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返回 妙莲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68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说过了仁、义、礼--不杀、不盗、不淫,再讲信。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诚实之语,培养自己人品,人品高贵才受人尊敬。
  
  大家在这些地方要改喔!好好把这个口改成说善语、真实语,不要妄言、两舌、绮语、恶口。什么叫做两舌?两舌就是说两边的是非,世间也叫两头蛇,是比喻这个人说话两边挑拨比蛇还要毒。就像甲乙二人,他们本来心里已经有疙瘩,彼此都不怀好感,怀疑对方在讲自己的坏话。有个两舌的人,他在甲面前讲乙说甲的不好,在乙面前又讲甲说乙的不好。
  
  其实甲乙二人都是在背后讲,对方并没有听到,就是怎样说、怎么骂也没有事,可是被两舌的人一东讲西讲,还加油添醋,就意见不合吵起来、闹起来了。他们为什么搞得这样不好,甚至闹得家里不安?就是因为有人搬弄是非,所以两舌的话不能说。
  
  俗语说:「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为什么要两头瞒?有的人疑心鬼,他问你:「甲是不是说我坏话?」你不能说:「不错!他是说你坏话。」要方便说:「他没有说你坏话,还赞叹你好呢!」这样改你两舌,同时恶口就转为善语了;恶口有罪过,善语有功德,所以不能大意误造恶口。
  
  所谓绮语,就是讲花言巧语、男女不正的那些事,令人听了生非非想。一般凡夫本来心就不怎么清净,再被你花言巧语那么一说--说不干净的话,更令人没有正确的观念。这些口过要离开,把恶心的、坏心的妄念停止下来,这样就安静快乐、身心清净!不会像野牛、野猴那样。你不妨这样学学看!学了当下你就受用、心境自在!学会了,你就可修口业功德。
  
  还有,不要任随己意骂人、说不好的话,这在佛法叫做「戒恶口」。你恶口--说伤人之语,比刀箭还利,只有坏处、只有罪过。现在的青年这些地方要改喔!好说恶口的话,转世怎么样?不必转世,你假如常说妄语,再说真实语人家都不相信。你常时搬弄是非,人家看你的人品就不好了。这是阳间的果报,到了阴间呢?敲牙割舌。再转世为人怎么样?说话言词不清楚,人不喜听;口既无德,再严重的就做哑巴。
  
  善语所感的善报,转世一说话人家就欢喜听,不但听还奉行;而且口就不会说坏话、恶话,说的都是好语、善语。恶口不会说善话,恶上造恶,到地狱受大苦报,转世又做哑巴,那多么苦!恶口千万不要造,把这些改掉,做一个好好的人、做一个乖乖的青年,父母欢喜、老师也欢喜、同学都赞叹、朋友都欢迎,那多好啊!
  
  另外,吃荤也是一种恶口,一定要改!这当然不是世间普通人所能接受的,但身为佛教徒要能接受。唯有佛法才叫人要改变这种恶口;所以一般凡夫学佛法不容易,不是大丈夫不能接受。丈夫本无种,我们若能发觉悟之心就是大丈夫。
  
  你想要得到人的欢喜、受人的赞美,乃至到社会做事人家都信任你,就不能随便说话,要修口德、修善口。怎么样善?当然说善话、于人有利益的话。还有善中之善、最重要的善,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诵佛经。
  
  你们今晚坐车回去时就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光阴不要空过了。今天闻到佛法,今天修行已经嫌迟了,不要再待明天、后天!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把什么事都了结了再来学佛。」阎王是你的什么人?阎王是你的好友也不行啊!闻了佛法你不即刻修,想到明天才修,明天、明天,明天又有明天,到那个明天?你听了十年、一百年的佛法,到时候一件都没有做到,那佛法的好处你一点也得不到的,太可惜了!

{返回 妙莲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下一篇:佛教人生观 七、惭愧观苦得解脱
 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灵岩甘灵第一集 肆、正见慧解
 得戒和尚开示录
 往生有分 第一集 主礼龙善寺佛七第二天晚上开示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护国安仁 目录 缘起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往生有分 第一集 记台湾灵岩山寺西方三圣开光暨
 往生有分 第一集 拜向灵岩山 佛种永心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七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佛教戒律学 第七章 受戒贤的类别——在家戒 第一节 概说[栏目:佛教戒律学]
 佛劝父王行念佛三昧[栏目:大安法师]
 为死亡做准备──将「中阴教授」有效实修于此生[栏目:创古仁波切]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五章﹕信 Chapter Five: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佛教戒律学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第五节 元[栏目:佛教戒律学]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一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一二七、重罪轻报[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五 针毛夜叉经[栏目:经集 二 小品]
 请问禅和净土怎样结合起来?[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