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六、明末的戒律环境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8

六、明末的戒律环境

明末清初之际,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丰收时期,然从当时留下的戒律著述的文献之中,发现那也是个很不正常的时代。今举三个例子如下︰

古心如馨(公元一五四一-一六一五年),他在四十一岁出家受了沙弥十戒之后,因为难得十位清净比丘僧为他做授戒羯磨的仪式,不得已而朝礼五台山的文殊菩萨,结果以宗教经验感得文殊为他证明,呼他「比丘,比丘」。此犹如佛世释尊亲度的比丘,都是由佛口唤「善来,比丘」,便是不用任何仪式的。佛灭之后以及佛的弟子们度人出家,必须以「白四羯磨」,完成比丘身分。唯有《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所说的菩萨戒,可有三种受法:一者诸佛菩萨现前受,为上品;二者礼请先受菩萨戒者授予,为中品;三者于诸佛菩萨像前自誓受,为下品(注一)。可是经过三年的长途跋涉与虔诚礼拜之后,所得的宗教经验,使得如馨绝对相信,他已由文殊菩萨为他亲自授戒,乃是上品戒。这一坚定的信心,促使他全力以赴地弘扬戒律,因此也中兴了中国的律宗。
澫益智旭(公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戒律的著述有四种六卷,戒律的注释八种三十二卷,是明末佛教提倡戒律极有贡献的大师。可是他的受戒方式及其受戒过程,也是相当的奇特。据他于《重治毘尼事义集要》的序文中自称,他于二十四岁时出家,二十五岁的十二月初八日,即在云栖袾宏的遗像之前受比丘戒,二十六岁那年,又在袾宏的像前受菩萨戒(注二)。当他读了律藏之后,知道他的比丘身分不合佛制,而且慨叹中国戒法的衰微,遂起而呼吁号召「五比丘如法同住」(注三),以边地授戒法的五人僧,承续比丘戒的法统。另一方面也用礼忏方式求取戒体;到了他四十六岁那年,他勤礼千佛万佛,及修持《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始得清净比丘戒(注四)。这也是大乘经的观点和作法。

在犙弘赞(公元一六一一-一六八一?年)的戒律著作及注释,被收于《卍续藏经》中的,计有十一种七十二卷,可是根据他的自述,在明末之际,已无人学习毘尼。他三十岁时,曾计划西渡天竺,求请梵僧数人回国,再传戒法,俾使戒灯熄而更着。结果由于时局动乱,未能如愿(注五)。因为他在受了比丘戒之后,以数年的时间阅读律藏,而又无法获得明律者的指点,既然无人明暸毘尼,何以还能有人够资格为人授戒?所以他不得不说︰「至明末时,律之一宗扫地矣!」又不得不说︰「比见诸方丛席,与人授戒,不依佛制」(注六)了。因此他怀疑当时各寺院传授戒法的合法性,而要兴起到印度请几位明律的清净比丘来再传戒法的念头。
由以上所举三个例子,可见明末的佛教环境,对于戒律而言,是非常恶劣的,在几位大师的努力之下,竟然又一度造成了中兴的机运。尤其是如馨、寂光、读体、德基一系,枝繁叶茂,传遍全国。至第五代,已到清朝的雍正及乾隆之世(公元一七二三-一七九五年),学律知律弘律的人才,又渐渐地进入了漫长的冬眠期。实际上在读体的弟子书玉及德基之后,便已不再见有关于戒律文献的产生。一直要到清末民初,始有另一位弘扬戒律的大师出现,那便是演音弘一(公元一八八○-一九四二年)。(本文撰于一九八九年,曾被收集于一九九○年十月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印行的《从传统到现代》论集)

批注

《大正藏》二四.一○二○页下。《卍续藏》六三.三二七页上。智旭《灵峯宗论》卷六之一.七页。拙著《明末中国佛教の研究》一二一页、二二二页。弘赞的《比丘受戒录》,《卍续藏》一○七.一七五页上。同上。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适应时空的菩萨戒会
下一篇: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五、明末的受戒法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六、明末的戒律环境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五、明末的受戒法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八、有收有放的三聚净戒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七、由易而难的三聚净戒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八、消极的十善法升华为积极的菩萨行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以十善法为菩萨戒是印汉藏诸大论师的共识..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四、弹性的三聚净戒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四、明末的出家戒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一、前言
 附录二 菩萨戒会诵戒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栏目:济群法师]
 The Universal Teaching of the Buddha[栏目:S.N. Goenka]
 传灯随笔(二)[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四[栏目:永本法师]
 大慈悲父[栏目:法忍法师]
 对一位上师非常有信心,但未得到灌顶及窍诀,可以视为根本上师吗?[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无私 Cultivating Selflessnes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七讲 正宗分——常行精进觉[栏目:达照法师]
 060-007 普陀洛迦新志卷七(营建门)[栏目:04 传记]
 八十七、什么是佛放光明?[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