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问:当用实相念佛,见法身后,是否还需要以念佛的方法使极乐境界显现(从无相到有相),往生时为什么以有相境界接引?如何理解“有相佛”与“无相分”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仁波切:有相和无相不是对境的境界,而是一个认识对境的境界。
当你的内心无相,无着相,无分别心的时候,你眼前显现的极乐佛国也是无相的,如梦如幻,如水中月、镜中影。但是,是这样并不等于没有,如果是没有了,等于是你无相的对象也没有了,所以说是有而不真。那是你自己达到了无相境界的时候,能显现出,如果你没有达到无相境界,仍然着相的话,你仍然能看见极乐世界,但你看的极乐世界不是如梦如幻,为什么呢?因为你看东西的眼睛有问题,而不是所看的对象有问题。你通达了无相无执着的时候,这个(仁波切指着眼前的水杯)也是如梦如幻;你没有通达之前,在你眼里它是有实相的,就是这个区别。而且你认为阿弥陀佛和诸比丘众来迎接是个有相的境界,怎么能是无相的呢?这种想法纯属于外道的一种断灭见,不是我们佛教的中观见,因为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意思是:凡是因缘所生的法,皆如梦如幻,因为是因缘所生,所以都是假合的、虚幻的、空无自性的。
因此,见的问题要多多的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论》,以及宗喀巴大师的中观论著等等,应该好好地读一读。
◆居士问:以前接触的是显宗、净土宗,再学密宗是不是会变得杂修呢?
◇仁波切:不对,因为我也是修净土的。我把藏文的《阿弥陀经》和南北朝时鸠摩罗什法师从印度梵文翻译成汉文的《阿弥陀经》(大家比较公认的译本),还有唐朝时期玄奘法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名字虽不叫《阿弥陀经》,但内容是一样的,我把这三篇文章一个字一个字进行对照,玄奘法师翻译的比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稍长一点,藏文的译本的长短在这两者之间。
藏传佛教《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都要学,单修一个是不行的。要知道一个人,暂且不说他(她)长得漂亮与不漂亮,首先必须要四肢齐全,头、眼、鼻子、耳朵、四肢、五脏六腑都要齐全,否则就是一个残疾人,根本就谈不上好与不好,美与丑都谈不上,在齐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求美求完善求好。同样道理,佛法的大乘和小乘每个宗派的每一个经文,有些是头、有些是眼睛、有些是耳朵、有些是舌头、有些是鼻子、有些是手、有些是脚,只有完全具足了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佛法也是一样。
显宗不是汉地专有,藏地也有,但藏地既要修显宗又要修密宗,因为显宗是因乘,密宗是果乘,因此说“无显不入道,无密不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念“阿弥陀佛”,应叫净土法门,而不应叫净土宗。藏地任何宗派都要修净土法门,藏传佛教的各宗派是历史上各种不同传承的延续,而不是从法的角度分的。在藏地,一个僧人要学18年的显宗法门,5年的密宗法门,才有资格获得格西学位。
藏地也念“阿弥陀佛”佛号,只不过比汉地的佛号长一些,而且有关阿弥陀佛的灌顶自生修法仪轨、他生修法仪轨、长寿修法仪轨、破瓦法修法仪轨等等修法非常多。“南无阿弥陀佛”藏地的读法是“南无阿弥达巴”,意思是顶礼甘露光佛,甘露是无漏的和无量的意思。要知道,显宗和密宗不是对立的宗派,而是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在成佛的道路上所需的不同阶段的全备修法。所以一切经教都是不相违的,怎么会有冲突呢?你一旦发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教法是度化一切众生成佛的不同阶段,就不会问有没有冲突的话了。如果是外道才会有冲突。想快速成就,你既不能忽视显宗,也不能忽视密宗。如果你没打好基础,直修无上密法,就象一个小孩让他背一百斤粮食一样,是无法承受的。
◆居士问:修阿弥陀佛是修自生佛还是他生佛?念阿弥陀佛时,是否想自身是佛?
◇仁波切:修佛既有修自生佛也有修他生佛,念阿弥陀佛是属于修他生佛。
怎么知道是他生佛呢?就凭第十二观的“普观”来断定。为什么呢?因为“普观”中,首先念想自己在莲花当中,然后观想眼前虚空中有无量寿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等诸佛菩萨,因此是他生佛的修法,而不是修自生佛。
当然了,修法当中有很多是观修自生佛,这是必须修的。无量寿佛也有自生修法,比如我曾经给你们灌过的无量寿如来的长寿灌顶,那个修法是无量寿佛的自生修法。
◆居士问:中阴身时会见到五方佛吗?临终时,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见到的阿弥陀佛是中阴的佛呢?还是西方极乐世界佛?
