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简介
一、在俗简历:
法师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北投,俗姓陈,祖籍关西客家人,因家贫及生父以白色恐怖而入狱等因缘,故出生四十日即受领养,养父姓梁,安徽合肥人,养母潘氏为台湾人。
出家前大学时代,主要亲近莲因寺 上忏下云长老,对于日后僧格之养成影响甚深。复以莲因寺斋戒学会之因缘,得以亲近 上显下明长老(任侍者),学习《教观纲宗》等天台教理,自觉与天台教理宿有因缘。大学期间又陆续亲近(依序)过:智谕长老、白云长老、星云长老、煮云长老、圣严长老、广钦老和尚等尊宿大德。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成功大学物理系,旋即入伍服义务士官役。
八七年空军义务役毕,是年秋出家于台中清凉寺 上慧下顗长老座下(为上煮下云长老于大陆普陀山之同参,后于长老座下重新出家之弟子),是年(1987)冬,于台北临济禅寺受三坛大戒(上白下圣长老为得戒和尚、上悟下明长老为羯摩和尚、上了下中长老为教授和尚)。
二、出家简历:
<1987至1992> 于台中清凉寺
受具戒已,回寺担任佛学院教务主任五年(1988至1992),学习南山律学,并于佛学院讲解《小止观》、《二课合解》、《大爱道经》、《南山在家备览》、《戒本疏》、《净心诫观法》及《不净观》(自编讲义)等经论。 法师在寺六年期间:对内,建立学院解行及生活规矩,除讲课教学、处理行政事务、投入生活管理及协助常住必要的经忏佛事外,每月又定期领众熏修<大悲忏法>不辍。对外,则参加圆光佛学院第二届佛学院院务会议,发表论文《完整佛学院体制之尝试提出》,参加佛光山「第三届佛学院教务会议」,并于学院联合会议上,发表讲题为:〈关于尼人八敬法之实践教育〉之演说;担任正*轮弘法团之总干事,举办第三、四两届「僧伽讲习会」,分别邀请 道海长老、 圣严长老、 净心长老、 日常长老等为讲师。乃至前往中国大陆,协助促成如法比丘僧团之成立;至北美东西八州巡回演讲一个月(其间于于旧金山万佛城开示「八敬法」)。并于1991年创办《僧伽》杂志(季刊)至今。
<1992至1996> 于昆仑山茅蓬
于清凉寺净土专宗佛学院带领两届毕业后,遂往谷关住山自修,前后四年(1992至1996)。期间曾往马来西亚巡回演讲二周;往燕巢悟光精舍,第三次开讲《大爱道经》一个半月;参加台中慈善寺第五届僧伽讲习会,并发表演说:〈宗教立法的新思考〉;参加高雄光德寺「第六届僧伽讲习会」,于会上发表题为:〈从台湾到大陆 谈中国僧青年的僧涯规划〉专题讲演。参加慈善寺「第四届佛学院院务会议」,并发表论文:〈常住即佛学院的体制初探〉(1994)。并参学藏传佛教的净土法门,进行两次闭关专修。此外,更于埔里正觉精舍两年的结夏安居中,亲近 上道下海长老学习戒律,并听闻 上妙下境长老讲解《法华经》。安居中除听经外,自于埔里法华茅蓬中诵持《法华经》,并开始校、注《法华三昧忏》经年始毕。之后乃倡印《法华三昧忏法辅行集注》、《法华三昧忏法仪轨校订本》,发愿以礼拜《法华忏》、诵持《法华经》、《般若经》等为功课。第二年夏安居期间(1994.5),于正觉精舍开山长老 上了下一老和尚座下,受天台第四十六代之法卷,后即随缘于各地领众礼拜<法华三昧忏法>。
<1996至1999> 于台中南菩陀佛学院
