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问:什么是“恶知识”?如果拜了假上师,该怎么办?
◇仁波切:远离他,跑得越远越好!如果你亲近他以后增长很多的贪心、嗔心、痴心,让你堕落,这样的师父就是恶知识或恶友。但有些人往往在崇信他的时候就当他是善知识,不崇信他的时候就当他是恶知识,这是不对的。善知识与恶知识,在道次第里有明确的区分,不能以个人的情感为准,而应该以是否具有“善知识的德相”为准。
◆居士问:我的一个朋友发烧有病,我在他身边作自他相换,后来也得了病,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仁波切:在《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慈瑜伽师的传记中说“某日上师讲法时,旁人以杖击犬,师大声叫痛跌倒地上。众人见犬无恙,以为上师欺诳。师示以背,犬遭击处杖痕现然,众乃信服。”与你所说的有几分相似。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必须要把心里的因素和身体的因素区别开来,才能说清楚此事的由来。一般从身体的因素来看,用杖打犬造成伤害的应该是狗,就像用刀砍头时掉下来的是被砍对象的头一样;但是从心里因素来看,你的心集中在哪里,全身的风就集中在哪里。比如我们身体某处不留心遭受割伤时,如果你此处想的多就会肿起来,因为全身的风都集中在那里了。如果没有发觉,或内心转移它处,没有多想此处,反倒不会有肿痛等等,道理是一样的。当然,除却心理因素而外,由于感染而发炎,发生肿痛,则是生理、病理上的自然反应,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狗被打后,慈瑜伽师之所以有肿痛的现象,是因为当他看见狗遭杖打时,自然的视为自身之痛,全身风集中起来,因而显现肿痛现象,这就是慈瑜伽师修成了自他相换菩提心的铁证,并不是狗痛可以转移到大师身上。
你的现象与他有所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你有痛感,并非是真的修成了自他相换菩提心所致,这你自己清楚。你修自他相换时,与其他初修自他相换者一样,有所畏惧和怀疑,生怕他的病苦转移到自身,所以才有了病痛感。因为生病百分之五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另外百分之五十才是身体因素。如果在你心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和恐惧,产生自身可能会得病的心理时,就有可能造成疾病,所以有了你的这种结果。
但真正修自他相换菩提心者,就不会得病。因为他毫无怀疑和恐惧可言,把他人的痛苦转到自身,当成快乐一样欢喜接纳。所以他就没有产生疾病的可能。换句话说,如果打狗者拿的是一把刀来砍狗的头,掉下来的不会是慈瑜伽师的头,而只会是狗的头。
这样看来,无论是慈瑜伽师的肿痛,还是你的病痛各有不同原因,并非是对方的疾病转移所致。另外,果真你没有生起怀疑和恐惧,确实是欢喜接纳,然有病痛之感,就与慈瑜伽师真的相同了,我当恭喜你。
即如是,其实这个病不是他传染给你的,而是你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觉得把他的病取来一定会得病,有了这种心理,所以导致了你的疾病。如果你有更广阔的胸怀,非常高兴的去接受它,那反而就不会病了。你又修自他相换又害怕得病,那你就会真的得病了。
◆居士问:学佛的人是不是不用讲世间法?
◇仁波切:世间法一点也不过问的话,我想不仅仅你自己会饿死,你的孩子、你的家里人可能也都会活不下去,那样麻烦就大了!所以你首先一定不要让家里人委屈,也不要让孩子委屈,要让他们得到应当得到的保护、生活与培养,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在做一个好人、好父亲或好母亲的基础上,才可能做一个好的佛教弟子,如果你连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都做不了的话,那好弟子也就谈不上了。
◆居士问:刚入佛门应该供什么佛像?
