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四节 戒经
 
{返回 佛教戒律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15

第四节  戒  经

  “戒经”。又名“戒本”、“戒心”,音译为“波罗提木叉经”(pratimoksasutra),是“律藏”的核心或根本。
  原来,佛陀成道,初转*轮,教导子弟僧众时,只是说一些道德性的偈颂,至多教导一些应为的事(应当学),并没有订定任何禁止性的戒条。
  但自从迦兰陀子须提那犯了非梵行(淫),才初次制定戒条。这种戒条的专有名词也叫“学处”(siksapada)。随着僧团人数越来越多,良莠不齐,在所难免;所犯的事也逐渐发生了。于是,佛陀“随犯随制”,戒条就一条条地增加了。到最后,比丘戒有二百余,比丘尼戒有三百余条之多(各部律的条数有出入)。按佛陀在世时已有的“布萨”制度,僧团每隔半个月举行一次进修性质的集会(布萨)。在集会时把一些重要的戒条集中起来,加以诵读,其作用无非是强化僧众日常对戒条的遵行。这种在布萨时诵读的戒条,可能很早就制作了文字的本子。这些本子就是“戒本”或“戒经”,即“波罗提木叉经”。
  汉文现存的“戒经”不少。有些是直接从梵文本译出的,也有些是从“广律”中摘录出来的。因为“戒经”的规范对象为出家人,故又有“比丘戒本”与“比丘尼戒本”的分别。
  
  一、比丘戒本
  现存的共有六类十三本:
  1.说一切有部戒本
  如上节所述,说一切有部的“广律”的二种:《十诵律》及《根有律》,其戒本亦有所差别。现存有七本:
  (1)《十诵比丘小罗提木叉戒本》。题为“鸠摩罗什译”,但所收的“众学法”数目一一三条,与《十诵律》不同,可能当初翻译所根据的本子不同所致(16)。
  (2)敦煌新出的汉译戒本。为日人矢吹庆辉的《鸣沙余韵》所收录,经推定属于《十诵事》系统的古戒本。
  (3)龟兹发现的梵文戒本。略有残缺。经比对与《十诵律》一致(17)。
  (4)《弥沙塞五分戒本》。这是题目错写的戒本。据此戒本末附记,乃知此实为《十诵比丘戒本》(18)。
  (5)《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唐义净译。收“众学法”九九条,共二四九戒(19)。
  (6)西藏译《波罗提木叉经》(so-sor-thar-pahi mdo)。其内容与上引汉文《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相合(只有“众学法”为一O八条)。
  (7)梵文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波罗提木叉经》(Mulasarvas-tivada pratimoksasutra),在尼泊尔发现,共内容与上述藏译本全同(20)。
  2.法藏部戒本
  即昙无德部《四分律》系统的戒本,汉译的现有二本:
  (1)《四分律比丘戒本》,实为唐代律师怀素从“广律”摘录出来的(21),共二五O戒条。
  (2)《四分律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亦为二五O戒条,但其内容与四分律大有出入,据《出三藏记集》所载,此戒经应是先于“广律”而译出的(22)。
  3.大众部戒本
  只有汉译一本戒经《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东晋天竺僧人佛陀跋陀罗译者,共收二一八戒条(23)。
  4.化地部戒本
  未有戒本。而题为《弥沙塞五分戒本》,却是十诵戒本的误写(详见前述)。
  5.饮光部戒本
  此部没有“广律”之流传,却有一部汉译的戒经。即《解脱戒经》,北(元)魏的瞿昙般若流支所译,凡二四六条戒文(24)。
  6.铜鍱部戒本
  即铜鍱部的《比丘波罗提木叉》,是从“广律”中摘录出来的戒条,共二二七条。锡兰、缅甸、泰国均有译本。近世且于中亚发现梵文本(25)。
  
  二、比丘尼戒本
  现存的共有五类八本:
  1.说一切有部龙丘尼戒本
  现存四本:
  (1)《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为南朝的宋代法颖集出。藏中将“法颖”误为“法显”(26)。
  (2)敦煌写本《比丘尼戒本》,经日本人平川彰断定为《十诵》系统的比丘尼戒本(27)。
  (3)《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唐义净译(28)。
  (4)西藏译《比丘尼波罗提木叉经》。
  2.法藏部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与《四分律比丘戒本》一样,是唐代怀素自《四分律》中摘录出的(29)。
  3.大众部戒本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东晋法显共觉贤译。据印顺考证,有十三条戒条是流传中被后人增入的(30)。
  4.化地部戒本
  《五分比丘尼戒本》。南朝梁代明徽所集(31)。
  5.铜鍱部戒本
  《比丘尼波罗提木叉》,同《比丘波罗提木叉》一样,乃自“广律”中摘录出来的,但戒条有三百十一条(32)。


{返回 佛教戒律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五节 僧团内规——犍度
下一篇: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三节 广律
 佛教戒律学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第六节 明
 佛教戒律学 第十章 佛教戒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制教”有关理论..
 佛教戒律学 第十三章 戒行论 第五节 如何振兴重律守戒之风?
 佛教戒律学 目录
 佛教戒律学 第六章 戒律的罪与罚 第四节 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忏悔..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一节 法源概说
 佛教戒律学 第十二章 规范会通论 第三节 儒家道德与佛教规范的会通..
 佛教戒律学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第一节 历代法律规范宗教..
 佛教戒律学 第六章 戒律的罪与罚 第三节 处罚论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三节 广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六、密教观音的多种形象[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