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卷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9

(9月8日上)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善根供养义第四十六(卷第三十)

为什么要供养诸佛:

【经】欲以诸善根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随意成就,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菩萨既得不离诸佛,当应供养。若得值佛而无供具,甚为不悦!

譬如庶民遇见君长,不持礼贶,则为不敬。是故诸菩萨求供养具,供养诸佛;佛虽不须,菩萨心得具足。譬如农夫遇好良田而无种子,虽欲加功,无以肆力,心大愁忧!菩萨亦如是,得遇诸佛而无供具,设有余物,不称其意,心便有碍。

 

诸善根者,所谓善根果报,华香、璎珞、衣服、幡盖,种种珍宝等。所以者何?或时以因说果,如言一月食千两金,金不可食,因金得食,故言食金。或时以果说因,如见好画,言是好手,手非是画,见画妙故,说言手好。善根果报亦如是,以善根业因缘,得供养之具,名为善根。

 

供养者,若见若闻诸佛功德,心敬尊重,迎逆侍送,旋绕礼拜,曲躬合手而住,避坐安处,劝进饮食、华香、珍宝等。种种称赞持戒、禅定、智慧诸功德。有所说法,信受教诲。如是善身、口、意业,是为供养。尊重者,知一切众生中,德无过上,故言尊;敬畏之心过于父母、师长、君王,利益重故,故言重。恭敬者,谦逊畏难故言恭;推其智德故言敬。赞叹者,美其功德为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故言叹。随意成就者,若须华供养,如意即至,或求得,或不求而得;有自然出者,或变化生;乃至伎乐供养之具,悉皆如是。

 

供养时的原则:

   问曰:菩萨遇得便以供养,何以随意求索?

    答曰:福德从心,于所爱重,持用供养,得福增多。如阿育王小儿时,以所重土,持用奉佛;得阎浮提王,一日之中起八万塔。若大人虽以多土投钵而无所得,非所重故。有人偏贵重华,以其所贵,持供养佛,得福增多;乃至宝物亦如是。

    复次,随时所宜,若寒时,应以薪火、上衣、温室、被褥,及以饮食:热时应以氷水、扇盖、凉室、生薄之服,上妙之食;风雨之时,就送供具;如是等随时供养。

    又随土地所宜,随受者所须,皆持供养。

    复次,随意供养者,有菩萨知佛无所须,又知诸物虚诳如幻,一相所谓无相;为教化众生故,随众生国土所重,引导故供养。

    复有菩萨得甚深禅定,生菩萨神通,以神通力故,飞到十方佛前。或于佛国,若须遍雨天华,即满三千世界持供养佛;或雨天栴檀,或雨真珠,光明鲜发;或雨七宝,或雨如意珠,大如须弥;或雨妓乐,音声清妙;或以身如须弥以为灯炷,供养诸佛。如是等名为财供养,又菩萨行六波罗蜜,以法供养诸佛:或有菩萨行一地法供养诸佛,乃至十地行法供养。或时菩萨得无生法忍,自除烦恼及众生烦恼,是法供养。或时菩萨住于十地,以神力故,令地狱火灭;于饿鬼道,皆得饱满;令畜生得离恐怖,令生人、天;渐住阿惟越致地。如是等大功德力,故名为法供养。以是故说:欲得善根成就,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欲满一切众生所愿:衣服、饮食、卧具,涂香、车乘,房舍,床榻、灯烛等,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有何次第,欲满一切众生愿?

    答曰:菩萨业有二种:一为供养诸佛;二为度脱众生。以供养诸佛,得无量福德;持是福德,利益众生,所谓满众生愿。如贾客主入海采宝,安隐得出,利益所亲及知识等;菩萨如是入诸佛法海,得无量功德之宝,利益众生。如小王供养大王,能令欢喜,与其所愿,职位财帛,还其本国,利益人物,除却怨贼。菩萨供养诸佛法王故,得受记别;以无量善根珍宝,得无尽智力,来入众生。善人供养,贫者随其所须而给与之,魔民、邪见外道之属悉皆破坏是为供养诸佛,次满众生所愿。

    问曰:菩萨实能满一切众生愿不?若悉满众生愿,余佛菩萨何所利益?若不悉满,是中何故说欲满一切众生愿,当学般若波罗蜜?

    答曰:有二种愿:一者、可得愿;二者、不可得愿。不可得愿者,有人欲筹量虚空,尽其边际,及求时、方边际,如小儿求水中月,镜中像;如是等愿皆不可得。可得愿者,钻木求火,穿地得水,修福得人天中生,及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乃至得诸佛法王;如是等名皆可得愿。可得愿有二种:一谓世间;二谓出世间。是中世间愿故,满众生愿。云何得知?以饮食、床卧具,乃至灯烛所须之物皆给与之。

    问曰:菩萨何以故与众生易得愿,不与难者?

