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种环保 生活环保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3
四种环保
 
   生活环保
  
  佛教的生活观是要知福、惜福、培福、种福,能够如此,才是「有福」。
  
  大家都希望有福报,例如:中国人过年时喜欢把「春」、「福」二字倒过来贴,象征春到、福到;春天到了,希望也来了;希望来了,福报也跟着来。但是,真正的福,应该是先知道「有福」,才可能会珍惜福报,因为福报得来不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种瓜不一定得到瓜,种豆也不一定得到豆,有瓜一定是种了才能得,有豆也一定是种了才能得,即所谓种善因才能结善果,一定要珍惜得来不易的福报。
  
  现代台湾和几十年前相比,生活品质大为提高,能够生活在今日的宝岛台湾,我们的福报实在太大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生活在福报之中,不要浪费、挥霍福报。这就等于我们存在银行的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不是不劳而获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必须珍惜它才能保有它,不但珍惜它还得增长它,使福报更多,福报一多,生存的保障也愈多。否则有多少福报就用多少福报,生活便没有安全的保障了。为了更安全、更幸福,我们必须培福、种福,才能有福。
  
  可是自然资源似乎是来得太容易,我们往往浪费了还不自知,不管吃的、用的,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许多。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惜福的观念还不能接受和了解。
  
  二十多年前我在日本,有一次看到一对父子在吃饭,儿子吃饱后拿了一块甜点和一个苹果,都各咬了一口就丢掉了,他的父亲便说:「儿子啊!爸爸小的时候想吃块甜点都很不容易,也不可能一个人吃掉一整个苹果,你怎么把这些都浪费、糟蹋掉了呢?」儿子回答:「爸爸,你太古板了,你小时候可怜没东西吃,现在冰箱里随便拿,都有许多东西可以吃,我已经吃饱了,这些东西又不好吃,为什么不可以丢掉呢?」
  
  这是我在日本亲眼经历的一则事件,很多人或许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甚至多少也有这种观念。因为资源丰裕的缘故,我们工作一天可以买到许多苹果,如果不好吃或吃不完便觉得可以丢掉,但是没有想到丢掉这些东西,等于是浪费资源,同时也制造了环境的污染。
  
  一天之中,如果制造的垃圾愈少,我们的生活便可以保持得愈清净,若任意浪费资源,对环境的破坏便愈多,这是相互循环的道理。许多人把自己家里的垃圾往外丢,却在走过街头闻到这些垃圾臭味时,都不约而同地掩鼻而过,就是没想到这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恶果。
  
  台北县、台北市为了垃圾问题,曾产生许多争执,台北市希望把垃圾倒到台北县,台北县说:「我们不需要垃圾。」同样的问题在美国也发生过。有一次在纽约港口停泊两大船的垃圾准备出海,但不知要运到哪一个岛,只要一被岛上的人发现后,便处处被严密地监视着,这两条船在海上漂流几个月后又回到纽约。这足以说明本来虽未想要害人,最后却害自己。我们制造垃圾时好象与己无关,其实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佛教徒的另一个生活观念是宁静、清净、整洁、简朴,这便是修行。
  
  有一项统计显示,在美国,食物被吃掉的只有百分之四十至六十,被丢掉的也是百分之四十至六十;也就是说,一半被吃掉,一半被糟蹋掉了。其实我们吃东西时,只要拿够吃饱的分量就可以了。
  
  现在不论在台湾或西方的餐厅用餐,大家都有一种习惯,如果不剩下一些,就表示这个人很贪吃,不懂礼貌。请问这种习惯好吗?浅而易见的,这样不但增加清洗碗盘人的麻烦,流出去的菜渣也会污染大地、水沟及海洋,既浪费资源也破坏环境,这是一种不环保的坏习惯。
  
  台湾现在没有人饿死,但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还生活在饥饿的边缘,如果我们不惜福,不过简朴的生活,将来台湾可能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养成「惜福重于享福」的习惯就是一种美德,这个观念一直很难被人接受。一部分的经济理论家说:「鼓励消费便是刺激生产,消费得愈多,生产量愈高。」
  
  但是,也有相反的意见,因为天然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资源只会愈来愈少,不可能愈来愈多。现在我们利用大量的钢铁生产机械,大量的石油供给能源,却没有想到地球本身是个「有限公司」而非「无限公司」,不可能无限的供应,总有匮乏的一天。
  
  我经常这样比喻:人身上有皮、血、骨、肉,地球也一样有皮、血、骨、肉,我们使用自然资源,等于是把骨头一块块拿出来用,把血液一桶桶的抽出来用,抽多了以后会贫血,没有血便会死亡,那时候的地球就成为一个死亡的、无人居住的星球。
  
  想把资源从外太空或其他星球运回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为了人间净土能在地球上实现,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
  
  社会上的抢劫、绑票、偷窃,看起来这些人以为只是损害他人。有些犯人更是异想天开,认为如果犯案被捉到是自己倒楣,没被逮到是自己福气,这种观念是全然的错误。因为我们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就像是同一个人的身体,只要身体上任何一部分受到伤害,一定会影响到全身其他部分的健康。
  
  自害害人是最愚蠢的,短时间内看,也许会以为是自己受利,若从长时间看,一定会遭受到相当程度的报应。
  
  (本文摘自《禅的世界》一书之〈从佛教看我们的居住环境〉)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种环保 礼仪环保
下一篇:四种环保 心灵环保
 心六伦 族群伦理
 四种环保 四环总论
 承先启后的中华禅法鼓宗 中华禅法鼓宗
 心五四运动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
 心五四运动 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
 心六伦「心六伦」的观念与实践
 法鼓山的共识-理念、精神、方针、方法 法鼓山的理念
 承先启后的中华禅法鼓宗 承先启后
 四种环保 生活环保
 四种环保 心灵环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栏目:铃木大拙教授]
 法的声音胜过世上任何声音[栏目:倾听弦外之音·阿姜查]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放下就如此痛快[栏目:明一法师]
 云栖别钞 示住持[栏目:释门法戒录]
 摄大乘论 第76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素食:从营养的观点[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龙树亲友书 第四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探索[栏目:明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