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4

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

文/ 释本性

2001年,联合国票决设立文明对话年。

这真的很有远见。

我总认为,世界的和平建立在和平的世界文明之上。宗教,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哲孔汉斯先生曾说:“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

宗教的和平,怎么来?

许多的宗教,自身就有和平的教义,是和平的宗教。但宗教不等于宗教徒。有的宗教徒曲解了宗教的教义,成为不和平的教徒,宗教的和平被他劫持了。有时,某一宗教与另一宗教之间,在教义的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歧见,由于不能找到处理歧见的很好方法,便导致战争,宗教的和平被肢解了。

消除曲解与歧见的首选方法,应是对话。

这对话,应包括:同一宗教内部之间的对话,各宗教间的对话,宗教界专业人士之间的对话,宗教界普通信众之间的对话。同一宗教内,由于历史的衍变,形成了不同的宗派,由于地域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就以佛教为例:形成了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于汉语系佛教内,又形成了禅、净土等八个宗。

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宗教的对话,有宗教以来,就已经开始。这对话,往往伴随着矛盾、冲突、磨合、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进程。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儒释道三教。

儒释道三教,能够从冲突走向和谐,这给我们非常珍贵的历史经验。尽管,由于主观与客观等等原因,三教史中,不断从碰撞到和谐,又从和谐到碰撞,再从碰撞到和谐,衍进不息。但总是以和平的手段进行着,战争,从未由此发生。这东方文明的历史经验,对西方文明来说,更具特殊的意义。有人说,宗教的对话,只是个理想的美好意愿,并不可行,他的例子是: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认为,十字军东征就是对话破产的结果。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是政治力介入的恶果,不是宗教本身的问题。

五大宗教,皆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成就净化了的国土与没有苦难的未来。这共同的终极目标就是五大宗教可以耐心坐下来对话的共同基础。有了这共同的基础,就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了。

因是佛教徒,我特别关注佛教对宗教对话的态度。

佛陀曾经说:舌头,是有力的武器。他的意思:战争,要用语言进行;要对话,要谈判;要启动思想,不要启动刀枪。落脚点是:要和平,不要暴力。佛陀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对六师外道,他就以论说义理的方式去批驳他们,而不是用暴力,或借政权的暴力去压倒之。

佛教有著名的根机说,认为众生各有根机。根机不同,度的方法也就不同。要随机逗教,不可一刀切。这就认同了文化多元性的合理性。也就认同各大宗教存在的必然性。

文化的多元性,文明的多样化,既是存在的事实,又是合理性与必然性的,那么,矛盾与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对话,就更显必须。

对话的内容方式,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对谈”,我们应广义地理解之,凡是相关的交流互动,皆是对话。

当今世界,宗教及其宗派等,种类繁多,一些有关宗教的矛盾已经引发了地区的不和平。因此,宗教间的对话,尤显急迫。

能否以一元化的文明主宰世界,免得举行什么对话。探寻中西的历史,这尚未有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尝试,但失败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想以一元的思想一统天下,使天下归心,成就万世基业,但是他的统治,仅仅15年,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王朝刚进入第二世就被几个农民起义者给毁了。万里长城今犹在,可历史教训,值得三思呀。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各有其用
下一篇:人生与工作时间何其短
 佛教的革命性精神
 铁树与昙花
 我的行脚人生
 寻找我们的香格里拉
 有勇气死,还没勇气生吗?
 我的五一劳动节
 悟时自渡
 国有殇
 作客不如归
 佛教对苦的理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的“民主”作风[栏目:戒法法师]
 漫说《长阿含》(卷五)~D 二、阇尼沙经[栏目:界定法师]
 略说佛制安居的时代意义(普正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金刚萨埵这么殊胜,我也想修,是否可以来拜您为师,向您学习?[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相应3经 道迹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八关斋戒的功德[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安居第七十日(一):第一受用者如何作为?[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一把扇子的清凉[栏目:佛网文摘]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C 582经(罗汉经)[栏目:界定法师]
 《正理点滴论》讲记之五[栏目:因明学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