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五四运动 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8
心五四运动
 
   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
  
  ─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感恩—奉献、回馈不求报
  
  随时随地心存感恩,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奉献的时候,态度是恭敬的,而不是以施舍心来付出,否则便会自以为是施恩者,产生自以为了不起的心态,认为自己做了很多的功德,而且一心期待对方回馈,这是不知惭愧。相反地,接受布施或服务的人,则要把对方当成恩人,感念他的恩德。也就是彼此都存着奉献、供养、感恩、报恩的心,一方以感恩的心奉献,另一方以感恩的心来接受。
  
  很多人嘴上说是奉献,其实心里是在做投资生意,今天给了些什么,明天就希望得一些回馈,事实上,这是利益交换,不是报恩,也不是奉献,真正的奉献是没有条件的。
  
  感谢—顺境、逆境皆恩人
  
  应该以感谢的心来接受顺、逆两种助缘。助我们一臂之力的是贵人,理当感谢;而以逆境激励我们成长的,也是贵人,也应该感谢。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所有我们遇到、见到的每个人都当做贵人、当成恩人,都是有利于我们的人,心中便能常保平安。
  
  感化—知惭愧、常忏悔、以慈悲智慧感化自己
  
  许多佛教徒都是拿经典来教化他人、感化他人,拿佛法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佛法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不是拿来度量人的。可惜很多人不仅以佛法度量人,并且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却不能以身作则,如此不但不能以佛法帮助自己,又怎能对别人有助益呢?
  
  感化自己就是要知惭愧、常忏悔。惭愧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希望能够做得更好、更努力;忏悔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做错的地方,提醒以后不要再犯错。
  
  经典中告诉我们,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萨要到了八地以上,才成为无学;而小乘的声闻也要证了阿罗汉果后,才是无学。无学,就是不再需要学习了,学习忏悔、惭愧。或许有人会说:「菩萨怎么还会有过失?菩萨还需要惭愧吗?」事实上,菩萨要常惭愧、忏悔,才会愈来愈精进、愈来愈清净、愈来愈能够感动人。
  
  感动—从自己做起,以学佛所得悲智感动他人
  
  有人会抱怨家庭里的成员不够好、不能满自己的愿;或觉得社会混乱,人心不安定。总认为等别人都变好了,自己就安全了;其他人都变得认真、负责,自己就幸福了。以此标准期待他人,认为只要别人都好,自己就有福报;但却忘了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满了别人的愿。
  
  这个世界需要佛法,自己实践佛法是最可靠的,希望人家做到是不容易的。如果大家都能用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自然能够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四感」就是要我们感化自己、感动他人、感谢顺逆缘、感恩奉献,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学习地藏菩萨的大愿心,如此就能够经得起苦难,而且不以苦难为苦难,同时又能够在苦难之中救济苦难,这就是自利利他、自助助人的菩萨精神。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五四运动 四福:增进福祉的主张
下一篇:心五四运动 四它:解决困境的主张
 四种环保 心灵环保
 承先启后的中华禅法鼓宗 前言
 四种环保 礼仪环保
 心五四运动 四要:安定人心的主张
 心五四运动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
 心六伦 生活伦理
 心六伦 结语 以「心六伦」建设人间净土
 心六伦 伦理须有道德的配合
 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 【附录】心灵环保法语精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信心、有决心,没有做不到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心一境性[栏目:傅味琴居士]
 在生活中修行的窍诀(陈泉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