树枝。
   792 一个人遵奉戒行,执着名想,便会陷入种种事情,而充满智慧,具有知识的智者理解万物,不会陷入种种事情。
   793 对万事万物,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想,都不怀敌意;在这世上,有谁能改变这样一位目光远大,公开游荡的人?
   794 他们不制造任何观点,不推崇任何观点,也不自称“无比纯洁”;他们斩断执着的束缚,在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贪求。
   795 克服罪恶,理解一切,洞察一切,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婆罗门不迷恋贪欲,不沾染贪欲,对今世和彼世都不执着。

第五章 至高八颂经
5. Parama.t.thakasutta.m

  796 在这世上,一个执着观点的人总把自己的观点说成至高无上,而把别人的观点说成低劣的。因此,他不能摆脱争论。
   797 他在所见、所闻、德行、戒行和所想中,看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执着其中,把其他一切视为低劣。
   798 智者说:这是一种束缚,由于这种束缚而把其他一切视为低劣。因此,比丘不执着所见、所闻、所想和德行戒行。
   799 在这世上,不要用知识或德行戒行制造观点,不要把自己与别人等同,也不要认为自己低于别人或高于别人。
   800 抛弃所得,无所执着,甚至也不依赖知识;不追随宗派团体,甚至也不采纳任何观点。
   801 不渴求两极,不渴求今世或彼世的种种存在,在考察万物后,毫无执着。
   802 对于世上所见、所闻、所想毫无人为的名想;这世上,有谁能改变这样一位不采纳任何观点的婆罗门?
   803 不制造任何观点,不推崇任何观点,不接受万物,不依赖德行戒行,这样的婆罗门走向彼岸,不再返回。

第六章 衰老经
6. Jaraasutta.m

  804 生命确实短暂,不到一百岁,就要死去,即使能活得更长,最后仍会衰老而死。
   805 人们总为自己喜爱之物悲伤,因为占有之物不会永恒;认识到存在之物总要消亡,不要居家。
   806 人认为“这是我的”,但还是随死亡而消失;认识到这一点,虔诚的智者不会崇拜自我。
   807 正如醒着的人看不见梦中相遇的情景,人也看不见亡故的亲人。
   808 凡是看到和听说的人,都有一个称呼他的名字;一旦这个人死去,只留下他的名字。
   809 贪恋自己喜爱之物的人,不能摆脱忧愁、悲伤和贪婪,因此,牟尼们摒弃执着,四处游荡,寻求宁静。
   810 人们认为比丘毫无执着,四处游荡,经常独处隐居,不在世上显现自己,这是正确的。
   811 牟尼在任何地方都无所依赖,既不喜欢,也不厌恶,悲伤和贪婪沾不上他,犹如水珠沾不上树叶。
   812 犹如水珠沾不上荷叶,犹如水珠沾不上莲花,牟尼也不沾染任何的所见,所闻,所想。
   813 纯洁者不考虑所见、所闻、所想;他不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达到净化,因为他既不激动,也不冷漠。

第七章 提舍弥勒经
7. Tissametteyyasutta.m

  814 可尊敬的提舍弥勒说道:“世尊,请你说说沉湎淫欲的害处,听了你的教诲,我们将学习隐居。”
   815 世尊说道:“弥勒啊!沉湎淫欲的人忘却教诲,以错误的方式生活,这是他身上的卑劣性。
   816 “他原先独自游荡,现在沉湎淫欲,人们称这样的人为凡夫俗子,犹如一辆失控的车子。
   817 “他原先享有的荣誉和名声丧失殆尽;看到这种情形,他应该学会放弃淫欲。
   818 “受意愿控制的人,修禅时像个不幸者;这样的人听到别人的骂声,就会生气。
   819 “受别人话语的挑动,他会动刀动枪;这样的人贪得无厌,沉醉于谎言。
   820 “被称作智者的人,坚持独自游荡,即使让他性交,他也会像傻瓜那样感到为难。
   821 “牟尼认识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危险,独自游荡,坚持不懈,不沉湎淫欲。
   822 “应该学会隐居,这是高尚者的最好行为,但也不要由此认为自己最优秀,即使已接近涅槃。
   823 “一无所有,四处游荡,不渴求淫欲,越过水流,这样的牟尼受到贪恋爱欲的人们妒羡。

