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觉受才是理解的终极保障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8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觉受才是理解的终极保障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觉受才是理解的终极保障  

    这是入手的第一步,这个做好了,我们才开始感觉,自己是个修行人,感觉到有一点点轻安了,或者这个手摆在这儿,突然感到没有东西了。突然一下子理解到,《入中论》里面为什么讲这个手是车聚,或者是树林。它是积聚,而且是空无实体。就会发现这个空无实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梦幻”的这种体验你一下子就理解。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探讨来探讨去,我们所想的这些问题不是念头,其实都是体验,任何一句话都是体验,而且这个正理分析的圆满的理论,事实上只有当你体验到了,你才能真正地确定。

    在此之前,我们就是斗着胆量把它拿成为自己的理想。到了那个时候,它就不是你的理想,它是你的受用,是你真正的人生观,是你真正的世界观。

    我们为什么讨论外部世界的问题?也是这个原因。等到你真正体验到了身心和世界的这种微妙的时候,你就发现,什么宇宙飞船,什么地球月球的关系,那个还能想吗?那个真的就是一个幻影啊。只有见其如幻,才不至于让那件事成为我的障碍。在你的感受中,放下了对于实有这重铜墙铁壁的这一份执着以后,真的这里就一片空洞、一片空空如也。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理解里面还在想着,砖、水泥和石头是不可穿越的,你还具备这么一个残余的知识的时候,这个残余的知识就足够阻挡你再也没办法修行下去。所以这些错误世界观如果事前没有清理掉,没有清理掉它的准备,后面的修行其实是没有办法进展下去。

    所有的用功都要基于这些正确的理解。我们先只是理解,没有关系,到了清障的时候,你就发现:幸亏明贤法师给我讲过中观那一课。月称论师的这部《入中论》是我们大家的救命稻草。这个功德我不能独揽。我相信,感恩会在大家生命焕发光彩的那一刻。现在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心态来听,等到你感恩的时候,你面对着我不要说谈话,就连哭的心都有。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释放呼吸”的诀窍
下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说空性得净土、说净土没净土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幻化宗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来藏概念之由来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诸经论广释止观特性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中观见在中国:僧肇《肇论》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做点功课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问难与救辩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逻辑的高阶是果证: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观为根本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论“无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十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四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三皈五戒和短期出家的意义(明影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若只看或听一部经,并老实念佛,又依老法师的方法修行,请问是否能生净土?[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解脱之路,成就之门[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什么是苦 - 不断变化的心念[栏目:真正的快乐]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一一九六)[栏目:杂阿含经]
 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栏目:大寂尼师]
 风水在人心[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