◇仁波切:说临终见到五方佛,这个人可能看过索甲仁波切著的《西藏生死书》,但是我看未必。临终时未必能见到五方佛,也未必能见到五光等等,那为什么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里边说能见到五方佛,或者五光等等呢?有些佛经中是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我看过这些书,他说的并不是指每一个人,假如一个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五方佛的话,又怎么可能出现五方佛呢?在一些经典中我看到这样一种说法,就是生前修密法,修得境界还不错的人,临终的时候现出五方佛,《西藏度亡经》里好像也这么说,其他的经典也有这么说的。但不信佛,不知道什么是五方佛,也没有很好境界的人,我看他在中有时不会看到五方佛。因为许多经典里面并没有提到这个,所以五方佛出现之说是就那些修行非常好的人而言,不是对每一个人说的。
至于五方佛和《无量寿经》有什么联系呢?五方佛和阿弥陀佛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有一点,五方佛里其中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
至于你说“中阴”当中的佛是中阴的佛呢,还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我不知道还有中阴的佛和极乐世界佛之别,我看没有!上辈人所见到的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来迎接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辈人所见到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来迎接;而下辈人是在梦里面见到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在《无量寿经》中没有提到什么中阴的佛、极乐的阿弥陀佛还有什么区别之类的。
◆居士问:经常念《无量寿经》给眷属听,有好处吗?
◇仁波切: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点善巧,不要让他们讨厌就好。如果你大声地念,让他们讨厌并吵架了,我看就没有功德了。在不令他们讨厌的基础上,他们愿意听的基础上,你念经确实有好处。我为什么说有好处呢?在《无量寿如来会》里面说:“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一切如来称赞悦可。若于彼法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随意所乐种诸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彼法中广大胜解之者。当能听闻获大欢喜。受持读诵广为他说常乐修行。”你这样做的前提是什么呢?他听了你念的之后,生欢喜心是最重要的,他一定要愿意听,否则他烦了、吵架了,那可能就不好了,要学会善巧。
◆居士问:四十八愿中有定中供佛愿,其修法如何?定中供佛相当于密法中的意供吗?
◆仁波切:有点相似,但是方法不太一样。《观无量寿经》里边,一个是普观,一个是杂想观,以及下辈、中辈、上辈观,普观以下就是供养佛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七支供的内容,就是如此。
◆居士问:如果一个人念佛已经一心不乱,达到可以往生的条件,但他寿命还没到尽头,那么,他怎么往生呢?一定要死后才可以,今生不能吗?如果是今生可以,那么假如是个女身,极乐世界没有女人那她不就得换男身了?换身后不就不是今生了吗?
◇仁波切:我想详细地回答一下,因为他提到的问题很多是因明里面的内容。
在《无量寿如来会》里面是这么说的:“是故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愿生极乐世界,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集积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这是《无量寿如来会》里面所说的内容,当然这是一个前提。这种人是什么人呢?首先是上辈人,上辈人是什么呢?上辈人就是菩萨,有菩提心以上的人,这里并没有说所有的这些人一定能够今生往生,但也有今生能够见无量寿佛,也能够生彼国的,当然条件是前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作诸资粮啊、以及出家呀、修六波罗蜜呀、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呀等等包括这些内容,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他怎么往生的呢?根据藏传佛教破瓦法,比较典型的往生有两种:一个是今生往生,一个是来世往生。今生往生的意思不是换不换身体的问题,而是不经过死亡过程当中的从“死有”转入到“中有”的过程。也就是说,一旦进入到“死有”之后,立刻现见无量寿如来以及八大菩萨等眷属来迎接他,不需要任何“中有”身,直接到达西方极乐佛国,这也算作今生往生。
至于你说女人往生不是要换身体吗?在破瓦法里多次提到,当你投生到西方极乐佛国的时候,你的身体自然就变成了男身,不经过我们这样的换身体,不需要。而且类似这样的还有无上瑜伽密法中的金刚瑜伽母的修法,也有直接到达金刚瑜伽母净土的。金刚瑜伽母的修法中说,金刚瑜伽母,直接来到眼前,你的身体刹那间变成十六岁之童子相,带往极乐佛国,就是一刹那带着今生的身体到空行净土。这也是在换身体,换什么身体呢,变成十六岁的童子之相不也是在换身吗?这也算是今生到极乐佛国。所以女人变成男人,那是到达极乐佛国的一个过程,不算是来世。
我看算不算来世的问题就要看他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死亡过程。在进入中有之前死亡过程就还没有结束,就还不算是来世。比如说宗喀巴大师,他是即生证得佛陀果位的,可是他并没有在死前成佛,那他怎么成佛的呢?“中有到达宝生国,得胜果位我顶礼。”就是说,在由“死有”进入到“中有”之前的一刹那,立刻转入了宝生如来的净土,没有经历凡夫的“中有”阶段,也算是即生证得佛陀果位。所以这件事是不矛盾的。
另外你说寿命还没有终尽怎么办?那你可以用破瓦法,通过破瓦法即使你的寿命没有终尽,也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佛国,或者你真的能见到无量寿佛的话,连破瓦法都未必需要,可能还没有断气就直接把你带到西方极乐佛国。这个你要想清楚,这个时候带走的不是你的肉体,而是你的心,因为连肉体也一块儿带走的那是空行母的净土,西方极乐佛国凡胎肉体带走的事,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经论上有,所以我不敢妄谈。这也算是今生见阿弥陀佛,今生投生到西方极乐佛国。
◆居士问:念佛是口念、还是心念、还是默念好?金刚念诵,瑜伽念诵是什么意思?
