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择师十条件(宗喀巴大师作 能海上师讲解)
 
{返回 择师知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96
择师十条件
宗喀巴大师作
能海上师讲解
 
所亲近之德。
 
  所亲近指善知识言,所亲近之德,即善知识所具之德。此择师法为弥勒菩萨所说,见《庄严经论》。善知识所具之德大约有十种。
 
  丁一、调伏:与戒相应者。
 
  调伏总说,十二部经皆为调伏;别说,即指戒为调伏。此调言,指与戒相应者,与戒相应,不必完全不犯戒,但大戒不犯,犯小戒能惭愧忏悔者即是。
 
  丁二、寂静:与定相应者。
 
  何以知其定,观其态度安详,三业不妄动,即虽推测而知其有定力,虽未得定,亦必与定邻近也。
 
  丁三、惑除:与慧相应,伏断烦恼者。
 
  能断烦恼方是真慧,不是有学问能文章乃谓之慧。
 
  丁四、德增:戒定慧具,不缺不减者。
 
  不缺者谓戒、定、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缺者缺乏也。不减者,减即退堕,不减即不退堕。大旨谓戒、定、慧三学平行,如戒中具定慧,定慧中具戒。德增即功德互相增上之义。
 
  丁五、有勇:益他无畏倦者。
 
  他,谓弟子。无畏,谓弟子有垢病,能以直言斥非,而无所畏惧。无倦,谓精进教弟子而无厌倦也。以要言之,即是用严格训育弟子,不是一味姑息者。
 
  丁六、经富:有多闻者。
 
  此多闻有二:(一)、多学的多闻而能不骄不欺者。(二)、亲近善知识的多闻。
 
  丁七、觉真:有实义者。
 
  谓知一切法无我,了解真谛、明深般若之理。
 
  丁八、善说:不颠倒者。
 
  谓善说善法,初中后善不违因明之宗因喻,与法印相合。(即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槃寂静。)所宜注意者,善说不是口能辩论,但所说合三法印即是善说。虽讷口亦是善说,甚至如达摩面壁不说亦是善说。
 
  丁九、悲深:无希求者。
 
  谓悲威兼施,不求名利恭敬也。
 
  丁十、离退:于一切时恭敬说者。
 
  问:“择师十种条件,若能具九种,而独不能持戒,是否可以依止?”宗喀巴大师云:“不可依止。”反之,九种不具足但能持戒,亦可暂时依止,若有戒、有悲,可终身依止。盖末法时代,观师全具十德,而后依止,殊非易事。然全具既难,分具亦可,不过须具第一之戒,及第九之悲。以有戒可学,有悲可摄受,有戒无悲短期依止,未尝不可。若无戒难具后之九德,亦决不可依止,何以故?无戒则一切不能成就故。以上十种为所亲近之德。
 
 
  颂云:
 
  调伏寂静断伏惑,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悲愿广,
  离退十德堪依止,若无全具此十德,应具悲心与调伏。
 
  《大般若经》有魔事品及不和合品,不和合等是宜戒的。《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善知识是宜学的。前言择师十条件,是初修择师当以为标准者。五十三参,其中多有大权示现的菩萨,参此等善知识有善财童子决择力方可。
 

{返回 择师知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选择明师
下一篇:大日经中「阿阇梨」所具备条件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索达吉堪布)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蒋扬亲绕)
 金刚上师与灌顶(赤诚罗珠)
 蕤呬耶经阿阇梨相品第二
 上师的行为一切都是圆满的吗?
 简论上师善知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一)
 依师的真义
 学密须知——阿阇黎(冯达庵)
 上师与弟子之关系(朗钦加布仁波切)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依止上师——当生解脱必修之法(达真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解读《楞伽经》第四讲[栏目:佛光法师]
 永嘉禅法 第十章 二禅修证法[栏目:达照法师]
 缅甸禅修之旅[栏目:参学经历]
 文殊化身—戒阇黎[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大地风云经(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尊道贵德 养育才器——《禅林宝训顺朱》与现代僧伽教育(刘泽亮)[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法句经讲记(九)[栏目:传道法师]
 慈悲救度如母众生[栏目:传喜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四一)[栏目:杂阿含经]
 包容的智慧[栏目:心静自然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