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从比附玄学到立足般若,《肇论》之功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7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六讲之:从比附玄学到立足般若,《肇论》之功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从比附玄学到立足般若,《肇论》之功

这就是六家七宗。六家七宗的这些思维在当时实际上是最为高深的思想境界,或者说是当时最为主流、最为前沿的探讨热点。等到魏晋玄学思潮过后,僧肇大师一锤定音,中观和般若见在中国才正式立足了。

立足了以后,正式的立宗是在玄奘大师前后。所谓的唯识宗、天台、贤首宗正式开始发挥他们的功能了,禅宗在这个时候也应运而生。但是天台、贤首、禅宗、包括唯识宗,他们思想的真实依靠始终都来自于《肇论》破六家七宗后所立的中道观。如果对六家七宗的思想没有清理,那么佛教的主流思路当中都参杂着玄学的这些修行模式、理解模式。中国人本来好简约,这个习惯,如果再不加以梳理,在这之后就很难形成佛教正式的、有规格的宗派主流。

所以说,《肇论》起到的作用就是:

在《肇论》之前,佛教是偏于玄学的,在《肇论》之后,佛教是偏于般若的。
    而佛教不管是哪一个宗派,如果给他定性,他都属于般若宗。由智慧来引导的这些宗派、这些修行,才能称为真正的佛教的宗派,否则都是离题万里的。所以月称论师说,“能够引导凡夫到达止境,到达目的地,是因为有智慧。”第六地的这个智慧,能够引领着一到五地的菩萨到达究竟的目的地,还能够引导佛教的这些宗派到达究竟的目的地。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本无异宗
下一篇:《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列表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小乘人以七菩提分为修行,大乘以八胜道分..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觉受才是理解的终极保障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预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还没开始就没法开始:一切诸魔莫能胜..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蕴空观伏慢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二、观察思维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由“止”的正行成就五验相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53经 瓶子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生成因果关系之二:主体与运动的关系[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栏目: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
 五百罗汉 120、境界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2010年秋季课程 第三天 观看自心的镜子[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汉地很多人接受了密法灌顶,但往往修不下去,这是为什么?[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答徐恒志问(二则)[栏目:太虚法师]
 生命可以这样活[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八讲(第7~8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以安住的心来破除对修行中征相的执着[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