◇仁波切:首先我要说一下,念佛既要口诵、也要心念,口诵对心念有帮助的。默念和心念没有太大区别,差不多是一样,就是不出声心里边念。
密宗里有金刚念诵、瑜伽念诵,密法中的金刚念诵大概有四种念法:《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说,即:(1)音声念诵,乃举音长短分明,自他俱闻。(2)金刚念诵,系唇齿密合,不出音声,微动舌端默诵。(3)三摩地念诵,系住于定心而观真言字义字相之顺逆。(4)真实念诵,又作实相念诵。即观真言之字义字相,如实修行。以上四种念诵功力,能灭一切罪障苦厄,成就一切功德。
其中之一就是大声的念,而且吐字很清楚,谁都能听见,自己也能听见、他人也能听见。第二个是金刚念诵,嘴动而不发声。第三个念诵就是静心当中观想咒字,让它自己随念。第四真实念诵,就是用作实相念诵,观想真言的字义等等,当然这个时间需有三摩地念诵的基础,心安住在咒字当中,然后心想着咒字,发出一个一个的声音,这样念。真实念诵的时候要观想咒字发光照明十方,一切如来身、口、意加持,融入咒内等等,这种修法、念诵法,只是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密宗都承认,密宗里面口诵和意念都可以,也包括阿弥陀佛的口诵和意念诵都可以。
◆居士问:什么是邪定聚、不定聚?世尊为何说:“佛国犹梦响,知土如影像”?
◇仁波切:一切如梦想幻化,这是佛教的基本观点,虽说缘起不虚,但是自性是皆空的。这个道理文字上比较简单,但内涵很深。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的问题小乘的佛经里也有,大乘的经典里也有,不过因为我们都是学习大乘经典的,所以我拿《大智度论》来解释:“须菩提问。若无法无众生。云何说有三聚众生。佛答。我观众生一聚不可得。云何有三。但为欲破颠倒故分别有三。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皆以世俗法故说。非最第一义。”须菩提问佛陀说:既然佛陀说法无自性,无自性都是空的,那您为什么说有三种不同的众生呢?佛陀说,我看到众生一聚不可得的,我说有三种众生是从以不颠倒的心作分别的,能破颠倒的为正定,任何一种能破颠倒妄想,贪、嗔、痴、我慢等等的定称为正定;什么是邪定呢?修后只会增长烦恼,只会增长颠倒心,而不会断除一切颠倒妄想的,包括邪见心、外道心,这些歪理邪说都是邪定,因为它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破除颠倒之理;第三是不定,因为你没有禅定,将来你有了修禅定的因缘的时候,你就能破;没有修禅定的因缘就不能破叫不定,谈不上正定、邪定之说。这是从俗谛的角度来说的。从自性的角度来说,是如梦如幻,性空妙有的,前面说的也不是胜义谛。
◆居士问:请问上师,什么是破瓦法?
◇仁波切:破瓦法是指通过某一本尊的加持力,和自身所具备的五力,再通过完整的修法仪轨来把自己的神识从自心间,直破顶门,送入头顶本尊的心间种子字中,融为无二无别,而后进入净土的一种法门。
阿弥陀佛破瓦法与念佛号之间有很大差别。念佛号的方法,我们藏传佛教也是要念的。但是在念佛号中,有一个窍诀,这就是破瓦法。而汉地只念佛号,没有破瓦法。通过修阿弥陀佛的破瓦法,可以迅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它的殊胜之处。所以,可以说阿弥陀佛的破瓦法就是净土法门中的心法窍诀。汉地的灌顶失传了。
另外,破瓦法有许多种类,具体修法和目的都有所不同,而此处所谈的只是阿弥陀佛的破瓦法。
◆居士问:极乐世界是在他方,在此地,还是在心中?如已体验到“无我的境界”,了知刹那无有一实我存在,那么是否还需要往生极乐世界呢?
◇仁波切: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佛国当然是在他方,我说过了,极乐世界与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相距大概有多远呢?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跨过十万亿佛土之外的西方,但前提是我们要知道哪一个是娑婆世界,到底地球是娑婆世界呢?还是宇宙是娑婆世界?都不是。娑婆世界是由十亿个的大小星球组合起来的整个空间,八十多宇宙西方极乐世界是从这样的娑婆世界开始,还要跨过十万亿佛土才能到的一个世界。
如果你的境界达到了西方极乐净土一样的话,你当下就能享受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享受,为什么呢?因为你内心中没有了任何分别心,没有了贪、嗔、痴,没有了执着、没有了着相,当下就如同在西方极乐佛国。所以,这是从个人修行的角度,当下你修行得好,就能达到享受西方极乐佛国的快乐。另外,阿弥陀佛无处不在,阿弥陀佛和我们是没有时间与空间距离的。所以,只要有虔诚的心,佛无处不在,当下就有阿弥陀佛的化身,当下就有与西方极乐世界佛国一样的境界。
给你们举个例子吧,幸福的生活与人们有多遥远呢?要说远,多远都不过分;说不遥远,当下你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看你用什么样的心去看待这个生活。如果你把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看成为菩萨,看成为恩人,看成为最喜爱的、最珍贵的、如同自己生命一样的人,用这样的善心来面对每一个家庭成员,乐观地看待这个家庭,眼下的这个家庭就是幸福的。但是如果总不满足,对任何人都有意见,自私自利的话,幸福生活离你的家庭要有多远就有多远。所以说,心净万事净,心平万事平,想通了什么都好说,若想不通,小小的问题也是很为难你的,很麻烦的。
你说:极乐净土如果在心中的话,“如已体验到了无我的境界,了知刹那无有一实我存在,那么是否还需要往生极乐世界呢”?当然了,你悟到了这个道理是很好,不过我不大相信,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确实太高、太深。你悟的可能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首先要调伏骄慢心,谦虚地清净地修行,有一天会达到的。但是当下还没达到。不过人总是有希望的,有一天一定会达到,我也祝愿你早日达到。
◆居士问:有人在临终前,出现一些瑞相,是不是一定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了?