◇仁波切:刚入佛门的弟子可以供释迦牟尼佛的像、观音菩萨的像、文殊菩萨的像。其实一个完整的佛堂,依据菩提道次第中的传轨,至少要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一部佛经及一座舍利塔,分别代表佛陀之身、语、意。其他菩萨像、出世间护法像、世间护法像依次要放旁边一点或低一点。至于世间的神灵、祖先、地神等不可与佛像同放佛堂以内,在佛龛之下或旁侧低处摆放即可,虽然可以分开来供养,但绝不可以起依止的念头。
◆居士问:以前有佛像送走了,现在又喜欢,想请回来,可以吗?有什么不妥?需要注意什么?家中有佛像、经书不用时怎么处理?
◇仁波切:这就要看你送给谁了,如果他愿意给你,你就可以请回来,没有什么不妥。但需要注意恭敬心!已经皈依的人,无论佛像是何质量或何等工艺,不应分优劣,必须视为真佛而恭敬供养。如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不要喜欢的时候供,不喜欢时就不供。如果能如法的供养,一尊佛像即能令你籍此而增长功德,如果不如法的供养,只能是自己在累积不善之业。至于怎么处理佛像、经书,你要先想想理由,如果是因为佛像的质地、工艺等问题,就不妥当;如果你只是觉得佛像、经书太多了,就可以送给周围的人。
◆居士问:打坐时总有很多障碍,一个念头捣乱,是不理它呢,还是想法对治?该怎么办?
◇仁波切:不理它也是一种对治的方法。
在《甘丹大手印根本颂》中说
“随起何分别,即观彼体性”,
意思是当起分别心时,即心从所缘的境上流散到其他境上时,就观察它的体性,而不用强烈地去断除。之后又说
“或随分别起,不必强遣除,
认识彼动相,安住其体性。
此与船上鸟,飞扬喻相同,
如云海船鸦,任其各方飞,
终当落船上。”
另外的一种对治的方法就是分别心一起,立刻令其断除,在《甘丹大手印根本颂》中说
“或如舞剑者,分别起即断,
断已心住时,不可失正念。”
但是要看你起的念头在何时生起。如果是不愿意或无法持续修持,那是懈怠(第一过失),对治懈怠比较好的办法是多修信仰心、欲求功德之心、轻安心等等强有力的精进心;如果起了忘失教授之心时(第二过失),就要修正念;如果禅定中出现了第三过失——沉掉的时候,就以修正知为好;如果出现了第四过患——不作行的时候,就多修一点作行;如果出现了第五种过患——作行的时候,就要断除作行,修不作行。所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对治办法。
◆居士问:有些人进寺院时,感觉不太好,为什么?该怎么办?
◇仁波切:一进寺庙就容易头痛头昏,一打坐就容易昏沉瞌睡等等,这也可能是一些业障比较重的人的违缘。遇到这样问题的居士,那就要消业障,修忏悔,最好多念百字明咒、多磕头,这样就会把这种情况扭转过来,此后再进庙就会感到特别轻松、特别高兴。
◆居士问:有的居士接连几天听法,身体越来越不好,有人说是消业障,对吗?
◇仁波切:这个问题最好这样想,这样想有好处,要不然身体不好,心里难受。我记得忍辱波罗蜜里有一个“安受苦忍”,就是这个意思。当你受苦的时候就想:哎呀,让我无始以来所造的业障消除吧,这样去念想挺好的,对自己修行是有帮助的。那么你为什么身体越来越不好呢?你听佛法很不容易,原来你整天活动,这几天坐下来不活动了,会感觉比较累,休息休息就会好的。另外,听法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坐在湿的草地上,尤其是老年人,这样对身体不太好,一定要带一点能够垫的东西,这样会好一些。我非常担心你们的身体,尤其是老年人,听法时间那么长,我都有点受不了,何况你们年龄那么大。
◆居士问:上香上几支最好?什么时间上香或上供最好?过了中午就不可以供食物了吗?
