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第四世班禅大师 善慧法幢造 释法音法师 由藏译汉
{返回 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33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第四世班禅大师 善慧法幢造
            释法音法师 由藏译汉

    译序(注一)

  菩提道次第,简言之,就是成佛之道。修习内涵,若唯显乘,是从依师之理到止观双运道;若显密圆融,则从依师之理到密乘无学道双运果位。
  关于菩提道次第教授,圆具小乘、大乘及密乘教法的藏传佛法――无论哪一教派都极为重视,一致视为是修学密乘不可或缺的共道基础。以格鲁派来说,历来阐发菩提道次第的论著极多,其中最为著称的当属「道次第八大教授」,分别是: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中、略三论、三世DL喇嘛《道次第熔金》、五世DL喇嘛《妙音教授论》、四世班禅大师《安乐道论》、五世班禅大师《速疾道论》以及塔波.阿旺扎巴《菩提道次第善说藏》
  八大教授中,结合着密乘而修习的,只有二部,即《安乐道论》与《速疾道论》;尤其《安乐道论》,虽然篇幅不多,也未闳广开演,但却摄取玄旨,每一所缘境都一一结合着密乘的观修方式而陈述,颇为简要亦最详明,是一本伟大的修行集要。行者若能随文作观,运心缘想,对心趣入法,心法结合当极有助益。
  一九九六年间,笔者负笈印度学习佛法与藏文,想到本论若得中译或能有所助益于学佛同道,遂不揣浅陋,利用课余作译,并将「第四世班禅大师善慧法幢生平简介」一文列为附录,都为一小册付梓。拙译得顺利完成与付梓,除了蒙受无上尊贵法王的无限慈悲加持摄受、千霞仁波切的谆谆教导外,并得多位法师的鼎力襄助,在此一并致上个人最真挚的谢忱之意。由于笔者障深慧浅,译笔拙劣,译文若有不妥之处,尚请十方大德指教斧正。
  愿此原著及译作功德,一心至诚回向如来正法恒久住世,虚空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

            一九九七年一月 释法音

    附录

    第四世班禅大师善慧法幢生平简介

  第四世班禅大师是后藏堆兰周甲地区的人,父亲为次仁贝久,母亲为措结,第十饶迥铁马年(西元一五七○年)藏历四月十五日诞生,取名为却结贝甸桑伯;年幼时,为克主.桑结耶西认定为大成就者恩萨巴.洛桑顿珠的转世。十三岁,水马年(西元一五八二年),于一处僻静寺院,在克主.桑结耶西及法主旦却雅佩前出家,法名洛桑却吉坚参,同时也在克主.桑结耶西前受沙弥戒。
  火狗年(西元一五八六年),大师十七岁,到扎西伦布寺,开始了五大部论及因明的学习。二十二岁,铁兔年(西元一五九一年),从扎西伦布寺第十四代法主旦却雅佩受近圆戒,同年秋末,并前往卫地,朝拜大、小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及不动金刚佛,广行供施。二十九岁,土狗年(注二)(西元一五九八年),被任为雪域法增寺法主;三十二岁,铁牛年(西元一六○一年),则登为扎西伦布寺(注三)第十六代法主,每年并在寺院中倡行神变大愿法会,蔚为沿习。土鸡年(注二)(西元一六○九年),在扎西伦布寺创立密宗学院。
从水牛年(西元一六一三年)起,大师连续六年担任拉萨大愿法会的领众师。木虎年(西元一六一四年)到哲蚌寺,为第四世DL喇嘛云丹嘉措传授近圆戒。四十六岁,木兔年(西元一六一五年),为了广弘深道二次第,以期形成讲说听闻的良好风习,大师特别新创建了许多密宗学院,并新供塑里玛殿等十五座大殿的殿堂圣像。火蛇年(西元一六一七年),登为色拉、哲蚌二寺的法主,并任堪布十五年。
  铁猴年(西元一六二○年),在拉萨铁山一带,藏蒙启发战端之际,大师大力斡旋议和,息止战端,救护了几十万生灵。水狗年(西元一六二二年),认定了诞生在琼结秦瓦达则的小孩为第四世DL喇嘛的转世灵童,并将他迎请到哲蚌甘登颇章;不仅先后传授他出家、沙弥、比丘等律仪与学处,同时也教授他许多显密深法。第十一饶迥土蛇(注四)年(西元一六二九年),在甘登寺供造甘登金顶。木狗年(西元一六三四年)与第五世DL喇嘛一起派遣使者,与蒙王古希丹津却结谛建往来关系。木猪年(西元一六三五年),开始编造纯金粉书写的甘珠尔大藏经,并善为完成。土虎年(注二)(西元一六三八年)传授第五世DL喇嘛近圆戒。从水马年(西元一六四二年)起,任霞炉寺的堪布长达二十年之久。第十一饶迥木鸡年(西元一六四五年),蒙王古希丹津却结尊称大师为大班智达及蒙语「伯嘎夺」意为饶具智力者的称号。七十五岁时,大师又新为恩萨寺广植了二十五根大殿大柱,并赐予扎西伦布寺僧众每人每年道粮八斗谷物。大师从三十一岁至九十三岁之间,驻锡教化于扎西伦布寺。
  六十余年来,大师对于卫藏、阿里、朵对、霍梅、结卡及乌端的许多高僧大德施行教化、广转*轮,行持了无尽的「三轮」殊妙法行,尤以智者三事:讲经、辩论、著述而如日光般光显弘扬如来教法,因此不分门派,皆为所有教派大德奉为顶严而敬信。
  大师的著作有《集密五次第注疏》、《上师会供修行根本释》、《菩提道次第直观教授趋行一切种智安乐道论》、以及以认识境道果大印契为体性而著《智慧二我执辩诤》等,共五大部;尤其供造三世诸佛的法衣唐卡之妙之广,可谓世间罕有其匹。第十一饶迥水虎年(西元一六六二年),大师九十三岁,在扎西伦布寺「嘎当宫」居处示寂。银身遗体今安奉在扎西伦布寺。

    (释法音摘译自藏文版「雪域历史人物简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三年)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第四世班禅大师 善慧法幢造
            释法音法师 由藏译汉

  一切时,敬礼与能仁金刚持佛无二无别至尊上师净莲足,祈愿慈悲随摄受!