◇仁波切:因果不虚,善有善报,恶有恶果,无善因者无法得到任何善果。经常有人在临终时出现一些吉兆和瑞相,这只是佛菩萨以及一些神灵对他(她)的欢送,说明不了他去了极乐世界。只说明他来世很好,可能是转生为有福报之人或成神仙等等,投生于三善道而已。没有念过阿弥陀佛的人死时也可以有吉兆,人活着的时候很善良,做不少好事,又有修养,佛菩萨和一些信奉佛教的神灵来给他(她)送送行嘛。所以你们要记住往生是有条件的,出现一些瑞相,不一定说明往生了。
◆居士问:请问上师,如果念了多年的佛号,始终没有进步,修行又常常中断,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做?
◇仁波切:念佛念了几年还在原地不动没有进步,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善知识的原故。要想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明明白白地修,就要从菩提道次第开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那么第一步就是拜师,没有一个老师,不要说学佛,比如茶道等世间的学问也学不会,这种彻底离苦得乐的方法,没有善知识指引,光靠自己读读经、打打坐是绝对学不会,也不会有成就的。任何一个法,不仅要有经续的理论为依据,而且要有心法窍诀,教授的传承必须是从未断过的。你要寻找一位合格的上师去依止,接受未断过传承加持的教授。
修行要以怎样的次第修学呢?如刚才所说的,先修如何亲近善知识:思维善知识应具有的德相、再思维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思维如何从心里亲近善知识、如何从行为上亲近善知识、思维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和不亲近善知识的过患。
而后想暇满人身难得,人生短暂,生命无常,死无定期,有的人在胎里就死了,有的人在儿童或青年时就死了等等,这时便该进入下士道的修学。
再想任何人是不可能逃避死亡的,所以死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想人死后,除了佛法没有别的东西可依靠,因为任何东西、任何财物、任何亲朋好友全都带不走,只有一生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可以跟随我们,死后去处只有三恶道和三善道。如果去恶道,想一想自己能承受得了地狱中的极热和极冷的痛苦吗?能承受得了饿鬼道中饥饿等痛苦吗?能承受得了畜生道当中鞭打、屠杀和自相残杀等一切痛苦吗?最糟糕的是在三恶道中我们没有识别能力,没有智慧,就算佛陀站在我们眼前,我们也不修习佛法,还会受很多苦,在恶道中要听到一句佛法的声音都很难。这时要想怎样才能生善道,不去恶道呢?就要靠皈依三宝,修一切善恶因果报应,这些都是修下士道。
然后进入中士道:这时要想六道轮回之苦,三苦、六苦、八苦;想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取蕴苦等,应当知道不管在哪里都是苦处,不论做什么事都是痛苦之因,无论跟谁都是痛苦之友,把一切荣华富贵名利财富看得就像游戏,像刀尖上的蜂蜜,把六道轮回看成是地狱监牢一样,一心只想脱离时,还要明白六道轮回的根源是无明等十二因缘,当明白轮回的规则,就不会对他们贪图,并想通过修持彻底摆脱这种困境,不想求来世的人天福报了,发起真正的出离心,一心想达到涅槃的果位,这时,中士道的共同修行就可以结束了。
接下来进入上士道修行:此时开始观修无数劫以来的一切众生都是恩怨平等。1、想一切众生都是我母,甚至千百次地做过我的母亲;2、想每一位众生在做我的母亲时都和这一生的母亲一样,对我恩德如山;3、想如何报答母亲的恩德;4、修愿一切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的大慈心;5、发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的大悲心之愿;6、修一切众生由我从轮回苦海当中解脱出来的增上意乐;7、修为解救天下一切苍生而速疾寻求无上菩提果位之心。再者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那样,修六波罗蜜、四摄。通过真正发起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而不断地修行二种菩提心,才算智慧方便双运,这是修密宗的前提--共同法部分,共同法部分修行圆满了之后,才可以进入密乘受灌顶,受密法的一切戒。
然后是事部,梵文叫“给利亚怛特罗”。密乘的事部以外修为主,外在的沐浴、清洁以及手印等等一切行为,身外举止行密乘之行;行部,梵文叫“咱利耶怛特罗”。平等修持身、语的外行及内心中的三摩地内行;瑜伽部,梵文叫“瑜伽怛特罗”,内外的修行中,以内修为主;无上瑜伽部,梵文叫“比恒那怛特罗”。方便智慧二无分别,成为一切密乘之至高无上。他可以忽略一切外在的戏论,以内修为根本。无上瑜伽部里面还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直至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大觉佛陀的果位。上述的修行次第不能没有。没有次第就会永远原地踏步,不知往哪走。尽管你可能得到了一个很殊胜的法,你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如同有一个漂亮的鼻子,但不能称其为人,没有人,谁也不会看一个鼻子,但没有鼻子能行吗?没有也很难看,所以要俱全才行。
以上讲的是第一点,修行不能没有次第。
第二是次第不能混乱。我们不能不读小学中学,就读大学。也不能先读中学,再上幼儿园,然后再上大学,再反过来上初中,读了博士后又来上大学,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是次第不能少。你没上初中、高中就直接上大学,知识没有连贯性,前面的学习是后面的基础,哪怕是缺少了一课,那天的内容对你就是一个盲点,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实际应用时就会出现问题。
第四是次第不能多余。你小学上三次同样的课,大学读五次同样的学科,那是一种浪费,不是课读的越多越好。想同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进步提高,那就是在浪费时间。生命短暂,不能浪费光阴。
◆居士问:没有皈依的老人,经常诵《无量寿经》,能往生吗?
