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盛噶仁波切心得 在童年,你耕种了什么?
 
{返回 盛噶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2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
 
 
  在童年,你耕种了什么?
 
  「让孩子学会做个人」。要逐渐培养孩子的完善的人格,让他们学着有善心,胸襟广阔,心中装有天地,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大概是说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他领奖的时候,主持人问他:「对您来讲,您认为得这个奖,什么年龄的经历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科学家毫不犹豫地说:「童年。」
 
  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看到这则故事的开头时,都以为他会说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啊,结婚以后有了好的家庭,从而让他安心工作啊等等。
 
  科学家解释道:「在我的童年,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让我直至现在还在受益,我所有的成绩,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想象,他所说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是早睡早起不偷懒,可以是遵守计划一丝不茍,也可以是保持心情愉悦不紧张,甚至,可以是团结、友爱、积极、胸怀广阔。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这些生活习惯,确实都是在儿童时期就可以养成的,至少,是在这个期间打下的基础。
 
  这样说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了。
 
  现在的父母,有没有认识到童年的重要呢?除了在生活方面的习惯外,很多做父母的,要求孩子有学习的能力、竞争的意识以及很多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这些,是十分重要的。可是,仅仅是这些吗?
 
  还有信仰!我们不要忽视信仰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的重要作用。很多人依然将信仰当成满足精神需求的那一层次的东西,认为孩子还小,还不能理解那些,就不必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了。其实,这是很错误的观点。第一,信仰不是精神产品,它不是文学艺术,不是为了心的愉悦而产生的产品,而是引导一个人理解生活和世界的基础。第二,信仰说得通俗些,就是人生观,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这不是需要从小就养成的吗?父母教孩子团结、尊重、胸襟要豁达,我看,这就是信仰的基础。至于将信仰当成迷信,则是愚昧的想法了,更不可取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又何尝不知道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有个比方说得好:一个人成年后的事业,基本就是童年时想象的心愿。仔细想想,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成年人所做的事,其实都有儿时理想的影子,或者,都是与儿时的某一个想法、经历相对应的。
 
  佛家讲求因果,我们认为,儿童的心底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净土,而童年的经历,就容易让儿童在没有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受到世俗社会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的影响,从而很多孩子都有了贪嗔痴等恶趣,比如小小年纪就口出脏言、不尊敬师长、甚至以暴力去解决矛盾。这就种下了恶的「因」,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得到什么「果」,我想不只是佛家弟子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能想象得到。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是不够完美的。比如,我看到儿童学会了说脏话后,家长采取的方式是狠狠地呵斥,孩子做了错事,动辄打一顿。这是不对的,家长要和儿童说清楚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的内心中,逐渐培育出信仰的轮廓,让他明白,发善心、做善事,不是父母的纪律,也不是社会的规范,而是自己成为一个「人」 必要的要求。不然,很多孩子完全可以反问:「别的人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这个问题,只有信仰能解释清楚。
 
  如果说,童年是人生的「因」,那么,老年就是人生的「果」。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老年的时候能自问实现了人生价值,有所收获。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果」是靠着青年时的学习,靠中年时的拚搏,而忽视了童年的重要。「让孩子像个孩子。」这是现在的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一个观念,说的是给孩子减轻负担,恢复他们天真快乐的本性,而且,不让成人社会的不良影响污染了孩子纯净的心灵。
 
  但是我要补充一点,「让孩子学会做个人」。这就是要逐渐培养孩子的完善的人格,让他们学着有善心,胸襟广阔,心中装有天地,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返回 盛噶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盛噶仁波切心得 如是因,如是果
下一篇:盛噶仁波切心得 友谊永在
 盛噶仁波切心得 冷水泡茶慢慢浓 第五部份
 盛噶仁波切心得 冷水泡茶慢慢浓 第四部份
 盛噶仁波切心得 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坚持
 盛噶仁波切心得 佛法非迷信
 盛噶仁波切心得 嗔心如水月
 盛噶仁波切心得 人生苦难老方知
 盛噶仁波切心得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盛噶仁波切心得 冷水泡茶慢慢浓 第三部份
 盛噶仁波切心得 正法与外道
 盛噶仁波切心得 痴心如镜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德清~从军诗[栏目:禅诗三百首]
 离散与集约——两种思维方式、及禅宗作为中国文化的选择[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与佛学(祝卓宏)[栏目:佛教心理学]
 如是因、如是果[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四章﹕谨 Chapter Four: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隐峦[栏目:僧诗句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五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为什么要求受五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圆觉经白话解十一 如何安立道场[栏目:圆觉经白话解]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