  此中,所展示的,是引领一个具足善根行者往诣佛地的方便--菩提道次第甚深教授。教授内涵有二:壹、道的根本为依师轨理,贰、依师已如何修心次第。

    道的根本为依师轨理

  壹、道的根本为依师轨理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于适意随顺处的安乐座上,行八支坐法或尽可能安坐后,善予观照自心,在具足特别善心之上,如是观想:
  自前虚空,有八只骏狮撑起的高广宝座,在各种莲花日轮月轮的座垫上,体性为自己具恩根本上师,外相为释迦牟尼佛,身色金澄,具顶髻,一面二臂,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持钵,钵甘露满盈;身着澄黄三衣,端严相好,澄净光明的体性,在佛身熠生的光蕴中,双足金刚跏趺坐。佛的周边,则围绕端坐着直接间接的法缘上师、本尊、佛、菩萨、勇父、勇母、护法等智慧尊众,诸尊众前的圆满法座上,是彼等各自演说的种种教法,呈现光明体性的经函相。
  在缘想着资粮田圣众对自己欣慰欢喜的情状、及自己忆念资粮田的功德与大悲心而生起猛利净信之上,如是思维:
  我与一切如母有情无始迄今,已然蒙受了总的轮回苦,尤其蒙受了各种三恶道苦,这些痛苦的深度边际实难现为测知;而今,值此获致难得、得而义大的特别人身之际,若不励力取证断除一切轮回苦的最胜解脱--上师佛果位,则势必继续蒙受总的轮回苦,甚或必将蒙受任何一种的三恶道苦。而能够由彼诸苦中予以救拔出来的,唯有眼前端坐的上师、三宝;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取证无上正等正觉,故由内心深处至诚地皈依上师、三宝。
  先行修习皈依、发心与四无量心之后,特别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速疾取证无上正等正觉,为此,愿以甚深道--上师相应法而趣行菩提道次第教授的修习。
  此诸文词念颂七次、二十一次不等。
  继而,观想:
  自前虚空,有八只骏狮撑起的高广宝座,各种莲花日轮月轮的座垫上,从「体性为自己具恩根本上师,外相为释迦牟尼佛,身色金澄……」到「……金刚跏趺坐。」逐一缘念。而佛上后方的各种莲花日轮月轮座垫上,围绕端坐着金刚持佛「修行加持派」诸传承师长;右方围绕端坐着至尊慈氏「广大行派」诸传承师长;左方围绕端坐着至尊文殊「深见道派」诸传承师长;前方围绕端坐着具恩根本上师诸法缘师长,此诸边际则环环绕坐着本尊、佛、菩萨、勇父、勇母、护法等智慧尊众,诸尊众前的圆满法座上,是彼等各自演说的种种教法,呈现光明体性的经函相。
  同时,这些尊众的外围都是随摄调伏所化众生的不可思议应化身,普照十方;所有的主尊与眷属,顶门白色「嗡」字、喉间红色「阿」字,心口蓝色「吽」字,肚脐黄色「梭」(注五)字、私处绿色「哈」字等,五道光芒放射。
  复由上师佛心口「吽」字放光普照十方,从自性处迎请与自所观修相似的「智慧尊」,观想彼等一一与各自的「誓言尊」融合为总集体性的皈依处,而后行七支供养,献曼达,并作启请;当如教授内涵,务必令诸法行与自心相应。
  接着,从上师佛心口「吽」字放光,普照着周际端坐的清净广大的忿怒、寂静尊众,此诸尊众摄化为光芒的外相,融入佛身,佛身则融入自己顶门的根本上师。
  至此,变成在自己顶门狮座、莲花日轮月轮座垫上,从「体性为自己具恩根本上师,外相为释迦牟尼佛……」到「……金刚跏趺坐。」逐一缘念,并以此为所缘,再次略行七支供养,献曼达。
  而后,观想自己与周遭一切如母有情异口同声地祈请:
  四身体性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离障法身体性上师佛,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大乐报身体性上师佛,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各种化身体性上师佛,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上师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本尊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诸佛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正法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僧伽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空行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护法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特别是,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
  ——我与虚空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轮回以来,之所以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乃是因为未能如理以意乐、加行依止善知识的缺失所致;而今,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如理以意乐、加行依止善知识,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能够如理以意乐、加行依止善知识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以意乐、加行依止善知识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分二:(一)意乐依止法、(二)加行依止法。
  (一)意乐依止法分二,即修习根本净信、及修习念恩生敬。
  首先修习根本净信,由上师佛心口化现出现前直接的法缘师长,观想自前虚空端坐着我的诸善知识真实是佛。正如佛在密续宝藏中所说,金刚持佛会在浊时恶世示现诸善知识身相,成办众生义利;我的诸善知识也只不过是示现不同身相罢了,实义上,是金刚持佛,于我们这些没有善根福缘亲见世尊的众生,为予摄受的缘故,才示现诸善知识的身相的。
  因此,而今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能将诸善知识视为真实的金刚持佛,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能将诸善知识视为真实的金刚持佛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能将诸善知识视为真实的金刚持佛的特别证悟力。
  果真如此,不免想到:佛遍净一切过失、圆具一切功德,我的诸知识却有由三毒发起的如此如此的过失,实际上并不是佛。--这种想法其实是自己觉受未净导生的。以前也是因为自己的觉受未净,善星比丘只见世尊的一切行持为虚伪造作、无著菩萨只见至尊慈氏为母狗、梅笛巴则于瑜伽大自在夏哇里巴只见为一杀猪者,等等,于彼所做都只见到不合宜的;就像这样,我的诸善知识虽有缺失,但情况实非如此,原来只是我自己的觉受未净所致。因此,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一刹那也不起寻求诸善知识过失,易于生起对诸善知识任所作为皆见为功德的大净信,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一刹那也不起寻求诸善知识过失、易于生起对诸善知识任所作为皆见为功德的大净信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一刹那也不起寻求诸善知识过失、易于生起对诸善知识任所作为皆见为功德的大净信的证悟力。
  其次修习念恩生敬,眼前清楚地缘念着诸善知识,这些善知识于我恩泽实大,那是因为堪能断除一切轮回恶趣苦的,是最胜解脱无上菩提的佛位宝;而我善能了知此一易于证得佛位宝的甚深道,无非都是诸善知识的恩泽。因此,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于诸善知识易于念恩、生大恭敬,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于诸善知识易于念恩、生大恭敬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易于生起于诸善知识念恩、生大恭敬的证悟力。
  (二)加行依止法,眼前清楚地缘念着诸善知识,我为了真实为佛的诸善知识,身、命、受用等应毫不顾惜地悉作施舍,尤其应行令师欢喜的依教奉行供养,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令诸善知识生起三种欢喜的悦师之行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令诸善知识生起三种欢喜的悦师之行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普作祈愿,持念咒语,并将由此积累的种种善根殷切猛利回向自他现前、究竟希愿处。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依师之理的佛经、论疏,并在具足正知念力之上密护根门、饮食知量、精勤不寐瑜伽、精勤睡时行持之理及沐浴、饮食瑜伽。

    依师已如何修心次第

    贰、依师已如何修心次第分二,即于暇满劝取心要、及如何取其心要之理。

    于暇满劝取心要

  于暇满劝取心要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我与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轮回以来,之所以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轮回痛苦,乃是因为心续上未能生起暇满义大、难得的特别证悟力的缺失所致;而今,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都能生起暇满义大、难得的特别证悟力,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暇满义大、难得的特别证悟力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暇满义大、难得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分二,即(一)思维暇满义大及(二)思维暇满难得。
  (一)思维暇满义大,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能有闲暇修习正法谓暇,圆具修习正法的内外条件谓满;要言之,我们得到的暇满所依身其义利极为重大。依恃此身固然有能力成办获致现前增上生的身躯、受用圆满之因--布施持戒忍辱等法行,此身尤可受持三种律仪,于此浊时一世易得圆成佛位。因此,难得得而义大的暇满所依身期期不可令其无义空过,应当取其心要,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暇满义大的特别证悟力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暇满义大的特别证悟力。
  (二)思维暇满难得,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得此暇满身不仅义大,也十分难得。人类等众生多半造作十恶业等,这正是获得暇满身的障碍;特别是要获得清净圆满的暇满身,须以净戒为根基,布施等为助伴,并结合着无垢净愿,可想而知,像这样的因聚得能一一成办(注六)着实不多。同时,观待着畜生道等恶趣,得能投生善趣只是少少的可能而已;观待着善趣,能够得此暇满圆满所依身更如日中星芒,诚然非常稀少。因此,仅仅得此一遭难得义大的暇满圆满身期期不可令其无义空过,应当取其心要;取其心要之道,也应在与上师佛互不分离的依止之上,修习由彼教示的胜乘教授心要,则于此一世即得易于获证佛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于暇满难得生起特别证悟力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暇满难得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应观阅阐述暇满法要的佛经、论疏,如前。

