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佛教批评科学,星系当让须弥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2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佛教批评科学,星系当让须弥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佛教批评科学,星系当让须弥

那么有一个问题:

有些法师学习了这一世界缘起观之后,认为现在科学界的世界起源论有问题,于是开始与科学界进行辩论。尤其是由猿变人论。

比如科学界说:船从地球那一面的海面上开过来,我们看到的船是桅杆先出来,然后船身才出来,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确立地球是圆的。

当时民国时期的守培等论师就说:“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地球是圆的,而是说明我们的七重香水海从外圈到里圈是弧形的的,因为我们的七重香水海,佛经里说的结构也是圆的,从里到外是弧形的。那么它从外围向内围行驶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也是船杆先出现,然后船身后来出现的。”

那个辩论在当时可是激烈啊!说实话,那个时候西方科学也是实力不足,传到中国来的这点理论扛不住这些大法师的猛攻,所以他们曾经退却了一阵。

但到了“五·四”以后,这些法师的论点实在是站不住脚了,最后就退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法师当时没有采用暂时世俗谛的方式,他们没立暂时,而说阿罗汉的方式是永恒世界之外观。

他们当时采取的方式是以二乘为实有永恒(这就糟了,如果现代科学界揪住历史不放,今日佛教也难脱干系,说不定得来个“教皇的道歉”),用二乘的方式来攻击暂时的不观察世俗(不观察而应随许之境),他们认为阿罗汉的世界是凡夫的真实外部世界,这就错位了。

就因错位了,所以当时那么多的法师,虽然为佛教作了很多的努力,但最后给佛门背负了一个遗留的罪名:“你们整个信佛的人都是迷信,迷信于佛教的经典”。

就是因为中观正见在当时没有得到全面的延续——汉地的中观正见是鸠摩大师传下的,在僧肇大师、吉藏大师那个时候兴盛一时,到了明末清初就基本断裂了,这基本的世界观就没有再大规模地妥善全面地完善过。

而有些禅修的法师以自己的禅修为主,很少跟当时的科学界辩论。实修者是清楚的,但他们没有出来;而理论者没有彻底过关。这就出现了当时佛教激辩与败诉的这一过程。

这并不说明真正的佛教法义出了问题,佛教的法义是需要用三重所见不同,来建立外境无实体为我们的世界观,在众多的无实外境中,须弥四洲具备了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意义之后,我们才可以这样来确立,作为暂时的世俗谛。但与现在自然科学界并无争论必要,一是不用观察的随许境,一是使用观察的须弥四洲暂时世俗谛对境,有什么矛盾可言,凡心不一故应可并存,何必有你无我?

须弥四洲观何其重要,所有寺院早晚功课解释中,最先解释的,就是须弥四洲的佛教世界观,既不能依此灭科学,也不可被科学灭,无此则无佛教。佛教生命在于有“道”可成,道依于须弥四洲的佛教世界观,此观能起则受用能生。

那么如果成立了这个暂时的世俗谛,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根本的。对于现代社会的说法,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

板书(略)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世界为何有末日
下一篇:《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烦恼无穷世界无边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淡黄仙人与《金七十论》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慈心观治瞋,缘起观疗痴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佛教的世界起源论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情想均等是人性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七讲之:忍的好处不忍的坏处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大毗婆沙论》说一切实有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大乘殊胜在菩提分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有为实相即是无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第一一五 多界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为什么说“皈依”是佛教区别于外道教的根本?[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读《金刚经》有感[栏目:刘先和居士]
 修行人积累财富会障碍解脱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To the Last Breath - Contents & Editors Preface[栏目:Maha Boowa]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何者最苦[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目睹观音菩萨显圣记[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08-032修法时会遇到的八种逆境[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