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面对死亡的两种层次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3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面对死亡的两种层次
  
  龙:如果死亡是一个边界,那么在边界的后面是什么?是生命的延续?还是一片黑暗、虚无?
  
  师:这个问题,在宗教上有两种层次,一种是把死后的生命,寄望于未来的天国或佛国净土,也就是与自己的信仰相应,至于什么时候走,则不必在意。这是每个宗教都有的层次。
  
  另一种层次,则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发生,就是现在也是短暂、虚幻的。
  
  但是这么说并不是消极的,因为《金刚经》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谓「应无所住」,就是不在乎过去、不在乎现在,也不在乎未来。至于「而生其心」的「心」是什么?指的是对人的慈悲心、对己的智慧心。只要还有一个众生仍在苦难之中,就代表自己的责任未了;只要自己还有烦恼未断,那就是自己的责任未了。
  
  断除自己的烦恼是智慧,帮助他人解脱苦难是慈悲,至于未来会是如何,则不去在意。这是相当高的层次,需要在平时就有修行的基础,练习着将自己的罣碍、恐怖放下,如《心经》所说:「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龙:慈悲心难道不是一种罣碍吗?
  
  师:有罣碍就不是慈悲心,而是同情心。慈悲心是没有罣碍的,因为智慧就在其中。面对死亡,心中没有罣碍,那么无论去到哪里,处处都是天堂、净土。
  
  佛国净土就像一层保护幔,佛菩萨的愿力会庇护每一个众生,直到众生修证解脱为止;如果尚未解脱,但是到了佛国净土,也不会有人间的种种罣碍。
  
  一般人面对死亡,要能做到无有恐怖、没有罣碍、没有颠倒,大概很难,平时还是需要有一些修行的工夫。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宗教,并非为了理性而存在
下一篇: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生命这堂课
 世界尽头的光明—圣严法师与维德.戴维斯博士的对话 编前序
 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什么是新时..
 成功的助缘—圣严法师与张怡筠、严长寿的对话 肯定自我价值,认清自我..
 心灵的河流—圣严法师与马英九的对话 宗教信仰奠定道德基础
 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园—圣严法师与萧万长、张淑芬、李连杰的对话 现场问答..
 珍惜生命—圣严法师与吴念真、黄春明、李明滨的对话 三、肯定自我价值,实..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无限无尽的开阔空间..
 科技的省思—圣严法师与曹兴诚的对话 顺势而为的因缘观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生命这堂课
 生命的价值—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吴若权、陶喆的对话 堕胎是不尊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的生命观 四[栏目:静波法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释唯有识三自性不成难[栏目:韩镜清教授]
 唯识的结构——《成唯识论》初读(陈克艰)[栏目:唯识学研究]
 一四六、同业相感[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杂宝藏经白话 长者子见佛求长命缘第六十九[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五百罗汉 266、天鼓声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