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十九课 天台说法观
 
{返回 天台宗简明教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5

第二十九课 天台说法观

佛法在默也在说。讲说佛法是台宗行人的广大悲愿;也是利济众生,开显心量,增进观力的一个殊胜方便,同时又是使佛法久传不衰,发扬光大的唯一因缘。因此,天台法门立有说法观的这一重要课题。

讲说佛法的行人,必须要有止观的功夫,有基本人格修养,并且不为名闻利养而弘法,完全以菩提心的悲智方便去化导众生,利乐一切,因此意乐一定要清净。

说法观应有以下的修持基础,方可进行:

一、读诵大乘经典 以空假中三观来读诵所要讲说的经典。假观是现高大身,莲花台,金色光明字,虚空界诸佛菩萨与无量众生,其广度而普应。空观则了能诵所诵皆不可得。中观则当下直显,更无分别空有之心,全体实相,一念法界。

二、解读的深透 解读佛教经论,应深入文义,了悟境观,圆会异说,透彻法源,方能变通其说,善巧安立法义。

三、择法与应机 知众生机缘,择法而说使众生心结顿开,圆悟佛旨,解脱烦恼,超出知见。因此不说无义之法,不接无缘之机。应机感相扣,妙谈入神。

四、依四悉檀而说 以“世间悉檀”随顺闻法者的意愿、欲望而说世界法,以接引入门,引生兴趣,归向佛智,开显正信。“为人悉檀”建立五乘次第,随顺不同众生的根机说不同的法,使闻法者生善心行善法。以“对治悉檀”针对不同众生的习性执着分别教以善巧的法门,使药到病除,恢复原本的清净。以“第一义悉檀”直接显示诸法实相的无上大道,令根机成熟的众生顿悟顿证本来面目。四悉分别令闻法者得“欢喜”、“灭恶”、“入理”益。

五、说法前的禅观 在禅定中深入所说法义,以及引用的典故,发挥的内容,关键论点的确立,使听闻获知利益等,均应一一明了现前,条理清晰。

六、正说法的三观 以三轮体空的根本空智,显起圆活妙假的言辞之海,说无言之法,用不二之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当体圆明直显,使众生在听闻时,顿入无生妙境,获圆妙正解。

七、五重玄义的讲式 五重玄义是台宗讲解经论时,开宗明义的一种方式,使所闻的人在入文之前已明晓全部经论的含义,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讲说者必须有通达五玄与善立五玄的能力,否则就无法一贯始终的讲好一部经。五重玄义即:

释名:以人法喻的七种情形来解释经论的题目。

显体:显示一部文中理性的真谛,即经文的根本实质。

明宗:阐明修行所归的真境,即教理的目的宗旨。

论用:论说一部中对行人的利益之用。

判教:判别一部教相的归属,即此经论在整个佛法中的地位。

五重玄义分别解释如上还有七番共解:

标章:即分科标出章段题目,使得层次分明而容易忆念不忘。

生起:即阐明各部分内容次第相生及其理由,使不散乱。

引证:引证据典证明所说不谬,使人生起信心。

观心:即将经论文句义理指归自心,其要旨在于即闻、即解、即证,使人精进用功。

料简:以问答方式解释疑惑。

开合:即或开而详谈,或合而略说,使不同根机的众生都能得益。

会异:即将不同的说法会通得出圆满的解释。

后三者能使闻法之人生起慧解。这样七番共解能助行人具足五心(信、进、念、定、慧)从而成就五根、五力,破除五障。

消文四意,在以五重玄义总论一部大义后,再以此四释法解释经论文句,即:

四缘释:即四悉檀。

约教释:即以藏、通、别、圆化法四教解释经文。

本迹释:即从本地和垂迹两方面解释。

观心释:即消释经文指归自己,在于劝化和指导观心修行,不惟说食说宝,徒劳无益。

五重玄义、七番共解出自《法华玄义》,消文四意出自《法华文句》,两者构成了天台宗解释经论,讲经说法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为后来历代台宗学人所遵奉。其特点不仅在于充分发挥经文奥义,更在于将教理观心有机结合起来,自行化他,共证菩提。

讲说佛法,是以文字义理为心观之境,以众生为道场之用,观用一体,于是自在微妙的智慧与慈悲的心怀,借此因缘不断涌现,成为萨婆若海的无尽之流。

练习题:

1. 天台法门为什么重视说法这一活动?

2. 说法之人为什么要有禅观的功夫?

3. 说法者的修养性会影响说法的效果吗?

4. 应如何去读诵佛经?

5. 解读佛法是否应心法相应,圆会通达?

6. 应如何择法与应机?如何在说法前入观?

7. 试释四悉檀的含义与如何对机而说?

8. 五重玄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9. 七番共解和消文四意体现了天台说法的什么特色?

思考题:

1. 试着去体验整个说法观的全部内容。

讲说佛法者的真智慧与慈悲方便是怎样开发出来的?

 


{返回 天台宗简明教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十课 天台十境论
下一篇:第二十八课 天台日用观修之道
 第十七课 真正的信解
 第二十二课 四种三昧
 第二十七课 四重六度观
 第九课 诸法实相
 第二十八课 天台日用观修之道
 第二十五课 四重四谛观
 第三十一课 天台十乘观法
 第三十五课 天台密乘观
 第三课 天台宗的拓展
 第三十三课 天台宗的果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三讲 业之因果[栏目:龙钦前行]
 佛教对「身心疾病」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无死的金刚心 第16章 我不见了自己[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福报的由来 二十二、远离多管闲事、攀比、虚荣[栏目:福报的由来]
 相应56经 无畏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永不退休[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禅者的初心 后记 禅心[栏目:铃木俊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修施食法门如何发心?[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相应6经 想经[栏目:相应部 26.生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