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入“经”藏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5

  深入“经”藏

  白云禅师著述

  学佛行者,当学佛之法,如法之行。

  譬如:各家各宗,皆具经之依典,论之参考;所谓依法不依人,即使是世亲、龙树、马鸣等菩萨,所造之论,是依经典而提出心得报告,并不能代表佛说之法。

  吾人同样是学佛,学佛陀之法,当依经藏为“法”的依皈;切记、学佛不是学人,更不是学人法。

  譬如:学习律法,当以律部而为依皈,方能确知佛陀制戒;无论戒的任何方式,其体为何?其用为何?其相为何?其境为何?也就是说:制戒的宗旨,用意,精神,以至缘起等相关的问题;尤其,不可凭自我意识而揣测,或者,依后人的知见而认定为佛的本意。

  三皈中说:

  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不过,必须知道,经文不能从“字”义而解,必须了知“法”之所在;知“法”不是探究即能发现,必须有正知正见,如实行证的善知识开导与释疑,才不至沦于瞎摸的流弊。

  总之,经是依典,论供参考;吾人远佛时遥,知识难求,最好的修学方法是:

  多看、看原典,看不同的注解。

  多听、听讲解,听不同的讲解。

  多问、问所疑,问不同的善德。

  依三多之法,搜集许多的资料,然后作比较而行选择;就这样,不断的搜集资料,不断的比较,不断的选择;久而久之,可以从一个吸收者而成为消化者;终究,不仅只是一个拥有者,而且,可以成为一个灵活的运用者。

  皈依法,如入宝山,不仅要发掘宝藏;而且,必须使其发挥实际的效益,圆成其珍宝的利乐功德。要不:

  何以称之谓、深入经藏,而能达到智慧如海的饶益性!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贴心话
下一篇:圆觉境界
 大般若经要解——毕竟净义
 身份、立场、观念
 大般若经要解——不可得义
 禅林釆风录
 金刚萨埵上师
 讨债
 计量理论
 空的认识
 大般若经要解——六波罗蜜
 独处随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八届:学习仪轨的意义(明海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打坐以来,一直没有入定的感觉。妄念较少了,处于观照中,偶尔...[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在尸陀林中修行的功德[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体验生命之无常[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五百罗汉 349、罗余习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陀的教育 八 念佛要生死心切[栏目:金明法师]
 佛法到底是心法呢?还是以拜佛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为前提?[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佛教社会慈善面临哪些困境?[栏目:刘元春教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思想与文字[栏目:慈航法师]
 法会胜功德 善愿皆成就 (上)[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