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3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这样一来就使佛教的宗派无论从本宗的思想和修行次第的整理,还是从人员的学习和传法情况来说,都大大推动了佛教的发展,禅宗就在这一段时间得以弘扬广大了。禅宗的弘扬广大跟当时所使用的禅还不一样。道安大师他们当时所推行的禅是安那般那,那是对于四种正念、对于四念住的修习,更侧重于我们所说的循身观。比如在这里打坐,可能没有想到好多关于疑情和参话头,没有往那么不够清晰的地方去,首先是从清晰的地方入手的。就是说首先在确认我是在这里打坐,我是一个人,我现在的手正在拿茶杯,就是任何的一行一动一个念头,都给自己一个确认,像这样身和心逐渐得到同步了以后,心地就逐渐变得简单,变得与道就有所相应了。最开始的修行就是从这些简单的地方入手,后来禅宗形成了以后,都直接把最高指标拿到了待人接物的细节上去了。比如要谈开悟,把开悟和明心见性变成了一个我跟你一见面马上就直指人心的事情,直接指你的心在哪里,也就不像过去的安那般那念那么慢慢的去培养禅定,它不是这样了,就是以直指人心和见性成佛成为汉传佛教的核心所在了。从理念上,那就是来源于中观的,从实际的修行上,它其实更顺应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这么一个特质,一言半句代表着很多的意思,解决很彻底的问题,不去做那些繁琐哲学的分析,进行直截了当的承担。中国文化有这样的特质,那么禅宗就沿用了这样一个模式。简化,就是所谓一花五叶的共同特点。唯一说的多一些的就是佛教禅宗的法眼宗,法眼宗就是用很多的理论来阐释禅宗的明心见性和其他宗派的关系。法眼宗最早的是法眼禅师,到后面宗派当中还有一些杰出的人物,比如说永明延寿禅师,到后面也还有其他禅师。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中国中观第四种:僧肇大师与《肇论》
下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逻辑的高阶是果证: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慈心观治瞋,缘起观疗痴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二讲之:造论的必要性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列表..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做点功课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辩破六家七宗(列表)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释名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小乘四果位:小乘以灭法为存在..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构建真如影像、反对即是魔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兵[栏目:太虚法师]
 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栏目:妙莲法师]
 念头集中就是禅定[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护法--大蛇[栏目:哼哈一如说]
 魔有时会化现为佛菩萨的样子,请问魔会不会变成上师的样子?[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五家共有[栏目:经济]
 油和水 Oil and Water[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法的医疗--内观治病的个案 六、在桑瓦拉禅师指导下治愈疾病的个案[栏目:马哈希法师]
 华雨集第五册 七、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栏目:印顺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七)[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