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林风雨 13.出水莲花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4
出水莲花
 
修行的人,必用一种理念或一种形象,来调伏自己的身心,使趋向于最后的目标。以下且用「莲花」的意象,来说明修行者用以调适之方便。一切众生,依莲之分类,可略分为四种:
 
一、腐败的莲花:为莲梗已腐烂,故只能颓萎于淤泥之中,而任其腐败。这是譬喻断了善根的众生,无心于修道,故只能随业牵引于恶道之中。
 
二、泡水的莲花:莲梗虽完好,但未能出离水面。这譬喻为某类众生,虽能修善;但不能真发出离心,故虽不至颓萎于淤泥中,但也不能出离水面。这是所谓「劝人为善」,典型的人天宗教。
 
三、吃水的莲花:莲花虽已能出离水面,但或因出水不够高,或因莲梗不够结实;于是境风一来,又吃水去也。这是譬喻于出世修行中,已略能出迷入觉。但或因见地不够深入,或因功夫不够扎实;于是境界一来,文心随境转,作不了主了。
 
四、出水的莲花:此莲花高超水面,莲梗又扎实坚强;于是境风之来,不但不至于吃水,且将助其将芬芳远播四处。这是真正成就者的形象──「不为泥淤,不为风动;出水亭立,远吐芬芳。」
 
故从禅的修行来看,莲花能否出离水面,决定于两个因素:
 
第一、是否真发道心:所谓道心,即由迷转悟、离妄归真之心。一切的烦恼生死,皆为迷妄所缠;因此,真发道心者,必至诚发起求觉悟之誓愿,而于此誓愿中,「真疑情」必居核心。于是从疑而参,从参而悟;悟境愈高,出水愈远!
 
第二、功夫是否扎实:不管是悟前的疑参,还是悟后的保任;都必有扎实的功夫作后盾。譬如莲蓬,必依坚强的莲梗,才能出水一样。功夫愈扎实,即莲梗愈坚强。
 
于是,一个修行者,必常以莲花的意象来自我反省,问当下自己:「是出水的莲花?还是吃水、泡水、或腐败的莲花?」如非出水的莲花,则再观照:「是道心不够坚强?或功夫不够扎实?」于是当于惭愧忏悔中,起对治调伏。
 
但愿学人时时以此「出水莲花」的景象,来调伏身心的缺漏,而越出红尘苦海。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林风雨 14.暖冬的启示
下一篇:禅林风雨 12.松与紧
 脚跟着地 身与心
 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天台小止观》讲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心明月 18.佛法与管理
 力挽狂澜 不以觉受论功夫
 《天台小止观》讲记 方便行第五
 天心明月 2.幸福贴心
 力挽狂澜 八风吹不动
 楞严新粹 耳根圆通与参禅法门
 破茧而出 出家形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戒律学 第六章 戒律的罪与罚 第四节 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忏悔[栏目:佛教戒律学]
 相应131-142经 再一个恒河等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相应85-89经 戒具足等经五则[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之意行4[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十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福报的由来 十九、怎样才能得眷属[栏目:福报的由来]
 阿毗达摩 第三讲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