    答曰:愿有下、中、上。下愿令致今世乐因缘,中愿与后世乐因缘,上愿与涅槃因缘;是故先与下愿,次及中愿,然后上愿。复次,众生多着今乐,少求后乐,涅槃乐者转复少也。若说多者,少亦摄之。

    复次此经前后多说后世涅槃道,少说今世利事。菩萨法者,常与众生种种利益,不应有舍。所以者何?初心但欲令诸众生行大乘法;以不堪受化,次与声闻、辟支佛道;若复不能,当与十善,四梵行等,令修福德。若众生都不乐者,如是众生不应遗舍,当与今世利益,所谓饮食等也。

    复次,凡夫虽能与人饮食等,满彼愿者,皆有因缘,若今世事,若后世事。声闻、辟支佛虽无因缘满众生愿,而所益甚少;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业因缘故,得为国王,或为大长者,财富无量,四方众生若来求者,尽满足之。

 

   问曰:佛在世时,众生尚有饥饿,天不降雨,众生困弊;佛犹不能满一切众生之愿,云何菩萨能满其愿?

    答曰:菩萨住于十地,入首楞严三昧,于三千大千世界,或时现初发意行六波罗蜜;或现阿鞞跋致;或现一生补处,于兜率天上,为诸天说法;或从兜率天上来,下生净饭王宫;或现出家成佛;或现大众中转*轮,度无量众生;或现入涅槃,起七宝塔,遍诸国土,令众生供养舍利;或时法都灭尽。菩萨利益如是,何况于佛!而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众生见佛真身,无愿不满。佛真身者,遍于虚空,光明遍照十方,说法音声亦遍十方;无量恒河沙等世界满中大众,皆共听法;说法不息,一时之顷,各随所闻而得解悟。如劫尽已,众生行业因缘故,大雨澍下,间无断绝,三大所不能制;惟有劫尽十方风起,更互相对,能持此水。如是法性身佛有所说法,除十住菩萨,三乘之人皆不能持;惟有十住菩萨不可思议方便智力,悉能听受。众生其有见法身佛,无有三毒及众烦恼寒热诸苦一切皆灭,无愿不满。如如意珠,尚令众生随愿皆得,岂况于佛珠,与一切世间之愿!佛与一切出世间愿!若言佛不能悉满众生所愿,是语不然!

    复次,释迦文尼佛,王宫受身,现受人法,有寒热、饥渴、睡眠,受诸诽谤,老、病、死等;内心智慧神德,真佛正觉,无有异也。欲满众生所愿,悉皆能满;而不满者,以无数世来,常满众生衣,食之愿,而不免苦;今但以涅槃无为常乐益之。如人怜愍所亲,不与杂毒美食。如是世间愿者,生诸结使,又复离时心生大苦,是故不以为要。复次,有人言:释迦牟尼佛已满众生所愿,而众生自不能得。

    虽言一切畏杖痛,如无色众生无身故,则无杖痛;色界众生虽可有身,亦无杖痛;欲界众生亦有不受杖痛。而言一切,谓应得杖者说言一切,非实一切。以是故,菩萨满一切众生所愿,谓应可得者。然菩萨心无齐限,福德果报亦无有量;但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厚障故,而不能得。如舍利弗弟子罗频周比丘,持戒精进乞食六日而不能得,乃至七日,命在不久;有同道者乞食持与,鸟即持去。时舍利弗语目揵连:汝大神力,守护此食,令彼得之!实时目连持食往与,始欲向口,变成为泥;又舍利弗乞食持与,而口自合;最后佛来,持食与之,以佛福德无量因缘故,令彼得食。是比丘食已,心生欢喜,倍加信敬。佛告比丘:有为之法皆是苦相;为说四谛、实时比丘漏尽意解,得阿罗汉道。有薄福众生,罪甚此者,佛不能救。又知众生不可得故。深达法性故,诸佛无有忆想分别,是可度是不可度;心常寂灭,意无增减,以是故,菩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彼以罪故而不能得,菩萨无咎!

 

菩萨利益众生的次第:

    菩萨愍念众生,过于父母念子,慈悲之心,彻于骨髓。先以饮食充足其身,除饥渴苦;次以衣服庄严其身,令得受乐。菩萨心不满足,复作是念:众生已得今世乐,复更思惟令得后世乐。若以世间六波罗蜜教之,则得人、天中乐,久后还来轮转生死;当复以出世间六波罗蜜,令得无为常乐。复次,先以衣服、华香等庄严其身,今以功德庄严其心。

    若有三种庄严,则为具足无有过者:一者、衣服七宝等;二者、福德;三者、道法。菩萨欲具足三种庄严众生故,先说功德果报,今说功德因缘。复次,前说虽有大施,而众生罪故,不能悉得。如饿鬼经说:虽与其食而不得噉,变成炭火不净之物!又菩萨不舍一切,当作方便,令众生得衣食利益,是故教修福业,自行自得。菩萨善知因缘不可强得教令得之。以是故,次第教众生住六波罗蜜。

 

安住忍辱波罗蜜的转心次第:

