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德行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3

德行

行者欲求第一义谛、欲得最胜第一义谛,

务必以身口意完全投入德行之积累,

方得以胜会值遇三宝、善成技术面的善友加持、工程面的菩萨摄受,

因缘际会──法身炳然兑现,方有可能………

德行是行者之体,德者心之体也,心者德之器也!行者身之体也,身者行之器也!言者德行之总现也!唯行者诚于中,身语意现相于用耶!中也者,因果为基,服务众生、服务三宝为大乎!

吾观佛止之行,置心一处已,入诸禅定及观心念之为用,乃系乎行法禅师之指导。六妙门由数、随、止,乃至观、还、净不够明确,有令行者直入禅定之指归;若能自止法转而令心不息,观心与六尘境的相会;其中心念作用如何由单一尘境之念,经五蕴之作用而形成识,乃至基多量识以形成概念;以至于基多概念而形成意识形态;由意识形态产生行为,造业识身;业识身则因「因果」的趋策而轮回五趣,遭苦乐受报。

由识而概念,已是综合法尘的作用了,是以综合法尘乃众生业的主因。今行者由识因果,乃至愿舍轮回,回归本来面目,必先自意识形态产生行为,造业识身,收敛至善恶念,必然息心静虑了许多,综合法尘亦不再如火炽然。倘使再加功用行,必可自善恶念中的染识恶念,再收敛为染识善念,为初果向。若能再净化,必能见到由识形成概念的过程,此时已入初果位。

这便是观心的初步功夫,观心作用由粗向细,此为第一步,也是行者在置心一处之时,欲令生命观境现前的第一步功夫;此中尚有「所观境」与「能观智」的技术面训练,

以及1. 能于一切「心无憍慢」,

2. 于诸众生「生平等心」,

3. 于诸如来「修真供养」等工程面的训练。

「所观境」即教义、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止、体用、人法、逆顺、感应等十对;「能观智」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融观等三观,此技术面的完成为「因」;工程面的能于一切心无憍慢、于诸众生生平等心、于诸如来修真供养的完成为「缘」;因缘和合成大正觉也!此是以因果为基,为众生、为三宝之服务乃无方大用也!

是故,德行者并非虚设口号,乃行者真实行之体也,欲求第一义谛、欲得最胜第一义谛者,岂可徒涉虚衔?务必以身口意完全投入德行之积累,方得以胜会值遇三宝善成技术面的善友加持、工程面的菩萨摄受,因缘际会──法身炳然兑现,方有可能……是我普贤行者,皆宜共勉之!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性训练
下一篇:心识活动
 只要守住那个心就好
 如是用心
 心的存在是个微细的体验
 缘心自在无作妙力(耳根圆通章~7)
 单取心体直探本源
 舍识用根转识成智
 深窥心之生住异灭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活心入法界
 心地法门之最要(耳根圆通章~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动物的故事 序言[栏目:动物的故事]
 法显大师对当今佛教的启迪[栏目:学诚法师]
 《弥陀经》解首推三疏[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八课 三论宗[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五册]
 昙鸾法师净土思想探微——依《往生论注》为主线(释菩云)[栏目:净土宗文集]
 你这一相怎么出来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瑜伽师地论提要(济群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大迦叶与中国佛教(李富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菩萨行品第十一[栏目:唐思鹏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