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大义
天台宗依山为名,隋朝时,智顗大师居浙江省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观,后世称为天台宗,亦名法华宗,由于此宗以《法华经》为正依经典。
高祖龙树大士,生于印度,古称南天竺,是婆罗门种,天资聪颖,至弱冠时,已尽通达天文、地理、及诸道术。大士出家九旬便读通三藏,于是周游各国,摧伏内外道诸大论师,著作等身,称为千部论师。
二祖北齐慧文禅师,曾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之文,又读《中论》观四谛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朗然悟入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而立一心三观之法门。
三祖湖南衡阳南岳慧思大师,十五岁出家受具足戒,二十岁时参拜慧文禅师,面受观心要旨,经三七日,遂动八触(即动、痒、轻、重、冷、暖、涩、滑等八种感触),又悟“法华三昧”,自始之后,未闻经义,无不通达。
四祖天台智者大师,“智者”之称,乃隋炀帝之所敕封。大师十八岁时,投法绪大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二十二岁亲近慧思大师,思师一见,便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日至矣。”由此可知,乃具有非凡之因。一日持诵《法华经》至药王品之“诸佛同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寂然入定,见共思师,灵山听法,思师赞说︰“非汝不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乃法华三昧前方便也,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亦不能穷汝辩,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此宗教观,大意有五。
一、三谛圆融。此宗观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谛理,泯一切法;即假,是俗谛理,立一切法;即中,是中谛理,统一切法。诸法本空,众生迷之,执以为实,妄生知见,由此空观荡之,谛了真空之理,故名空谛。又以诸法虽空,皆不可得,由此假观照之,则能谛了性具诸法,历历宛然,故名假谛。诸法本来,不离二边,不即二边,由此中观观之,则能谛了诸法,非真非俗,即真即俗,圆融无碍,不可思议,故名中观,此乃次第三观。又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此乃通相三观。又于一念心中,三观具足,圆融互具,融通无碍,此乃一心三观。
二、百界千如。此宗观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非真非俗、非一非异,皆是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诸法有十如是。所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所谓十法界者:一地狱界、二饿鬼界、三畜生界、四修罗界、五人生界、六天堂界、七声闻界、八缘觉界、九菩萨界、十佛陀界。于十法界中,一一界中,又具十界,十界互具,乃成百界。又此百界,一一界中,具十如是,百界互具,乃成千如。
三、一念三千。于前百法界中,各具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此三种世间,又各具千如是,如是相乘,乃成三千世间,又谓之三千诸法,为一切法之总称。此三千诸法,具足在一念心,本为法性所具,其体融妙,名为理具三千。此法性本具之三千诸法,遇缘现起,诸相宛然,名为事造三千,此事与理,圆融相即,非一非二,妙不可思议。
四、十乘观法。一观不思议境。是观吾人现前一念心,具足三千诸法。二真正发菩提心。未证悟之前,易起懈怠心,是以发心,上求下化。三善巧安心。善巧方便,安住于法性中。四破情执。即依一心三观,而破三惑情执,融照中道,使空假一致。五知得失。未悟入无生前,须检讨其得失。六调适道品。于三十七道品,调停适当。七对治助开。修观无法开发圆理,必须藉助六度事行。八知位次。如不知位次,易患未得谓得。九能安忍。入五品位时,顺逆要容忍。十离法爱。如执十信相似位,或获六根互用,若过爱执,即属顶堕。
五、六即佛。一理即佛。是指一切众生,悉具佛性,性相常住,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理性虽具,因缺乏解行,故无法证得。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之道,通达解了,一切皆可成佛。三观行即佛。不唯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四相似即佛。得六根清净位,断见思与尘沙,并降伏无明惑,眼能彻见三千世界诸境,耳能彻闻三千世界音声,虽未证实,即相似于真证,此十信位也。五分证即佛。观慧培增,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从初住至等觉,分破四十一品无明,分见佛性。六究竟即佛。断第四十二品,发究竟圆满之觉智,智断二德圆满,无惑可断,无理可证,即圆满究竟极果之妙觉位。
“即”是指不二之义,而在修证上有“六”。如唯知“即”而不悉“六”,是属坚执于理,生佛一如,迷悟不二,则易生增上慢。若只知“六”而不悉“即”,则易生自卑感,故特立六即以显凡圣之始终,而理体之初后,不二为旨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