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四、曹山“君臣五位”偈
 
{返回 吴言生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17

曹洞宗禅诗

四、曹山“君臣五位”偈


吴言生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95—97页


    四、曹山“君臣五位”偈

    曹山本寂继承洞山正偏五位之说,藉君臣相对之谊而说明五位之旨诀,称为君臣五位。曹山以“君”象征本体,以“臣”象征现象界,《曹山元证录》:   

    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玄最妙,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进云:“如何是君?”师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云:“如何是臣?”师曰:“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云:“如何是臣向君?”师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云:“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云:“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曹山以臣向君为偏中正,君视臣为正中偏,君臣道合为兼中到。君臣道合,则天下太平,冥应众缘,不堕诸有,动静合一,事理不二,非正非偏,体用一如,是最高的悟境。为了进一步说明君臣五位,曹山作了一首总颂:

        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诗意谓对于曹洞宗禅人来说,须明白曹洞宗君臣五位的宗旨。“真际”,即自心自性,它并不是静而无动、灭而无生的“顽空”,故不能将它与一潭死水式的“顽空”混为一谈。禅心是“妙明体”,穷尽、通达了“妙明体”之后,就不会触犯或偏离大道,一切随缘,并不须假借什么力量。禅者的语言通脱不犯,就不会被般若大火烧着。参禅者会像古代大德们那样潜行密证,连鬼神都莫测其迹。在修行的最高层次上,无身有事,去除了意想情识之我身,而勤求了却生死大事,则自然会超出世俗歧路。等到了却生死大事之后,已忘其为事,也无此假身,而融入无始无终无去无来的绝对本体之中。

    曹洞宗正偏、君臣五位理论除了汲取了华严宗理事圆融论,以及《参同契》、《宝镜三昧》的理事论外,还汲取了《起信论》的思想精华。正偏、君臣五位之说运用了本觉、不觉理论来说明参禅者在不同阶位的悟道体验。《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指出,真如有随缘、不变两个特质,真如之理体虽恒不变易,但随缘则生出万有,产生事相的变化,成为悟迷净染的存在。随缘,以显现万有差别之事象,静中有动,为正中偏;不变,以随顺真如平等之理性,动中有静,为偏中正。此正偏二者妙合而归于一元,动静不二,为兼中到,君臣道合,理事双融。

 


{返回 吴言生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五、洞山“功勋五位”偈
下一篇: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三、洞山“正偏五位”偈
 经典颂古 第三章 公案颂古与禅门机锋 二、赞叹机锋相酬
 深层生态学与佛教生态观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二、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
 经典禅诗 第八章 一、见山三阶段
 经典颂古 后记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四、腾腾和尚《了元歌》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三、拾得禅诗
 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一、石头希迁的《参同契》
 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三、随波逐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聚净戒[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一八七 四美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六 往生.等文[栏目:南怀瑾居士]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7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云门大师[栏目:禅宗·云门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