    如何取其心要之理

  如何取其心要之理分三,即共下士道次的修心、共中士道次的修心、及上士道次的修心。

    共下士道

  共下士道次的修心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我与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轮回以来,之所以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乃是因为不念死无常,不畏三恶道苦而至心恳切皈依三宝、以及不能深信业果,于黑白二业的取舍之理不能如理行持的缺失所致;而今,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都能念死无常、畏恶道苦、至心恳切皈依三宝、并于业果生起深信,如理奉行断恶修善,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共下士道次的特别证悟力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共下士道次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分四,即思维死无常、思维恶道苦、修学皈依三宝与生起深信业果。
  首先思维死无常,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注七),如是思维:难得得而义大的暇满身其实速易灭失,死主必来,内外因缘悉皆无法摧阻,寿命无以增添,无间逝灭,存活之际也无暇修法而必趋赴死。
  不但必死,且死无定期。我们南瞻部洲的寿期无定,死缘极多,活缘甚少,身躯危脆如似水泡,死无定期。
  又,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亲眷情感任是如何深浓真挚,死际绕围周遭,也实无同行共往之地;爱悦的财聚任是如何拥有积聚,死际连微尘许也携带不走;倘若与生俱有的骨肉身躯尚且必须舍离,则何必贪著今世圆满?死敌必来,何时到来不定,容或今日自己也有死命之虞,实需准备、应付死亡;而准备、应付死亡的作法,应是悉不贪著今世圆满,现即唯一修学清净正法,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悉不贪著今世一切圆满,现即全力修学清净正法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悉不贪著今世一切圆满,现即全力修学清净正法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思维恶道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难得得而义大的暇满圆满身,何其速灭,灭后不会消失为无,仍须有投生,而投生处并不越乎恶趣与善趣;若生在恶趣,则地狱道有冷热等其它痛苦,饿鬼道有饥渴等其它痛苦,畜生道则有愚痴、一个吞噬一个等苦,痛苦不可思议。因为如此恶趣诸苦实是无以忍受,所以难得得而义大的暇满圆满身已得到的此刻,必当证得堪能断除所有恶趣苦的上师佛果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证得堪能断除所有恶趣苦的上师佛果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证得堪能断除所有恶趣苦的上师佛果位的特别证悟力。
  再其次修习皈依三宝,观想:从顶门上师佛身化现出上师、本尊、三宝、勇父、勇母及护法圣众,遍满虚空,端坐在顶门上师佛周际。对此皈依境当作善妙明晰的缘念,忆念着此诸圣众的身、口、意与事业功德,并愿求三宝顷刻即能把我与一切如母有情从总的轮回--特别从恶趣的怖畏中救拔出来;在具足强烈的愿求之上,而皈依上师、本尊、三宝。由是三宝普降甘露,融注于自他一切众生,净除了一切恶业罪障,观想当三宝的加持趋入心际,寿命、福德及教证一切功德已得增长,等等,应作百千万十万次的皈依念诵。
  在了知皈依三宝有其短暂、究竟利益之上,当如理修学诸皈依学处。
  最后生起深信业果,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佛经说,依着造作善业之因,必唯得到乐果,不得苦果;依着造作不善之因,必唯得到苦果,不得乐果。虽只造作微小的善业之因及不善之因,若不得遇作障因缘,感果势必增长广大。若不造作善业之因及不善之因,则断然不必承受苦乐果报。若造作善业之因及不善之因,且不得遇作障因缘,则业既已造作,自不灭失,必得偿受苦乐两种果报。此外,依着特殊的田、意乐、事及所依身,造业力量特大。当对于上述内涵生起深切的净信,于十善业等即使极其微细,仍需奉行;于十恶业等即使极其微细,三门也不当染犯,精勤于取舍二品,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对业果生起净信、如理行持取舍黑白二业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对业果的深信、如理断恶修善的特别证悟力。
  然而,虽已努力修习,但因对治力弱,烦恼力强,若染犯了不善之因,则应精勤于四力的忏悔与防护。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共下士道次法要的佛经、论疏等,如前。
  上已说竟共下士道次的修心。

    共中士道

  共中士道次的修心分二:生起欲求解脱的心,及抉择趣赴解脱道性。

    生起欲求解脱的心

  生起欲求解脱的心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我与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轮回以来,之所以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乃是因为不能了知轮回完全是苦为体性,不能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脱的心的过失所致;而今,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都能生起了知轮回完全是苦为体性,并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脱的心,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了知轮回完全是苦为体性,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脱的心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了知轮回完全是苦为体性,并由此生起猛利欲求解脱的心。
  其次正行,分二,(一)思维轮回总苦、(二)思维轮回别苦。
  (一)思维轮回总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虽然如理行持断十不善业的戒律,脱离恶趣苦,获得善趣果位,但是,若不能证得堪能根本断除痛苦的解脱,安乐其实是一刹那也没有的。譬如一个恶人,一月后行将处死,在此期间,每日仍需蒙受火漆刑拷、棍棒楚挞等猛剧痛苦;即使有人求情,虽即可免去棍棒楚挞的痛苦,但因每日离处死之苦愈来愈近的缘故,心丝毫也不觉快乐的。就像这样,一旦不能证得根本断除痛苦的解脱,任是如何获得善趣果位,当往昔积造的善业牵引感报完尽,即堕入三途,仍需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
  此外,此一轮回一旦惑业投生,即不越乎苦的体性。敌变为亲,亲变为敌,损益实无可凭信。任是如何受用轮回之乐,不仅终无饱足之期,也增长贪欲,由是导出许多痛苦。任是如何获得妙善之身,仍需恒为弃舍,获得妙身实无可凭信。无始来恒常结生,实极难现知生世边际。任是如何得到轮回圆满,最后终归舍离,圆满实无可凭信。又,必须孑然自身往赴他世,友伴实无可凭信。
  因此难得得而义大的暇满身我已获得的此刻,必当证得堪能断除一切轮回苦的佛位宝,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证得堪能断除一切轮回苦的佛位宝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证得堪能断除一切轮回苦的佛位宝的特别证悟力。
  (二)思维轮回别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凡是既已赋得一个近取蕴身,即不越乎苦的体性;三恶道故不待言,即使赋得人的近取蕴身,依此而得蒙受饥渴、与活计及亲眷分离、与怨敌会遇、自所欲求的事物寻求不得、所不欲求的事物逼临纷至,以及蒙受生老病死等苦。依着赋得阿修罗的近取蕴身,蒙受不忍天界圆满的嫉妒心苦,依此身并得临受诸苦。依着赋得欲天的近取蕴身,与诸阿修罗战斗,即蒙受肢节砍断、身离、杀害等苦,并如所不欲的现起五种衰相,且有一旦远离天界的富乐圆满、即知必须蒙受三恶道苦的预知之苦。即使赋得上二界的近取蕴身,也是不得自在安住,当往昔善业牵报完尽,即有无边堕在三途之苦。
  要而言之,此近取蕴身不但能作为今世生老病死等的所依,能导出苦苦与坏苦后两种苦,而且,仅仅是赋得近取蕴身也能成为惑业所自在的行蕴的体性。因此,必须证得解脱此近取蕴身为体性的轮回的上师佛果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证得解脱此近取蕴身为体性的轮回的上师佛果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证得解脱此近取蕴身为体性的轮回的上师佛果位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轮回完全是苦为体性的佛经、论疏等,如前。

