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宗所依的经论(菩提法师)
 
{返回 天台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24

天台宗所依的经论

作者:菩提法师

  天台宗以《妙法莲花经》为正依的经典,因之建立一宗的教义。此外并以《涅般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以《大智度论》为指南,更引《维摩》、《仁王》等经以坤信,引《佛性》、《它性》等论以助成,是以此一宗之教观之所依。

《妙法莲花经》,是释尊成道以来四十余年间 以种种方便教化,根机垂渐调熟,于是在将入涅槃三月前于清净众中演说,畅谈出世之本怀,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之旨,以明十界皆成之法,今诸弟子尽成一佛乘之人。进而开显释尊自身本地,示出现印度之释迦,为化圣汝等故示观化迹,实则于五百亿尘点劫前早已成佛之古佛,且示以本地实成之道。一部《妙法莲花经》:明其所化教益之实理,迹门十四品,穷能化化用之实事,本门后十四品,凡二十八品,总括畅说如来出世之怀,馨尽化导始末,《妙法莲花经》是佛陀说法终穷究竟之畅说故智者大师宗之为根本所依。
  《妙法莲花经》汉译共有八种,现存三种:
  1.西晋竺法护于公元286年,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
  2.姚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在长安逍遥国译出《妙法莲花经》七卷(二十八品)(现行本八卷);
  3.隋阖那崛多共达摩笈多,于公元601年译出《添品妙法莲花经》七卷(或八卷)(二十七品)。
  此经传译我国以后为各宗所信奉。天台宗以依罗什译本而立宗,故又称法华宗。唐道宜律师在《法华经弘传序》中说:“自汉至唐六百余载,虽历群籍,四千余轴,孚持盛者,无出此经。”据《法华新二王》幽溪传灯《序》说:“天台以前,六朝之间,诸师竟作法华注疏,其数至七十余人。”罗什与天台智者大师相去仅一百五十年,期间就有七十余人疏释《法华》可见当时弘扬《法华》的盛况。但在天台以前弘传《法华》的人,都不是专以《法华》为宗趣,也没有对其作出特别的显扬,专弘《法华》并以之为旨归,乃至发扬光大,蔚然成风者,则始于智者一人而已。
  智者大师说:“传道在行亦在说。”于是便有三大部之产生。《法华玄义》说一家之教相;《法化文句》解释《法华》之经文;《摩诃止观》示一心之观行,一宗教理悉名于此。天台宗主张教观并重,即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智者曾说教从观起,观还从教起(见四教卷一),因此他在专明观法的《摩诃止观》等著作里,贯穿着教义的阐述;而在专论教义的《法华玄义》、《法化文句》等著作里,又有“观心”释,处处体现着教观并重的思想。

  ⑴《法华经玄义》(二十卷)是以五重玄义解释法华经之经题,以明佛教深玄的思想教义。天台宗解释一切经论,首先从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和判教相五个方专阐发一经的道理,使听众或读者明了经论的纲要,叫做五重玄义。“名玄义”是 妙法莲花经之经题,五宗来解说佛教的教义,“体玄义”是显述此经的思想本质。“宗玄义”是明述此之宗教理想,“用玄义”要 付北玄之社会效用。“教相玄义”即明了一代时教之一切经典的地位和特色。《法华经玄义》就是智者用五重玄义解释《法华经》题,揭示一经的要旨,这是天台宗释经的一种特别体裁。

  ⑵《法华经玄义》(二十卷),《法华玄义》是阐明《法华》一经的要旨,《法华文句》则是解释《法华经》二十八品文句的要义的。《法华文句》,从法华经二十八品之文句以四种立场治予 府解释的。然另一方面,从法华经之文句加以解释,所以表面上,为明白二十八品之前后生起关净及文章之起成转洁,自然以第一因缘为主。
  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用的是“四释法”,自是以后,他对一切经典的注疏,均以因缘、约教、本迹、观心之四种解释。下面略明“四释法”:
  ①四缘释:以四悉檀为因缘解说的缘起。
  ②约教释:以藏通别圆四教解释听法的机感。
  ③本亦释:依本地、垂迹二门解释法义。
  ④观心释,即静所吾所释摄为观心。把教观二者联系起来,以阐释经义,是天台宗独创的释经方法。


  ⑶《摩诃止观》(二十卷),《法华经玄义》是解释妙法莲花经经师的,业谈化意;《法华经文句》是用“四释法”解释经文,但事消文;而至《摩诃止观》,方谈行法。天台三大部中,《摩诃止观》一书,是智者大师禅观实践的总结。他一生所说的“止观”有四种:一者,“圆顿止观”:是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山说的圆顿妙观,明初心使观诸法实相,而不从诸种法根着眼,修四种之昧,即于道场,开佛知见,得无生忍。即现在所明的《摩诃止观》。二者,“渐次止观”:在南京百宫寺说,先则三皈五戒,从浅入深,由凡至圣,次第修习,如彼登梯,即今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通常称之为禅门修证,禅波罗蜜,次第禅门,从传教大师起即被称之为禅门谬证。三者,“一定止观”:随人根性修习,不拘一定,前后互用,能大能小,“如金钢宝,置之日中”即今之《六妙门》是也。所谓的六妙法门,是数息观、随息观、止、观、还、净之六种法门依此而示人,定止观修证方法之谛要。四者,名“小止观”,又名“童蒙止观”,是智者大师当时为他的兄陈铖说的,据说陈铖当时依照这部小止观的方法修习,对***,很有成效。这部小止观,乃《摩诃止观》的概要,全明止观的下手工夫,为天台宗指导初心学人修证入道最为切要的法门。
  《摩诃止观》(二十卷)是注述圆顿止观的。《摩诃止观》由十大章所构成,第一“大意”章,是十章的大要,并有五个项目,所以古来都称此为五略十广。五略是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此五门相当于全书的总论。其它九章是广说,相当于分论。第二章释名,第三体相,第四摄法,第五编圆的五章,乃为理解圆顿止观之本质而说,可说是资修圆顿止观之法,故该当高三五略中的第一发大心。第六方便,第七修证二章,该当于五略中的第二修大行。第八果报,第九起教,第十旨归之三章,即该当于第一大意章之三略的第三感大果,第四裂大网,第五归大处。这明示了圆顿止观的修行果报,乃其所起的教化能力,和归处于究顿。从第二章到第五章相当于全书的导论,都显谈的修习止观所应备的知识,第六方便章,把修习止观者平时用功应注意的事项综合为五类,每类各有五事,共有二十五种方便,它是在四种三昧进入实修十乘观法的准备。也是观行实践上内外各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二十五方便即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

