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正行中“五种过患、八种对治”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62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止正行中“五种过患、八种对治”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由以上这些在止观方面的助缘,我们就可以进入正行。

在正行,我们首先要关注五种过患,即让我们得不到灭定的五种过患:

    第一,懈怠;

    第二,忘失师教。

    我们忘记了关于修行正定的言教。

    第三,沉掉。

    昏沉,或过分散乱、掉举了;

    第四,不行对治。

    当我们的问题出现,需要如前面对治,该对治的地方我们不修对治。比如,嗔心起时我们还嗔恨,没修慈心观,不修对治;

    第五,过后对治。

    比如,嗔心生完了还在修慈悲观;贪心过后了还在修不净观。过后对治是一个非常大的麻烦,会让自己始终都与定境隔着一段距离。

    这些情况也是各有各的因缘。

    懈怠和忘失教授,障碍等持的加行。什么叫做“等持”呢?比如,刚才所说的修行有止、有观,止、观的两种修行缺一不可,若缺了一部分就不叫“等持”;若二者真的都没缺,这种修行就叫做“等持”的修行。“等持”是不是就是圆满的成果呢?不是,“等至”才是圆满的成果。“等持”和“等至”是止、观进行兼顾修行的两个专门词汇。等持是因,属加行中的因;等至是果,是不需要加行的结果。这两个名词不是特定指果位的,它是指事件的,专门对过程进行判断:凡属修行过程中的,止、观都兼顾修行的,就都称为“等持”;凡已达到结果的,都称为“等至”。所以等持为因,等至为果,这样一来,对等持、等至,我们就好理解了。

    等持,奢摩他(samadha),正定,三昧(samadhi)等等,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翻译。《一切经音义》中解释:

    三昧(莫盖反。或此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讹也。正云三摩地。此译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谓持诸功德也。或云正定。谓任缘一境。离诸邪乱也)。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说,修禅波罗蜜,经过十个阶段:

    “善男子。菩萨行禅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安住善法。二者心缘一境。三者缘境等至。四者正定。五者禅解脱。六者定根。七者定力。八者坏烦恼怨。九者定聚圆满。十者护法三昧。是为十。”

    进入正定之前的那个阶段叫“等至”。“等至”是三摩钵底(samapatti)的义译。达到(apatti)止息寂静(sams)的过程就叫“等至”,这是进入正定的准备阶段,又译作“欲入定”。

    《一切经音义》中解释:

    三摩钵底(梵语也。唐云定。或云等至。初入定)。

    三摩钵底(此云等至。谓由加行。伏沈掉力。至其定位。身心安和也)。

    昏沉、掉举,障碍等持的正行。

    不行对治和过后对治,障碍等持的增上,障碍增上生。

    这五种过患需要用八个方法对治。

    第一,信。就是信心,对正理的信心,对正法和自己修行的信心。

    第二,欲。这个“欲”可不是简单的欲,属于正法欲,对正法的一种希求之心。

    第三,勤(精进)。

    第四,轻安。当我们产生轻安时,身心在愉悦状态中,懈怠和忘记修行诀窍这两种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

    第五、第六,正念和正知。正念和正知也可以对治昏沉掉举和忘失言教。

    第七、第八,思和舍心。不行对治和过后对治,这里的对治方法是思,寻思的意思,思考;还有舍心。这两部分就能对不行对治和过后对治进行调整。过后对治就要用舍心,不行对治就要用思。

    以上是八种对治。

    我们现在的修行模式,虽然不一定每部分都用得上,但等修入正行时,只有这些方法,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可谈的了,所以它是一个全面概述。我们现在可能某部分用不上,但并不等于以后也用不上。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观”正行列表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六等持力成办九住心是“止”的正行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怪不怪,中观密护净土?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尘刹构成的世界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咬紧牙关抛弃他——顺世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大乘殊胜在菩提分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概论缘起(其中的生成与逻辑因果)..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大毗婆沙论》代表观念表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正行中“五种过患、八种对治”..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现见缘起,入佛智海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唯识宗的宗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赠娟女士[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栏目:大安法师]
 最苦与最乐[栏目:般若]
 十八届:佛法,就是一种生命的活法(楼宇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佛教对动物生命的态度[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当体即空[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灭苦之道 一、苦灭圣谛 七、涅槃[栏目:法遵尼师]
 为了免触犯因果...为了修习佛法而离婚可以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栏目:李向平教授]
 相应11经 大丈夫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