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 瞋 - 瞋是心中火
 
{返回 放下的幸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4
放下的幸福:圣严法师的47则情绪管理智慧 
圣严法师
第三篇 瞋 - 瞋是心中火
 
   瞋是心中火
  
  佛教称瞋火为无明火,像是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或是「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可见瞋火能够让人在一念之间,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摧毁了,就好像儿童玩积木一样,只要一生气,把脚一踢,辛苦堆好的房子马上就应声而倒。
  
  因此,忍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能忍就会产生愤怒的心,愤怒的心一般是从语言、行为表现出来,这种直接由言语和行为所发泄的愤怒,对人的伤害非常大。虽然有的人敢怒不敢言,其它人并不知道,也不会因此受伤害,但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恨,其实已经造成了自己的极大痛苦。所以愤怒,不管别人是否能看到或感觉得到,都不是件好事。
  
  根据研究报导,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身体的细胞会死得很快,而且容易生气愤怒的人,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产生障碍。常常用语言或动作来发泄愤怒的人,对身体健康已经很不好了,何况不发泄出来,仅仅在心里发火的人,那就好像闷烧一样,对自己的身心伤害反而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老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容易害精神上的疾病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化解愤怒呢?这可以从观念和方法两方面来帮助自己。
  
  所谓观念,就是要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那么痛苦?其实,愤怒的原因不论是想要发泄,或是敢怒不敢言,都是因为自己感觉被冤枉,而心中充满委曲。譬如被责怪做错了事,或是说错了话,但事实上是被人陷害,因此既怨恨自己无力申冤,也怨恨别人的恶意陷阱。
  
  对于这种情形,我们可以从因果来理解。现在会发生这样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那我不要还报,因为我还报给他的话,不但他痛苦,我更痛苦;如果是果,那么我应该要接受,不要再还报,如果还报的话,那又变成了因,重重无尽,就会不断地因果循环下去。如果能从这一点来看,就不会那么愤愤不平了。
  
  如果当下我们的观念转不过来,也想不通时,这时就先不要想它,也不要用理由来解释,一有时间就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是注意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念活动情况,以及自己的内心痛苦现象。此时就能够体会:「都已经这样痛苦了,我还要更加痛苦吗?」想到这一点,你的心就不会总是和那些不平的事对抗,情绪也会慢慢地缓和,愤怒的情形也会减少,而这就是从方法上来化解愤怒。
  
  所以,只要能灵活运用佛法的观念和方法,我们的心就不会再被无明火烧伤,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憾恨了。

{返回 放下的幸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瞋 - 瞋心与慈心
下一篇:第三篇 瞋 - 为什么要生气?
 第二篇 贪 -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业力与潜意识
 第五篇 慢 - 脱掉虚有其表的外衣
 第六篇 疑 - 如何去除恐惧?
 第三篇 瞋 - 生气是慢性自杀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烦恼与习气
 第二篇 贪 -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
 第四篇 痴 - 善用生命不懈怠
 第六篇 疑 - 疑出柳暗花明
 第二篇 贪 - 什么是贪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潮音草舍诗存续集[栏目:太虚法师]
 什么是“不二法门”?[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人生的真正价值(衍真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四十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商量--小蚂蚁[栏目:哼哈一如说]
 佛结鬼缘 导拜地藏[栏目:金山活佛]
 龙树之论空假中[栏目:吴汝钧教授]
 [此所见之胜义,即...]此中有几种难解问题,试详其义。[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学佛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六十元旧台币[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