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下)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4

(9月4日上)

 

   问曰:解脱知见者,但言知,何以复言见?

    答曰:言知、言见,事得牢固;譬如绳二,合为一则牢固。复次,若但说知,则不摄一切慧。如阿毘昙所说,慧有三种:有知非见,有见非知,有亦知亦见。有知非见者,尽智、无生智,五识相应智;有见非知者,八忍,世间正见,五邪见;有亦知亦见者,余残诸慧。若说知则不摄见,若说见则不摄知,是故说知、见则具足。

    复次,如从人诵读,分别筹量是名知;自身得证是名见。譬如耳闻其事,犹尚有疑,是名知;亲自目覩,了了无疑,是名见。解脱中知,见亦如是差别。

    复次,有人言:阿罗汉自于解脱中疑,不能自了是阿罗汉非阿罗汉。以是故,佛为破如是邪见故,说诸圣人于解脱中亦知亦见。诸阿罗汉虽得解脱知见,解脱知见有减,不得一切智故,上上智慧根不成就故;诸法念念生灭时,不知别相分别故。佛上上智慧根成就,知诸法念念别相生灭故,解脱知见无减。复次,法眼清净,具足成就故,如法眼义中说。知是众生空解脱门入涅槃,是众生无相解脱门入涅槃,是众生无作解脱门入涅槃;知是众生观五众门、十二入十八界,如是种种法门得解脱。佛于解脱知见,尽知遍知,是故说佛解脱知见无减。

    一切身业、一切口业、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者,佛一切身、口、意业,先知然后随智慧行。诸佛身、口、意业,一切行无不利益众生,故名先知然后随智慧行。如经中说:诸佛乃至出息入息,利益众生,何况身、口、意业,故作而不利益?诸怨恶众生,闻佛出入息气香,皆得信心清净,爱乐于佛;诸天闻佛气息香,亦皆舍五欲发心修善。以是故,言身、口、意业随智慧行。声闻、辟支佛无是事心故,作善,然后身、口业善;意业或时无记,不随智慧而自生,何况余人!如憍梵波提比丘,虽得阿罗汉,自食吐而更食,是业不随智慧。又如摩头波斯咤比丘阿罗汉,跳上梁棚,或壁上树上。又如毕陵伽婆蹉,骂恒神言:小婢!如是等身、口业,先无智慧,亦不随智慧行,佛无是事。

    问曰:若尔者,佛或时身、口业,亦似不随智慧行。何以故?入外道众中说法,都无信受者。又复一时在大众中说法,现胸臆示尼揵子。又复为人疑不见二相故,在大众中现舌相、阴藏相。又复骂诸弟子:汝狂愚人!骂提婆达:汝是狂人、死人、嗽唾人!佛结戒,八种钵不应畜,听比丘用二种钵:若瓦、若铁,而自用石钵。有时外道难问,佛默然不答。又佛处处说有我,处处说无我;处处说诸法有,处处说诸法无。如是等身、口业,似不随智慧行;身口业不离意业,意业亦应有不随智慧行,云何言常随智慧行?

答疑:答曰:是事不然!于是诸事,皆先有智慧,然后诸业随智慧行。何以故?佛入外道众中,虽知今世不信不受,以种后世大因缘故。又复为止外道谤,言佛自高憍,以是故,自往入其众中。又外道言:佛自言有大悲普济一切,而但自为四众说法,我等亦是出家求道,而不为说!又如此经,佛往外道众中说法,不言不信受。佛遥见外道大会,高声论议,欲至余处,回往趣之。论议师辈遥见佛来,自语其众:汝等皆默!佛是乐寂静人,见汝等静默,或能来此中。众即默然。佛入其众,说婆罗门三谛,外道众皆默然。佛作是念:狂人辈皆为恶魔所覆,是法微妙,乃至无有一人试作弟子者!作是念已,从坐而去。是人魔蔽得离,便自念:我等得闻妙法,云何不以自利?即皆往诣佛所,为佛弟子,得道离苦。

    复次,外道弟子难其师故,不敢到佛所,是故佛自入其众中;众得闻法,信受坚固,不复难师,得为弟子,或得道迹。如是等,有种种智慧因缘,是故往入外道众。

    复次,萨遮祇尼揵子,铜鍱络腹,自誓言:无有人得我难而不流汗破坏者!大象乃至树木瓦石,闻我难声,亦皆流汗!作是誓已,来至佛所,与佛论议。佛质问之,皆不能得答,汗流淹地,举体如渍。佛告尼揵:汝先誓言,无有闻我难者而不流汗,汝今汗流淹地;汝试观佛,见有汗相不?佛时脱欝多罗僧示之言:汗在何处?

