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面对死亡的两种层次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6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面对死亡的两种层次
  
  龙:如果死亡是一个边界,那么在边界的后面是什么?是生命的延续?还是一片黑暗、虚无?
  
  师:这个问题,在宗教上有两种层次,一种是把死后的生命,寄望于未来的天国或佛国净土,也就是与自己的信仰相应,至于什么时候走,则不必在意。这是每个宗教都有的层次。
  
  另一种层次,则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发生,就是现在也是短暂、虚幻的。
  
  但是这么说并不是消极的,因为《金刚经》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谓「应无所住」,就是不在乎过去、不在乎现在,也不在乎未来。至于「而生其心」的「心」是什么?指的是对人的慈悲心、对己的智慧心。只要还有一个众生仍在苦难之中,就代表自己的责任未了;只要自己还有烦恼未断,那就是自己的责任未了。
  
  断除自己的烦恼是智慧,帮助他人解脱苦难是慈悲,至于未来会是如何,则不去在意。这是相当高的层次,需要在平时就有修行的基础,练习着将自己的罣碍、恐怖放下,如《心经》所说:「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龙:慈悲心难道不是一种罣碍吗?
  
  师:有罣碍就不是慈悲心,而是同情心。慈悲心是没有罣碍的,因为智慧就在其中。面对死亡,心中没有罣碍,那么无论去到哪里,处处都是天堂、净土。
  
  佛国净土就像一层保护幔,佛菩萨的愿力会庇护每一个众生,直到众生修证解脱为止;如果尚未解脱,但是到了佛国净土,也不会有人间的种种罣碍。
  
  一般人面对死亡,要能做到无有恐怖、没有罣碍、没有颠倒,大概很难,平时还是需要有一些修行的工夫。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宗教,并非为了理性而存在
下一篇: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生命这堂课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平安的追寻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宗教,并非为了理性而存在..
 暴风眼中有平安—SARS后的心灵对话 现场问答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互相尊..
 珍惜生命—圣严法师与吴念真、黄春明、李明滨的对话 六、呼吸就是财富,活..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生命这堂课
 珍惜生命—圣严法师与吴念真、黄春明、李明滨的对话 一、可以再多想想,放..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现场问..
 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太空人米契尔博士的对话 人类的未来..
 新时代心伦理—圣严法师与钱复、施振荣、刘炯朗、张淑芬的对话 什么是新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8[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讲义[栏目:谛闲法师]
 《菩萨优婆塞戒经》对重戒轻戒如何称为?[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喜乐的曼达拉 前言一关于传记[栏目:喜乐的曼达拉]
 因明讲记十四[栏目:刚晓法师]
 禅修开示:教外别传•慧眼禅心(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生命才是珍宝[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栏目:龙树菩萨]
 仅有借鉴与研究是不够的——几位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佛教情结初探[栏目:索达吉堪布]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饶益品第九[栏目:慈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