    抉择趣赴解脱道性

  抉择趣赴解脱道性分二,即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我与一切如母有情投生轮回以来,之所以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乃是因为未能生起欲求解脱的心,进而如理修习增上三学的缺失所致;而今,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都能生起欲求解脱的心、进而如理修习增上三学,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欲求解脱的心、进而修习增上三学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欲求解脱的心、进而如理修习增上三学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心识本身实为无记体性,最初,乃以我、我所为所缘而生起执著自性实有的心,依此对我的执著,贪著自方,嗔恚他方,并生起执著较他为胜的我慢等邪见,进而执许并无展示无我之理的导师、无彼展示的业果、四谛、三宝等邪见与怀疑,依此,增长其它烦恼;因为这个缘故,造作诸业,遂在自所不欲的轮回中蒙受了各种痛苦。--因此,追根诘底,一切痛苦的根本即是无明,故须证得堪能根本断除轮回一切痛苦的上师佛果位;为此,当如理修习增上三学宝--尤其守护利益极大,不守护过患极大的,是我如其承诺的戒律,于此应舍命亦不舍弃,如理守护。
  此中,有无知堕罪门,彼对治为听闻、了知教诫;有不敬堕罪门,彼对治为恭敬导师,彼制定的遮戒及如理修习学处的梵行益友;有放逸堕罪门,彼对治为生起念知、惭愧,具足戒慎;有烦恼炽盛堕罪门,此中,贪欲的对治是修不净、嗔恚的对治是修慈、愚痴的对治是修缘起等,当不染着此诸过失,如理持守净戒,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欲求解脱的心、进而如理修习增上三学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欲求解脱的心、进而修习增上三学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后行如何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诸别解脱的教诫,如前。
  上已说竟共中士道次的修心。