◇仁波切:不受皈依等于不是佛门弟子,不是佛门弟子,仅仅念佛经没有皈依后念佛经的功德大,所以一定要皈依!连佛门弟子都不是的话,没有办法。我想这种人的问题在哪里呢?虽然对佛有所敬重,但又无法跟随,养惯了以自我为主的想法,不愿意皈依佛宝、法宝、僧宝,这是一种习惯上的毛病,应该改一改,既然你能念《无量寿经》,那就没有理由不皈依三宝。你的想法是非常矛盾的,细细地思考一下就会了知。
◆居士问:有的法师讲,只要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不用忏悔,也不用消业,怎么理解?
◇仁波切:这个问题好像《无量寿经》里面没说,《观无量寿经》里面没说,《阿弥陀经》里面没说,其他的经典里面没说,佛的经典里都没说,那我也没办法对你说,所以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而且佛再三地说,要证得任何一个果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消业障,一个是集资粮。不消业障、不集资粮是不可得的,既然如此的话,我看这样说也违背了佛法。
在《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段话:“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劫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你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阿弥陀经》里面说的,这和你问的问题中说法有所相违。这里说少福德资粮和善根因缘者恐怕就不能得生西方极乐佛国,所以说,这就很难了。
另外他说可以不理解内容,那可能不行,为什么呢?《阿弥陀经》里接着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如果你要达到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佛号以及念无量寿佛的话,你不但要懂得《无量寿经》的内容,也要懂得《观无量寿经》的内容,否则达不到一心不乱。但不懂内容念诵有没有功德呢?有极大的功德,好好念吧,我不敢保证你们未来时一定到达西方极乐佛国,因为佛陀没有这么保证,但是我敢保证,只要你生起非常大的信心,每天念一些《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以及念诵佛号的话等等,来世投入到三善趣还是大有希望的。继续修持如来正法,还是大有希望的。
有时,我们也不是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佛国,能够再投生八暇十满的人身,闻如来正法,得到善知识的引导,也可以。这不是我说的,是宗喀巴大师说的。宗喀巴大师说,最好生到西方极乐佛国,所以他就先发了往生极乐佛国的愿,然后他留了一条后路,要是我的功德资粮不够往生极乐佛国的话,只要我能生生世世得到暇满人身,具足比丘戒,具足深、广、明、快的智慧如同文殊菩萨一样,具足大慈大悲如同观音菩萨一样,具有大德调伏一切魔军如同大势至菩萨一样,具有清净心如同释迦牟尼佛一样,具有清净的戒律如同不动如来一样,具有无病如同药师如来一样,具有无量寿如同无量寿佛一样,希望生生世世得到善知识的摄受,生生世世修练如来正法,这不是留了一条很好的后路吗?我们不能仅走一条路不留余地,总要留一点点的余地,不留余地比较糟糕。做生意也是一样,千万不要把全部的钱投到一个地方去,到时候生意一亏,那就一亏百亏了,如果少留一些资金搁在一边,一部分拿出来做生意的话,遇到任何问题就有回旋的余地,这个不行了我还可以拿出来作另外的。同样,到不了极乐佛国没关系,我有耐心,来生我还要继续作一个人,继续修,直到到达极乐佛国,不是挺好吗?!
◆居士问:有人说:“念《无量寿经》不能夹杂,只可以一声阿弥陀佛念到底,不用念其他的经咒”,这样说对吗?
◇仁波切:这个问题我简单地做个回答,关于“夹杂”“不夹杂”“念到底”的问题,我看学习完整的如来佛法不存在夹杂不夹杂的问题。如果你认为是夹杂的话,你就否定了除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以外的所有佛经的真实性,你否定了这些佛经的真实性以后,你就否定了佛,否定了佛就诽谤了佛,诽谤了佛就是诽谤了法,诽谤了法就诽谤了僧,诽谤了三宝,诽谤了三宝罪恶深重,不要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佛国,地狱之苦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不是我说的,是《菩萨十地经》里释迦牟尼佛对文殊菩萨说的。
同时也违背了《无量寿经》本身和《观无量寿经》所说,因为《无量寿经》里多次提到,看大乘经典,或者闻甚深法,包括《无量寿经》以及其他许多的大乘经典。四十八愿里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也违背了法藏菩萨所说的发愿内容,所以这是非常可怕的!学修佛法不但不会夹杂,而且要非常圆满。
你说,人只应该有鼻子,眼睛、耳朵都是夹杂,应该把它扔掉(众笑),那很成问题。佛法好比一个人完整的身体,怎么能说头是需要的,手啊、腿啊、脚啊是多余的呢?所以说,这样讲胆子太大了。
◆居士问:请问师父,专修米字玛可否往生极乐世界?