    复次,众生为烦恼所牵,起诸恶事不得自在,譬如人为非人所持而骂辱良医,良医是时但为除鬼不嫌其骂,行者亦如是,众生加恶向己,不嫌其瞋但为除结。

    复次,行忍之人,视前骂辱者,如父母视婴孩,见其瞋骂益加慈念爱之踰深,又复自念彼人加恶于我,是业因缘前世自造今当受之若以瞋报更造后苦何时解已,若今忍之永得离苦,是故不应起瞋,如是种种因缘,诃瞋恚生慈悲入众生忍中,入众生忍中已作是念,十方诸佛所说法,皆无有我亦无我所,但诸法和合假名众生,如机关木人,虽能动作内无有主身亦如是,但皮骨相持随心风转,念念生灭无常空寂无有作者,无骂者亦无受者,本末毕竟空故,但颠倒虚诳故,凡夫心着,如是思惟已则无众生,无众生已法无所属,但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如众生和合强名众生,法亦如是即得法忍,得是众生忍法忍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劝导众生次第增上之法:

    复次,菩萨见有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为赞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于一切诸法中,最为第一极为尊贵,能饶益一切令得诸法实相不诳之法有大慈悲,具一切智金色身相第一微妙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无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三达无碍,于一切法无碍解脱,得如是者一切众生中最为上尊,应受一切世间供养,若人但心念佛,尚得无量无尽福德,何况精进布施持戒供养承事礼拜者,语众生言佛事如是,汝等当发无上道心,懃修精进行如法者得之不难,众生闻是已,便发无上道心,若发心者不可但空尔,而得当行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次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五波罗蜜,则是毘梨耶波罗蜜,若不发大乘心者,当教辟支佛道,若无辟支佛道者,教行声闻道,若无声闻道者,教令离色受无色定寂灭安乐,若无无色定者,教令离欲受色界种种禅定乐,若无禅者,教令修十善道人天中受种种乐,莫自懈怠空无所得,贫穷下贱种种懃苦甚为可患,懈怠法者最为弊恶,破坏今世后世利益善道,众生闻已集诸善法懃行精进。

 

什么是善根:

【论】善根者,三善根: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生增长。如药树、草木,因有根故,得生成增长,以是故,名为诸善根,今言善根者,善根因缘供养之具,所谓花香、灯明,及法供养,持戒诵经等,因中说果。何以故?香华不定,以善心供养故,名为善根。布施非即是福,但能破悭贪,开善法门;善根名为福,如针导綖缝衣,缝非针也。一者:若华、若香、若灯明,若礼敬,若诵经、持戒,若禅定,若智慧等,一一供养及法供养,殖于诸佛田中。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诸佛称赞其名,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菩萨若观诸法毕竟空,内无吾我,已破憍慢,云何欲令诸佛称赞其名?又菩萨法应供养诸佛,云何反求诸佛供养?

    答曰:佛法有二门:一、为第一义门,二、为世俗法门。以世俗门故,欲令诸佛赞叹;虽为诸佛所赞叹,而不见我,不取众生相,世间假名故说。汝言云何反求佛供养者,如后品中,佛所赞叹菩萨,毕竟阿鞞跋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是菩萨欲得决定知是阿鞞跋致以不?以是故,求佛赞叹,非求供养!

    复次,余人余众生,贪欲瞋恚愚痴覆心故,不能如实赞叹,何以故?若偏有所爱,不见实过,但见功德;若偏有所瞋,但见其过不见其德;若愚痴多,不能如实见其好丑。诸天、世人虽有智慧,三毒薄者,亦不能得如实赞,犹有谬失;无一切智故,结使不尽故。声闻、辟支佛三毒虽尽,亦不能如实赞,犹有余气未尽,又智慧不具足故。唯佛一人,三毒及气永尽,成就一切智故,能如实赞不增不减,以是故行者欲得诸佛所赞,知其实德,不求余人称赞。 (得到善知识的赞叹之主要目的啊)

 

    问曰:若诸佛出于三界不着世间,无有我及我所,视于外道恶人大菩萨阿罗汉一等无异,云何赞叹菩萨?

    答曰:佛虽无吾我无有憎爱于一切法心无所著,怜愍众生以大慈悲心引导一切故,分别善人而有所赞,亦欲破坏恶魔,所愿以佛赞叹故,无量众生爱乐菩萨恭敬供养,后皆成就佛道,以是故诸佛赞叹菩萨。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九卷
下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1/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八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五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下)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六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七卷(2/2)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二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七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上)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四卷(1/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百喻经 59 观作瓶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可以尽力 不可尽为[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四食与轮回的剖析[栏目:法增法师]
 悲智双运[栏目:蒋贡康楚仁波切]
 僧装庄严[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第六 弹指品[栏目:增支部一集]
 可以在家里自己做替身朵玛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真爱无界限[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写经会——奘师开示及问答[栏目:明奘法师]
 如何才能修好度母法并获赐悉地?[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