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大乘论 第4讲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05

  第4讲:第二品(第3页第14行-第4页第3行)

  (1993年10月17日)  

  这是讲阿赖耶识,八种识、五十几个心所,但这个东西太虚无漂渺了,不能承认,从我们的主观认识上不能承认这个问题,但还是得拿主观的认识作为后盾,要离开这个还不成,你又怀疑它,可它又是存在的前提。人有很多特别的地方。马克思说,不能是机械唯物论,还得给思想认识留余地。

  前头我们讲了找因、找真如,找原因。现在说是咱们身体里头有八识,这八识互相之间也有关系,第八识离不开前七识,前七识也离不开第八识,互相依存。由我们这内部的这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宇宙人生找原因的地方,最主要的找原因的地方。

  所以我们提到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生命我看离不开“能认识”那种体,没有这东西,你说怎么动啊?有飞机、有汽车,没有开飞机的、开汽车的也不成,计算机能够代表脑子,但是没有人来使用它也不成,还得有能动的。所以现在讲力,生产力、战斗力,这个力,毛主席管它叫主观能动性,这能动性很重要,这能认识也很重要,要没它你说这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找原因找半天还得找能动的东西,这被动的东西没法拿它作原因。你不找一个司机来,开不动,这是什么问题?我们说这个找原因的这个因呢,找来找去这个能动性还是很厉害的,很了不起的。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底下把这个比作一个大海,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大海洋,比作一个长江大河。那么现在说意识流,我们这心里哗啦哗啦哗啦,这意识流里头啊,要细分析。我们要不是有佛教哲学,我们也分析不出来还有一个第八识,还有一个阿赖耶识,它能收藏,你的动作完了,它能把动作照相、留下影来,或者音响或者是形象它都能收录,有这么个东西,而且在我们的身体里头每时每刻都发生作用,不但它收录,底下我们还要提到,它还有一种作用,它有摄藏的作用,摄藏是藏的意思还有一个执藏的作用,这个执藏作用也是:  

  “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摄藏这个“此识”。另外还有一个识就是第七识,我们一般人讲不到,心理学上也讲不到的。这第七识时时刻刻在我们身体里头起作用,它时时刻刻执著这个阿赖耶识为我,为自我。要没有这个第八识在我们身体内,当然我们不会清楚地认为有个阿赖耶识,但是,在默默之中实际上我们执著的那个有我、这是我,实际上这个,除了阿赖耶识,没有其它的东西,老实说起来就是指的阿赖耶识,就是你的生命、好象你的命根子一样。时时刻刻有另外一个识,第七识,它执著这个阿赖耶识、能收藏这个东西,能执藏这个作用,拿这个当成我。

  我们心理学跟其它世间哲学里头,只知道有前六识,甚至有时候提到潜在意识、下意识,认识不到有阿赖耶识跟末那识。其实我们每时每刻一个人身上都有第七识,执著你这有生命、有动作、有收藏、有摄藏作用的第八识。所以摄藏的藏,还有执藏的意思,所以就解释阿赖耶识叫藏识,它有执藏、摄藏的意思。  

  “复次此识亦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就是取识。就是现在所谓“不要光抓物质文明,还要抓精神文明”,这个抓,抓取很重要,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里头,这个抓,也占着很大的地位。首先这个抓,抓什么呢?  

  “此中阿笈摩者,如《解深密经》说:”《解深密经》的一个颂子:

  (阿笈摩,梵语Agama,又译阿含,意译无比法、教、传,意为传承的教说、集结教说的经典。——整理者注)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暴字它加了三点水,不加好一点,是暴,很猛烈地冲击的意思。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刚才说的这个执藏,每个人都在执藏这个阿赖耶识。可为什么以前的觉悟者都早就知道有阿赖耶识,所以你天天执著的阿赖耶识,为什么它不提出来说有阿赖耶识?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甚深细”,因为这个阿赖耶识不好认识。咱们刚才说了,心本来不大好认识,阿赖耶识更不容易认识、更难认识。一般来说,阿赖耶识必须在你登地以后,就是证真如以后,你才能认识阿赖耶识。或者你在地前,根据圣教可以想象阿赖耶识。

  我现在正翻译世亲另外的解释所知依的这一章,就是所知依分,他在里头解释“甚深细”是微细,难认识,深是难穷底,你没法儿彻底认识,因为什么?它很微细。他原文一个是微细、一个是粗显,两类的意思。我们所认识所知的东西里有两类,一种是微细,一种是粗显,色法最粗显,是最容易认识的,心法呢,最不容易认识的,微细。