◇仁波切:当然,你如法修的话,就有可能。因为宗喀巴大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又是三怙主的化身,也是一切如来的化身。有无量寿佛和宗喀巴大师合一的“长寿宗喀巴灌顶”,说明米字玛可以往生。但是,要把其中的“摧伏魔军无余秘密主”改成“断除非时死之无量寿”,这是在宗喀巴大师的米字玛里边,修无量寿佛和宗喀巴大师合一的法时念的。所以要换成这句话。
◆居士问:修兜率天上师瑜伽法和菩提道次第,要发心往生兜率净土,而依《无量寿经》修,要往生极乐世界,矛盾否?该如何统一?
◇仁波切:没有矛盾,你愿意到西方极乐佛国也可以通过修道次第或者兜率天上师瑜伽法,两者没有矛盾。另外,居士以为修兜率天上师瑜伽和菩提道次第,就是为了到达兜率净土,这种想法是错的。你无论到任何一个净土,第一,绝不可缺少上师瑜伽修法,而兜率天上师瑜伽只不过是此处所修上师瑜伽法的名称而已,并不是专修兜率天的修法。由于此颂文的第一句就是“从于兜率天众依怙心”,故而称为“兜率天上师瑜伽”。第二,道次第乃是一切佛法修行之次第,若想到达极乐佛国,没有达到三辈人中的某一辈的条件,是去不了的。还有,《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到达三辈人条件之前需要先达到三福十净业,而后到三辈人为止的十六观,要证得这些成就,若没有道次第的实修法,如何能够证得呢?在道次第论著中,最为圆满的就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无论是修行趣往极乐世界还是兜率净土,为了速疾证得此道,而应修上师三宝为一体的上师瑜伽修法,为了无颠倒的证得此道,而应依道次第修行。如此,无论修《无量寿经》还是其他的法,选择任何一个净土,上述所说都是绝不可缺少的共同法。既如是,何谈什么统一或不统一呢?
◆居士问:修显又修密是否夹杂了?修净土临终时念十声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世界吗?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吗?
◇仁波切:看起来这和前面一样,还是为菩提心而发愁啊!其实你没有必要害怕,你每天都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然后再念“愿一切有情父母众生具得安乐及安乐因,愿一切有情父母众生永离一切众苦及众苦因,愿一切有情父母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远离贪瞋之心住平等舍”。每天诵这些仪轨的时候,都双手合掌非常强烈的发心:我为了解救一切父母众生要速疾速疾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果位。这虽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但也是相似的有一点菩提心吧,也挺好,也能有很大的功德。天天这样做,菩提心也可能会渐渐地增长,然后再按照知母、观母恩……的七支因果的方式修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也不是特别难。不用那么害怕菩提心,一说菩提心就有点发抖(众笑),没有什么。
另外关于修净土的人在临死时念十声阿弥陀佛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佛国的问题,在临死的时候念阿弥陀佛肯定是有好处,但我绝不敢说由此而能往生西方极乐佛国,这个佛经里面没有说,所以我不能瞎说。如果不能往生怎么办?不生极乐佛国也没有什么不好啊,也可以重新投生做人,也可以投生到三善道当中,以一个暇满人身继续修习佛法,来世再到达西方极乐佛国不也行吗?一切都要随缘,不要强求,强求等于是着相,着相等于是执着,执着等于是无明,无明是轮回的根源。
◆僧人问:如果往生极乐也需要发菩提心,那么声闻的菩提心与真正的菩提心有何不同?
◇仁波切:只要是发了菩提心以后,通过修诸多的资粮,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佛国。首先我们要讲菩提心,菩提心有真正的菩提心,也有相似的或者造作的菩提心,但是造作的菩提心不要说别人,我们有时候也有,只是我们的菩提心实在是太短了,而且很不坚定,所以不能算造作的菩提心。那么要发什么样的菩提心呢?要发非常强烈的为利众生而寻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无上佛陀果位的这样一种心愿,有了这样一种心愿,再发大慈大悲的心,然后产生增上心,然后有一种相似菩提心,这时,虽然他不是发起真正的菩提心,也还是凡夫,但不能说他没有生起任何东西,还是生起了大慈大悲以及增上心,这是凡夫下辈人。中辈人也就是声闻缘觉,达到中辈人本来就是已经有大慈大悲的,因为他们修四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小乘经典也有四无量,修四无量的前提下,也知道要证得具足四无量心的佛陀果位好,也承认佛的果位。但他的菩提心与大乘真正的菩提心相比还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为什么呢?他虽是为了解救一切父母众生而寻求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果位,但他先得到一个小乘的罗汉果位,然后再证得菩提果位。《华严经》里说:通达一乘者不能通达三乘者,最终还是要证得佛陀果位。承认一乘法门的声闻缘觉罗汉,才能够到达西方极乐佛国;如果不承认一乘法门的话,肯定到达不了西方极乐佛国。并不是说所有的声闻缘觉罗汉都能达到极乐佛国,也不是所有的凡夫都能到达,而声闻缘觉罗汉当中很多很多都能到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承认一乘法门,也就是最终要证得佛陀果位,而且也希求证得佛陀果位,只是顿门和渐门之别,他是先到渐门的罗汉果位,然后进入佛陀果位,这就是慧远法师所说的顿、渐之别,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不同,但他还是有相似的菩提心,这种相似菩提心比凡夫俗子更厉害,为什么呢?他是真正的非常强烈的大慈大悲心,只是他的菩提心相对真正大乘的菩提心太遥远了一点,因为他先求罗汉果后再求佛陀果位。但这个也称为菩提心。
◆居士问:什么是“下辈人”?
