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与不空
 
{返回 普献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75
空与不空
 
六祖坛经说,学佛有两个层次:「先分别一切法,然后不作分别想」。
 
修学是有次第的,世间法是善恶分明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一定是从分别善恶、肯定因果业报开始,然后才能进入无分别的境界。
 
当你已经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了,往往会执着有个实实在在的善,实实在在的恶,又执着有个实实在在能行善的我,有个被我做了的善行...。这份执着是障道因缘,让你永远不能转凡成圣,顶多是世间一个老好人而已,根本无法明心见性。
 
从分别法修到某个层次的时候,你会发现能修的我和所修的善,如幻如化,没有实体。换句话说,最高境界时,心中根本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但是,他不会造恶,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到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很多信佛学佛的人,往往误以为马马虎虎就是无分别,动不动就以「不要执着」「不要有分别心」作为懈怠放逸的借口。错啦!人生不能马马虎虎!你要很认真的处理你的家庭、事业、感情,对于一切义务责任都要认真负责,有担当,清清楚楚。直到转凡成圣的那一剎那,障碍清除了,法就可以放下了。
 
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叫作诸法皆空。但是,诸法有它的形态作用,则是千差万别,是非善恶、因果业报丝毫没有差错。
 
千万不要误解佛法,以为佛法的空是断灭空——什么都没有。其实,因果业报是丝毫不会有差错的,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你的一举手一投足,所讲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发出的每一个念头,都功不唐捐,都一定会产生作用。

(华严经梵行品讲记p.102~104,115,116)
 

{返回 普献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佛的条件 方便具足
下一篇:说话的艺术
 随缘?还是消极?
 宝积经讲记 菩萨善顺之相
 都是前生惹的祸?
 菩萨学处·第五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
 修学方法
 宝积经讲记 菩萨四错谬
 追求快乐
 生命的韵律操
 实「我」文化
 诸魔外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知因识果对人生的助益[栏目:禅林衲子心]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栏目:索达吉堪布]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栏目:修法仪轨]
 角度[栏目:实修教言]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6 默照邪禅[栏目:元音老人]
 超越烦恼[栏目:和颜爱语·山田無文]
 含笑对往生(文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栏目:李利安教授]
 相应31经 精神的经[栏目:相应部 36.受相应]
 虚怀若谷的大德风范[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