  微细的是指什么东西呢?指的共相,讲共相是法无我。认识的东西有一种抽象的,一种具体的,就是有共相、有自相。在共相方面来说,是法无我,这法无我最微细,不容易认识,第二他讲自相的东西,难了知的是什么?就是阿赖耶识。在共相里头,法无我,最难了解,最微细,这也是针对小乘;那么在自相上来说,具体的东西说,那就是阿赖耶识,最难了知。天天我们执著的东西是这么一个,有这么个东西,但是你没法儿真正认识它,要真正认识它,那必须到登地以后,眼光特别锐敏,证真如以后,那你才能真正认识依他起是怎么回事情。所以这是很难了知的,阿赖耶识虽然是我们天天认为它是有这么个东西,是我们生命之本、之源,不能离开它,但是我们没法认识,它最微细。

  第二是粗显,粗显的东西在共相里来说,最粗显的是人无我,小乘里头证的那个真实就是人无我,那是比较粗显的。另外自相里粗显的东西就是色法,色法比较容易认识,因为它粗显。所以有两种情况,我们所知的东西、所可知的东西是粗显的;所应知的那个我们没法子、很难知道,是微细的东西。

  最重要的东西反倒难认识,所以一般人不大承认,反倒把这粗显的东西看的很高。我们在找原因的时候,真正能找到亲因亲缘,在世界上都很难,只能找增上缘,找这个异熟果里的因缘,现在自然科学在这方面很下功夫,也有相当成果。

  为什么说是“阿赖耶识甚深细”?世亲解释呢,是所知的东西有微细、有粗显,这个据我看,其它的经论很少分析解释这个“甚深细”。

  “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这种子体态跟阿赖耶识有密切关系。这心的现象很难认识,但是比起种子来还算比较容易,就是说还可以认识。要说这种子跟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讲的一切种子识,这个种子更难认识,它还不象心分成几种心所,这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更不好认识,更微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咱们有时候比喻愚人的生活里头意识流转、漂泊,儒家也说“於(读wū,叹词)穆不已”,儒家有时候谈到种子。道家也有,“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它也谈到宇宙的起源,由浑沌而起,盘古开天劈地,开辟就是把这浑沌给分成两半,不分两半的时候,就是浑沌状态,“恍兮惚兮”的状态。那么,也能表示种子的存在,所谓种子的存在也是阿赖耶识,你说能认识清楚吗?恐怕就是恍恍惚惚的认识。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我们凡愚执著这个阿赖耶识、执阿赖耶识为我,这是每天每时每刻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不自觉。可是为什么以前的觉悟者,就是先觉,为什么不早点提出来解决?这在《解深密经》中答案是这样:“我于凡愚不开演”,要开演的话,下意识变成明显意识,执著于我不是更麻烦了?你说这正是有先见之明,为什么不早点说,别怪说的人,别怪不说,因为什么?说出来就是变成明显的,就要批,一批,这不是更麻烦了吗?要找原因,真正原因找着了,你再批回去,那这还不如不说。说了怎么办,把它找出来,成了执我的根据,一般凡愚说,你说的对,真正有阿赖耶识,就是我。有人说,我是佛教徒,这阿赖耶识就是我,非批不可,这反倒说出阿赖耶识还不如先不说好。好象是这个意思吧。可见是有预见性的。

  再进一步《解深密经》提出来了,说有阿陀那识,为什么不早跟大家说,交代这个问题呢?也提出来了,这个阿陀那识是什么意思?前头就问,有这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是什么意思,是摄藏的意思,现在又继续问,阿陀那识是什么意思?  

  “何缘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为什么此识又叫做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就叫做“取”,刚才说的抓取,这个抓取在动物里很普遍。我们的五蕴里头本来没有取,因为有取所以叫五取蕴,有好多都是没有取,结果有了取,这就是动物里头,来源就是取呀,就是抓。为什么要把这个阿赖耶识叫做阿陀那识呢?底下阿陀那识的意思,  

  “执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取所依故。”答:这个阿陀那是执受的意思,是取的意思。前头阿赖耶识是藏的意思。这个取,很关重要。“执受一切有色根故”,我们这个前五识,都是有色根。所谓根就是器官的意思,前五识的器官还有它的根依处,它的器官依靠的地方。好比眼睛,有眼睛的细胞,细胞所呆的地方、所在地,还有扶尘根,扶尘根就是根的细胞所依靠的地方。前五识都是以有色的根器作所依。不管是根的细胞或者它所在的地方的扶尘根的细胞,这些要没有阿陀那识来执受的话,它就没有器官的作用。这执受可以变一种说法,就是所有器官要没有阿赖耶识来执受或者是随时的、时时刻刻来摄持,它就没有功用。