◇仁波切:下辈人、中辈人、上辈人和菩提道次第里边的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有相同之处,尤其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比如说,道次第中的下士道之心,是作为最初的学佛者要生起的。生起下士道之心要修死无常、念三恶道之苦、皈依三宝、深信因果、修十善,这就是下士道的含义。前面所说的三福德里也包含了这些内容,当你生起了这四种心——因果心、皈依心、观三恶道苦心、死无常心之后,你就达到了下辈人的条件。从此以后,你就可以自认为是下辈人。
我们现在连下辈人都不是,为什么呢?因为下辈人必须达到深信因果,皈依三宝还有念三恶道之苦,念无常之苦,一定要达到这样,最后达到不求今生而求来世那样的心,否则我们达不到下辈人。
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一个要寻求西方极乐佛国的人,必须是愿脱离一切荣华富贵、今生的一切人天富乐及任何贪心,一门心思的想到达西方极乐佛国之心的人,这种人最起码的条件不在乎今生,而以在乎来世为重,否则他就不会有一门心思的到达西方极乐佛国之心。所以,一定要有不顾今生、而寻求来世之念,这就是下辈人。
◆居士问:修净土的人常说只要念佛号就能往生,可您说“应发菩提心”,否则不能往生,究竟哪个对?
◇仁波切:这不是我说的,是《无量寿经》说的,是《观无量寿经》说的,是《阿弥陀经》说的,所以我也没办法。我这个人胆儿比较小(众笑),对佛经里面说的话我不敢妄谈,所以你自己再读一读吧。
《观无量寿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里说,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是《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
《无量寿经》里面也说,“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下辈人住大乘者,当发菩提心。这是《无量寿经》里面说的,不是我说的,千万不要以为是我说的,这是不对的。好像我给了你们一棒子,我实在要向你们道歉,真的,但我并不是对你们乱说,经里边怎么说,我就怎么说的。
◆居士问:“十念”念佛中十念的内容和含义是什么?
◇仁波切:我想在这个问题上着重地讲一下“十念”的问题。新罗·元晓谓十念有显了及隐密二种:即十声称佛为显了十念;《弥勒所问经》所说十念为隐密十念;又《佛说观无量寿经》十念唯显了十念;《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十念通显了、隐密二种。
新罗国的元晓大和尚在讲到“十念”的时候,以两种方法作了解释:一种是显了义,一种是隐密义。十声称佛为显了十念;而《宝积经》里弥勒菩萨说的十念为隐密十念。这个显了和隐密也就是了义和不了义之说。不了义的说法是念十遍阿弥陀佛,了义是按照《宝积经》里的十念。他为什么用了义和不了义来解释十念呢?我想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十念”就是念十声阿弥陀佛,这种解释方法,既避免与他们的直接冲突,也能鼓励一些人念更多的佛号,又能表达出十念的真正含义,由此我看元晓法师是作以方便说。一般来说,对佛学问题的解释不能随便说说,一定要有经典的依据,这非常的重要。《观无量寿经》里面“十念”的解释是怎么说的呢?“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说,具足了十念的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另外藏文的《无量寿经》的翻译,里面也说了以十种心来念无量寿佛号,很显然十念就是十种心。
是哪十种心呢?就是在《宝积经》第九十二卷《弥勒所问经》中说:“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如是十心。非诸凡愚不善丈夫具烦恼者之所能发。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生忍无执着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弥勒。是名菩萨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就是《弥勒所问经》里边所说的,如何能够到达西方极乐佛国的十念。所以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真实义。
那么有的居士提到如何修这十念,到底是先要具备十念后修阿弥陀佛呢?还是修阿弥陀佛的同时要念想十念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啊!非常关键。我要告诉你们,从修行的时间安排来说,我建议一边念想十念心,一边修阿弥陀佛可靠。但是念阿弥陀佛称号的时候,应该要念想这十念心,起码以造作或者以主动心去想十念心,然后念阿弥陀佛合适。怎么样做两者互不相违呢?我前面的意思是说,每一天要争取想办法修一些十念心,这个十念心不可能从头到尾一天都作完,而是要一个接一个生起十念的证悟力,同时每天也要修适当的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往生极乐愿文》等等,这样就做到了同时修。但这个所谓的同时修,只是从每一天的角度来说和从每一年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从每一次的角度来说不是这样修的。每一次修念阿弥陀佛之前要发十种心,然后念阿弥陀佛的称号,这就是每次的修法,也就是说一般的修法和实修两者要区别开来。
现在就讲讲如何修第一个大慈心,第二个大悲心。大慈心和大悲心修法一定要依照《菩提道次第速道》里面所说的,通过平等舍,视一切天下众生为母,观一切众生做我母之恩德,生起对天下一切众生报母恩之念,然后来修大慈大悲。为什么一定要先修平等心、知母、念恩、报恩呢,因为有了这样的前提你才能生起真正的“愿一切天下众生具得一切安乐及安乐因”,并且如同《宝积经》里面所说的,发自内心地希望天下一切众生远离一切损害,得到永久安乐,这就是大慈心的修法。
