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行教授 第一节 首语——行止趋上之教授
 
{返回 莲华生大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87

第一节首语——行止趋上之教授

  莲华生大师以多种不同的身相,庄严,越守而守声闻戒律,以至持明密誓,口传渐道九乘,展示见趋下而行趋上,见行合一之教授,具正遍知之证量,以菩提心重有情甚于己。

  此觉者化身大师对行止之教授,由磋嘉妈结集。

  大师曰:不论汝修外乘内乘,必须先皈依三宝,依所修习之(外、内乘)戒律为基础,向何方而行,便皈依该方之佛菩萨。

  对三宝不舍信心,依当下业力为缘,未来世为佛弟子,是故,供养祈请三宝,殊为重要。

  莲师曰:修十善业道,深信行止取舍,引生黑白果报,如是,汝之行将具大力矣。

  业力不爽故,弃舍一切黑业恶行,对治烦恼,尽力积集福资粮。

  不修福者难高洁,积福者情操高尚,一旦自相续持高尚之情操,汝将尽力行善去恶;是故以身、语、意诸方便,精进修福为要。

  莲师曰:修法前,心向无上正觉,发菩提心,为(修行)之要诀,发菩提心者生起一切有情平等无偏,悉为我母之觉受,本此而行饶益有情事。

  一切有情,无一未曾为我父母,当尽力饶益,以报慈恩。

  当对一切有情,增长慈悲,不断薰习菩提心;一切行持悉以利他,重视有情甚于自己。

  简言之,修外、内,生圆次第前,坚持先发菩提心,为修持之要点。

  增长菩提心,为一切修持之根本。

  莲师曰:欲证正遍知佛陀果位,当薰习了知执著境我,无有自性。

  凡有所行,不论具何功德,当知一切境梦如幻。

  故应依余口授,不著六度大悲,而观显境之空性。

  由观空力,得证六波罗密,与大慧增长,亦如幻化。

  虽修空性定,必须确定此举,能助长善行,对治烦恼。

  于所作善根,应以菩提心,不离六波罗密。

  凡有所作,皆以增善减恶为动机。

  身所作行,令之具善,口所言语,令之具善,意所思念,令之具善。

  简言之,身语意悉全部投入于义利善业,极微之邪恶,亦遮除之。

  倘不以警觉之盔甲自保,烦恼利刃,将断汝上进解脱之血脉,日常四威仪中,以警觉之盔甲自保为要。

  莲师曰:首先,深信因果。

  常念死决定至,此生非常短暂,莫为此生积聚名利。

  常念来生长久,当为未来世之利乐而积聚。

  当下座确认清此点,并准备未来世之资粮,切莫堕于下降轨迹中。

  于任何事,莫自命精通,若存有自以为博学、伟大、高尚之我见,功德不生,是故,断此执著,修持教法,须臾时光,亦毋令荒废。

  对治恶业,应勿存极微之烦恼恶业,当思弃巨如须弥之苦痛。

  疑惑之行,难以成就,纵极微之疑惑,亦莫隐藏。

  若未舍我执,纵极微之恶业,仍令衍生恶果。是故遮止恶业为要。

  莲师曰:既受大小乘誓句,纵使断命,切勿舍弃。若有损毁,立即忏悔。还净再受极为重要。

  有以誓句既损,意志消沉,所行更趋违越,如有人误堕垢中,立即清洗涂香,以求还净,故当净化愚蒙堕落之行,切莫积聚破誓。

  戒律或誓句退转者,虽退转须臾,亦勿听任,譬如衣白袍,而临污沼,白袍染污矣。故纵誓句清净,仍为破戒者所集,当然,倘汝誓句不净,故更须小心改过。

  任何情况,切勿自以为是。

  莲师曰:凡有所作,皆与法相应,莫作离于福智之行。

  除正遍知佛位,及利乐有情外,无欲无求。

  离诸染者,染者为系缚之根。

  勿批评其他教法,亦勿轻蔑他人,一切教法,究竟无分,如盐之“一味”。

  勿批评派乘高低,彼实前后相连,如此途之于旅,级之于梯。

  无神通则无知人之明,故勿批评他人。

  总说,一切有情,自性为自生圆满佛陀,具足证悟体性,故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莫检讨他人之不善,当检讨如何改善自己。

