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五节 僧团内规——犍度
 
{返回 佛教戒律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65

第五节  僧团内规——犍度

  犍度(Khandha)所规定的无非是僧团内部的制度及有关个人生活(威仪)上一些小节事项,便站在研究观点,这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主题。
  中国传统的律师,通常把“毗尼”(戒律)分为二大类:“止持”与“作持”。前者指的是“禁止性质”的规范,如淫、盗、杀、妄语等禁戒,比丘应遵守的约为二百五十条,比丘尼约三百四十八条(依《四分律》之数,其他广律稍有出入的)。后者指的就是“犍度”,属于“应作为性质”的规范。例如,僧团如何夏安居,如何会议(布萨),如何入理犯戒事件,如何处理内部纠纷等,乃至僧人一切团体生活细节,无不规定周详。
  不过,“作持”部分的规范,在不同部律中,不一定称为“犍度”。但对参各部律的内容,在主要的项目上还是差不多的。因而,印顺法师认为。所有的部派律(广律、戒经)中之“犍度”或相当的内容,有个共同的来源,那就是“摩得勒伽”(33)。
  印顺认为,现收辑在大正藏二十三册的《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一向被误为“律论”,实是《十诵律》部分“犍度”的别译本。但因其译得不完全,与《十诵律》对勘结果,发现真正属于“摩得勒伽”的只有小部分。而收辑在大正藏二十四册的八卷《毗尼母经》,其中前六卷却是真正的“毗尼摩得勒伽”。又《僧祇律》的“杂诵跋渠法”、“威仪法”都是同出于一个母体的“毗尼摩得勒伽”(Vinaya-Matika),汉译的“摩得勒伽”只有这几本而已。
  总之,印顺认为,律的摩得勒伽,本是僧伽(团)内部实行的法制与习惯。在各部“广律”、“戒经”中常提到的“法随顺法偈”的话,指的也就是“摩得勒伽”。这种“摩得勒伽”原为附随在戒经(波罗提木叉)的形态,采“偈颂”文体,慢慢才演变成为独立成篇的“犍度”。但例外的是,大众部的《僧祇律》,一般保持了原始“摩得勒伽”的形态,非如其他上座部律那样,发展为各自独立的“犍度”(34)。《毗尼母经》卷四说:“比丘经、比丘尼经、一切犍度、摩得勒伽、毗尼增一,此五种总为毗尼藏”,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律藏”结构的说明。
  以下各项,分述“犍度”篇在各部“广律”的结构(35)。
  
  一、十诵律
  《十译律》最大特色是把大部分的“犍度”插在“比丘律”与“比丘尼律”的中间,此与其他了座部律不同,却与大众部的“僧祇律”接近。又十诵的“犍度”篇很多细节部分已遗失。
  其为“犍度”者,有三部分(诵)
  “七法”(第四诵)
  1.受具足戒法
  2.布萨法
  3.自恣法
  4.安居法
  5.皮革法
  6.医药法
  7.衣法
  “八法”(第五诵)
  1.迦絺那衣法(安居终了,限一个月内举行一项仪式,自此在衣食方面受优待)
  2.俱舍弥法(比丘之间止息诤执的规定)
  3.瞻波法(正当羯磨的程序)
  4.波荼卢伽法(又称黄赤事。波荼、卢伽是二比丘、喜诤斗,乃立止息规定。与《铜鍱律》的“羯磨犍度”相当。)
  5.僧残悔法(僧残是次重罪名,详见下章)
  6.遮法
  7.卧具法
  8.诤事法
  “杂诵”(第六诵)
  1.调达事(乃提婆达多的另译,他曾领导叛佛之事)
  2.杂法

  二、四分律
  《四分律》是现存律典中保存得最完整的,可比美南传律藏(铜鍱律)。此律的“犍度”彷就用“犍度”的名称,与上述《十诵律》不同。而且犍度篇目清楚明确,列在“尼戒法”之后,篇幅占了全律典几近一半的卷数。兹分列其结构如下:
  1.受戒犍度
  2.说戒犍度
  3.安居犍度
  4.自恣犍度
  5.皮革犍度
  6.衣犍度
  7.药特度
  8.迦絺那衣犍度
  9.拘睒弥犍义(因拘睒弥的比丘相诤,形成团体分裂,佛劝告他们和好之事,而制订之规范)
  10.瞻波犍度
  11.诃责犍度(即羯磨犍度)
  12.人犍度(即别住规范)
  13.覆藏犍度(与铜鍱律的“集犍度”相当)
  14.遮犍度
  15.破僧犍度
  16.灭诤犍度
  17.比丘尼犍度
  18.法犍度
  19.房舍犍度
  20.杂犍度
  21.集法毗尼五百人(即王舍城结集之事)
  22.七百集法毗尼(即第二结集)

  三、铜鍱律
  《铜鍱律》的“犍度篇”分为“大品”与“小品”,共二十二犍度,比《四分律》多了二目。
  “大品”  
  1.大犍度(分十诵,为佛传、得与不得具足戒的戒定)
  2.布萨犍度
  3.入雨安居犍度(每年夏天作三个月的安居,为适应雨季)
  4.自恣犍度(安居终了,同住的比丘互相忠告忏悔的仪式)
  5.皮革犍度(比丘生活中,关于皮制用具的规定)
  6.药犍度
  7.迦絺那衣犍度
  8.衣犍度
  9.瞻波犍度(释如前)
  10.拘睒弥犍度(释如前)
  “小品”
  1.羯磨犍度
  2.别住犍度(犯僧残罪者别住的规范)
  3.集犍度(对犯僧残罪的处罚方法)
  4.灭诤犍度(止息内部诤斗的规范)
  5.杂事犍度
  6.卧坐具犍度(精舍设立、床具、共有财物管理方法等)
  7.破僧犍度(述述提婆达多破僧(集体叛教)之事,破僧与和合僧之罪福问题)
  8.仪法犍度(生活细节,如客比丘、旧比丘远行、乞食、厕所等五十五事)
  9.遮说戒犍度
  10.比丘尼犍度(女众出家的缘起及特殊规定)
  11.五百犍度(即王舍城“五百结集”的故事)
  12.七百犍度(即佛灭百年时的第二次结集的故事)
 