  住何修行方法,即一.持戒清净;二.衣食具足;三.闲居静处;四息诸缘务;五.须善知识。这就是第一具五缘。

  其次对现前的环境,必排除我们所趋的五欲,所以一.呵色欲;二.呵声欲;三.呵香欲;四.呵味欲;五.呵触欲。此即是第二呵五欲。

  外在的恶条件我们要脱掉,而对我们内在的修行的妨害,亦必须除弃。这即是第三弃五盖:
  一.弃食欲盖;二.弃嗔恚盖;三.弃睡眠盖;四.弃掉悔盖;五.弃疑盖。
  盖是缠绵盖覆我们的心意,贪之昏暗不醒的意思。把内外的恶条件排掉了,还常不能如意地进修,这即说明必有不调之处。所需要调秘五事:一.调食;二.调眠;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这即是第四调五事。五事调和,进一步更积极而坚实地策进修行五法,于甚深法门发起好乐热意和勇猛精进的愿力。念,即认识不乱,正确判断的巧慧,而决定一心修行。也就是一欲二念三精进四巧慧五一事,有此五项和策励,才能真入求道的修行相界。

  第七正观章,是《摩诃止观》一书的重心所在,正依天台宗的观行方法的纲领,主要是止观十境和十乘观法。十乘观法依十境而一一的修证,故十乘观和十境合起来即百法成乘观。十乘观法,第一是观不思议境,以不思另而思另,以不能思议而思议谛观一念三千之妙观。此一念三千之观不思议境,是修证圆顿止观的要旨。第二真正发菩提心,是振起广大的慈悲心,痛切地发弘誓愿。这样的弘愿紧张于心,对一念三千的修悟反而不能成就。经过反复的反省,才发起第三的善巧安心观,乃把止与观之心、善巧的安住於法界。安心的方法,有种种的有效的而适宜的工夫,若努力地在安心观上仍持一念三千也未见有进长,此时则应继修第四、第五、第六之破法遍,识通窍,道品调适的方法。以上第一观不思议境一法为修证的文体,第二真正发菩提心乃至第六道品调适,为入理之常规。第七对治助开一法,是克服除去阻碍的诸条件,以助长内观的修证。第八知位次,对自己修证的界限有正确的判断,而不懈地努力实践,已知自己的位次,对顺逆之缘天幼于心,则是第九能安思。顺逆二缘是障道之法,所以要安思地反省和不息的努力。不信住于相修方法,更精进地进入真实的证悟,至此境地位应自蹴法爱和惰心,必从相似位而进入如来之真因位,则是第十离次爱。

  十乘观法,是初心学人以观心为主而统一日常之行为,不实现高洁的人格和圆满的证悟而组织的。智者大师在说完正观十境的第七门观诸见境时,因一复九句期满,就停止了讲说,因此正观章的十境只说了七门,第八主观上慢境,第九观二乘境,第十观菩萨境这三门都来不及详细说明。全书八至章至境有去没有进,这是一大缺憾。不过末后三章之纲领,在第一章内略示大概,所以荆溪大师说:“其文虽缺,其义已足。”

  对天台三大部,唐荆溪湛然大师对之一一作了注释,即《法华玄义释箴》、《法华文句记》和《止观辅行解弘诀》。此三释为湛然大师中兴天台宗力作,他还撰有《圆顿止观七念》,择要序说,易于颂会,堪为初学入门的指南。本宗的主要典籍,除了智者大师的三大部、五小部以外,章安灌顶的《八较大意》荆溪湛然的《好怒心要》,谛观大师《天台四教仪》,藕益大师的《教观纲宗》皆为入门要籍。


{返回 天台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宗的思想大义
下一篇:天台宗与《妙法莲华经》
 天台宗与《妙法莲华经》
 天台宗 贰、天台宗的经论依据
 天台宗(王新)
 天台宗是怎样创立的
 天台宗概述
 天台宗 伍、天台宗的修持方法
 续藏经天台宗著作书目
 天台宗思想大纲(杜保瑞)
 天台宗 肆、天台宗的思想大义
 天台宗大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看净宗大德的《无量寿经讲记》,算不算听经?[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佛法要我们自转命运、自转风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贝诺法王2006年于高雄中心开示皈依[栏目:贝诺法王]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正勤篇[栏目:证严法师]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四章﹕谨 Chapter Four: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福报的由来 十九、怎样才能得眷属[栏目:福报的由来]
 佛教团结 五大合作(会光法师)[栏目: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相应29经 恐怖的仇恨已平息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三报论[栏目:慧远大师]
 谈佛教公众形象的思想内涵[栏目:荆三隆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