    复次,有人言:或有头汗身不汗者,佛头虽不汗,身必有汗。以是故,佛脱欝多罗僧示其身;因是外道大得信向,皆入佛法中;是智慧因缘身业随行。

    佛现舌相、阴藏相者,有人疑佛身二相;而是人应得道,疑故不得,以是故现二相。出舌覆面,舌虽大,还入口中而亦无妨,见者疑断。有人见出舌相,若生轻慢心,出舌如小儿相;见还入口,说法无妨,便起恭敬,叹未曾有!有人疑佛阴藏不现,尔时世尊化作宝象、宝马,指示之言:阴藏相不现,正如是。有人言:佛出阴藏相,但示一人,断其疑故。论议师辈言:佛大慈悲心,若有人见佛阴藏相,能集善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能大欢喜信敬心生者,皆令得见,断其疑心,除是皆不得见!佛以大悲为度众生故,从三种覆出,暂现如电光。是众生见已,信佛有大悲心,实于戒法不取不着。如是等因缘故现二相,非戏非无羞。

    佛苦切语诸比丘、汝狂愚人者,苦切语有二种:一者、垢心瞋骂;二者、怜愍众生,欲教化故。离欲人无有垢心瞋骂,何况佛!佛怜愍教化故,有苦切语;有众生软语善教,不入道检,要须苦切麁教,乃得入法。如良马见鞭影便去,钝驴得痛手乃行。亦如有疮,得软药唾呪便差;有疮刀破出其恶肉,涂以恶药乃愈者。

    复次,苦切语有五种:一者、但绮语;二者、恶口亦绮语;三者、恶口亦绮语、妄语;四者、恶口亦绮语、妄语、两舌;五者、无烦恼心苦切语:为教弟子分别善不善法故,拔众生于苦难地故。具四种恶语者,其罪重,三、二、一,转转轻微。佛弟子白衣得初道、若二道,使令奴婢故有恶口,非不善道。摄律仪有二种:若绮语,若恶口、绮语。阿那含、阿罗汉无烦恼起恶口,但以净心须恶言教化故恶口、绮语。阿那含、阿罗汉尚无烦恼所起恶口,何况佛!复次,佛若有苦切语,不应疑,不应难,谓佛恶心起苦切语。所以者何?佛恶心久已灭,但以深心念众生,如慈父教子,虽有苦言,为成就子故,非是恶心。佛为菩萨时,三毒未尽,作仙人名羼提,被恶王截其耳、鼻、手、足,而不生恶心,不出恶言。尔时未得道,尚无恶心,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毒已尽,于一切众生大慈悲具足,云何疑佛有恶心苦切语!

    复次,佛若言狂愚人,是软语、实语。所以者何?三毒发故,名为狂愚。亦以善事利益而不肯受,不解佛心,不受佛语,是为狂愚。

    复次,佛内常行无我智慧,外常观诸法空,如是者云何有恶口?是众生不解佛心故,求佛语短:若众生解佛以深心怜愍者,假令教入大火,实时欢乐而入,如人热闷时入清凉池,何况但语而不受?众生为恶魔覆故不知,佛以深心念之,是故不受佛语;以是故,佛言汝是狂愚人。

    复次,有人得苦切语,便欢喜言:亲爱我故如是言;以是故,佛言狂愚人。佛语提婆达:汝狂人、死人、嗽唾人。狂人者,以提婆达罪重,当入阿鼻地狱,故三种苦切语。死人者,似人而不能集诸善法故,亦以提婆达剃头法服,似如圣人,内无慧命,故名死人。如死人种种庄严,转转烂坏,终不可令活。提婆达亦如是,佛日日种种教化,恶心转剧,恶不善法日日转增,乃至作三逆罪,以是故,名为死人。嗽唾人者,提婆达贪利养故,化作天身小儿,在阿阇贳王抱中,王呜其口与唾令嗽,以是故名嗽唾人。

    问曰:提婆达得禅定,已离欲,云何复嗽他唾?

    答曰:是人恶心亦深,其根亦利;离欲故能变化,嗽唾时便失,利根故求时便得,以是故,名嗽唾人。狂义如先说。复次,以提婆达白佛:佛已老矣,常乐闲静,可入林中以禅自娱,僧可付我!佛言:舍利弗、目揵连等有大智慧,善软清净人,尚不令僧属,何况汝狂人、死人、嗽唾人?如是等因缘故,佛于诸法虽无所著,而为教化故,现苦切语。

   佛不听比丘用八种钵者,金银等宝钵,以宝物人贪故,难得故;贪着故,不听畜此宝物,乃至不得手举;名宝亦不得畜,若作净施得用,价不贵故。木钵受垢腻,不净故不听畜。三种钵无如是事。

    问曰:瓦、铁钵皆亦受垢腻,与木钵无异,何以听畜?