  莫检讨他人之不足,当检讨自己之不足。

  恶之至大者,为执著宗教偏见,对他人心意,毫无认识,而胡乱批评,如此偏见应舍之。

  莲师曰:以自无始以来,虽已轮回多世,并未成就自利利他,此生;汝当即身成就二利。

  汝过去虽多次转世,惟无缘接触佛法,只是于有坏轮回黑狱,愈陷愈深,此短暂一生,幸遇圣法,当全心投入大乘教法。

  当与善业增长者为伴,舍恶业增长之友。

  心有渴求,烦躁不安,如狗如鬼,切勿如是,当以方便对治,安闲而住,若以渴求自缚,恶行先乱自心,继乱他心,恶业积聚矣。

  若以极微之不适为苦,彼将增盛为痛。

  自心若不能安闲而住,难寻快乐。

  切勿自怜过去苦况,过去者,好坏皆成过去,亦莫期待未来之苦况。

  不论面临那种痛苦,当一次次、一次次的鼓起勇气面对,切勿屈服。

  若不对治自心,苦痛难息。

  放松汝心,自然安住,离诸整作,任运转之向善。

  莲师曰:修持佛法时,以身语意善业回向有情为要。

  先自细事开始,间或自省,可有偏于自利,若存丝毫自私,亦难以成就,故此,确定不为自利所染为要。

  大小乘之分,在发菩提心,此由大悲分,不由见分,是故,当持平常心,而修大悲。

  自利利他故,永弃轮回苦果。

  反复薰习出离轮回之觉受。

  先观一切有情如己,次观有情之苦即自己之苦,最后观有情重于自己。

  修习大悲,任运自然而行利生事。

  大乘之义为以他人为重,而非以己为重,追求自乐而忽略有情之苦痛。

  莲师曰:倘修慈、悲、菩提心,则将不堕三恶趣,再者,由当下起,永不退转,此即余之口授。

  任往何处,菩提心住心,永不分离。

  任行何事,薰习为利他之行,如是修以他人为重,则将获无量功德,三昧耶誓句无有损堕。

  所有世出世悉地,由自相续生起菩提心而来,此即余之口授。

  莲师曰:不论依空性调心,或依有相调心,若修持不能有效对治烦恼,或希惧,即为谬法,不能抵消烦恼者,为堕入轮回之因。

  若汝闻、思之教授,能有效对治烦恼,有助自身生起正法者,为无谬大乘教法。

  汝纵自称博学、深思、专修,倘动机在于世间八法,所修行者,名为黑法。

  修显现如幻,遮止汝之执著,增盛为要。

  大瑜伽士含义不外是离诸执染者。

  莲师曰:一切有情利乐之根,为佛陀之教法,是故,当钻研经续,谛听大师开示。

  行止之苦乐果报,成长如种子,是故,善恶之行,当善巧分别之。

  不留心誓句,则坏修行之根,小心保护三昧耶誓句如目。

  不论何种修持,无信则徒劳,所作无效益,是故,离诸疑惑不信,为行之要点。

  莲师曰:有自称密乘行人,而行止粗鲁,此非密行人所应为。

  大乘之义为无分大悲,关护有情。

  自称密行,而不抑恶行善,殊为不足,一切密行人,当修大悲为要。

  大悲不从自相续生起者,纵自称密行人,已转为邪见外道。

  莲师曰:密咒即是大乘。大乘义为利他,为利他故,汝需证取三身果位;为证三身果位故,需积集二资粮;为积集二资粮故,需修菩提心;汝需生起圆满之道,合一而修。

  无论如何,密行人缺乏菩提心,则完全不是大乘之根,亦非修大乘者。

  莲师曰:密咒与般若乘,名虽为二,而毕竟为一。见行若缺其一则迷途,转入声闻(乘)而已。故当见趋下,而行趋上,无二合一而行,殊为重要,此乃余之口授。

  三昧耶

  行止趋上之教授圆满。

  兔年季夏月初八日,承命结集于瞻部上茅蓬

  宝之印藏之印托付之印


{返回 莲华生大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空行教授 第二节 皈依
下一篇:空行教授 莲师略传
 空行教授 第五节 金刚上师与本尊予磋嘉妈之密咒口授上师德相及如何修本尊..
 极微心要口授
 猎杀野生动物的过患(弘扬此文字功德与诵十万百字明相同)
 空行教授 第八节 极微心要口授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空行教授 第六节 金刚乘心意练习——本尊庄严密咒敬授之最胜心意练习..
 空行教授 第七节 无垢修持晶鬘
 空行教授 英译者序
 空行教授 第二节 皈依
 皈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八章﹕余力学文 Chapter Eigh..[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栏目:看开]
 继续造恶能否往生西方[栏目:仁焕法师]
 四 正念观法 练习18 转化被压抑的结使[栏目: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三 第三章 明善知识[栏目:宽见法师]
 大师生西一周之感想[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有人学佛后,觉得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在耽误时间,这是不是精进呢?[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1[栏目:梦参法师]
 何谓随顺、随喜?[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修身的「法镜」[栏目:慧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