第八章 波修罗经
8. Pasuurasutta.m

  824 人们总是说自己的教义纯洁,其他的教义不纯洁;信奉什么便说什么好,各自确认各自的真理。
   825 他们喜欢争论,热衷集会,互相指称对方是傻瓜:他们依据各自的教义进行争论,自称能人,渴望获得赞扬。
   826 在集会上,热衷争论,希望受到赞扬,害怕辩论失败;一旦遭到驳斥,便忿忿不平,挑剔对方,怒冲冲责备对方。
   827 评判团宣布他的论点已被驳倒;由于辩论失败,他哀叹,忧伤,痛哭道:“他战胜了我。”
   828 在沙门中出现这些争论,在这些争论中有胜有败,看到这种情形,应该回避争论;博得几声赞扬,没有多大意义。
   829 在集会上振振有词,博得赞扬,他便笑容满面,趾高气扬,如愿以偿,达到目的。
   830 骄傲是失败之母,而他依然趾高气扬,夸夸其谈,看到这种情形,应该回避争论,因为智者认为纯洁不靠争论。
   831 正象国王供养的英雄呐喊着,渴望与对手较量,英雄啊,你到论敌那里去吧!这里不存在过去那样的争斗。
   832 那些人持有观点,进行争论,声称“这就是真理”。你与他们去争论吧!因为在这里,即使你挑起争论,也没有对手。
   833 这些人不怀敌意,四处游荡,不以这种观点反对那种观点。在这世上,他们不把某种东西视为至高。波修罗啊!在他们身上,你能捞到什么呢?
   834 你陷入思辨,脑子里考虑着各种观点,即使与圣洁者相交,也不可能与他同行。

第九章 摩根提耶经
9. Maaga.n.diyasutta.m

  835 “纵然见了贪爱、厌弃和贪欲,也毫无淫欲,何况这个充满污秽的东西【指摩根提耶的女儿】,我甚至不愿用脚碰它一下。”
   836 “如果你连这样一个为众多国王追逐的女宝都不要,那你说说你的观点、德行戒行、生活和再生。”
   837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啊!我要说的是:我考察万事万物,不予采纳;我观察各种观点,不予采纳;我识别和看到内在的宁静。”
   838 摩根提耶说道:“牟尼啊!你说你不采纳那些人为的观点,那么,智者们如何解释‘内在的宁静’的含义?”
   839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啊!智者认为纯洁不靠所见、所闻、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无所见、无所闻、无所知和无德行戒行;抛开这些,不予采纳,宁静,独立,不贪恋存在。”
   840 摩根提耶说道:“如果说纯洁不靠所见、所闻、所知、德行戒行,也不靠无所见、无所闻、无所知和无德行戒行,我认为这是糊涂观念,因为有些人就是靠所见而获得纯洁。”
   841 世尊说道:“摩根提耶啊!探询和依赖所见,在采纳中走向痴迷:你对‘内在的宁静’一无所知,因此称它为糊涂观念。
   842 “考虑自己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就会由此发生争执;不考虑自己等同于或优于别人,便会在这三种情况下都无动于衷。
   843 “不考虑自己与别人等同与否,这样的婆罗门怎么会争辩‘这是真理’,或者与谁去争辩‘这是谬误’?他会与谁发生争论呢?
   844 “出家游行,不在村中与人相识,摆脱爱欲,无所渴求,这样的牟尼不会与人争论。
   845 “让高尚的人在这世上四处游荡,不要听取和争论那些已被摒弃的东西;犹如有刺的莲花不为泥水污染,倡导平静,无所贪恋的牟尼不为爱欲和尘世污染。
   846 “智者不因所见和所想而骄傲,因为他不是依靠这些而成为智者;他也不受行为和所闻引导,不陷入任何执着。
   847 “摆脱名想的人没有束缚,通达智慧获得解脱的人没有痴迷,而那些执着名想和所见的人在这世上四处游荡,扰乱他人。”

