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理解——接纳——利他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8

理解——接纳——利他】

  对声闻行者来说,一旦解脱,就所作已办,安享涅槃之乐去了。但对菩萨行者来说,不仅要成就解脱的智慧,还要成就利他的慈悲。因为智慧,所以不住生死。因为慈悲,所以不住涅槃。其实,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悲悯之心,但这种悲心是被我执处理过的,是建立在个人好恶的基础上,狭隘而又渺小。怎样才能发起广大的悲心?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接纳他人。

  我们审核一下,自己有没有理解别人的能力?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在什么层面可以理解,超过什么层面就不能理解?通常,我们最能理解的就是自己。不论自己做些什么,哪怕干了坏事,都能找到无数借口,但要理解别人就比较难。一方面,在程度上比较浅,只能初步理解;一方面,在对象上比较窄,对不感兴趣或有利害冲突的人就不愿理解,不愿同情。

  再如我们对众生的接纳,有的心中只能装一个人,有的心中可以装两个人,有的心中可以装更多人,但无论装多少,终归是有限的,因为这种慈悲是建立于我执之上。而菩萨道的修行是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将自己和众生视为一体,没有任何好恶之分,亲疏之别。这就必须通过菩提心的修习来打破自我。

  没有这个处处设置障碍的“我”,才能解脱自在,获得真正的自由。社会也在提倡自由,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等,但这只能给大众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究竟的自由是在我们内心而非别处。如果内心还有执著和烦恼,即使生存环境再自由,我们一样会被烦恼所缚,成为我执的囚徒。自由,是相对不自由而言;自在,是相对不自在而言。我们想要自由自在,就必须铲除内心不自由、不自在的生长因素。
 

——《佛法修学的目标和重点》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妄想变现的施工现场
下一篇:今生最可宝贵的
 名言与真实
 变钱的戏法,伤不起
 蛇出没注意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
 改变习惯,就能改变命运
 匮乏与自足
 幸福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看见那些陷阱了吗
 我是谁
 幸福在哪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4-089临终方诀[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能忍辱方能成人上人[栏目:法清法师]
 如何供养地藏菩萨能得二十八种利益?(净空法师)[栏目:地藏菩萨专题文集 ]
 福德的力量[栏目: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0 迷时佛度,明白了自度[栏目:怡僧法师]
 小和尚扫树叶[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疑难病症的ECT疗法 第六章 医学科学的证明[栏目:刚晓法师]
 论契嵩的孝道思想(业露华)[栏目:佛教与孝道]
 丝绸之路与西行行记考(季羡林)[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依佛法以观人类胚胎(胎儿)的地位[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