◇仁波切:上香,如果上两支香的话,就想智慧和方便;如果有三支香的话,就把它当成身、口、意供养给佛、法、僧三宝;如果上四支香的话,就想供养上师、佛宝、法宝、僧宝;如果有五支的话,就作五尊如来想;如果有六支香,就作六波罗蜜之想;如果有七支香来烧,就作七菩提分法想;如果有八支香,就作八正道想;如果有九支或者十支,一一都可以想,没有问题,都可以。如果有三十二支香,就想佛的三十二相;如果供八十支的话,就想佛的八十种好,如果供八万四千支的话,就想八万四千法门。
其实佛像代表着佛陀,是我们众生积累功德的资粮田。我们做供养、做礼拜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做,不是为了佛而做,佛陀是圆满的觉悟者,不会需要我们凡夫的饮食或花香等供品,也绝不会因为我们不去供养或是因为下午供养而生气,这是以凡夫俗子之心揣度佛陀。我们供养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供养,因为众生的数目是无量的,所以我们的功德也是无量的。只要以清净及正确的发心来供养,即使只供短短的一支香,也能积无量的功德;如果只为自己现世利益做供养,供上再多的香,利益也不会很大。
虽然如此,早上起来的时候供养比较好,过午之后不供的规矩可能因为过去印度人过午不食,由于这样的原因下午很少上供,这是一种习惯。但是供佛,晚上也行、下午也行,因为这不是佛吃不吃的问题,而是你信仰有多虔诚的问题。有人说天黑了以后拜佛不行,佛要睡觉(众笑)我头一次听说这样的话,哈哈…。这人想的蛮周到的啊(众笑),很关心佛,呵呵…。
◆居士问:蔬菜草木也有生命,吃它们为什么不属于杀生?
◇仁波切:学佛之人是不能杀生的。严格地说,蔬菜草木是有生命的,但是否有意识有待于观察,因为佛经中虽然阐述了花草树木的一些主动行为,如佛转*轮万树点头等等,但并没有明确的说蔬菜草木有意识,也没有明确的说吃蔬菜草木就算杀生,但律藏中禁止比丘随意摘蔬菜草木。即便蔬菜草木有意识,摘其业力比杀生要小,因为它没有强大的苦受和恐惧。比如杀人与杀动物之间业力大小的不同。另外若说因蔬菜草木有灵性,摘它有杀生之过,还不如说蔬菜上面有细菌等微小生命,因为比丘饮水时有用滤水囊的戒律。但杀生主要看是否有意去杀,不知道、无意而杀就不构成完整的堕罪,杀生当中最大的罪是以嗔恨心来杀生,犯的罪最大。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也根本没有任何一个杀生之念,就够不上违背杀生的堕罪。
◆居士问:听上师开示的录音带或者光盘与现场听法作用一样吗?
◇仁波切:外地很多居士没有机会到这里来听我讲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讲法的录音带或光盘赠送给他们,听了之后会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没有皈依的人也可以听,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我鼓励大家多刻光碟,多做布施赠送,包括各大城市修佛的人,各寺院都可以赠送,让更多的人得到学法的甘霖。
由于佛祖在世时没有光盘或录音带,因此谁也不敢说与亲传一样得到传承这样的话,但我认为听光碟、录音带与看书的效果是一样的,虽不会得到传承,但肯定会得到闻法的殊胜功德,并生起善心、增长智慧。
◆居士问:我在佛书上得知,释迦牟尼佛教法,正法住世500年(或1000年),像法500年(或1000年),末法1万年。而您说佛法一共住世5000年,为什么有不同的说法?哪种对?