  另外,“摄受藏隐共同安危”,解释这执受的意思,这阿赖耶识变现根的细胞、根的所依处,随时它都在那儿跟你共同存在、共同安危,你受到迫害的时候,它也跟着你受害,你舒服的时候,眼睛看得很清楚的时候,它也很快活。老年人的眼睛就有这个问题,看不清楚,问题在哪儿,在眼识上,与眼识所依的、所执受的根器也有关系,这执受的根器也是阿赖耶识所显现出来的。同时还有阿陀那识在执受,要没有阿赖耶识的显现,要没有阿陀那识的执受的话,这个根器也没有作用。

  这活的物质也很奇怪,自己显现的东西,同时自己来执受,自己执取的,也就是阿陀那识。所以这个器官不能看作是个纯粹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执受,它不起作用。根器不只是有色,它是有色对无色的物质。刚才咱们说的第七识,它也有根,第六识它也有根,第六识不象我们说的,脑子或心脏是第六识的根,第六识的根就是第七识,第七识的根就是第八识。第八识的根也是第七识。有的是有色根,有的是无色根。

  既然眼睛有眼根,那么第六识是什么根呢,现在自然的答案就是脑子、脑海,过去说是肉团心。那么是不是第六意识、它的根,是不是就是脑子、脑海呢,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当然从这脑子里头哪一部分失掉作用,比如在身上有所表现,这可以归结为意识问题。可是这意识千变万化,脑细胞也跟着千变万化,要按现在的说法,必须脑细胞先转动,意识才跟着转动,可是意识里头很复杂,怎么能意识的转动跟脑子的转动能合拍,也很成问题。

  所以现在你说一定拿物质来解释精神,能不能完全解释通?那里头意思就是说,精神这个特质、性质还有点问题,不象色法似的,就是真正存在,那个存在还打问号,所以现在都是离开心法讲生命科学。

  心有特别的性质,跟色法不一样,你非要强迫心要跟物质一样,非要强迫这个心法离开色法不成,色法能够讲通的事情,心法才能讲通,这样子把心搁在什么地方了?承认不承认它存在?可是你自己评判问题、评判真假的时候,能评判的人那还是一个“能认识”,最后你认为真的、假的、主的、次的,最后还是没有请出那个能认识。可你又非认为这个能认识必须以物质为基础,没物质它不能存在,是不是这样子?心的活动必须拿物质的活动来表示不可,你说这把心搁在什么地位?是怎么个看法?

  我们不说它本体论是唯心、唯物论,就说这现象,心的现象你不能不承认,不能不承认它的单独存在,不能不承认跟色法有分别。现在所谓科学讲,思想的东西能看出来吗?拿出来我们看看才真实。可能断定真实的是什么呢?能作评判员的是什么?能作最后决定的是什么?他不知道,觉得那最后决定还是物质,还是没有精神存在的必要。

  所以就是心法跟色法一定有区别,各有各的特色。你不能掺杂,掺杂起来就不好办了。我们先不说哪个是真实不真实。现在就说,一个活的物体跟一个死的物体到底有哪些不同?分别在哪?一个活的动物跟尸体有没有分别?所以藏识讲完了又讲取识,取不但是作用,是真正有这个事在,有这个心在。心跟色法不一样,执受一切有色,不但有有色的东西,还有无色的东西,这有色必须有个执受问题,没有执受的它就没有作用。

  我们还可以倒着来,有色能证明你有识的存在,现在一定这么看,你没有这个脑子,你能想事吗?可是这脑子要没有识,执受能起作用吗?这个官司谁来评判?

