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乐集》讲记 第四集
慈法法师
{返回 安乐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1

《安乐集》讲记

第四集

第四、次辩诸经宗旨不同者: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若依《大集经》,陀罗尼为宗。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若论所观,不过依正二报,如下依诸观所辨。
    若依《观佛三昧经》(卷一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问曰: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可知。何因一念之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使香美也?
    答曰: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能不可思议也,何者?如《华严经》(晋译卷五九意)云:「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又彼《经》(晋译华严经卷九意)云:「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见是人。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所诣处,无能遮障也。何故能尔?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这段文字提示我们诸经宗旨不同,依《观经》来辨识诸佛回施念佛三昧的殊胜功德,辨识净土法门的殊胜功德,归结到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王。举了很多例子,文字比较浅显。比如“伊兰林唯臭无香”,但是旃檀树的生长能令其“普皆香美”。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呢?念佛三昧的功德能使一切众生的烦恼心智得以迅速改变。众生一心念佛,能见佛成佛。

这段文字我们要关注几点:“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持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为什么有如此威德呢?是诸佛圣功德名号能令有情心智净化,有如净水珠投入浊水,浊水不得不净。念佛则一切业障自然消除,如香熏染。这在经典上的例子是十分多的。实际也是让我们通过对比观察,对念佛法门生起决定的爱乐、实践,在菩提心中念佛,以成就无上菩提,逾越一切障碍。

念佛法门是千经万论所共宣。这段文字所择录的部分也是欲令大家对《观无量寿经》所指的念佛三昧生起实践的欲乐、愿望。要是我们对法没有爱乐和向往,是很难实践它的。所以通过第四料简辨识诸经宗旨不同,来畅明《观无量寿经》的依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宗旨的教言,令我们生起正信。

第七、略明三身三土义。

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极乐之国是何土?
答曰:现在弥陀是报佛,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然古旧相传,皆云阿弥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为大失也。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卷下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彼《经》(大乘同性经卷下意)云:「阿弥陀如来、莲花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诸如来,清净佛刹,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皆是报身佛也。何者如来化身?由如今日踊步如来、魔恐怖如来,如是等一切如来,秽浊世中,如现成佛者、当成佛者,从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如是化事,皆是化身佛也。何者如来法身?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形、无现、无著,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生无灭,是名真法身义也。」

问曰:如来报身常住,云何《观音授记经》(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观世音菩萨次补佛处」也?
答曰:此是报身示现隐没相,非灭度也。彼《经》(意)云:「阿弥陀佛入涅槃后,复有深厚善根众生,还见如故。」即其证也。
又《宝性论》(卷四意)云:「报身有五种相:说法及可见,诸业不休息,及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即其证也。

问曰:释迦如来报身报土在何方也?
答曰:《涅槃经》(北本卷二四、南本卷二二意)云:「西方去此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所有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无有异。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来在此娑婆国土。但非我出此土,一切如来亦复如是。」即其证也。

问曰:《鼓音经》(意)云:「阿弥陀佛有父母。」明知非是报佛报土也?
答曰:子但闻名,不究寻经旨,致此疑。可谓错之毫毛,失之千里。然阿弥陀佛亦具三身,极乐出现者,即是报身。今言有父母者,是秽土中示现化身父母也。亦如释迦如来,净土中成其报佛;应来此方,示有父母,成其化佛,阿弥陀佛,亦复如是。
又如《鼓音声经》(意)云:「尔时阿弥陀佛与声闻众俱,国号『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阿弥陀佛父,是转轮圣王,王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魔王名无胜,佛子名月明,提婆达多名寂意,给侍弟子名无垢称。」又上来所引,并是化身之相。若是净土,岂有轮王及城女人等也?此即文义炳然,何待分别?皆不善寻究,致使迷名生执也。

这一段文字是我们学习净土必须关注也必须了解的一个大问题!这一段文字要是辨识不清楚,在念佛法门中欲得其利是很难的。因为现时许多传法的善知识宣扬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应化土,报化之争是千百年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道绰禅师引据经典来证实阿弥陀佛国土是庄严报土,非是所谓的化土。古来以久就有这个争议。为什么这个地方辨识不清会丧失大利呢?因为我们应化身尚不可见。应化者,随顺众生需求示现种种影像、音声来作施教。若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亦是应化身,那么我们在过十万亿佛土之外的娑婆世界无见无闻,将昧失大利。浊土是应化身,这是一个决定说。“净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这是一个报德的差别问题。诸佛在因地建立种种大愿,行果圆满则有自己的报土,也即净土。净土决定是报德之所具、也是报身所具、也是自他二利受用之所具。此处是勿庸置疑的!

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化土的说教呢?包括藏传佛教许许多多的大善知识,包括汉地的许多法门的传播者都在这个地方作了决定说,即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乃至念佛所证因缘皆是应化所示现。由此而误导了许许多多尤其是专门行持念佛法门之人而丧失现前利益,所谓的别时意,误导有情,说现在念佛无有利益,只作未来成佛的远因。这样就会误导有情,于现前了义之教、圆满圆顿之教、横断生死的法门不能抉择,疑惑、彷徨,于念佛法门不能得现前、现生之利益。当下起修之圣功德就昧失于别时意之中!这是争议比较大的。要是应化土,念诸佛甚深功德名号,不能现前脱离生死,只能作未来成佛之远因。令众生失去圆满报德的摄化。所以出离生死无由,横断生死无由!极圆极顿的净土法门就会在所谓的应化教中令众生不能抉择于此法。

这是古来以久的争议。此处我们看到道绰禅师不厌其烦的通过这段文字来提示我们。他的设问很简单,“秽土亦化身所居。净土亦化身所居者。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应观、应思、应察的问题。

下面把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通过经典来观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经云。”我们都知道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提出净土一法唯依佛教,唯依佛语,一切不了义教不可依从。佛所令遣必然遣,佛令行必然行,方是念佛之法。若依菩萨教言,非是念佛抉择。在这个法门中,依止经典不依止论。“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此处作一个决定的抉择!就是依经抉择。这样,在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甚深功德摩尼宝号时就会生起圆满的功德。于我们所修之法圆满无畏,没有缺憾。我们念佛就不会左右彷徨,再去觅寻有没有比净土法门更好更直接的法。这样就于法决定,心智安乐,于现生必能出生死苦海,于弥陀真正契合相应。何以故?弥陀报德平等回施故,彰显众生自性无碍故,依愿力普摄有情同得成就故。应化为方便之说,非是究竟之说,因而容易使人生起疑惑。

我们的主题是念佛,提示只是作为增益大家念佛信心的一个增上缘。


{返回 安乐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乐集》讲记 第五集
下一篇:《安乐集》讲记 第三集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一集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六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四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八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七集
 《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九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七十集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集
 《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七集
 《安乐集》讲记 第十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唐高僧传 题解[栏目:唐高僧传·白话文]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Big Red, Little Red and No-squeal[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皈依戒[栏目:达真堪布]
 致觉行者 七 仅凭希望是不可能达成的(它也是苦)[栏目:隆波田禅师]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栏目: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四)[栏目: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三一八 夹竹桃华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第七章 修证之道 第四节 如是道次第(2)[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人人做警察[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