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环保手册
缘起
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礼」可以发挥人性和培育人格,如果没有了礼,我们就成了野蛮民族,和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是非常懂得礼仪的民族;但是近百年来,很多人却认为中国的东西都是保守的、落伍的,连带地使我们的社会大众,忽略了礼仪的涵义,及其实质的功能,仅仅是虚有其表、徒有其名,或流于一种风俗习惯。因此,若想净化人心、净化社会,必须先从净化礼仪开始。
法鼓山所推动的心灵环保,也是礼仪环保的一环;因为礼仪,必须是诚于内而形于外的行为,否则所谓的礼仪也只不过是虚假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常常有许多大型的典礼活动,只重排场,缺乏陶冶人格的功能,也无法达到净化人心的目的,反而造成人心的腐化。有鉴于此,法鼓山才提出了「礼仪环保」系列活动的构想,同时印制各项礼仪环保手册,推广日常生活礼貌,改善不切实际的礼仪,俾使社会大众能有所依循,将心灵环保的理念真正落实在现实生活之中,而朝「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努力。
一、我们环保的目标—推动全面社会的净化
法鼓山多年来以佛陀慈悲和智慧的本怀,不断地呼吁社会大众,共同来关怀大众的社会,更以心灵环保、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生态保护等实际的行动,来净化我们的社会。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新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使我们的烦恼心,净化成为慈悲心和智慧心。
人心的净化,必须放下自私自利,确信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这种观念,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永远的人间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为私利,而为利他的话,我们的世界当然不会有罪恶及纷争了。
利他行并不等于做烂好人。必须智慧与慈悲兼顾,方能使我们的世界真正的净化。「礼仪环保」,便是为了保护人间社会环境的祥和及安宁,包括对于家族的伦理、社会的伦理,乃至于职业及政治伦理的提倡与维护。「社会」,是人与人的结合;「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尊卑、高下、长幼、先后等的轨范。
不过,假相的伦理,往往是单向的要求另一方要尽什么责任;真正的伦理是双向的,而且是要求自己尽分尽责,这也正是佛教的观点。
人和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应该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尽自己的本分,恰到好处的尽到自己的责任。比如说,一个母亲可能同时也是一个太太,同时又是一个女儿、媳妇、婆婆、学生、老师或老板、职员等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身分。能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身分,恰如其分的尽到应尽的责任义务,便是实现了人间应有的伦理关系。
千万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和以自己的身分,去要求别人。譬如一个做母亲的,只知要求子女应如何,或做太太的,只知要求先生应如何,而不知要反求诸己,这样会带来不安、困扰和不平。如果每个人都能自我要求,尽自己的伦理责任,那么光明的世界就在我们的面前,因为尽责任就是放光发热,互送温暖的力量。
「生活环保」及「自然生态保护」,便是生态资源的保护以及物质资源的保存。
所谓生态保护,包括对于所有野生动物以及植物的保护。要将所有动、植物生存的环境,都看作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没有这些动、植物,人类也无法单独生存。这些共同生活的生物环境,都有它自动、自然、相互之间的调整作用,如果人为加以破坏,使自然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
物质资源的保存也很重要,我们对于物质资源的浪费,很快便会带来灾难;譬如,对石油及水资源的浪费,石油及水,正如人体的血液,如果将油料烧尽,地下水抽光,会为人类带来什么情况?后果或许会可怕得不堪想象!而各类矿物对地球而言,便有如人体的骨胳,任意挥霍浪费,会促成地球末日的早日来临!
佛教主张爱护一切众生。因为爱护所有动物,所以不杀生;因为爱护所有物质,所以要惜福。对于所有一切物质,都应该好好爱惜、好好运用,一用再用直到不能用为止,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依靠生活的环境而生存,如果我们继续浪费下去而不加爱惜,我们的后代子孙将会无法享有这样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