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88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遍行因、异熟因

第五种因叫做“遍行因”(Sarvatraga-hetu)。

《俱舍论》云:“遍行谓前遍,为同地染因。”

“遍行”是什么意思呢?你前面动的是嗔心的因,我后面得来的第二个念头就是嗔心的果。你前面动一个贪心的因,我后面得一个贪心的果,我就把我的贪心继续下去了。这个推动的前因和后果几乎在同一个类别中,这叫遍行因。

遍行因是同类因的分支,其实可和同类因合并,这里单独列出,成为第五种因,是为让我们了解得更清晰,不会有了解不到位之处。若只说同类因,不说遍行因,有可能产生一个失误,因为同类因里,往往从前到后,只要同一类别,都算同类因,而遍行指的是因的普遍性:很多因不是只生一个,它能生很多。比如,一篇文章出来,若产生同样观点的第二者,这属同类因的作用;一篇文章出来,一千人看后产生同样观点,这就是遍行因的作用。

    “论曰。遍行因者。谓前已生,遍行诸法。与后、同地、染污诸法为遍行因。遍行诸法。随眠品中,遍行义处,当广分别。此与染法为通因故,同类因外更别建立。亦为余部染法因故。由此势力,余部烦恼及彼眷属,亦生长故。”

遍行因,指发生在前、在同一地中普遍递传的因,只在染法之中。

普遍递传的法(遍行诸法),在随眠品中分析过。发生在前,指已经过去或现在。是同一地中、其后染法的遍行因。

普遍递传的法(遍行诸法)只是染法的因。它们可以是同一类染法的因,也可以是其它类染法的因:由于它们的作用,可以生起其它类的烦恼、随烦恼。因此,就此而言,遍行因不同于同类因。

这里,类、部,即前面讲过的五部。诸法分为五部,五个范畴。见到苦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这些法是一部。见到集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见到灭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见到道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通过修行,可以断掉一部分。

第六种因叫做“异熟因”(Vipāka-hetu)。

《俱舍论》云:“异熟因不善,及善为有漏。”

“异熟”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异处成熟。比如,前世杀人,这世遭果报,这就属异熟因成熟。不是杀人同时马上得果报,而是到了下一世,换了地方成熟,异地成熟、异处成熟。善与不善的有漏因都可是异熟因,但异处成熟的特性不变。

“论曰。唯诸不善及善有漏是异熟因。异熟法故。何缘无记不招异熟。由力劣故。如朽败种。”

只有有漏的恶法和善法是异熟因。因为他们从本性上讲要成熟。无记法不是异熟因,因为它们是很微弱的。就像腐烂、败坏的种子不生长。

“何缘无漏不招异熟?无爱润故。如贞实种,无水润沃。又非系地。如何能招系地异熟。”

无漏法不是异熟因,因为它们没有被爱执所润湿。就像完好的种子,没有水滋润,也不能生长。

又由于无漏法不属于任何一地(存在界域),怎么可能产生存在界域中的异熟果?

“余法具二。是故能招。如贞实种,水所沃润。”

既不是无记法,也不是无漏法的,则拥有感召异熟的条件,即自身的力量和爱执的滋润,就像完好的种子,被水润湿。

“变异而熟,是异熟义。不应但异,简别余因。”

异-熟,异表示差异,不同。熟是果,果与因不同。

“然异熟果,无与业俱。非造业时,即受果故。亦非无间。由次剎那,等无间缘,力所引故。又异熟因,感异类果,必待相续,方能办故。”

异熟果并不与业同时,因为并不是在造业的同时,就感受到果。异熟果也不立即(没有间歇)随业而至,因为,无间歇地引导业之后下一个刹那的,是等无间缘。异熟因必须依赖相续的发展,才能实现异熟果。

虽然把因归成六类,但在我们生命中,事实这些因随时都可能互相交叉。

    谈“因”这个词,即使翻遍三藏十二部,也一定只有这六种,不可能再有第七种。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相应因
下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因缘、等无间缘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第一次经典结集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五、解悟(定解)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三、观察修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诸经论广释止观特性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四念处的修行及原理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即色宗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断见就是常见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教习顺世论,为犯突吉罗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中国禅宗的中观见:直接的突破..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小康社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明真法师致某同修函[栏目:明真法师]
 04-092《佛教孝亲观》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六)意乐清净的菩提心是转烦恼为道用的方便[栏目:圣者言教]
 学习虚云和尚丛林营为思想与实践——兼谈继承佛教制度传统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现实意义(王仲尧)[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欧阳竟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评述[栏目:高振农教授]
 相应34经 衣服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共入毗卢性海[栏目:杨云唐居士]
 法见 名相汇编[栏目:向智尊者]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与母的对白及开示[栏目:虹身成就者白玛邓灯尊者道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