第十章 毁灭以前经
10. Puraabhedasutta.m

  848 “具有什么看法和什么德行,才能称为平静的人?我问你,乔达摩啊!请说说这种最优秀的人。”
   849 世尊说道:“在身体毁灭以前就已摆脱贪爱,不执着开头和结尾,也不考虑中间,他不崇拜任何事物。
   850 “不忿怒,不恐惧,不吹嘘,不作恶,不骄傲,说话机智,这样的牟尼确实控制了言语。
   851 “不期望未来。不悲伤过去,无视诸触,不受任何观点引导。
   852 不执着,不欺骗,不贪婪,不妒忌,不鲁莽,不轻视他人,也不毁谤他人。
   853 “不贪恋享受,不狂妄,温文尔雅,聪明睿智,不轻信,不厌弃他人。
   854 “不为企求什么而学习,不为得不到什么而生气,不为贪爱而受阻,也不贪恋美味。
   855 “超然,有思想,不傲慢,不考虑自己在这世上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
   856 “独立不羁,无所依赖,理解万物,不贪恋存在或不存在。
   857 “不追求爱欲,没有束缚,越过执着,我称这样的人为平静者。
   858 “他没有儿子、牲畜、田地和财产;他既无所得,也无所弃。
   859 “世俗之人以及沙门和婆罗门对他说的话,并非他所推崇,因此,他无动于衷。
   860 “不贪婪,不妒忌,不说自己等同于、优于或低于别人,这样的牟尼是摆脱劫波,不进入劫波。
   861 “在这世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为消逝的东西悲伤,不陷入万物,这样的人称为平静者。”

第十一章 争论经
11. Kalahavivaadasutta.m

  862 “请你说说,许多争吵,争论以及悲哀、忧伤和妒忌来源于何处?许多骄傲、狂妄以及毁谤来源于何处?”
   863 “许多争吵,争论、悲哀、忧伤、妒忌、骄傲、狂妄和毁谤来源于所爱;争吵和争论与妒忌相连,伴随争论产生毁谤。”
   864 “在这世上,所爱来源于何处?或者说世上流行的占有来源于何处?人对未来怀有的愿望和目标来源于何处?”
   865 “在这世上,所爱来源于欲念,或者说世上流行的占有来源于俗念。人对未来怀有的愿望和目标来源于欲念”
   866 “在这世上,欲念来源于何处?许多抉择来源于何处?许多忿怒、谎言和疑惑来源于何处?或者说沙门所说的种种事物来源于何处?”
   867 人们在这世上声称快乐和不快乐,欲念由此产生;看到诸色的消失和产生,世上的人作出抉择。
   868 “忿怒、谎言和疑惑,这些事物也是二重的【可产生快乐或不快乐】;让疑惑者理解沙门说的种种事物,在知识之路上学习。”
   869 “快乐与不快乐来源于何处?没有什么,就没有它们?请告诉我,‘消失和产生’这一观念的来源?”
   870 “快乐和不快乐来源于诸触:没有诸触,就没有它们。我告诉你,这是‘消失和产生’这一观念的来源。”
   871 “在这世上,诸触来源于何处,执着产生于何处?没有什么,就没有自私?没有什么,就没有诸触?”
   872 “诸触来源于名色,执着产生于愿望,没有愿望,就没有自私,没有诸色,就没有诸触。”
   873 “人怎样使诸色不存在?或者说怎样使快乐和痛苦不存在?请告诉我,怎样使它们不存在?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这个。”
   874 “他没有意识名想,没有无意识名想,没有无名想,没有不存在名想,对于这样的人,诸色不存在,因为种种虚幻的标志来源于名想。”
   875 “我们所问的,你都作了回答,我们还要问个问题,请你回答:世上一些智者告诉我们说最高的是心灵纯洁,是否还有另外的说法?”
   876 “世上一些智者说最高的是心灵纯洁,他们之中还有些智者说是灭寂,同时有些智者说是毫无执着。
   877 “懂得了这些,懂得了什么是依赖,牟尼摆脱依赖,不参与争论,不陷入各种存在。”

