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声尘乃最佳闻性训练法(耳根圆通章~3)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98

声尘乃最佳闻性训练法

哈达的行法次第:初于闻中。

一、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黠

二、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静黠

三、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黠

四、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觉黠

五、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黠

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灭黠

耳根圆通法门即是闻性的训练法,入流为动,亡所为静;入流为能,亡所为所;入流为因缘,亡所为致果。「所入」即能(入)、所(所),「既寂」,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已杜绝生命能量之耗损,意即生命能量开始增长!

此法门的入流即是声尘流入耳根,而耳根之闻性能不起闻识之作用是谓「亡所」,此即闻识不与声尘相激荡。识尘既不相荡,则所入之声尘即归寂灭……此时所入之声尘由动转静,而闻识不生,故云: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识性既不生,生命能量则无耗损;闻识虽不生,闻性却常在;此时萨婆若海之生命能量不断提升矣!

第一节为动慧:亦是哈达行法的门槛。

要能闻识不生、声尘不荡,此是行者入法门的基本要件。

第二节为静慧:

即行者要能控制识尘不相荡,才能达到二相不生之境。如是而透过声尘与闻识所耗损的生命能量的缺口即被堵塞,岂非无漏也,此乃小无漏。

就数息法而言,此二节已入参禅金三角;此中,金三角之前,必先越过数法阶段的技术困境、随法的技术环节,乃至止法的技术面。此三法中皆有识尘之激荡,当于三法中能捕捉到识尘相荡之过程,将势如破竹,直接可达此一阶段──入流亡所!故数法文化、随法文化及止法文化的熏习是一重要的前行。

《耳根圆通章》并无此前行之法,所以行者无法得其下手处,如何而能入流亡所呢?因此,若无此三法之文化熏修,径谓已经入流亡所,恐与经文相去甚远,吾不取也!吾子若谓已入流亡所,必先经此三法文化之熏陶;否则,恐皆舒服禅之随眠而已!

又,自此以去之行法可六根并用!此章经文唯以闻性之耳根为例,实则六根、六尘、六识皆可用。然于初学之人,允宜按次第而行,悉以耳根的闻性为下手处。换言之,数息法所训练者乃前行也,而既入参禅金三角,自此以去,耳根圆通乃此方真教体也!

是故,数息为前行。横出三界之行法,看话头,乃至看念头等,皆此耳根圆通门内的通式行法,声尘乃是最佳的训练媒介!闻性可以常存,随时可用,自此以后,才是破尘出三界的工夫。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耳根圆通章~2)
下一篇:心地法门之最要(耳根圆通章~4)
 置心一处
 挫败才是训练的开始
 自观活心
 四观法软化执着心
 声尘乃最佳闻性训练法(耳根圆通章~3)
 舍识用根转识成智
 心色二法是一非异
 深窥心之生住异灭
 完全守住一个念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和社会关怀的建议[栏目:永信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四(下)[栏目:慧律法师]
 找个理由活着[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最后都会消亡。佛教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释?谢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栏目:倓虚法师]
 捌伍 灵知灵觉[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以戒为师,定慧双修[栏目:张朋]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三)[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轮回痛苦[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