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识智慧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77

知识智慧

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

——《大智度论卷五释初品中摩诃萨埵》

智慧是心地无染,多闻是博闻强记。如果心地光明而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学问,便不能用适当的语言工具来向人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如果仅有渊博的学问,而无明净的智慧,便等于睁着两眼的盲人,所说所见,都像盲人摸象。

一般人所认为的智慧大概是指聪明或博学。这种人见多识广,反应敏捷,分析和观察深刻而独到。其实,从佛法的观点来说,聪明人不等于有智慧,学问家也不等于智者。离开了自我中心的分别、执著,才是离烦恼而得解脱的有智慧者,那是亲自体验到了真我无我、实相无相的究竟空相。

在这个偈子中,“多闻”的意思是懂得很多佛法,不一定用耳朵听闻,也可用眼睛阅读和用心分析研究经典。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把佛在各个时段所讲的佛法都记得清清楚楚,被形容为“如瓶泻水”,从佛的口中进入阿难耳中,一字不少、一义不漏地全部承受。但他直到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尚未悟入智慧。

尚未成阿罗汉。可见多闻和智慧并无绝对的关系。只有多闻而无智慧,虽然身在光明之中,但好比没有眼睛,看不到光明,无从知道光明是什么?反过来说,有智慧而无知识、学问,只能说自己没有烦恼,但无法用智慧来帮助众生,这好比在黑暗之中,有眼睛却看不到东西,不知道佛法是怎么说的,不会说开悟的境界是怎么发生的。所以佛陀时代有些已证阿罗汉果而没有学问辩才的弟子,遇到请他们说法开示的场合,只好表现几下神通来感化人。可见有智慧而无多闻,多闻而无智慧都不够好。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法实践
下一篇:提起放下
 众生成佛
 七佛通诫
 剑及履及
 面对现实
 佛在眼前
 转苦为乐
 知不如行
 生活规范
 自我圆融
 忏悔安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随心生(郭德才)[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做些课题研究,要有一颗不满足的心,才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如何平衡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回向[栏目:圣旭法师]
 众生有感 弥陀即应[栏目:大安法师]
 我会点一个在耶稣或圣母玛莉亚像前,观想是在供灯,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姓名对命运有没有关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金蛇报喜 共贺新春[栏目:宽运法师]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聂云台居士的《保富法》[栏目:曾琦云居士]
 法句经开示 常念于僧伽[栏目:如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