    上士道次

  上士道次的修心分二:发菩提心之理与发心已修习菩萨行之理。

    发菩提心之理

  发菩提心之理分二,即正发菩提心、受持发心仪轨。

    正发菩提心

  正发菩提心分二。一是因果七教诫的发心法,另一是自他相换的发心法。

    因果七教诫的发心法

  首先因果七教诫的发心法,始则,先行对一切众生修习心平等舍,继则是从知母到菩提心的修习。修习之理有二,即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及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而后,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都能生起对一切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生起知母、念恩、报恩、慈悲及菩提心的特别证悟力,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对一切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对一切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眼前清楚地缘念着一个对自己未曾作过任何损害与利益的中庸众生。这个中庸众生,其实是愿求安乐不愿求痛苦的;有时我视他为近亲而予利益,有时我视他为怨敌而予伤害;而今,我不应执取怨亲二方,应住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对此中庸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平等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对此中庸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特别证悟力。
  若心已平等舍,即在眼前清楚地缘念着一个自知为可悦爱的众生而修心平等舍;但若基于贪爱的关系不能心平等舍,应想:宿世也因贪著可悦爱者而投生轮回,如此遮除贪爱而作修习。
  若心已平等舍,即在眼前清楚地缘念着一个自知为不可悦爱的众生而修心平等舍;但若不能心平等舍,当知是自心完全视对方为不和善而生起嗔恚所致,应想:如果不能心平等舍,也就无法发起菩提心,如此遮除嗔恚而作修习。
  若心已平等舍,则如母亲般极可悦爱的一个众生及如怨敌般极不可悦爱的一个众生,眼前清楚地缘念着这两个众生。就这两个众生而言,愿求安乐不愿求痛苦是殊无二致的,而我现在执为近亲的,其实无始轮回来曾为我的怨敌,数难计量;我现在执为怨敌的,其实无始轮回来曾为我的母亲,对我慈爱呵护,数难计量,果真如此,于谁应贪、于谁应嗔呢?应住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对亲敌二者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对亲敌二者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特别证悟力。
  若心已平等舍,即对一切众生修习心平等舍。修习之理:就一切众生而言,愿求安乐不愿求痛苦是殊无二致的;对我而言,一切众生都是亲眷,如果有些执亲而予利益,有些执疏而予伤害,如此亲疏二分是不应该的,应住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对一切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对一切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心平等舍的特别证悟力。
  而后,是从知母到菩提心的修习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一切众生是我亲眷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因为轮回无始,所以我的生世无始。生世经由一世而一世,根本没有一个我未曾投生过的处所,投生次数不能计数;根本没有一个我未曾投生过的众生之身,投取次数不能计数,也因为如此,根本没有一个众生未曾作过我的母亲的,作过的次数都是不能计数的。即使每一个众生都为人身,也是没有一个未曾作过我的母亲的,作过的次数不但不可计数,而且必将持续做我的母亲。应想:一切众生其实都是施恩将护我的母亲。
  或想:因众生无量,所以一切众生并不是我的母亲。--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众生无量,所以根本没有不是我的母亲的。应想:一如众生的数量无边,我的生世也无边,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或想:我与一切众生彼此并互不相识,所以一切众生并不是我的母亲。——其实并不因为我与一切众生彼此互不相识,就变成众生不是我的母亲;今世也有许多母子彼此互不相识的。
  此外,又想:一切众生虽是我过去世的母亲,但毕竟都已经过去了,若认为就是我的母亲是不合宜的。--这种想法不合宜,如果这样,昨日的母亲,在今日已是过去,难道就变成不是我的母亲了吗?就像昨日的母亲与今日的母亲两者同为母亲并无差别,施恩将护也并无差别一样,过去世的母亲与今世的母亲两者同为母亲并无差别,施恩将护也是并无差别的,因此应想:一切众生其实都是我的母亲。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修念恩。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把今世的母亲--不是年轻时期--而是年岁老迈的外相在眼前清楚地缘念,并且思维:我今世的母亲不仅今世,无始来做过我的母亲原就不计其数;尤其今世的母亲,最初在胎中慈护我,出生后即置于软垫,十指顶上摇抱,以身之暖气拥抱怀中,慈颜笑迎,喜颜顾视,擦拭鼻涕,手除不净:较之于母亲自己遭受如舍命般的痛苦,我得到少少一点病痛,母亲的痛楚更为深剧,而且毫不顾惜自己的罪苦、恶名及性命,把疲乏劳苦成办的所有饮食、财物慈爱地施予我,可以说,观待相顺于母亲自己的能力,她为我成办了无量的利益与安乐,救护了无量的伤损与痛苦,如此想来,着实深恩浩大。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修父亲等其它近亲。修习之理:清楚地缘念着父亲等外相,如是思维:其实,从无始生世以来他曾经做过我的母亲不计其数;做我母亲时,就像今世母亲如何施恩将护我一样的施恩将护我,着实深恩浩大。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修所有中庸众生。修习之理:眼前清楚地缘念着中庸众生,如是思维:乍看来,眼前这些中庸众生现在与我好像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从无始生世以来他们曾经做过我的母亲不计其数;做我母亲时,就像今世母亲如何施恩将护我一样的施恩将护我,着实深恩浩大。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修怨敌。修习之理:清楚地缘念着怨敌的外相,如是思维:何以现在我要执他为怨敌呢?事实上,从无始生世以来他(注八)曾经做过我的母亲不计其数;做我母亲时,为我承办了无边的利益与安乐,救护了无边的伤害与痛苦。尤其,如果我缺少他,即无法少许安住;如果他缺少我,也无法少许安住,彼此的心曾经不计其数的融合为一,现在之所以暂时变得如此,原是恶业所致,应想:事实上都是我的施恩的母亲。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思维一切众生的恩泽。修习之理:十方一切众生,从无始生世以来曾经做过我的母亲不计其数;做我母亲时,就像今世母亲如何施恩将护我一样的施恩将护我,着实深恩浩大。
  如此念恩后,即修习报恩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无始来施恩于我的母亲,因烦恼魔使,致心扰动,心识不得自在而趋疯狂,远离了增上生及决定胜的慧见之眼,失却善知识的导引迷盲。每一刹那都为恶作乖乱而颠仆蹶倒,总的堕在轮回,特别行在三途堪畏的崖边,在这种情况下,若予弃舍,委实太可羞愧;因此我需报恩,应将一切如母有情从轮回痛苦中救拔出来,安置于解脱之乐,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将一切如母有情从轮回痛苦中救拔出来安置于解脱安乐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将一切如母有情从轮回痛苦中救拔出来、安置于解脱安乐的特别证悟力。
  而后为修慈之理:缘念一个像自己母亲一样刻骨铭心的人,他哪里有无漏之乐呢?即使是有漏的安乐也付之阙如,现在他自以为安乐的,终究趋变为苦;他虽希求安乐,也勤苦寻求,但后来却都只是作为恶趣的苦因,今世不过徒为烦劳困苦,根本没有真实安乐可言。因此,若他具足乐及乐因该有多好,愿他具足乐及乐因,我当使令他具足乐及乐因,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使令此一如母有情具足乐及乐因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使令此一如母有情具足乐及乐因的特别证悟力。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缘父亲等亲眷、中庸众生及怨敌,最后则缘念一切众生,如前修习。
  然后是修悲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首当以一个像正遭受屠夫宰杀的羔羊一样的悲苦众生而作修习。修习之理,眼前清楚地缘念其外相:羔羊肢体被缚,胸皮割剥,屠夫的手伸入羔羊腹内,羔羊已现知即将丧命,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屠夫的脸,缘想其痛苦可悲的情况。因此,愿他远离一切苦及苦因该有多好,愿他远离一切苦及苦因,我当使令他远离一切苦及苦因,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使令此一如母有情远离一切苦及苦因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使令此一如母有情远离一切苦及苦因的特别悟力。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以放逸受用僧众信施者、破戒者、谤法者、邪见者及伤害有情而造作各种罪业的众生为所缘而作修习。修习之理:眼前清楚地缘念着彼等外相。这些众生现在造作如此,毫无疑问,今世固然乏诸安乐,一死旋即投生恶趣。势将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因此,若这些众生远离一切苦及苦因该有多好,愿这些众生远离一切苦及苦因,我当使令这些众生远离一切苦及苦因,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使令这些如母有情远离一切苦及苦因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使令这些如母有情远离一切苦及苦因的特别证悟力。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则在眼前清楚地缘念着母亲等亲眷,这些亲眷由于今世极力地分别界定怨亲,遂致受到苦苦、坏苦的逼恼,根本没有安乐时际;又因今世驰忙恶事,不生善心,一死即当投生恶趣,长期蒙受各种猛剧的痛苦。因此,若这些众生远离一切苦及苦因该有多好,愿这些众生远离一切苦及苦因,我当使令这些众生远离一切苦及苦因,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使令这些如母有情远离一切苦及苦因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使令这些如母有情远离一切苦及苦因的特别证悟力。
  如此修习,自心蒙生觉受,即于中庸众生、怨敌作修行,最后则以一切众生为所缘,如前而修。
  如此修习慈与悲,如果得到内心转动的觉受,即修习增上心。修习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受苦折磨安乐乏损的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当由我承办,得乐及乐因当由我承办,特别一切如母有情都能证得堪能断除二障习气的无上正觉佛位更当由我承办,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使令一切如母有情证得堪能断除二障习气的无上正觉佛位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使令一切如母有情证得堪能断除二障习气的无上正觉佛位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修习菩提心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那么你真的具有把一切众生安置在圆满佛位的能力吗?事实上现在并没有把一个众生安置在圆满佛位的能力,不但如此,即使证得两种阿罗汉的果位,也只能承办众生的少数义利,把一切众生安置在圆满佛位的能力根本是没有的。那么具足这种能力的,是谁呢?是佛陀,他的身功德,相好庄严圆满具足;他的语功德,具六十种妙音,不待劬劳,于每一刹那也有能力以一切众生各自的语言教说法义;他的意功德,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于一切所知品类悉皆现见无碍。此外,对一切众生,他具有如慈母对独子的慈爱,大悲心则离诸亲疏而趋行,已到众生该予调伏教化的时节因缘,刹那顷也不会逾时,佛行事业任运成办。尤其,即使仅仅是身语意每一道光芒的照射,也有能力把无量众生安置在一切种智的果位,等等。
  简言之,功德种类全部具足的,缺失种类全部远离的,唯有正觉佛陀而已;如果想要彻底成就自他二利,诚然必须证得如此佛位。因此,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当速疾速疾取证正觉佛宝的果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像一盏灯火引分为二,化现出第二尊佛,融入自身,在八只骏狮撑起的高广宝座,有各种莲华日轮月轮的座垫上,自身为释迦牟尼佛,身色金澄,具顶髻,一面二臂,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持钵,钵甘露满盈;身着澄黄三衣,端严相好,澄净光明的体性,在佛身熠生的光蕴中,双足金刚跏趺坐……如此逐一观想,并且在清楚自己为大能仁之上,身躯(注九)、受用、善根等悉化现为五彩甘露的外相,施舍一切众生;观想一切众生因此获得了增上生及决定胜的圆满安乐。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慈悲、菩提心之理的佛经、论疏等,如前。

    自他相换的发心法

  自他相换的发心法分二,即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的心续都能生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宝。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宝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宝。
  其次正行,对一切众生,先修习三项法行:心平等舍、知母、念恩,而后,清楚地缘念着自己周遭的一切众生。在自心上,自与他二者于谁执爱,于谁弃舍?一番思维观察,发现执爱自己弃舍他人的心油然生起,此时应作思维:执爱自己弃舍他人并不应理,那是因为自他两者愿求安乐不愿求痛苦原是殊无二致的,当如执爱自己一样的执爱他人;就像他人执爱我,我感到欢喜,我执爱他人,他人也同样会感到欢喜。尤其,自己虽然愿求获得圆满,但因无始以来执爱自己,不但不能成办自他二利,反而蒙受了各种痛苦,因此,执爱自己确是轮回、恶趣苦等一切衰损的生处,于执爱自己,当未生令不生,已生令作断除;与此相反,执爱他人则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于执爱他人,当未生令新生,生已令作增长,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生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宝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爱他胜自菩提心宝。
  要言之,大能仁因为弃舍自己执爱他人,唯一行持利他之行,所以才现证圆满佛果;如果我也如此行持,早就成佛,但因我从来不曾如此行持,迄今仍然游逛轮回,仍然只是深固地坚住于执爱自己,不新生起执爱他人--即使生起,也是不能持续。为此,现今我刹那顷也不生起执爱自己弃舍他人的心,应当弃舍自己执爱他人;他人的所有痛楚与罪苦尽皆取受在我心续,我的所有安乐尽皆施舍他人,所有他方众生的离苦与具足圆满安乐悉当由我荷担承办。
  然而,至为明显,像我现在的情况根本是没有能力荷担承办的,谁有能力呢?唯有佛陀而已。因此,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当取证无上正觉佛位,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像一盏灯火引分为二,化现出第二尊佛,融入自身,在八只骏狮撑起的高广宝座,有各种莲华日轮月轮的座垫上,从「自身为释迦牟尼佛……」到「……双足金刚跏趺坐。」逐一观想,并且在清楚自己为大能仁之上,身躯、受用、善根等悉化现为五彩甘露的外相,施舍一切众生;观想一切众生因此获得了增上生及决定胜的圆满安乐。

