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 瞋 - 生气是慢性自杀
 
{返回 放下的幸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1
放下的幸福:圣严法师的47则情绪管理智慧 
圣严法师
第三篇 瞋 - 生气是慢性自杀
 
   生气是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
  
  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太不应该了!」
  
  情绪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处理的,必须要采取疏导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瞋心自然就会减少了。所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例如你正在忙,孩子们又在你身旁吵闹,心里当然会觉得很讨厌、烦乱。但是,如果你能将念头一转,想到:「孩子们不知道我在忙,只是因为玩得很高兴,才吵吵闹闹!」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可爱,很快地就能消除心中的瞋火。但是孩子们的吵闹毕竟还是会影响你做事,如果仍在吵,不妨就陪他们一起玩,顺便休息一下,再回到工作上,这样说不定效率更高。
  
  其实,当某个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气时,你应该要感谢他,因为对方用他负面的行为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你,让你能够戒瞋;而且你也要慈悲、怜悯他,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
  
  但是,如果已成为习惯性的瞋恨,想要在瞬间转变念头,实在很困难。所以,我常劝人念「阿弥陀佛」,因为当瞋恨心生起时,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是其它的佛号、咒语,就能把瞋恨的情绪转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萨圣号的清净心念上。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瞋恨心自然而然就会转为清净心了。
  
  因此,下一次当你想要骂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绪,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即使一时忍不住还是开口骂人,骂出来的那句话也是「阿弥陀佛」。这样不但愤怒、瞋恨的情绪会渐渐地减少,而且还养成了经常念佛、念菩萨圣号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瞋恨心?瞋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或是心中有瞋恨,但是没有显露出来?」就像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瞋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返回 放下的幸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瞋 - 忍耐不是忍气吞声
下一篇:第三篇 瞋 - 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
 第二篇 贪 - 转贪心为愿心
 第二篇 贪 - 为什么贪心?
 第二篇 贪 -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放下的幸福:圣严法师的47则情绪管理智慧 编者序
 第五篇 慢 - 惭愧不是自卑
 第二篇 贪 -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业力与潜意识
 第六篇 疑 - 自信度过每一天
 第六篇 疑 - 用信来除疑
 第二篇 贪 -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6经 病经第三[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不可刻期求往生[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341.问曰:菩萨用是毕竟空,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云何言无法可学?[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我每天都在修忍辱[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二[栏目:永本法师]
 慧能禅师的改革[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第三篇 勇敢面对挫折 - 面对问题才能走出忧郁[栏目:人间世]
 总序[栏目:楞伽经·白话文]
 关于真谛三藏[栏目:观清法师]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两种真理的结合[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