    答曰:瓦、铁钵不熏亦不听,以熏不受垢腻故。石有麁细,细者亦不受垢腻故,世尊自畜;所以不听比丘畜者,以其重故;佛乳哺力,胜一万白香象,是故不以为重;慈愍诸比丘故不听。

    问曰:侍者罗陀、弥喜迦、须那利罗多、那伽娑婆罗、阿难等,常侍从世尊,执持应器,何以不怜愍?

    答曰:侍者虽执持佛钵,以佛威德力故,又恭敬尊重佛故,不觉为重;又阿难身力亦大故。复次,以细石钵难得故,麁者受垢腻故,不听用。佛钵四天王四山头自然生故,余人无此自然钵;若求作甚难,多所妨废,是故不听。又欲令佛与弟子异故,佛用石钵。又如国王,人所尊重,食器亦异。有人见佛钵异,倍加尊重供养,信心清净。

    问曰:若钵应异,衣何以同?

    答曰:佛衣亦异。佛初成道时,知迦叶衣,应佛所著,迦叶衣价直十万两金;次后耆域、上佛深摩根羯簸衣,价亦直十万两金;佛勅阿难持此衣去割截作僧伽梨,作已佛受着,是为异。

    问曰:佛因是告诸比丘:从今日,若有比丘一心求涅槃背舍世间者,若欲着,听着价直十万两金衣,亦听食百味食。衣异而后听,钵独不听。

    答曰:我先已说石钵因缘,今当更说:佛钵不从人受。佛初得道,欲食时须器,四天王知佛心念,持四钵上佛;三世诸佛法,皆应四天王上钵。尔时未有众僧,云何言听?后若听,无人与石钵;又阎浮提不好石钵,故无人与。

    复次,佛说比丘常应覆功德,若受石钵,人谓从天龙边得;若令人作,其工既难,又恐人言:此比丘欲与佛齐功,所以不听。衣者,若有人言:佛在僧中,受檀越好衣独着而不听比丘,是故佛听着。比丘亦自无著者,以施者难有,著者难得故。若不清净比丘,人所不与;清净比丘,少欲知足故不着。佛断人疑,故听着衣;钵中无望,是故不听。

    问曰:如经中说:

佛金刚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钵?

    答曰:佛法有二道:一者、声闻道;二者、佛道。声闻法中,佛随人法有所食噉;摩诃衍法中,方便为人故,现有所噉,其实不食。

    问曰;云何是方便?

    答曰:佛欲度人,示行人法。若不尔者,人以佛非人,我等云何能行其法!复次,有人因布施得度,为是人故,佛受其食。便作是念:我食得帮助佛身,心大欢喜。以欢喜故,信受佛语。如大国主,臣下请食,王虽不须,为摄彼人故,多少为食,令其欢喜。如是等因缘佛现受食。

    问曰:若佛不食,所受者在何处?

    答曰:佛事不可思议,不应致问!复次,有人得佛食而度者,有闻声、见色、触身、闻香而得度。须食得度者,佛以食与之。如密迹金刚经说:佛以食着口中,有天求佛道者,持至十方施之。

    问曰:若尔者,今僧中说,佛食无有众生能食者,此义云何?

    答曰:佛不与者,无有能食;今佛施之,是故得食。何以知之?佛食马麦时,以食与阿难;又沙门二十亿,耳以好羹上佛,佛以残羹与频婆娑罗王;以是故,知佛受已,与则得食,不与则不能消。复次,为佛设食,佛未食者,人不能消;已食残者,佛与能消。以是故,虽实不食,为度人故,现受食、畜钵。

 

    佛不答十四难者,佛有四种答:一者、定答;二者、分别义答;三者、反问答;四者、置答。此十四难,法应置答。又复若有所利益事则答;外道所问,不为涅槃,增长疑惑,故以置答。知必有所益者,分别为答,必无所益,置而不答;以是因缘故,知佛是一切智人。

    复次,若佛说三种法:有为法、无为法、不可说法,则为已说一切法竟。

    复次,是诸外道,依止常见,依止灭见,故问以常、灭;实相无故,佛不答。如外道所见常相、无常相,无是事。何以故?外道取相,着是常、灭故;佛虽说常、无常相,但为治用故。复次,若人说无者为有,有者为无,如是人则是过罪,佛不答则无咎。如日照天下,不能令高者下,下者高,但以显现而已;佛亦如是,于诸法无所作,诸法有者说有,无者说无。如说:生因缘老死,乃至无明因缘诸行,有佛无佛,是因缘法相续常在世间;诸佛出世,为众生显示此法。