    受持发心仪轨

  受持发心仪轨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发起愿、行最胜菩提心,修学菩萨学处,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发起愿、行最胜菩提心、修学菩萨学处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发起愿、行最胜菩提心、修学菩萨学处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分二,即(一)未得戒令得戒之理;(二)得已不毁损的守护之理。
  (一)未得戒令得戒之理,菩提道次第中,愿、行两种律仪虽依次第求受,但如寂天菩萨的宗规,一齐同受,则较易于趋行。修习之理,是于总的前行次第,特别是从依师之理到菩提心的所缘--务必令诸所缘法行与自心相应,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时由此起直至得具菩提藏之际,应当守护菩萨戒,修学诸伟大菩萨行;为一切众生义利必得成佛--此菩提心是未证得佛位前都需守护的。而后,观想与上师大能仁一齐随念:
  「一切佛菩萨,祈请护念我,一如昔世尊,启发菩提心,
  依次安住于,菩萨诸学处;我为利有情,亦发菩提心,
  依次随修学,菩萨诸学处」
  念诵三遍,观想得到菩萨戒。
  继而,念诵:
  「我今于此生,善获人身果,现生如来种,得住菩萨位;
  我今必须作,随顺菩萨行,于是尊贵种,不令有污染。」
  生起好乐心。
  (二)得已不毁损的守护之理,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应思维菩提心的功德,日三次夜三次守护菩提心;不管众生的行径如何,我终不弃舍任何一个众生;为增长发心,当勤行积集供养三宝等二资粮。
  此外,当断除四种黑法:于上师等作戏笑故而妄语欺蒙、令他为善心生悔意、嗔心对大乘菩萨说粗恶语、以及心术歪曲,狡欺做作等衰损发心之因,进而当依止四种白法等,如理修习增上发心之因。
  总之,永都不染犯十八条根本堕及四十六条轻垢罪,如命守护清净菩萨戒,直至得具菩提藏之际,恒应守护,如此有力守护,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发起愿、行最胜菩提心、修学菩萨学处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发起愿、行最胜菩提心、修学菩萨学处的特别证悟力。

    发心已修学菩萨行之理

  发心已修学菩萨行之理分二,菩萨行总的修学及特后二度的修学。

    菩萨行总的修学

  菩萨行总的修学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皈依总集上师天中天,能仁金刚持佛前祈请……。」云云,以上如前。
  而后,愿我与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如理修学甚深、广大的伟大菩萨行,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甚深、广大的伟大菩萨行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甚深、广大的伟大菩萨行的特别证悟力。
  其次正行,分二,(一)熟自心续的六度的修学、(二)熟他心续的四摄的修学。
  (一)熟自心续的六度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当毫不顾视敬奉、名声等,对于正法匮损的众生,尽己所能地行教示正法的法施;对于遭受人非人、魔怪伤害的众生,当行由彼怖畏中救护出来的无畏施;对于穷困匮乏的众生,当不冀求异熟回报,断除悭吝,行施如其合宜的资具的财施,三种布施法行,悉应如理修学。要之,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我的身躯、受用及所有善根当不顾惜地施舍一切众生,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三种布施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三种布施的特别证悟力。
  如所述,增长舍心即是布施的修学。
  其次,是尸罗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我当断除与断十恶等自所承诺的律仪相违的种种恶作,不仅在自心上令布施等六度及尸罗等清净善法未生令生起、已生令增长,也令一切众生结合着尸罗等清净善业,安置众生于成熟、解脱之道,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三种尸罗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三种尸罗的特别证悟力。
  继而,是忍辱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即使所有众生趋变为敌,我刹那顷也不起嗔心,应当成办利益以回报伤害,并令自他心续圆满忍辱度等佛的种种法行。此外,当遭致食物、财聚、住处、卧具等匮损,遭致自所不欲的病痛等时,应想:这些痛苦的蒙受原是我往昔积造恶业的果报,依着此诸果报,净除了许多恶业,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尤其如果是为了正法而蒙受痛苦,当心生坚忍,依此更得趋近于一切种智之道。所有这些痛苦应自愿取受,由是得以截断自他轮回、恶趣之苦的续流。
  另外,如是思维:痛苦的遭遇其实是黑白业的异熟,是三宝的加持,是诸佛菩萨摩诃萨的不可思议力量,是无上菩提,是十二分教,是诸菩萨学处--能生起如此信解,果利极大。如此信解后,为了证得无上菩提,我应如理修学十二分教的所诠知义--诸菩萨学处,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三种忍辱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三种忍辱的特别证悟力。
  接着是精进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我应成办庄严相好等佛的一一法行、成办布施等菩萨一一法行;即使必须以十万劫恒住无间狱中成就佛位,我应不舍精进,生起好乐,不仅在自心上聚集甚深广大的善法,也应安置众生于善道,令证无上菩提。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三种精进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三种精进的特别证悟力。
  而后,是静虑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准此,在自性上,有世间及出世间的静虑;在品类上,有止、观及止观双运的静虑;在作业上,则有现法乐住的静虑、引发现证功德的静虑及饶益有情的静虑。--所有菩萨习行的静虑,我悉应修学,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三种静虑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三种静虑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是智慧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应当修学通达实相的胜义慧、通达五明学处的世俗慧以及通达饶益有情义利慧。--所有菩萨习行的智慧,我悉应修学。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三种智慧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三种智慧的特别证悟力。
  (二)熟他心续的四摄的修学。在正修习着顶门上师佛之上,如是思维:我为了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必须速疾取证无上正觉佛位。为此,当于一切众生广行布施,摄为眷属;以折伏、随摄的方式,行宣说正法的爱语;令趋修习如所宣说的法义的利他;行如向他人宣说的、自需修习的同事。--依着这些成办利他的种种善巧方便,我应安置一切众生于成熟、解脱之道,如此有力行持,祈求上师佛加持……以祈请故,从顶门上师佛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一切众生身心,把无始来积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如理修学四摄的障碍:罪业、障蔽、疾病、魑魅等悉作净除;身变为澄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等一切功德增长,尤其自他心续都能生起如理修学四摄的特别证悟力。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诸甚深、广大菩萨行的佛经、论疏等,如前。