住山末后近半年,照顾母亲(法妙比丘尼)至往生(1996),遂以此因缘于全台七处道场打佛七(始自高雄光云寺,终于汐止广修禅寺)。继而受 上广下化老和尚之命,担任台中南菩陀寺三坛戒会之尊证及戒会讲师,同时并出任南普陀寺佛学院教务主任(1996至1999)。讵知开学前 老和尚竟示寂于戒会期间,因此乃戒会结束后,排除万难多次领导阖寺大众,一同礼请正觉精舍退居住持 上道下海长老来寺担任住持兼院长(1996)。亦以此因缘,得以再次亲近、依止 海公长老。任教务主任期间,一方面主理教育行政及学僧解行管理,二方面则努力建立南普陀寺的各种规约制度,另外则致力于讲学。主要讲解:《得戒教育》、《沙弥律仪要略》、《沙弥教育的精神与要义》、《天台宗入门》、《法华三昧忏仪轨》、《菩提心修要》、《南山律行事钞–叙缘发起》、《佛七精要》等课程。对外,则至逢甲大学教职员佛学社开设:《天台宗入门》略讲,与《法华三昧忏仪轨》略讲等系列讲座;至莲因寺男生斋戒会上讲《出家功德经》,北部女生斋戒会,讲《沙弥五德十戒》,北部居士斋戒学会讲《无量寿经要疏》等;慈光禅学研究所讲《弥陀要解》略讲、《净土生无生论》略讲等课程。并于第一届禅学会议上,发表论文:<天台禅法的特质 兼论《法华三昧忏仪》之修持>。 此外,更与 海公长老及 日常长老一同前往北印度达兰沙拉,参加藏传佛教对于比丘尼传承之讨论会议, 海公长老于会中代表汉传佛教,发表由法师所整理,关于汉传佛教比丘尼传承考察的二万多言报告书。
<1999至2002> 于车城青龙寺
南普陀寺佛学院三年办学毕(1999),复与福严佛学院院长大航法师一同礼请 海公长老至车城青龙寺,传授三坛大戒;并与诸道侣留住彼处三年,首度成立比丘僧之共学团体。期间,除修治寺院内外环境,并继续领导修持「法华三昧忏」外,更讲《僧团共住理念》(2002)以建立僧团共住之核心价值与共识,重讲《净心诫观法》(第三次)以加强大众共住之道心。至鹿谷净律寺讲《中国佛教史》,复于第二、第三届禅学学术研讨会上,分别发表论文:<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的统一 ---以天台思想为核心>及<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之实践>。
<2003至2006> 于满州千华寺
二○○○年,因一慧比丘尼捐献千华寺(满州乡)与僧团之缘,乃先建设「永净精舍」以安置之,同时亦为僧团日后退居之所。并于○三年起,僧团即由青龙寺迁往千华寺常住。期间除领导大众整修寺院外, 法师尚宣讲《天台小止观》(第二次)、《在家佛教儿童教育》、《二课贯述》、《中国佛教史》(第二次)及《大乘起信论》等。○四及○六年春,前往福建平兴寺,分别讲演《法华三昧忏仪》及《天台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本愿即心念佛之提出》。○四年夏季,为避免政府不当宗教法之立法,乃整理各方意见,撰写《宗教界对当前「宗教立法」议题应有的了解与共识》论文,其后数月则为<宗教法>立法事而奔走南北各地。另于○四及○六年春,两度前往美国纽约州觐见 显公老和尚,除于庄严寺领众熏修「法华三昧忏」及禅修外,并于○六年讲演《始终心要》及针对西方人士介绍天台宗,甚得老人赞许。遂于该年冬(2006.11)更飞美东,于华盛顿特区的禅学讲堂,老人慈悲授予传持天台第四十六代之法卷。
<2006 ~>
鉴于共住僧俗的增多,及僧团大众解行教育的提升之需要,千华寺的空间及因缘已不敷使用,因缘和合故,遂于○六年仲春,有圆靓比丘尼,发愿将已建设近二十年之楠西乡万佛寺,无条件供养于僧团。 法师乃与僧团大众,于该年(2006)解夏后移锡于此,继续共同进行僧伽之自我教育工作至今。(原千华寺以其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故,则立为僧团久修比丘的静修或老年退居自修之道场)
三、参学经历:
法师学佛乃至出家以来,曾先后亲近(依序)过:
智谕长老(最初佛法之接引及净土信仰之开蒙)、
