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返回 净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0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届禅七开示: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在禅堂里经过十天左右的用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体验。也有些人在一起互相交流,谈到自己这几天修行的过程、体会以及心态。修行,功夫深入之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有哪些现象发生,应该怎么样对治,问题就比较多。特别是经过几天的数息、观心或者念佛,心初步能静下来了,甚至有时可能出现无念的状态。对于用功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态,如何判断它的正确与否,我自己也没有什么深入的体验,只是就古人所说过一些用功过程中的要点,给大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比如说,我曾经讲到过的前念不生、后念不起,前念与后念之间会出现一个空白,姑且把它叫作“前后际断”。实际上我们用功还不会到那样的程度。因为那要相当深入的功夫,才会出现真正的前后际断。前念与后念之间出现空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仅仅是枯寂而已,并不是很明白,不是很清晰,或者说不是很清明;一种情况就是清明。清明就是又清楚、又明白、又没有妄想。 古人把清明的功夫叫作“历历孤明”。这个时候的心念是“不续前” --前面的念头、前面的观照过去了,不继续;“不引后”--对于下一念的观照不去牵引它,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空白,出现一个无念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什么呢?叫“历历孤明”,是明,又是孤,与任何东西不联系,是孤明,但又不只是一瞬间,所以是历历。所谓历历就是长时间,连续的。平常我们不是也有一句话叫作“历历分明”吗?这就是说,所有的过程都能辨别清楚,但是又不是分别心在起作用,这个时候的精神境界、用功状态,是一种很深入的状态。这是百丈禅师所说的话。原话是:“不续前,不引后,历历孤明,本自如如。”我们可以用祖师的这些语言来检查自己用功的心念,是不是符合祖师的言教。这就讲后一种情况。 前一种是枯寂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心念也觉得是无念的状态,可能孤立起来了,但是不明。没有前念,没有后念,中间也不立,但是不明。这是什么呢?这是无记。无记是一潭死水不藏龙。如果认为这一潭死水就是用功的目标,那就错了,那就永远开不了智慧。 古人在这里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示,叫做“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所谓:“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又惺惺,心里很清楚;又寂寂,没有妄想。这种精神状态,就是用功所要求达到的境界。
  无记寂寂非,很安静,但是心不清楚,这种状态不对。这在六祖坛经上面是叫“定慧等持”。等持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平等地保持。平等地保持着既孤又明的状态。所以“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定慧等持,定慧相资,这就是我们用功要保持的境界。 第三点,当我们的心初步清净了,会见到内外的一些境界。内在的境界如见到内脏,乃至前生后世的事。这些境界并不清楚、并不明白,似是而非,偶尔出现一晃而过。外在的境界如见到山河大地,见到佛菩萨的形像,见到地狱、饿鬼、畜生。不管是内在的境界还是外在的境界,不管是祥瑞的境界还是不祥的境界,都是唯心所现,其性本空,不要理它。一理它就坏了。比如说见到佛菩萨心生欢喜,觉得自己用功到家了,你看佛菩萨都显现了!这就坏了。怎么呢?一种可能是得少为足,不思进取;其次可能会因为控制不住内心的欢喜而走火入魔。看到恐怖的境界、不详之兆,更要注意。所以见到境界,都要以“不理它”三个字去对待。古人说到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斩是什么呢?一刀两断,我不追求。我不欢喜,也不恐怖,不动念,不动心。我仍旧是照顾自己原来的功夫,用自己原来的方法,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精神状态。在境界面前,我们的心就要像铜墙铁壁一样,任何东西的钻不进来。这里的心指什么呢?就是指的我们每一念历历孤明的觉照,历历孤明的明。它就是一道铜墙铁壁,一点空子不要留,这样才能使内外的境界没有活动的余地。 第四点,用功到一定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过去看过的书、背过的书,会和你现在的心态结合起来,然后自己的思想一下子像捅开了泉眼一样,水拼命地往外涌出。过去所学与现在的心态结合起来了,你会有许多的话要说,甚至于会吟诗作对。这个千万要控制,不控制就会走偏。因为它并不是真东西。真东西是在大休歇以后再说出话来,那就是地动山摇,颠扑不破。平时这点小境界,不过是妄想寻思的作用,不过是意识分别的作用,所以不要以为那是真的。那不是真的。 在用功深入以后,从心态的保持、功夫的把握、境界的排除,大致上要注意这几点。能够注意这几点,我们就会很顺利地使功夫日有所进,不要出偏差,不要停滞不前!

{返回 净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下一篇: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2)
 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第二讲 佛化家庭 菩提眷属 顿悟成佛..
 如何亲近善知识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坐禅开示
 佛经漫谈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十二讲 一期一会 了犹未了 即心是..
 首届生活禅夏令营法座
 三皈五戒开示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保持正念[栏目:星云大师·微教言]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唯识之净土[栏目:太虚法师]
 认识佛教之常识 (斌宗法师讲述)[栏目:基础佛理]
 运用“四摄”塑造企业文化达成使命(谢咏禾)[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玄奘精神 第50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7)[栏目:玄奘精神]
 这是最殊胜的窍诀[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我要助印《金刚经》,请问究竟哪个本子较好?[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模块四:灭谛--在团队中超越自我(1)[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二部分:四圣谛-企业精神之所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