◇仁波切:哪种对哪种错,那是很难说的事,在佛经里面,关于佛法住世的时间,说法很多。有的经典里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有的经典里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等等。藏传佛教的大德们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度众生不了义的说法,了义的说法是5000年。大成就者达玛扎修在《大般若释》中说:“佛法住世十数五百年,即:第一五百年为罗汉果年;第二五百年为不还果年;第三五百年为预流果年;以上为果三段。然后第四、五、六中修三学道者多,故为修三段。七八九学三藏者多,故为教三段。十为像法段。”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十数五百就是十个五百,十个五百年就是五千年。第一个五百年得罗汉果的最多,为罗汉果年;第二个五百年,得不还果的人最多,所以叫不还果年;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为预流果年。以上叫“果三段”。然后第四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五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六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所以从一千五百年到三千年为止的这一千五百年称作“修三段”。接下来从三千年到四千五百年,第七、第八、第九三个阶段分别是学经、律、论三藏的最多,所以这三个加起来称为“教三段”。最后一个五百年称它为像法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的戒律,没有实修者,称它为“像法段”,加起来是五千年。
西藏的诸多大德都以这个为标准,我看有一定道理。二千五百多年佛教的发展历史已经证实了藏传佛教大德们的说法。
◆居士问:学净土的居士家里供的佛像可以拿到这里开光吗?
◇仁波切:只要是学佛的佛弟子,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开的既不是藏传佛教的光,也不是汉传佛教的光,开的是佛教的光,汉传佛教的佛和藏传佛教的佛没有区别,都是佛,或者是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等等。所以,你不用担心。
◆居士问:开光是什么意思?佛像太多佛堂放不下了怎么办?佛像需要每年都开一次光吗?开光时候如果没有太阳可怎么开啊?
◇仁波切:开光是迎请佛的智慧身融入到佛像的三昧耶身之内,也就是迎请诸佛菩萨安住在佛像内,这就是开光的意义。佛像一定要开光才有智慧吗?那倒不是,只要你有非常虔诚的信仰,其实佛无处不在。不过我们凡夫毕竟有很多俗念,如法地、虔诚地迎请智慧身融入到佛像,有助于内心对佛像生起信心,由此会得到佛的真正加持和帮助。开光仪轨有简有繁,主要包括驱邪、洗秽、观佛、迎佛、供养、诵咒、化形、安神、开光、加持、散花祝福等。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佛像太多放不下怎么办?你可以把其中一些佛像送给那些没有佛像的人,让他们也供,不是很好么?
第三个问题,佛像需要每年开光吗?当然每年开光也行,每天能开光更好。因为每天观一次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智慧融入到佛像以内,每天都可以生起很大的信心,由此可以得到很大的加持力。但你要学会开光的仪轨及观想才可以。单从修行角度来讲,普通居士也应该迎请佛的智慧身融入佛的三昧耶身中,并供养七支供、猛励祈请等,比如《速道》加行仪轨不就是每天为陈设的资粮田开光吗?但是否能达到开光的真正效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但起码由此可以得到相应的加持力。不每年进行开光也没有任何问题。
第四个问题,开光的时候没有太阳怎么办?有佛光不需要什么太阳光。如果用太阳光来代表佛光的话,这个光也太俗了。我们迎请佛的智慧光明融入到佛像内,即便在一个黑暗的房子里面又有何妨呢?
◆居士问:为什么诵经或持咒时,偶尔会难以抑制泪流满面?
◇仁波切:这种现象可能不是什么坏事,你是由于想起其殊胜功德生起信解而感动得流泪,还是莫名其妙的流出来眼泪呢?(居士:莫名其妙的流出来。)那你多念几遍,这种现象就会消除的。因为人一旦作不经常做的事情,就会有一些生理和情绪变化,如果延续的时间长一点,可能就不会再这样了。有的人虽然自己是情不自禁,然而对佛法僧产生这等现象当然是好事,如同遇见难得之事而激动流泪;有的是因对经、咒或上师殊胜功德生起信解,而感动得流泪,那就非常殊胜了。
◆居士问:皈依红教又皈依黄教是否矛盾?得到过宁玛和格鲁两派的传承,各修一部分可以吗?