有了大慈心之后,再修大悲心,因为有了大慈心之后,你就会爱包括苍蝇蚊子在内的天下一切有情父母众生,如同爱自己今生亲生母亲一样,并且愿以一切办法让他们获得一切快乐。只有生起这样的心念之后,才能在看到他们受苦的时候生起非常强烈的悲痛之心,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脱离一切痛苦及痛苦因,这样才能生起大悲心,也就是愿一切众生脱离一切逼恼的痛苦及痛苦因。而且有了这个之后才能够生起真正的不惜生命守护如来正法之念,为什么呢?因为你要解救一切众生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令他们听到如来教法,修习正法,最终证得正等正觉如来果位。由此佛法住世乃是度化一切众生的最主要的方便法门。
然后你要修观一切万法自性皆空,因果善恶缘起不虚的道理,然后放下一切为利自己的下劣之心,包括贪欲名闻利养等等,生起一心一意地利益天下一切苍生那种清净的心。然后思维解救一切有情众生。什么才是最殊胜的呢?惟有佛陀解救一切众生才是最殊胜,既然如此,我只有证得佛陀果位之后才能够圆满地度化一切有情父母众生。为解救一切有情父母众生,断除一切所知障及烦恼障,我要一分钟也不忘失寻求具足一切功德的佛的一切种妙智和佛陀果位之心。为此,我要对众生生起如同对善知识一样的恭敬心,不执着一切世间的荣华富贵等等,一门心思地听从三十七菩提分法,学习一切菩萨学处,行菩萨行道,做无量的、没有贪嗔痴也没有执着杂染的、通达三轮体空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四摄的修行,破除一切我执和我所执,舍离诸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一切着相,最终破除一切执着根源的种子——所知障和烦恼障,到达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果位。这就是十念。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当然,我们要真正具有这十念心可不容易呀!但是没有关系,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就是每天拿出《宝积经》十念文,每次念七遍,心里强烈地去念想,思维这个内容,那也算是发了十念心。然后念无量寿佛的称号,因为《宝积经》是佛说的经,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非常有加持力的,每一句话念七遍、二十一遍,然后非常强烈地如是思维,最后念无量寿佛号,这也是比较好的办法。老年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按照菩提道次第的方法修行,这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居士问:有的法师说,早、中、晚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临终三声佛号就可以往生,对吗?
◇仁波切:按照《大宝积经》里说的十念法,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非常虔诚地念佛号,发十念心,天天发愿,对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确实有很大帮助,而且在要临终的时候能让他听见佛号以及往生西方极乐的四十八愿的话,对死者真的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能不能念三声佛号或天天十念,然后到达西方极乐佛国,这我不敢说,因为《无量寿经》里没有说,别的经典里也没有说。我就不敢乱说了。我看这个法师也未必敢,因为毕竟是佛说的法。按照佛说的去说,那才是最合理的。不要多说善巧言,到时候兑现不了会很麻烦。
◆居士插话:不是可以“带业往生”吗?
◇仁波切:“带业往生”这句话并不象你们所理解的那样,只要念“阿弥陀佛”,不论做什么都可以带业往生。而是指你在修大乘佛法的道路上,修的已经很好了,但还有一部分恶业尚未完全消除,最后可以带业往生。
你即便舍得走了,又有资格走了,那你有没有能力走呢?去国外要有路费,需要飞机票的钱都拿不出来,怎么可能走呢?这里的能力是指有没有资粮,福德是否具足。《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没有福报的人,就是靠善知识强行把他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莲花也百年不开。只有发了菩提心,放弃自己的享受,为解救天下苍生,用自他相换菩提心进行实修,并要修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才能够具备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居士问:请问上师,只念一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
◇仁波切:天底下绝对没有仅靠一个咒、一个法、一句话就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念“阿弥陀佛”很好,也很方便。但整天光想“阿弥陀佛把我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吧”是不行的。能不能往生不是看你每天念不念“阿弥陀佛”,而是看你是否具备往生条件,而且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1、是不是舍得走;2、有没有资格走;3、有没有能力走。
什么叫舍得走呢?就象你要去欧洲,根本没有那个想法,能去吗?不想去就不用往下谈了。要做到舍得走,就要发愿去极乐世界,就要修人生八苦,修脱离六道轮回的出离心。如果认为六道轮回中有许多乐趣,不愿离开,那你怎么会放下眼前的一切名、利、子孙后代及亲属,远离这里到极乐世界呢?你又怎么会为了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而发心成佛呢?所以没有一个舍得走的正确的出离心是不行的。
即使你说都放下了,也能放下了,舍得走了,那有没有资格走呢?什么是资格呢?去国外需要有签证,去西方极乐世界要看你是不是大乘弟子,是不是大乘弟子要看你有没有菩提心。不是读大乘经典就是大乘弟子了,还要看你是否按大乘的要求做,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修菩萨道。以小乘发心来修行是无法到达极乐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