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陈那与新因明学说(阿旺旦增)
 
{返回 因明学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21
陈那与新因明学说

  阿旺旦增

  印度因明分为两大部分,即古因明和新因明。世亲以前的因明都属于古因明,包括相传由足目所著、正理派的主要经典《正里经》、佛教小乘论师所作的《方便心论》、无著的《瑜伽师地论》、被称为世亲所著的《如实论》、《论轨》、《论心》等。陈那是新因明的创始人,在印度逻辑学方面成就最大的一个学者,被称为印度逻辑之父。关于陈那的生平在西藏著名史学家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里说,陈那生于南印度邻近建志地方的僧咯帕尕达(约公元400年—480年),属婆罗门种姓,早年从小乘犊子部教师象授出家,但后来他对犊子部关于补特迦罗(人我)的教义产生疑惑,因为犊子部认为补特迦罗与五蕴的关系是不即不离,即既与五蕴不完全相同,又并非与五蕴相异,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所以犊子部称补特迦罗为“不可说”。犊子部的这一主张,就是在事实上承认补特迦罗是实有的,是轮回转世的主体。于是陈那向老师受乞求教诫,大概象授的解答未能使陈那释疑,于是陈那又通过自身的观察来寻求答案。他白天打开所有的窗子,夜晚在四方点灯,赤身裸体,双目眨动,看遍内外,却不见补特迦罗的影子。老师问他为何如此修行,他说,我理解迟钝、智慧低劣,老师说的补特迦罗是什么我没看到,怕是被什么障碍遮蔽住了,所以这样内外观察。陈那的这番回答暗含着对老师的破斥,故象授以其违自教而将他逐出宗门。陈那本想据理反驳,但又怕违背礼义,只得叩辞。后来陈那改从世亲受业,学习了大小乘所有经典和因明。他后来能背诵五百部经典。

  陈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南印度欧芝匹夏的树林深处的山崖洞窟里度过。并于此作《因明正理门论》等多部因明论著。这期间那烂陀寺还发生与外道的大争论,能言善辩的婆罗门哲学家苏突罗擦耶来挑战,那烂陀寺的僧众受到严重的理论威胁,因而召请陈那前来相助。陈那果然不负众望,三次击败苏突罗擦耶,并逐一驳斥外道的诸种难诘,使之归服。他在此地给僧众讲了许多经,还写了许多关于唯识和辩论的小论,并完成了以《正理门论》为理论主干、汇集自己以前所撰的关于知识论和逻辑的诸种散论加以扩充而成的皇皇巨著《集量论》,这是印度逻辑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一件大事。

  《集量论》是陈那因明论著中的一部总汇性的著作,陈那云:“自所著《正理门论》等诸部论中,集诸散说汇一处,造此《集量论》”。现今仅有藏译本存世,西藏学者尊之为“量经”。印度、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学者近代以来又从藏译本译出过一些片段,并作了一定的研究。法尊法师于1981年从藏译本编译出《集量论略解》,这是国内第一个汉译的全本。此论共分六品:现量品、为自比量品、为他比量品、观喻似喻品、观遮诠品、观过类品。以下按《集量论》中各品的排列顺序作一概括的介绍和评析。

  第一品为现量品。“量”,指知识来源,认识形式以及判定知识真伪的标准。现量即感觉。量唯二种,即现量和比量,因为认识的对象只有自相和共相两种,现量以自相为对象,比量以共相为对象。现量包括真现量、似现量,真现量必须“离名种等结合之分别”,即完全排除概念的作用。真现量共分四种:根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似现量有七种,前六种加入了概念的作用,第七虽未加入概念,但不是实在的感觉,如眼睛因有翳膜而观察错误。最后解释“量果”,陈那依据所量、能量、量果三种划分,论证存在着相分、见分、自证分的三分说。这是陈那对佛教认识论的重要发展,在哲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品为自比量品。比量即推理,就是根据具足三相之因去推理所立宗义。三相即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三个方面。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具备,就是正因,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面,便是似因。因属于能比支。所比支是宗即论题。宗有法与法,须要为辩论中的立论者和论敌双方共同认许,但他们都不是立论者所要的东西。以论题的宾词所说明和限制的主词,才是所立。最后明确指出宗与因、所比与能比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因明推理的本质以及陈那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品为他比量。首先概括说明:在为自比量的基础上,为使他人能够理解立论者所推知的道理,而说出具足三相的因,叫作为他比量,即把在思维中所进行的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进一步辨析所立与能立,即宗与因。立宗要随自意乐,立敌不共许;似因,似喻不是所立对象,所立之宗要不违背现量、比量、自教和世间共许的道理在解说能立时,陈那详细阐述了“九句因”。这是因明推论的重要贡献。大大促进了印度逻辑学向演绎推理的方向发展。

  第四品为观喻似喻品。集中说明了喻在认证形式中的作用。首先指出,因支形式上仅能表现出第一相:遍是宗法性,其余二相需要以喻的形式表示。因此,喻在本质上属于因的一部分。正理派所主张的宗、因、喻、合、结为五支作法,陈那认为其中的和、结二支是多余的,应予废除。喻应属于因的一部分。陈那把因明认证形式的这种改造在印度逻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后剖析各种似喻。

  第五品为观遮诠品。论述声量和比喻量都应当包括在比量范围,没有独立的必要。然后剖析声的本质,认为语言是由假设而立的,没有真实义。指出:声由遣他门而显自义,即语言是通过排除其他性质来表达对象自身的性质。在这里陈那提出了因明的概念论中最有特色的“遮诠”说,每一概念是通过否定一方承认另一方的方法形成的。

  第六品观过类品。集中探讨对于正确的推论,所提出的各种错误驳论。这里共列举十四种相似过失与《正理门论》相同。本品内容是在正理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尚未加以根本改造。

  陈那一生的著述甚多,但梵文原本已佚。幸在西藏大藏经的“丹珠尔”里,保存着陈那的因明著作六种,即《集量论》、《集量论释》、《观所缘论》、《观所缘论释》、《观三时》、《因轮抉择》。在这些著作中,最重要的是陈那的代表作《集量论》。另外仅存汉泽本的《正理门论》也是陈那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中全面阐述了陈那早期以认证和反破为核心的逻辑思想,在这里,获取知识的方法即现量与比量只是作为立量的必要条件加以阐述的。总之,陈那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的功绩在于创立了新因明的逻辑系统。包括法称及弟子们在陈那所创立的新因明体系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因明逻辑体系。

  参考书目
  多吉杰博选编:《古印度因明学选编》(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
  工珠·元丹嘉措:《知识总汇》(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年。
  打热纳塔: 《印度佛教史》(藏文),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
  康嘎·次成格桑:《印度佛教思想史》(藏文),日藏佛教文化丛书,1990年。
  康嘎·次成格桑:《印度伦理·认识论史》(藏文),日藏佛教文化丛书,2004年。
  陈那造,法尊译: 《集量论略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姚南强:《因明学说史纲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刘培育,崔清田,孙中原编: 《因明新探》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刘培育,周云之,董志铁编:《因明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
  沈剑英:《因明学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佛教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年。


{返回 因明学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藏传因明的特征和发展现状(祁顺来)
下一篇:论因明的同、异品(郑伟宏)
 那先比丘经 3 象王转生人道
 法句经 解说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七)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四四)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三)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22.说智见清净品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五九)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五六)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祝贺印顺大和尚荣获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佛学博士学位[栏目:深圳弘法寺·印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