◇仁波切:其实你既没有皈依红教也没有皈依黄教,你皈依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皈依的是佛教!为什么不把佛教各派当成一家人呢?这对消除偏见、生起对佛法的恭敬心有很大利益。如果你是佛弟子,你皈依的是佛、皈依的是法、皈依的是僧,并不是皈依红教或皈依黄教,更不是其他异教。
得到过宁玛和格鲁两派的传承想各修一部份,这种说法令人诧异。因为无论格鲁还是宁玛,都是来自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统统都是如来正法。你不要误认为这个是格鲁巴,那个叫宁玛巴,要在格鲁巴与宁玛巴中间找个平衡点,否则害怕哪一派不高兴,这种非常狭隘的想法就不必了。如果受过灌顶,无论是宁玛还是格鲁的,一旦得到了本尊灌顶之后,本尊咒每天一定要坚持持诵,这很重要。因为得到了本尊的灌顶后持咒不断,传承就不会断。修法应该按照次第修,真正修法的次第就是按照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来修,在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的实修当中,既包含了宁玛的修法也包含了格鲁的修法,包含了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这是最快速、又是最完整的修法。
◆居士问:在家修行的居士可不可以传法?
◇仁波切:如若具备与仲敦巴或玛尔巴一样的善知识之德相当然可以,否则就不好说了。如果要传法一定要具备传法的资格,至少要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要有传承不断的、清净的口耳相传的法脉;2必须要以清净戒律守护三门;3以实修显密三摩地来调伏心相续;4以现量或比量来了达缘起性空的实性之理;5对弟子心怀悲悯。如果最低限度的这几条都不具足,所传之法是否清净就难以保证。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
“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若传密乘灌顶者,应具足四世班禅在《上师供》中所说:
“三门善护慧忍而正直,
无谄无诳了达咒密续,
善巧绘说双十真实法”
的圆满德相。
◆居士问:什么是我执、什么是法执呢?
◇仁波切:“我执”就是把“我”当真了,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心里安立了一个独立的“我”、单一的“我”、恒常不变自在的“我”、由此引起烦恼障;“法执”就是把外在的一切事物当真了,对象是“我的”。一旦成立了“我”念,对外在的万物执为“我所”,这就产生了分别心、爱憎心,什么什么是“我的”,符合自己心意时就产生贪心,与自己心意不符时就产生嗔恨。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
“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如水车转无自在。”
其实,这个“我”是虚幻假合的、因缘和合而成。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
“士夫非地水,非火风非空,
非识非一切,异此无士夫。”
就是我既不是地,也不是火,也不是水,也不是风,也不是空,也不是意识。然而除了这六个以外,还能构成我吗?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
“毛发爪齿既非我,骨与血等亦非我,
鼻涕痰涎非我身,黄水脓汁亦非我。
我者既非血与污,肝肺等亦非我身,
余脏腑等亦非我,我亦非是便溺等。
皮肤肌肉既非我,暖及与风亦非我,
身诸孔窍及六识,彼等一切皆非我。”
这就是说如果把我的皮放在一个盘里,把我的肉血放在一个盘里,把我的骨头放在一个盘里,把我的毛发爪齿、内脏放在一个盘里,再看看,哪个是我呢?每盘都不是,这些是色而不是“我”。受是“我”吗?好的感受不是“我”,坏的感受也不是“我”,无记(不好不坏)的感受也不是。识体是“我”吗?也不是。识体是“有为法”,是无数的善习气、恶习气和无记习气的群体构成的大群体,其中恶习气再细分的话,可分为贪、嗔、痴、等分四种各自二万一千、总为八万四千个烦恼。再细分的话,其中的任何一个烦恼又可以分为无数善习气、恶习气或无记。识体不是独立的,而是依赖对境产生的;识体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无数因缘的综合;识体也不是恒常不变的,而是生灭交替的延续;识体是连接非常严谨、分工又很细致的神识群体,是“心”、“心所”构成的群体。如果识体是“我”,因识体可以细分成无数份,那么“我”也应该可以细分成无数份;或者因为“我”是独一的,那么识体也应该成为独立自在,故说识体不是我。五蕴皆如此类推,如《入中论》中说:
“若谓五蕴既是我,由蕴多故我应多。”
好比一个企业,在未成立之前,没有人会承认这是“我的”集团,自从公司注册以后,这些人就会想:噢,这是“我的”集团公司了。有一天公司破产了,集团不存在了,执持“我的”公司的念想也就没有了。地水火风是如此,意识也是如此。人们不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假象,把一切“法”和“我”当真了,也就有了无明。由于不明白,就会被这些假相所困。当你能把一切都看成是虚幻假合的,那时你就能脱离爱和恨的烦恼,就象看到电视里面的金银财宝,不会产生强烈的贪着一样,因为你知道那是假的。
破除“我执”和“法执”的方法,只有通过戒、定、慧才能达到。
◆居士问:日常生活中行善之人常有诸多不如意的事和灾难发生,怎样理解善有善报的说法?
