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讲经说法要谨慎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 宣化上人开示于万佛圣城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50

无论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事前要静坐五分钟,将心安定之后,再翻开经本,合掌恭恭敬敬地读诵经文,然后详细地解释。如果对理论不相应,勉强解说,就不合乎逻辑学,所以讲经或说法,先要把‘名相’弄清楚,先要把‘经文的义理’搞明白,否则就很容易讲错,所谓‘失之丝毫,谬之千里。’令听经的人,得不到要领,有莫明其妙之感。

学佛法的人,不要图快,所谓‘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味。’要细嚼慢咽,品其滋味。贪多嚼不烂,反而受其害。讲经要注意经的义理,稍有讲错,便与整个经义不相吻合,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后果多么严重,谨之!慎之!

至于听经的人,更要聚精会神地听,不管讲经的法师或居士所讲的经或所说的法,讲得好,也应该注意听;讲得不好,更要注意听。要研究,讲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讲得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好的,就学习;不好的,要改正过来,作为自己的借镜,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择法眼。

择法眼是从修戒、修定、修慧三方面而来。戒定慧圆融无碍,则对于一切经藏,迎刃而解,没有丝毫的障碍。这时候,讲经说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没有穷尽。古人讲经,有天华乱坠,地涌金莲的境界,你们虽然没有这种境界,可是也要有乐说无碍之辩才。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何与道不相应?
下一篇:见贤思齐英勇士
 勤劝成就至成佛
 道贵在于行
 大悲咒句解
 人到底为什么而来呢?
 要修无相的功德
 天界
 佛法不可思议的感应力
 生死如醒睡但念阿弥陀
 如何做一个有为的青年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浅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0、信佛是不是迷信?[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敬钟如佛[栏目:禅话禅画]
 净土教言讲记(十一)[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从三个和尚挑水吃说起(贾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菩提心戒传授时的开示[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幻想的毛病[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什么是菩提心?怎样发起菩提心?[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拄杖)[栏目:佛教的法器]
 心也念佛,心也听,身也念佛、身也听,这样念佛对吗?[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