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异熟果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0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异熟果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异熟果

再来看五种果。

第一种果叫做“异熟果”(Vipāka-phala)。

《俱舍论》云:“异熟无记法,有情有记生。”

异熟果是没有道德善恶特性的(无记)法,非善非恶。属于有情,只有有情可以感受异熟果,山川等无情物不能感此果。异熟果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有情应当承受的结果,本身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但它从先前的或善或恶的(有记)业而产生。

“论曰。唯于无覆无记法中有异熟果。为此亦通非有情数,唯局有情。”

只有在无记法中才有异熟果。它不覆障圣道,所以又叫“无覆无记”。由于有一些无记法是属于有情(众生)的,另一些不属于有情(众生),所以作者具体解释说,异熟果这种无记法是属于有情众生的,就是说,在有情中产生。

为通等流,及所长养。应知,唯是有记所生。一切不善及善有漏,能记异熟,故名有记。从彼后时,异熟方起。非俱无间,名有记生。如是名为异熟果相。

在有情中的果法,或者来自与果相似的因,或者由食物长养而成。因此作者具体解释说,“从有记的业产生”。说“有记业”,因为它产生异熟果,有记业指恶业和有漏的善业。从这种业,之后,——不是同时,也不是立即——产生出异熟果。

我们人也如此,这一生,我们能生下来,这个果,基本可算异熟果。而且这种无记果还是有漏的,它不是无漏的。若是无漏的,就从三界中出去,不在这里受生死了。

“非有情数亦从业生,何非异熟?以共有故。谓余亦能如是受用。夫异熟果,必无有余,共受用义。非余造业,余可因斯,受异熟果。”

[问难:]没有生命的东西,山川河流,不是也从善业恶业而生吗?为什么不说这些无情物是异熟果?

[回答:]因为无情物是大家共有的。所有人都能受用它们。然而异熟果,只能是造业者自己的。我所造的业,别人永远不可能感受到它的异熟果。

       五种果中第一种果——异熟果,我们就知道了:异熟果逐渐成熟的地方、成熟的土地,就是众生的身心相续(人或其他众生的生命的身心的这种相续的存在)。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所缘缘、增上缘
下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增上果、等流果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预设”在纯定境中的作用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概说“止、观”以对治为加行..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其名曰龙、广宏我教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烦恼魔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他生因果论的荒谬结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修行人请小心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人类的家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慈心观治瞋,缘起观疗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黄莲集 教理篇 十八 ××从哪里来?××去了哪里?[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栏目:妙心法师]
 佛学答问的前言[栏目:道坚法师]
 狂喜之后 第七部分:你到底是谁?漫游者吗?[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目犍连(神通第一) 众鬼问业报因缘[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无死的金刚心 第25章 纠纷的起处[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深入法海浩瀚中[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二节 达摩、慧可、僧璨的真性与自..[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人有二十难之十七 见性学道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