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7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这样一来就使佛教的宗派无论从本宗的思想和修行次第的整理,还是从人员的学习和传法情况来说,都大大推动了佛教的发展,禅宗就在这一段时间得以弘扬广大了。禅宗的弘扬广大跟当时所使用的禅还不一样。道安大师他们当时所推行的禅是安那般那,那是对于四种正念、对于四念住的修习,更侧重于我们所说的循身观。比如在这里打坐,可能没有想到好多关于疑情和参话头,没有往那么不够清晰的地方去,首先是从清晰的地方入手的。就是说首先在确认我是在这里打坐,我是一个人,我现在的手正在拿茶杯,就是任何的一行一动一个念头,都给自己一个确认,像这样身和心逐渐得到同步了以后,心地就逐渐变得简单,变得与道就有所相应了。最开始的修行就是从这些简单的地方入手,后来禅宗形成了以后,都直接把最高指标拿到了待人接物的细节上去了。比如要谈开悟,把开悟和明心见性变成了一个我跟你一见面马上就直指人心的事情,直接指你的心在哪里,也就不像过去的安那般那念那么慢慢的去培养禅定,它不是这样了,就是以直指人心和见性成佛成为汉传佛教的核心所在了。从理念上,那就是来源于中观的,从实际的修行上,它其实更顺应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这么一个特质,一言半句代表着很多的意思,解决很彻底的问题,不去做那些繁琐哲学的分析,进行直截了当的承担。中国文化有这样的特质,那么禅宗就沿用了这样一个模式。简化,就是所谓一花五叶的共同特点。唯一说的多一些的就是佛教禅宗的法眼宗,法眼宗就是用很多的理论来阐释禅宗的明心见性和其他宗派的关系。法眼宗最早的是法眼禅师,到后面宗派当中还有一些杰出的人物,比如说永明延寿禅师,到后面也还有其他禅师。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中国中观第四种:僧肇大师与《肇论》
下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逻辑的高阶是果证: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六度中精进最胜,论立名焰慧二因..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三重境不真,执一为实是邪见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一:概述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有为实相即是无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精进将福转成慧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后三阶段、破本参至破牢关..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世界为何有末日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本无异宗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执着由不显现而显现的自生主义者—数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预设”在纯定境中的作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禅制毒龙 禅七开示录(七)――第三日 大堂开示[栏目:性广法师]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3 四重缘起观的例证[栏目:谈锡永居士]
 唐密三皈依礼式[栏目:真圆法师]
 佛祖在世时,是一个人神共存的世界吗?佛说法时,天界的诸神及菩萨会显现神通于当时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禅杖[栏目:佛教常用器物]
 下面是有关魔王波旬的提问![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205.问曰:经中教令布施、持戒、禅定,今复更说,有何等异?[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三、坐床[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续高僧传卷第五[栏目:续高僧传]
 智慧点亮心灯 追思本焕长老[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