  四  五分律
  《五分律》与《四分律》、《铜鍱律》同为“分别说一切有部”系统的律典,故三者较接近。但在“犍度”篇却稍有分别。如《五分律》称为“法”,共二十一法,与其他二者称“犍度”不同,其他文字及事缘上亦稍有差别。又“犍度”篇在《五分律》占了三分,篇幅很多的。
  1.受戒法
  2.布萨法
  3.安居法
  4.自恣法
  5.衣法
  6.皮革法
  7.药法
  8.食法
  9.迦絺那衣法
  10.灭诤法
  11.羯磨法
  12.破僧法
  13.卧具法
  14.杂法
  15.威仪法
  16.遮布萨法(与铜鍱律的“遮说戒犍度”相当)
  17.别住法
  18.调伏法(是五分律最特殊者,乃叛决实例性质)(36)
  19.比丘尼法
  20.五百集法
  21.七百集法
  
  五、根有律
  “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藏,如第二节五项所述,原有汉译及藏译二支。比对西藏现存的这部“广律”,唐义净所译的“犍度”篇,有很多缺译的。
  如第三节五项表列的,从“出家事”到“杂事”八篇,均为犍度。而西藏律这犍度却是十七篇的。如把汉、藏文本与《铜鍱律》比对,更可看出汉文本有繁简不一的地方。此问题印顺参老日人平川彰氏的研究,并加上已见,颇周详(37)。

  六、摩诃僧祇律
  大众部的“僧祇律”的结构与上述诸部“上座部”的广律,本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表现在“犍度”篇,更可清楚看出其特色。
  首先在名称上的不同。相当于《铜鍱律》或《四分律》的“犍度”内容者,在《僧祇律》就是二十三卷至四十五卷的“杂诵跋渠法”及“威仪法”。“杂诵”涵有十上“跋渠”,“威仪法”有七“跋渠”。所谓“跋渠”(Varga),又译为“伐伽”,“部”、“品”之意。
  依印顺法师的看法,此“广律”的“杂诵跋渠”及“威仪法”,就是大众部所传的古“摩得勒佃”(38)。但维也纲学者E·Frauwallner认为,古老的“犍度篇”原是一个构思庞大而完整的艺术性作品,各部律依此作品,而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虽有不同,但总是大同小异。而大众部律的原始创作(或集成)者则依据该:“作品”,作系统性的安排;即把这部“作品”打散,除去其文学艺术格调,撷其构成的“材料”另作系统性的安排,于是成了现在“杂诵跋渠”及“威仪法”的样子(39)。
  以上所述,就是现存六部“广律”中的“犍度”之来源、性质与大概内容。它虽是僧团内部的细节性规范,但其效用不可小视,也是学术上极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何以言之?
  一个宗教能永久传下去,即所谓“正法久住”,同其教义固有关,但落实到弘法的团体上,有永远传承弘扬其教义的人,才是真实的关键。这便是团体的持久性问题。佛教僧伽团体是怎样维持的?只有研究其“犍度”,方能了解其真正的原因。这种道理,也适于中国儒家学说的生命力。真正落实到中国人的每一生活细节上的“礼”,才是最关键的;而追溯这关键,必然要从“三礼”作研究基础。同样的,佛教传到中国,唐代以后实际成了禅宗独兴的局面,论者大抵咸认,这是同禅宗建立了民间的业林制度有关的;而“丛林”得以传诸一千多年,被现这“烦琐”的禅林“清规”实在是效用极大的。而“清规”绝大部分内容的性质,就要当于各部“广律”中的犍度。


{返回 佛教戒律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六节 大乘戒律与禅门清规
下一篇: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四节 戒经
 佛教戒律学 第二章 佛教戒律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部派大乘的戒律..
 佛教戒律学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第二节 东汉——南北朝..
 佛教戒律学 第十章 佛教戒律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律宗“四科”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三节 广律
 佛教戒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目的论
 佛教戒律学 第六章 戒律的罪与罚 第一节 戒律的罪与罚之特色
 佛教戒律学 第十二章 规范会通论 第二节 从现代法学看戒律
 佛教戒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范畴论
 佛教戒律学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第一节 法源概说
 佛教戒律学 目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依止恶知识的过患是什么?[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第二十 静虑品[栏目:增支部一集]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B 十、世记经·战斗品[栏目:界定法师]
 现在的社会比较乱,人心很坏,请问人是不是都应该有个戒律?做人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准则?[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厚道者路宽[栏目:星云法师]
 摩邓女经(白话文参考)[栏目:白话佛经]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一讲:特留章[栏目:纯祥法师]
 以《易》解《华严经》——李通玄对《华严经》的新诠释(邱高兴)[栏目:华严文集]
 七佛传法偈(五)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栏目:超然法师]
 禅宗如何传法[栏目:贾题韬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