    复次,若答常、灭,则为有咎。如问石女、黄门儿,修短、黑白、何类,此问则不应答。十四难亦如是,但以常、灭为本故问,无常、灭故佛不答。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佛不答十四难,无咎。

    佛处处说有我,处处说无我者,若人解佛法义知假名者,说言有我;若人不解佛法义,不知假名者,说无我。

    复次,佛为众生欲堕断灭见者,说言:有我受后世罪福;若人欲堕常见者,为说言:无我、无作者,受者,离是五众假名,更无一法自在者。

    问曰:若尔者,何等为实?

    答曰:无我,是实。如法印中说:一切作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是安隐涅槃。法印,名为诸法实相。若人善根未熟,智慧不利、佛不为说是深无我法;若为说,众生即堕断灭见中。

    问曰:若尔者,如迦叶问中佛说: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离此二边,名为中道。今云何言无我是实,有我为方便说?

    答曰:说无我有二种:一者、取无我相,着无我;二者、破我不取无我,亦不着无我,自然舍离。如先说无我,则是边;后说无我,是中道。

复次,佛说有我、无我有二因缘:一者、用世俗说故有我;二者、用第一实相说故无我。如是等说有我、无我无咎!佛处处说诸法有,处处说诸法无者。

    问曰:不应别说有、无,有,即是有我;无即是无我;何以更说?

    答曰:不然!佛法有二种空:一者、众生空;二者、法空。说无我,示众生空;说无有法,示法空。说有我,示知假名相,不着我者说有我;于五众中着我相者,为破是着我,故说但有五众,无常、苦、空、无我,寂灭涅槃是名有。

    复次,有二种断见:一者、无后世受罪福苦乐者,为说有我,从今世至后世受罪福果报;二者、一切法皆空无,着是邪见,为是众生故,说有一切法。所谓有为,无为法。

    复次,不大利根众生,为说无我;利根深智众生,说诸法本末空。何以故?若无我则舍诸法。

    复次,有我有法,多为在家者说,有父母罪福大小业报,所以者何?在家人多不求涅槃故,着于后世果报,为出家人多说无我无法,所以者何?出家人多向涅槃故,求涅槃者不受一切法故,自然灭是涅槃。

    此二皆实,如无名指亦长亦短观中指则短观小指则长,长短皆实,有说无说亦如是,说有或时是世俗或时是第一义,说无或时是世俗或时是第一义,佛说是有我无我皆是实。

 

佛陀常说有为法过失的原因:

   问曰:若是二事皆实,佛何以故多赞叹空而毁訾有?

    答曰:空无所有,是十方诸佛一切贤圣法藏,如般若波罗蜜嘱累品中说,般若波罗蜜,是三世十方诸佛法藏,般若波罗蜜,即是无所有空,佛或时说有法,为教化众生故,久后皆当入无所有法藏中。

    问曰:初说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今复说身口意业随智慧行,义有何差别?

    答曰:先三种无失不说因缘,今说因缘随智慧行故不失,若先不筹量而起身口意业则有失,佛先以智慧起身口意业故无失,复次佛成就三种净业三种寂静业三不护业。有人疑言:佛何因缘成就如是业,以是故佛言:我一切身口意业先以智慧,然后随智慧行,佛以智慧,知过去未来现在世,通达无碍者,此三种智慧于三世,通达无碍故,三业随智慧行。

 

福德智慧必须双运:

    复次佛有二种道;一者福德道,有人闻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生恭敬信乐心;二者智慧道,有人闻说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自性,便舍离诸法,于空中心不着,如月能润物日能熟物;二事因缘故万物成就,福德道智慧道亦如是,福德道能生诸功德,智慧道能于福德道中离诸邪见着,以是故佛虽说诸法毕竟空,亦说三世通达无碍而无咎。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上)
下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七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一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一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八卷(2/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八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八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九卷(3/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六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下)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九卷(1/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三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六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05-011断恶修善回向净土[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57、什么叫传承?传承共有哪几种?[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愿力宏深 第二十九[栏目:净空法师]
 社会新鲜人[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给世界佛教青年的建言[栏目:星云法师]
 为了龙的传人[栏目:仁焕法师]
 延寿“一心为宗”的现实意蕴[栏目:刘元春教授]
 瑜伽行派的两个系统[栏目:清远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三品 心品 牧人难达 恶念祸害深于外敌[栏目:法句经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