    特后二度的修学

  特后二度的修学分二,即静虑的体性--止的修学之理及智慧的体性--胜观的修学之理。

    静虑的体性

  静虑的体性--止的修学之理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行者应具备总的前行次第,特别是应具备中、下士道的修心法行;在住地妙善友伴妙善心意合顺的僻静之地,安住于清净律仪,断除与许多众生朋侪的太过频繁的相过往来,断除种种粗分的贪欲寻思,少欲知足。此外,在安乐座上身背直挺,足金刚跏趺坐,双手结等持印,气习平顺出入……所有这些修止的因聚先行修习完后,即趋入正行。
  正行时虽然说有多种修习止的所缘境,但主要以随念佛身为最殊胜,且以佛身为所缘,亦得成为堪能修习密乘本尊瑜伽的法器,等等有许多需要,因此以佛身为所缘最为妙善。
  修习之理,观想从顶门上师佛心口--象蛛网的光芒芒端,有各种莲华日轮月轮的座垫,从「释迦牟尼佛,身色金澄……」而至「……金刚跏趺坐。」逐一缘念。佛身化为谷粒大小,在自己肚脐前方虚空端坐,于此一心专注缘念修习。
  或者,观想:从顶门上师佛身像一盏灯火引分为二,化现出第二尊上师佛,融入自身,在八只骏狮撑起的高广宝座,有各种莲华日轮月轮的座垫上,从「自身为释迦牟尼佛……」而至「……金刚跏趺坐」,逐一缘念,观如天空彩虹,显现而无自性,于此一心专注缘念修习。
  如果此时,自己想要观修黄色的佛身却现红色等颜色、想要观修端坐的外相却现站立的外相、想要观修一尊却现多尊等等,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应随行,应一心专注缘念原先根本安立的所缘境而作修习。即使开始并没有得到极为澄明清晰体性的分明,如果整体佛身仅仅现出一半馀的明晰,也应作一心专注缘念的修习。
  此外,不管一座之期的久暂,不应现起一点沉没掉举,如果现起,马上觉知,生起强烈的欲断之心而一心专注安住所缘--并且必须心不忘失所缘,正念忆持忆持。心于彼所缘的持续守护,实则是初业行者承办止的住分的善巧方便。要之,如果想要修习清净三摩地,则如论中说:「断五过失八治行,由彼依止因而得。」必须依止断除五种过失的八对治行而承办。
  此中,三摩地的前行修习时,懈怠是过失,彼对治共有四种,即:见知三摩地功德的净信、欲求三摩地的欲求、寻求三摩地的精进及寻求之果--轻安。
  精勤修习三摩地时,忘失教授是过失,彼对治是正念--然而正念不能仅仅以不忘失所缘境为喜足,应在一心专注缘念所缘境之上,具足定解坚固的执持力。
  当等持修习三摩地时,沉没掉举是过失,彼对治是正知,当由正知善予观察沉没掉举的染及与不染及。最好的情况,是心将染及沉没掉举即能觉知,有力断除;中等的,是一染即断;最下劣的情况,也必须是染及沉没掉举的时间并不长久,即能觉知而予断除。
  那么,昏沉与沉掉两者有什么差别呢?若于所缘境不清楚,身心现起凝重之相,是为昏沉,此时心境有如坠堕黑暗之中。若心虽不为其它所缘境所夺,但却失却澄分与明分,正念力微,这是粗分沉没。至于虽具澄分与明分,但于所缘境的定解的执持力稍趋无力,则是细分沉没。这些过失的对治是忆想三宝功德、作意光明相、以及行持心气虚空融合的教授。
  当心于所缘境不能安住不动,稍为散夺,是细分掉举,彼对治是依正知正念而作修习。而倘若即使依止正知正念仍不能安住,仍为诸贪境所散夺,则是粗分掉举,彼对治是修习无常、三恶道苦、轮回苦及行持种种强力摧治掉举的教授。
  染及沉掉时,不作对治行是过失,彼对治是一染及沉掉,即在了知之上依止作断之行。此中,如果心于所缘境太过猛力地专注执持而具明执之力,虽有明分,但因猛力掉举的缘故,却难得明分。因此,应观待、推敲自己的经验,如果知道因太过上昂即有生起掉举之虞,则少分放松;反之,如果知道仅仅如此安住即有生起沉没之虞,则应少分上昂,如此即得适中。
  总之,心对于沉掉二者的调适分际是,若心为散流掉举所染,即求住分;若具住分,却染及沉没,即求具足执持力的明分,如此则二者交替运作而守护,就可成办无垢三摩地了。
  如果不具足定解坚固的执持力的明分,仅仅是澄明,是不应依信的。
  而当细分的沉掉都已断止,却仍然令心继续趋入修习三摩地的法行,是作对治行的过失,彼对治是不作沉掉的对治行,舍而安住。
  由于善予守护上述修法,而得依次获致九住心后,就是得到具足身心轻安的奢摩他了。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奢摩他之理则的佛经、论疏等,如前。

