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童年 - 沧海桑田
我的出身,非常贫贱,我的归程,忧患重重;虽然波波折折,但也平淡无奇,所以自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我是民国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农历十二月出生的,照我国旧式的算法,到今(一九六七)年为止,我已是三十八岁的人了。
我的记忆力不强,过去的事记得的不多,尤其是发生事故的年月日时以及人名地点,更不容易牢记在心,因为我从未想到替自己写下自传的事;加上我的文才不高,文笔并不优美,有许多心里感受很深的事,写在纸上,却已大大地减轻了实际的分量。
但我能够活到现在,尤其在入山静居之后,对于前尘梦影,往往萦回脑际,一幕一幕地放映出来,而且挥之不去。对我自己来说,那是既有欢乐也有血泪的往事。我对那些似乎模糊而又清晰的往事,并不留恋,因为,正如曹孟德所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可是,我有许多的恩人,也有许多的感触,所以利用课余,写下了我的「归程」,表示我对那些恩人的怀念,也说出我对生长的时代和际遇的感受。
我的出生地,是在江苏南通狼山前面的小娘港附近。据说,我的祖先是从长江三角洲的崇明岛上搬到南通去的,那是为了一次很大的水灾;所以,我家的族人,多还保持着崇明岛的口音。再向上推,究竟又从何处迁移到崇明去的,我是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我的父亲叫张选才,我的母亲姓陈,儿时曾问过她的名字,她说她叫「妈妈」。至于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名字,我也不得而知。
当然,我家的祖祠里是有族谱的,但我当时的年纪太小,所以也从未见过。
如果要查考姓张的谱系,可以一直追根到黄帝的时代,那是轩辕黄帝对他第五个儿子挥的赐姓,风俗通的《广韵》,有这样的记载:「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纲维,世掌其职,后因氏焉。」但到后来,张氏一姓,成了中国的望族,从历史上看张姓人物的地域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从魏晋至唐朝的时候,张姓的望门,大约就是在江苏省内,比如晋代的张翰、唐代的张旭及张璪,都是吴人,如果要厚着脸皮拉关系的话,我这个晚代张,恐怕就是那几位老张的后代。不过,张氏的门族非常繁复,据张氏谱图中说,共有四十三望;我这一张,也不知道是四十三个望族中的那一个望族的分支了。
我对我的族系,一无所知,我对我的出生地,也是了无印象。因为,当我出生不久的第二年,便是民国二十年(西元一九三一年)的长江空前大水灾,把我家冲洗得一乾二净。同时,我家靠近长江边沿,又是塌沙地带,长江的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住一浪,卷向了江边,卷走了土地,每一排的浪花里面,都像是掩藏着一架巨大的挖土机;江边的沙土,见到了浪花,就像是迷途的孩子看到了娘,笑咧着嘴,软绵绵地、毫不犹豫地投进了浪的怀抱;最奇怪的是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塌沙的地段,还是在塌,原来,江水经过该地,已成了一股巨大的漩流,从水底的根脚下啃起,啃走了根脚,表层的自然下塌,而且比起风浪的威力更具危险性。据父母后来告诉我,塌得最起劲的时候,一天一夜,可以啃掉半华里!终于,也啃光了我家的家园与土地。我在民国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到狼山出家的时候,我的出生地,已经快近长江的江心了。
长江,是在北塌南长,江北塌去了,江南新生了,在狼山隔江的对面,年年都有新生地出水。我家也就在民国二十年(西元一九三一年)的下半年,搬到了江南的常熟县。但当我出家的那年,我那江南的家,已经离开长江二十多里路了;所谓「沧海桑田,桑田沧海」,对于我家是太亲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