◇仁波切:这里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我有一次坐飞机,旁边有一个年轻人问我一个问题:你们佛教总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我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没见到善报呢?有许多作恶多端的人却比我过的还好?这又是为何?我说:不是没有善报,只是你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你做生意出差从来都是坐着飞机、住宾馆和下饭店。然而中国十三亿人口,有多少人连飞机也没踏过一步,宾馆、饭店想都不敢想,甚至很多人连飞机都没见过,与他们相比你所得的善报是极大的。他又问我善有善报的例子。我反问他说:“你讨厌我吗?”他说:“不。”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和蔼可亲、有礼貌,我不但不讨厌,还很喜欢你”。我说:“这就是善有善报。如果一个人用贪、嗔、痴、傲慢、无礼、自私、固执等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讨厌他、轻视他,由此招来诸多的阻碍、不顺、苦难等等,这就是恶报。其实单从你和他人今生所造的努力相比,得到的结果,你早就超标了。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永远也不会满足。”
另外,仅有善心还不够,还应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善心是有缺点和漏洞的,同样单有智慧没有善心也是不够的。我们所指的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其中“德”就是慈悲,“才”就是智慧,比如人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是无德无才者。由于他内心极其邪恶和黑暗,充满了贪嗔痴、自私、嫉妒、疑心,所以他是无德之辈;同时他没有胆量、谋略、才干、也没有能力,既不愿做善事,也没有能力做恶事,所以他是无才之辈。但由于他没有做过坏事的原因,人们往往对他的动机不假思索,误认为他是善人、是好人、是老实人。是老实人不假,但他不是善人。老实人和善人混淆不清是不正确的。这种人不是不想做坏事,只是缺乏智慧无能为力。他们的特征就是怨天、怨地、怨人、怨社会,认为“我的失败是我的忠厚老实和本性善良所致”,说社会对其不公,认为他人的成功是由于他们的坑蒙拐骗和狡诈欺讹所至,始终形成了一种善恶颠倒的人生观,从不反思自己的缺点和漏洞,也不客观公正的观察他人所具的德或才。这等人由于天时地利的巧合,一旦偶得势力必将祸患无穷。因此称他为下下之辈。
第二有德无才者。这种人有善良和慈悲之心,但没有敏锐的智慧。由于他们本性善良、忠厚老实、品德高尚、善于帮助他人,对天、地、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当下的状况充满喜乐,因此他是有德之辈。然而,他没有胆量、没有谋略、才干、也没有能力,所以既没有能力做善事,也不愿做恶事,所以他是无才之辈。这种人虽然没有做过更大的善事,但他心存慈悲善心,又忠厚老实,是个老实的善人。他们的特征就是念恩、感恩社会,满足于当下,始终认为如今之所得皆是积累善因所至,正面的看待他人的成功,反思自我的缺点和漏洞,忠孝仁义为宗旨,本性老实,缺乏宏伟目标和妥善的方法,始终停留在狭小的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状况,所以难成大事。因此称他为庸碌之辈。
第三有才无德者。这些人天资聪慧、多谋远虑,胆大心细、能力过人,所以他是有才之辈。但他内心极其邪恶,好于阴谋诡计,以损害逼恼他人为乐,所以他是无德之辈。他们的特征是面善心恶、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始终认为一切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手段,认同弱肉强食的论调,从不反思自己的品德和终究的恶果。根据这种人谋略的不同,其得到成果的大小也不同,有的人眼下如鱼得水,成就大业,然最终结局悲惨、身败名裂、留下千古之骂名;有的人上半生得意洋洋,下半生凄惨无比,这些人的聪慧才能变成了自己的断头剑。这类人如同瓷器抛向空中,智慧的大小决定了它上抛飞空的高度和时间,最终要落地的。飞空的高度和时间决定了落地的惨烈程度。人们只看他现前的风光,常常怨老天不公,说恶人得势,岂不知其人终究必有悲惨的结果。一个有才而无德的人可以毁掉一个村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那么他没有得到恶报吗?其实他早就得到了。不要光看表面上没有,当他做坏事时,内心极度的痛苦、害怕、担忧,一旦做完坏事以后,从此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怕被发现而受到惩罚,一生都生活在恐惧担忧当中,所以可以说恶报早就来了。因此称他为邪恶之辈。