  “执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取所依故。”一切自体,有生命的自体,取所依,这个取就是执受的意思,执受的所依。而我一提到这个,说第七识,第七识怎么怎么样,“你拿出来个样儿来!咱们承认你第七识。”我们常常都是拿认识物质的那个方法来认识心理,这是不是错误?是不是取消心跟色的分别?是不是就已经有这个认为色法是本体的意思?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可以说是没经过批判、没经过分析的一种错误认识。你说我不认识色法,你不知道什么是物质,那你要这么说我,我不能承认。我说你不认识心法,他也认为是污蔑。可是这两种法是有不同的性质,你为什么非要把它融混呢?非要强迫色法代替心法,心法不能单独存在,心法没有特色、没有特质,也可以说就不承认心法。

  这个一切自体的“取”,不止是色法的取,心法也有取,就是它也有根的问题,根器问题,一切自体取,必须有这么一个所依,就是阿陀那识。所以阿赖耶识是藏的作用,而这儿是取的作用。这藏好象是有点儿被动,取好象有点儿能动。  

  “所以者何?有色诸根由此执受,无有失坏,尽寿随转。”

  为什么这么说,这有色诸根,由此执受,由这阿陀那识执受,跟它共同安危,它能摄受它、藏隐它,你受委屈我也受委屈,你快活我也快活,由此执受无有失坏。人死了以后的尸首很快就烂了臭了,很快变质了,活着这几十年也不变质,也不找大块冰来冰,老在那儿转动,新陈代谢,吃饭完了消化,消化完了排泄,整个的运转,出汗、分泌,新陈代谢,它成了一个机械,比普通的机械还机械,是活动的机械,所以这个机械不一样。

  就小虫子也是这样,蚕吐丝,那么它是一个工厂,吐出丝,人想法造这个丝都不容易,蚕拉的丝很坚硬,本来这都是异熟果,人死能在异熟果上想点儿改进的办法,没有彻底。蚕是个活机械,吃的是桑叶,桑叶到了它身体里以后就变了,生出种种的特别的东西。所以这很奇怪,这个活的工厂能够造出人不能造的东西,它就是因为有执受的问题,而且它一期生死,不会干,不会变成另外的死物,所以说有此执受无有失坏,它也不变质。“尽寿随转”,尽这一期生死,可你到死了以后,那就得拿冰块儿冰,要不然就臭了,颜色也变了,所以证明它是有执受的。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用物质来表示精神的存在呢,那就是拿这个活着的时候,跟死了有什么不一样?而且活着时候的小生物它有特别的作用,蚕吐丝、蜂酿蜜,人没法酿蜜,所以人想出种种办法,造出糖来,或是利用蜜,再作其它东西,只是能这样,所以这执受作用很厉害。一个死蜂它就不能再造蜜了,没有作用了。所以能“尽寿随转”,这个寿,就是一期生死,这一期生死,现在说有生物钟。怎么有生物钟?就证明有执受和没执受有分别,能执受的东西不是色,证明有执受作用的东西在里面。  

  “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

  前面是说死的时候随转,这是说生的事。对生,佛教说法是相续,你这个身体就是相续。这样相续正结生时,这个正结生就是前头跟后头连结生起时,也就是前后生之间。“取彼生故”,在这个时候它能够取彼生,有个取,这个取彼生的生就是生命、生机,就是父母精子跟卵子结合的时候取彼生,取这个一期生死、另外的一期生死。

  那么这个精子和卵子的合和,在中国就是看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这个佛教里分析,精子卵子合和,还是取彼生,取这个精卵合和的阿陀那识。就是要生起的时候,结生相续的时候,我们中有身到生有身,这个结续的当口,要有一个阿陀那识来执受。不但有阿赖耶识、阿陀那识来执受,还得有精子卵子合和的体,还不是父母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显现,是你自己阿赖耶识显现的东西,来执受。父母的精卵合和,那么,我怎么能去执受呢?所以这里头都有阿赖耶识跟阿陀那识的作用在里头。取彼生,也就是说它只取精卵合和的、慢慢发展。

  父母未生前是什么状态?这个可以解答,这是阿赖耶识、阿陀那识。这个状态实际上就是种子,所以“取彼生故,执受自体”。要是没有这个执受自体它就不能发生发展。十个月期满要降生,普通认为这都是父母的关系,母亲的关系。  

  “是故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就是说不但有藏的作用,还有取的作用,所以在我们人生里头,一个藏、一个取是时刻都不能离开的。  

  底下说“此亦名心。”这个识名字很多,所以这些地方都讲亦名,后头讲阿赖耶识……(录音结束)。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大乘论 第5讲
下一篇:摄大乘论 第3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七、引教证有第七识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九、成立唯识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
 摄大乘论 第34讲
 摄大乘论 第12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
 摄大乘论 第108讲
 摄大乘论 第130讲
 摄大乘论 第32讲
 摄大乘论 第95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章 功成弗居[栏目:法界法师]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五[栏目: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
 法海集三 第三部分:释菩提心论 2 佛法精华:菩提心与空正见[栏目:法海集]
 祖咏~终南望余雪[栏目:禅诗三百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