第十二章 小集积经
12. Cuu.labyuuhasutta.m

  878 “各种坚持自己观点的人进行争论,都自称能人,说道:‘只有这样理解,才懂得正法;与这相违背,那就不完善。’
   879 “这样,他们陷入争论,声称对方是愚者,外行,那么,他们中的哪种学说正确呢?因为他们全都自称是能人。
   880 “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说法,便是愚者、畜牲、傻瓜,那么,所有人都是愚者、傻瓜,因为所有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881 “如果观点能使人净化,成为智慧纯洁者、能人、有识之士,那么,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是傻瓜,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
   882 “我不说‘这个正确’,愚者互相之间才这么说,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因此指称别人为愚者。”
   883 “一些人说‘这是真实的、正确的。’另一些人说:‘这是虚妄的、错误的。’这样便出现分歧,进行争论。为什么沙门的意见不一呢?”
   884 “因为真实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人们懂得这一点,就不会争论。但他们各自宣扬各自的真实,因此沙门意见不一。”
   885 “为什么那些争论者自称能人,宣扬不同的真实?是相传有许多不同的真实,还是他们抱有自己的思辩?”
   886 “没有许多不同的真实,在这世上,除了名想,没有永恒的事物。在各种观点中运用思辩,便会提出真实和虚妄的二重法。
   887 “依据所见、所闻、德行戒行和所想蔑视别人,依据抉择嘲笑别人,说别人是愚者,外行。
   888 “既然他称别人为愚者,也就认为自己是能人。既然他认为自己是能人,也就蔑视别人,而这样说话。
   889 “他因观点而忘乎所以,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用思想灌顶的国王,因为自己的观点如此完美。
   890 “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如果自己成为精通知识的智者,那么,沙门中便没有一个傻瓜。
   891 “外道受尘世贪欲的影响,他们反复说:‘持有与此不同说法的人不纯洁、不完美。’
   892 “外道固执己见,声称自己的观点坚实,反复说:‘唯独这里有纯洁,在其他说法中没有纯洁。’
   893 “他声称自己的观点坚实,认为别人是愚者;他说别人是愚者,不纯洁,这样,他自己挑起争论。
   894 “一个人坚持抉择,以自己为标准,便会陷入世间的争论,而抛弃一切抉择,就不会参与世间的争论。

第十三章 大集积经
13. Mahaabyuuhasutta.m

   895 “一些人坚持观点,争辩道:‘这是真实。’这样,他们或者受到谴责,或者受到赞扬。”
   896 “我说,争论的两种结果都微不足道,不能带来平静。看到这种情形,不要参与争论,应该在没有争论的地方寻求平静。
   897 “智者不倾向任何渊源不同的观点;他无所执着,不采纳所见、所闻、怎么会执着这些观点呢?
   898 “崇尚德行的人们说道:‘自我控制能达到纯洁。’他们严格遵奉戒行,心想:‘让我们在这世上学会纯洁。’这些人渴望生存,自称能人。
   899 “他渴望在这世上获得纯洁,如果他的德行戒行失败,他的事业受挫,便惴惴不安,长吁短叹,就像离家经商的人丢失了商队。
   900 “抛弃一切德行戒行,抛弃受谴责和不受谴责的行为,不企求纯洁和不纯洁,不贪恋,不执着,平静地游荡。
   901 “他们依靠苦行,或者任何令人厌恶的行为,依靠所见、所闻、所想,为了纯洁哀号悲鸣,没有摆脱对各种存在的贪爱。
   902 “有渴望的人为臆想的事物长吁短叹,惴惴不安,而对超脱生死的人来说,有什么会使他们惴惴不安,长吁短叹?”
   903 “一些人称道的最高之法,另一些人认为是低劣之法,那么,他们中的哪种说法正确?因为所有的人都自称能人。
   904 “人们认为自己的说法完美,别人的说法不妥,这样便出现分歧,引起争论,都说自己的观点正确。”
   905 “如果受到别人指责的说法是低劣的,那么,没有哪个人的说法是高明的,因为每个人都声称自己的说法牢靠,别人的说法低劣。
   906 “他们怎样赞扬自己的追求,便怎样推崇自己的说法;一切争论都是如此,因为他们的纯洁各不相同。
   907 “婆罗门不受别人引导 ;他考察诸法,不予采纳,因此,他超越争论,不崇尚任何观点。
   908 “我知道,我看见,正是如此,有的人依靠观点达到纯洁。即使他已经看见,又能怎样?他已经偏离正路,却说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纯洁。
   909 “观察者会看见名色,看见名色,就会知道它们;随他细细观察或粗粗观察,能人不认为这样能达到纯洁。
   910 “信奉教条的人不会带来纯洁,他推崇臆想的观点,声称依靠它就有光明,就有纯洁,他看到的仅此而己。
   911 “婆罗门不进入时间和数目,不追随观点,不亲近知识;他理解世上各种观点,尽管别人采纳,他视若无睹。
   912 “牟尼抛弃尘世束缚;出现争论,不追随一方;别人不平静,他平静;别人采纳观点,他不采纳。
   913 “他抛弃旧烦恼,不添新烦恼,不随心所欲,不信奉教条;他摆脱观点,成为智者,不执着世界,不自怨自艾。
   914 “他对万事万物,对任何所见、所闻、所想不用设防,卸下重负,获得解脱,这样的牟尼没有渴求,不再属于时间。”世尊这样说道。