忏云长老(僧格养成影响最深)、
显明长老(天台教理之启蒙、天台行者之典范)、
白云长老(禅学思想之开启)、
星云长老(处众圆融,心量广大之熏陶)、
煮云长老(精进佛七之学习及净土信仰之坚定)、
圣严长老(禅教一致、化众善巧之学习)、
广钦老和尚(难行苦行之示现,道行成就之典范)、
白圣长老(教会工作之苦心及得戒和尚之成就)、
道海长老(于南普陀亲近、共住三年,戒法圆融之教导)、了一长老(受天台法脉之法师父)、
广化长老(悲愿忍志之示现)、
妙境长老(听学《法华》,学者风范)、
慧岳长老(天台教史及弘宗护教之学习)、
文戒长老(丛林规矩与道格风范之熏陶)、
心田长老(护法护教之精进与坚定)、
净心长老(教会工作之发心与善巧)、
宽裕长老(圆融处事、提携后进)、
广慈长老(汉传梵呗之传持)、
梦参长老(坚忍卓决、不畏权势、精进修持)、
寿冶长老(刺血书《华严经》而隐居市嚣之典范)、
乃至仁俊长老、敏智长老、印海长老、幻生长老、妙峰长老、水月长老等。使法师得以广泛学习出家道格、天台教观、戒律开遮、净土信仰、禅修基础、梵呗唱诵、忏仪行止、道人处事、弘法利生、护法卫教乃至僧团事务等,各种教理及实践法门。
四、住持弘化:
法师出家以來,一直以住持道场及僧伽教育为己任,并以「教学天台、行尊律仪、住依僧团、修归净土」,为住持道场、自利利他之宗旨;以「敦伦尽份、归敬三宝、具足正见、顺于解脱」,为化导信众、成熟众生之根本。早期除担任佛学院教务主任及教会负责人之外,平时则常受邀至国内、外(美国、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大专院校等)各地演讲、领众熏修「法华三昧」。 法师一向坚信并且强调:僧伽对于大乘佛法的真解实修,以及此类真解实修之僧伽的人数增加,且都能依律而如法的和合共住,树立解行并进、自他两利的清净僧团幢相,才是佛法住持与兴盛的最根本保证!
为了实践以上的理念,因此僧团近几年来,除了道场必要的后续建设,需要善巧继续予以完成之外, 主要则是以僧团内部的自我教育及解行修持增上,为 法师及僧团大众共同而首要的努力目标。
五、曾 任:
1、净土专宗佛学院教务主任(1988~1994)
2、正*轮僧伽联谊会总干事(1989~1992)
3、《僧伽杂志》创办人兼总编辑(1991~1994)
4、南普陀佛学院教务主任(1996~1999)
5、屏东车城青龙寺副住持(2000~2003)
6、中国佛教传布协会会长(2000.2~2008.2)
六、现 任:
1、《僧伽》杂志发行人(1991~)
2、佛教僧伽林教育院院长(1999~)
3、僧伽林文教基金会负责人(1999~)
4、僧伽林文化事业出版社负责人(2002~)
5、屏东满州千华寺、永净精舍住持(2003~)
6、佛教卫星慈悲电视台台长(2003~)
7、楠西万佛寺管理人(2006~)
七、理 念:
以教学天台、行遵律仪、住依僧团、修归净土为总纲;
以痛念生死、发菩提心、三学总持、信愿持名为宗旨;
以广学多闻、随缘作务、忏悔业障、观心修德为助行;
以尽寿学戒、定慧等持、恒课不断、闭关专修为目标。
八、着 作:
1、《水月抄》、《法华三昧忏辅行集注》、《法华三昧仪轨》、《天台入门》(讲义)、《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佛七精要》、《信愿念佛》、《弥陀摄生三愿》(以上三部目前仅有大陆简体字初版流通过)、《僧教育》(编辑中)、《传戒改良刍议》(编辑中)。
2、各类教团评论文章及论文(大部份发表于《僧伽》杂志上)。
3、各类弘法、演讲影、音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