第四德才兼备者。这才是真正的善人。由于他们本性善良、善于帮助他人,心怀利益群生,对天、地、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对当下的状况充满喜乐,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是有德之辈;智慧甚深、广大、明晰、速疾,心胸宽广,能力过人,所以他是有才之辈。这种人虽然为数甚少,但其利益的时间和范围都无量广大。一个有智慧的善人从范围上能解救一方百姓、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乃至一切众生,从时间上利益十年、百年、甚至千秋万代。他们的特征就是德才兼备、胸怀大志、深谋远虑、言辞和雅、行为端肃、品德高尚、谦虚谨慎、善巧方便。那么他得到善报了吗?其实早就得到了善报,每次想到自己做过的善事就充满喜悦,想起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对全人类所做的善事就深感自豪,充满了成就感。因此称他为贤圣。
一切不如意之事,都是我们的业力所造成的,而业又是从“我执”中产生,所以“我执”是祸根所在。灾难在没有成熟之前,通过佛菩萨的加持及自己的修持,可能不出现。但已经成熟了的就很难改变。
《集法句经释》中说:
“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
非将所证迁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脱。”
诸佛无法以水洗去你的罪业,也无法以手除去你的痛苦,也不能将所证悟到的转移到你的身上,佛陀只能为我们阐述解脱痛苦的正确方法。
◆居士问:世间事业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报得来的,还是今生努力奋斗得来的?
◇仁波切:世间事业的成功既是修行得来的,也是努力奋斗得来的。你把修行得来的和努力奋斗得来的,这两者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在佛教中所说的修行,并非是脱离合理的努力奋斗之外的某种行为,而是阐述与事物发展规律相应的努力奋斗的正确方法。努力奋斗得来的也就是修行得来的。
单从世间的异熟果而言,凡是善法都能迎来相应善的异熟果。行有三:身行、语行、意行。任何事业都必须通过身体的吃苦耐劳、言语的善巧表达或内心的深入思考才能成办。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身、语、意,修行就是把错误的改成正确的。其实不是只有打坐才算修行,行、住、坐、卧,甚至连睡觉都可以修行。只要你精进地规范、监督自己的行为、言语、内心动念,不要让它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起不该想的动念,这就是修行!凡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巧取豪夺得来的东西,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且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佛教里讲的不放逸、忍辱、精进等不就是努力奋斗吗?佛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明了万物因果变化之规律,并指点世间善恶之迷津。换句话说,努力奋斗的方向对与否,关系到以后得到结果的优劣。其中有些事业的成功是前世努力奋斗修行得来,有的甚至是无数世前积累的福德中来,有的是今生努力奋斗修行得来。
◆居士问:学佛后可以炒股票、买彩票吗?
◇仁波切:信佛之人如果有正当职业,经济上没有太大压力,最好不要去炒股票、买彩票,因为这类事情多多少少带有赌博的性质,不仅能够激发极强烈的贪心和嗔恨心,也能招来许多灾难性的损害。对修行者来说,这是一种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