第十四章 迅速经
14. Tuva.takasutta.m

  915 “你是太阳的亲属,伟大的仙人,我要问你关于隐居和寂静之道。比丘怎样才能认识它而获得解脱,不执着世上任何东西?”
   916 世尊说道:“他应该根除一切虚妄的名称,说什么‘我是思想家’,摒弃任何内在的贪爱,经常学习,富有思想。
   917 “他应该理解一切内在和外在的事物,但不要因此骄傲,因为这还不是善人所说的解脱。
   918 “他不要因此认为自己高于、低于或等同于别人;即使别人再三询问,也不要让自己陷入这种考虑。
   919 “比丘应该内心平静,而不应该从其他任何地方寻找平静;对于内心平静的人来说,既无所得,也无所失。
   920 “像大海深处没有波涛,寂然不动,比丘没有欲望,寂然不动;他应该在任何地方都不骄傲。”
   921 “视野开阔的人啊!你已经阐明这种排除危险的亲证之法,现在请说说吉祥之路--波罗提木叉【别解脱律仪】和禅定。”
   922 世尊说道:“不要流露贪婪的眼光,不要听取村民的闲谈,不要垂涎美味,不要觊觎世上的一切。
   923 “在任何地方,比丘不应该为诸触而悲伤,不应该渴望生存,不应该面对恐怖颤抖。
   924 “得到米饭、饮料、硬食和衣服,不应该贮藏;没有得到,也不应该烦恼。
   925 “应该修禅,不要散漫,不要作恶,不要懈怠,比丘应该安静地入座和入睡。
   926 “不应该贪睡,应该保持清醒,精力充沛,应该抛弃懒惰、虚妄、嬉笑、娱乐、淫欲和装饰。
   927 “不应该采用阿闼婆吠陀【巫术咒语】、梦兆、面相和星相,我的信奉者不应该参与鸟兽鸣声术【以鸟兽鸣叫判断吉凶】、不要实施怀孕术和医术。
   928 “比丘不应该因受谴责而发抖,因受赞扬而得意;他应该摒弃贪欲、忿怒、诽谤和妒忌。
   929 “比丘不应该从事买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骂人,不应该在村里发怒,不应该有所企求而与人谈话。
   930 “比丘不应该自吹自擂,不应该胡言乱语,不应该学会骄横,不应该挑起争论。
   931 “不应该堕入欺诳,不应该故意作恶,不应该根据生活方式、智慧、德行戒行轻视别人。
   932 “从嚼舌的沙门那里听到许多闲言碎语,不要恼怒,不要用严厉的语言回敬他们,因为善人不与人为敌。
   933 “知道了这种正法,有思想的比丘应该经常观察和学习这种正法;理解了解脱就是平静,应该努力遵行乔达摩的教诲。
   934 “因为他是不可征服的征服者,看到非传统的亲证之法,所以,应该始终勤奋努力,尊敬和学习乔达摩的教诲。”世尊这样说道。

第十五章 执杖经
15. Attada.n.dasutta.m

  935 “请看人们互相争斗,从执杖中产生恐怖,我将按照我的感受来说明这种苦恼。
   936 “看到人们像浅水池塘里的鱼一样乱蹦乱跳,看到他们互相倾轧,恐怖涌上我的心头。
   937 “世界毫无价值,四方动荡不定;我想为自己找个住处,却找不见一处无人居住。
   938 “看到众生互相争斗,我的厌恶产生。我看见一支难以看见的、射进人心的箭。
   939 “被这支箭射中的人四处乱跑,而拔去了这支箭,他就不再奔波,坐定下来。
   940 “不要陷入世上的种种束缚,看透了爱欲之后,应该自己学会涅槃。
   941 “牟尼应该诚实,不骄傲,不欺骗,不毁谤,不忿怒,克服贪婪和自私。
   942 “向往涅槃的人应该克服昏睡、懒惰和迟钝,不应该懈怠,不应该傲慢。
   943 “不要堕入欺诳,不要贪恋诸色,应该认清骄傲,在生活中戒绝暴力。
   944 “不应该迷恋旧事物,不应该承受新事物,不应该哀伤消失的事物,不应该依附虚空。
   945 “我称贪欲为洪水;我称摄取为渴求;感官对象是虚构的,爱欲的泥潭难以逾越。
   946“不背离真理,站在高处,这样的牟尼、婆罗门抛弃一切,被称为‘平静’。
   947 “他是智者,精通知识,理解正法,无所依赖;他在世上行为正直,不妒忌任何人。
   948 “他克服爱欲,越过世上难以越过的束缚;他不悲伤,不贪婪,斩断水流,独立不羁。
   949 “摒弃过去和未来之事,不执着现在之事,你将平静地游荡。 “
   950 “不贪恋任何名色,不为不存在而悲伤,这样的人在这世上不衰老。
   951 “他不考虑自己有什么,也不考虑别人有什么;他没有私心,不为自己没有什么而悲伤。
   952 “他不鲁莽,不贪婪,不渴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问我怎样才是坚定的人,我提供这个有益的答案。
   953 “没有欲望,理解一切,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因果;他无须努力,在任何地方都看到平静。
   954 “牟尼不考虑自己等同于、低于或高于别人,他平静,摆脱贪欲,既无所取,也无所弃。”世尊这样说道。