    智慧的体性--胜观的修习之理

  智慧的体性--胜观的修习之理分二: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
  一、座上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分三,即前行、正行、后行。
  首先前行,就如同修止时所说的,悉应具备前述前行法行,特别是应从如理依止的善知识处听受修习胜观的教授、应观上师与佛无二无别,以极其猛利的心力虔作祈请,以及精勤净罪集资的法行等--专注于上述三种法行,是证得见地所不可或缺的前行。
  其次正行,分二,(一)抉择人无我的修习之理、(二)抉择法无我的修习之理。
  (一)抉择人无我的修习之理。佛经说,虽然人无我的抉择有说须以无边正理异名予作观择,但是,初业行者若以「四决定义」予作抉择,则更易于明现通达。
  修习之理:包括我们沉沉酣睡的任何时际,执想我为实有的心在心中确确是坚执著的,这是俱生我执。假如我其实并没有如此如此的过失,但别人却数说我有如此如此的过失,霸道诬蔑的话,则会想我并没有如此如此的过失,只不过是对我霸道无理的诬蔑;当想「我、我」--我非常真实地在心中现起时,至为明显,这就是俱生我执的执我之理,那时应由一分的细分心识予作观察--观察我的心是从什么地方执我的,是如何执我的。又因后心趋强前心消失只剩空无,所以整个心识会执想为我。此在彼心体中会接连不断地生起,以一分的细分心识予作观察时发现,俱生我执执我为真实的地方原来就是我的五蕴或身心二者,除此,就没有了。
  然而,事实上,固然五蕴的每一个蕴或身心随一都不是我,只是五蕴的聚合或身心的聚合也不是我,却以为所谓的我并不是唯在这之上予以分别假立,而是执著最初最初就有一个独立自有的我,这就是俱生我执的执我之理;由俱生我执所执的境--这样的我--正是所要遮破的所遮品。
  这样的所遮品并不是由他宣说而了知,也不是只是一堆词藻,而是在自心上应对此有着明确真实的定解,这就是四决定义中的第一个决定义—现所遮品的决定义。
  其次是第二个决定义--含遍决定义。在心中紧紧地执想为我--这个由能执持的心所执持的我,如果在我的五蕴上有,则与五蕴为一还是为异?彼存有之理,除此二者外,第三聚根本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法,是彼及彼,或者以一之相而存有,或者以多之相而存有,应想:存有之理除此二者外,其他第三聚的存有之理是不可能有的,这点应作决断认定。
  再其次,是第三个决定义--离真实一的决定义。如果此所执持的我与五蕴为一,则发现:就像一个补特伽罗有五个蕴体一样,我也变为相续各异的五个,或者就像我为一个一样,五个蕴体也变为不可分的一个……等等有许多缺失。应想:如此所执持的我若与五蕴并非为一。
  此外,如此所执持的我若与五蕴为一,则就像五蕴会生灭,由彼心所执持的独立自有的我也变为有生灭了。而且,如此会生灭的我与彼诸前后分刹那是为一还是为异呢?若为一,则前世的我、后世的我与此世的我三者就变为不可分的一了;若为异--虽然整体而言,仅仅相异不必然就成为丝毫没有关连的相异。--因为前世的我、后世的我与今世的我三者变为丝毫没有关连的相异,所以就有业未造作必须受报、业已造作不必受报……等等诸多缺失。应想:这样的我与彼诸前后分刹那不是相异,由彼心所执持的我与五蕴也不是一。
  另外,如此所执持的我若与五蕴为一,因为是自性实有的一的缘故,所以变成从一切部分到一切都为一,如此一来,就有我是五蕴的能取蕴者及我不是五蕴的所取蕴者……等等诸多缺失。因此,断然作想:如此所执的我与五蕴不是为一。
  最后,是第四个决定义--离实有多的决定义。如果想:如此所执持的我虽然与五蕴不是为一,但却与五蕴为异。--这种说法也不合宜,就像五蕴,在把色蕴一一予以分解后还可认识这是识蕴,还可额外予以认识一样,在把色蕴等一一予以分解后,如所执持的我也必须还有可与彼相异的认识,然而这是没有的,因此应想:如此所执持的我与五蕴不是为异。
  如果依循着四决定义的观择,决定了知如彼俱生我执所执持的我断然没有的话,则于这一定解的续流应该离诸沉掉,一心专注将护;若彼定解力稍趋减弱,初业行者当如前述依循着四决定义再予观抉,再予导出空无实有的定解。至于心力猛利的行者,对于实有的我,如俱生我执所显现的,观察彼成立或不成立,亦如四决定义的观抉而导出空无实有的定解。
  那时,所得到的「决定边」是自性无实的断然决定解,「显现边」是唯遮除所遮品的空无实有的决定定解,以具足这两种特色的定解而一心专注修习,就是等持观法如虚空的修护之理。后得时,则应修习我与一切法如同幻术,幻化现起。--依着等持自性无实的强力定解的导出,后得时于任所现起的一切显现,悉应视如幻术,虚假无实,幻化现起。
  (二)抉择法无我的修习之理,分二:抉择有为法自性无的修法与抉择无为法自性无的修法。
  首先择有为法自性无的修法分色法、心法及不相应行法三种。首先色法:以身体为表喻,如果不是在骨肉系属的五肢分的聚合之上唯予分别假立,而是有一个独立自有的身体,我们极为真实地现起的话,是所遮品的明现之理。像这样的身如果是在唯由骨肉系属的五肢分所聚合的身上有的话,是所遮品的明现之理。像这样的身如果是在唯由骨肉系属的五肢分所聚合的身上有的话,则这样的身与唯由骨肉系属的五肢分所聚合的身是为一还是为异呢?若为一,因为唯由骨肉系属的五肢分所聚合的此身是父母精血所成,则作为心识趋入之境的精血明点也变为唯由骨肉系属的五肢分所聚合的身体了。
  其次心法:以今天的心识,如果并不是于今天早上的心识及今天晚上的心识两者之上唯予分别假立,而是有一个自有自成的今天心识,则此一心识与今天早上心识及今天晚上心识二者是为一还是为异?若为一,则变成在今天早上心识之上还有今天晚上心识了;若为异,则一一予以分解了今天早上心识及今天晚上心识后,当仍需有一可以展示、认识这是今天的心识的,然而这是没有的,因此应想:像这样的心识根本为无,如此导出定解而如前修习。
  最后不相应行法--时间,如以一年为表喻,如果并不是在年的施设处--十二个月份之上唯予分别假立,而是有一自有自成的年,则这样的年与十二个月份是为一呢还是为异?若为一,则就像有十二个月份一样,年也变为十二个;若为异,则一一予以分解十二个月份后,当仍需有一可以展示、认识这是年的,然而这是没有的,因此应想:像这样的年根本为无,如此导出定解而如前将护修习。
  其次是抉择无为法自性无的修法。以虚空为表喻,因虚空具有许多方及方维的部分,虚空与这些部分是为一还是为异?深细观察,导出无实的定解,如前修习。
  要之,我、蕴、须弥、房舍等轮涅一切法,如果并不是唯予分别假立而自有自成,这是微尘许也没有的。--此一决然的定解当一心专注将护,等持如虚空;后得时,则了知一切境的显现无非都是依恃因缘和合,为虚假无实的体性,而作后得如幻术的修习。善予将护这两种瑜伽,依此而由彼观抉力导出的身心轻安之乐所摄持的等持,就是安立为具相胜观了。
  最后,后行如何行持之理,如前。
  二、座下修时如何行持之理,座下修时应观阅阐述胜观之理的佛经、论疏等,如前。

    修习金刚乘

  如此心续已修习、熟谙了显乘共道,行者必须趋入金刚乘。依彼金刚乘道,不必观待三大阿僧祗劫,二资粮易得圆满。
  而从依师之理到止观之间的教授乃是经验教授,因此每日必须四座--最少一座的修习。总之,于整个菩提道次第,若能生起心的转动的觉受,就是暇满身最为殊胜的取其心要的方便了。

    回向:

  无等甘蔗种佛深密意,由彼吉祥燃灯智父子,
  能仁第二洛桑正开显。此修道次简要作集摄,
  为具缘者趣脱顺缘故,由谓法幢行者善编造。
  愿此善根自他一切众,三士道次修行得究竟!

    跋:

  此菩提道次第直观教授趣行一切种智的安乐道,乃是演法师善慧法幢在一次夏季僧伽海众云集的法会中,随赐教说的笔记。此诸教说笔记后经汇集,并曾亲予过目审订。
  至诚祈愿教法宝得为永不隐没的胜利幢!
  吉祥圆满!
                     (全文竟)

    录入、校对说明:

  (注一)为便于广大学人修学,在不影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对本「序言」中三处文字做了技术处理。
  (注二)原文「地狗年」,通常称作「土狗年」,以下地鸡年、地虎年皆是如此。
  (注三)扎西伦布寺即是通常所说的后藏扎什伦布寺。
  (注四)原文「第十一饶迥地铁年(西元一六二九年)」,根据资料,西元一六二九年应为藏历第十一饶迥「土蛇年」。
  (注五)原文「肚脐黄色「萨」中之「萨」,通常音译为「梭」
  (注六)原文「得能一一承办」之「承办」,根据意义改为「成办」更为准确,本论余处之「承办」亦当如此。
  (注七)原文「在正修习著顶门上师佛之下」,参考本论中其他相关部分之内容,改为「在正修习著顶门上师佛之上」更为准确。
  (注八)原文「无始生世以他来」,参考本论中其他相关部分之内容,改为「无始生世以来他」更为准确。
  (注九)原文「身驱」,参考本论中其他相关部分之内容,改为「身躯」更为准确。


{返回 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趋入一切种智的乐道
下一篇:《乐道》六加行
 菩提道次第六加行法
 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菩提道次第直授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菩提道次第教授·淬炼精金
 六加行法略释
 《乐道》六加行
 菩提道次第探玄捷径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趋入一切种智的乐道
 菩提道次第教诲.调伏自心狂象之铁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色如聚沫 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 大堂开示[栏目:性广法师]
 僧人与禅修[栏目:禅宗文集]
 我的师兄经常说我,过午不食不重要,不要执着在相上,他说得对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Message from President of BAUS[栏目:Bodhi Bhikkhu]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14[栏目:余金成居士]
 增支部1集600-611经[栏目:增支部1集]
 极乐、涅槃是死了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曹晓虎)[栏目:净土宗文集]
 广结善缘[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略述修持上师瑜伽正行的要点[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