第十六章 舍利弗经
16. Saariputtasutta.m

   955 可尊敬的舍利弗说道:“我过去从未见到过或听说过这样一位妙言大师,他从兜率天下凡来作导师。
   956 “这位明眼者向神界和人界表明,他驱散了一切黑暗,独自游荡,获得快乐。
   957 “我带着世间许多受束缚之人的问题来到佛陀这里,他是一位独立无羁、正直无欺、下凡人间的导师。
   958 “厌世的比丘喜欢隐居,生活在树根旁,坟场中或山洞里。
   959 “诸如此类地方,多么恐怖!而比丘在这种僻静之处不应该战栗发抖。
   960 “走向永恒的比丘在这世上面临多少恐怖!而他应该在僻远之处克服这些恐怖。
   961 “精进努力的比丘怎样说话,怎样乞食,怎样修持德行戒行?
   962 “聪明睿智,富有思想,专心致志,这样的人学习什么,才能像银匠清除银器的污垢一样,清除自己的污垢?
   963 世尊说道:“舍利弗啊!如果厌世的人喜欢隐居,渴望依法获得彻底觉醒,那么,我将按照我的理解向你解释这种快乐。
   964 “聪明的,有思想的,行为规矩的比丘,不应该畏惧五种恐怖:蚊、蝇、蛇、与人接触和四足兽。
   965 “他不应该畏惧外道,即使发现他们对自己有很大威胁;他追求至善,应该进而克服其他各种恐惧。
   966 “他遭受疾病和饥饿,他应该忍受寒冷和酷热;他遭受各种磨难,作为出家人,应该精进努力。
   967 “他不应该偷盗,不应该说谎;他应该仁慈地对待弱者和强者;他应该觉察内心的冲动。把它们视作摩罗的同伙,加以驱逐。
   968 “他不应该受忿怒和骄傲控制,而应该根除它们;他应该真正凌驾于可爱和不可爱之上。
   969 “他应该崇尚智慧,喜欢善行,消除那些恐怖,他在僻静的居处应该克服不满,克服四件忧虑之事;
   970 “我将吃什么?我将在哪儿吃?昨晚睡得实在不舒服,今晚在哪儿睡?出家游荡的修行者应该克服这些忧虑。
   971 “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获得食物和衣服,应该懂得在这世上要知足,对这些东西要保持警觉,在村中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即使受到怠慢,也不说粗话。
   972 “他应该目不斜视,足不踌躇,修习禅定,高度清醒;他应该达到超然,凝思静虑,斩断疑惑和恶行。
   973 “他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即使受到责难,也高高兴兴;他应该在修行的同伴中。铲除精神障碍;他说话应该合适,不要过分,也不要计较别人怎么说。
   974 “他应该有思想,学会排除这世上的五尘,克服对色、声、味、香、触的贪恋。
   975 “比丘应该有思想,排除对这五尘的渴求,获得精神解脱,然后他将适时地思考正法,一心一意,驱除黑暗。”


 


{返回 南传小部·经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南传小部·经集·第五品·彼岸道品
下一篇:南传小部·经集·第三品·大品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1集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一六)
 百喻经 71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附录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序
 妙法莲华经 见宝塔品第十一
 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2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八)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一二二五)
 大乘大义章 5 第七章问法身感应并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宗概述(正如法师)[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与德人谈话鳞爪[栏目:太虚法师]
 活出生命的光彩与价值[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用功与修行[栏目:仁焕法师]
 做包子的师父[栏目:行者随笔]
 上师救度了我们全家[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