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明心
依昱
生命中有太多的失意与懊恼,有太多的忧伤与愁思;如果我们能洞浊先机,事先知道这些不愉快情绪即将生起,我们是否能减少一些生命中不如意的事呢?
尝言:“星星知我心!无语问苍天!”从小到大,从早到晚,我们一睁开眼睛,脑筋里不断地想事情,念头一个接一个,闭上眼睛。也不肯好好休息,心事一椿又一椿,好像一幕一幕的电影,永远也演不完,又好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没有一分一秒停止。这个杂念不断、 心事不止的“心”,就是“妄心”,也是“分别心”。分别人我是非,分别贫富贵贱,分别美丑好坏,分别甜酸苦辣,分别……,生命中就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分别与计较,所以心有千千结、三千烦恼丝纠缠不清。
当我们知道这些烦恼的本质与来源时,若能欣然接受,与烦恼谈心,接纳它为知已,了解烦恼的真相,为它解决难题,再多的“烦恼”也骚扰不到你。
“登泰山而小天下”,从太空看地球,只是浩瀚无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我们在思想行为上,若能时时向远处看,向高处行;事事为大局著想,不计较个人得失,“上窥青天,下潜黄泉”,使身心达到至清、至净、至悟之境,能如此,对于周遭多变的人事,现实功利的世间,自然能纵放自如,自在无碍。不管处在什么境界,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百分之百的专心一致。要明心见性,要进入念佛三昧,印证无生法忍,都是“法尔自然”之事!
有一个美好的故事说:
有位年轻人搬到一个新城市,他担心与左邻右舍不合,他烦恼那个在社区的生活水准是否太低,于是他走进一家在当地居住了四十年的文具店的老板家中。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满头的银发却掩盖不住他健朗的神情与豪放的个性。他问:“年轻人,有什么我能帮助你的吗?”
年轻人皱著眉头说:“我刚来此地,我担心自己会与众不合,我不知道此地的风俗人情如何,可否请你告诉我这里的人好不好?”老先生反问年轻人:“那你以前住过的城镇又如何呢?那里的人好不好?”
“他们坏透了,都是说我的坏话,批评我这也不对,那也不是,因为他们处处与我为难,排斥我,所以我也住不下去,想换个地方,换个环境,重获新生。”年轻人很愤怒,充满了不平与怨恨的口气说着。
老先生意味深长地注视着年轻人,缓缓地说道:“那你要失望了,我们这里的人经你们那边的人更坏!”
年轻人很意外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一脸愁容地推开门走了。过了不久,又有人推门进来,老先生上前招呼,是个满身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清理完沾在鞋跟上的尘土后,才踏进店中擦得很干净的地板。他买了几样文具,也不还价,付完钱,转身就要走。老先生叫住他:“这位先生,我从未看过你,请问你是新搬来的住户吗?”“是的,我是今天才搬进这个社区,因为公司在这附近成立了一家分公司,由我负责,所所以才全家搬了过来。哦!对了,可否请问老先生,这里的风俗人情如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要跟邻居如何配合,我好回去告诉我的家人。”老先生问:“那你以前住过的城镇如何?他们对你怎么样,生活上给你很多限制吗?”“我们生活得快乐极了,他们对我很好,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关照,好像一家人,我真怀念他们,要不是调职的关系,我还真舍不得离开那些热心助人的旧邻居。”中年人流露出诚挚与关注的神情。老先生笑了!很慈祥地说:“那你不用担心这里会有太多的规矩限制,你大可放心地住下去,因为我们这里的人和你以前的旧邻居一样好,一样的热心助人。”
一样的城镇,一样的人事,在老先生的口中有了二种不同的答案。为什么给年轻人的回答和给中年人的答案不同呢?因为两者生命视野的不同,生活领域的差距,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也全然不同。一个是生龙活虎,处处以自己的为中心,自负、自大、自我意识很强的人,所以看什么都不顺眼, 不合意,以为别人在排斥他、嫉妒他,所以到处不受欢迎。
另外一位是经历了生命中很多磨练的中年人,他谦虚有礼、自尊自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敬老尊贤,珍惜短暂的人生,心存善念,内心自然涌现对众生的无限关怀,所以所到之处受人欢迎,到处广结善缘。
所以先别问人爱对我们好不好,应先问自己对人家好不好;心中有佛,有信仰,有广阔的心胸,处处行方便,人人相处和睦,就诸事顺利,吉祥如意!
我们若能时时自省,反观自照这一颗胡思乱想的妄心,很多让我们感到遗憾或后悔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因此,
《六祖坛经》云: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常听人们概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怀呢?只因为现代人一心一意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以五欲(财欲、色欲、名利欲、美食欲、贪睡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为生存意义,视功名宝贵、光耀门楣为一生的成就;不行善布施而妄求长寿;不脚踏实地而一昧攀缘逢迎,游走豪门富户而沾沾自喜。像这些世俗的知见、行为,只有让我们活得不快乐,活得很辛苦!因为一山比一山高,你就是耗尽山生命中的每一分精力,也不见和肾满足这一颗贪得无厌的凡夫心、世俗心。
“知心”就是让我们深刻地去了知这一颗一直向外寻求利禄的功名的心。它所带给我们的果实,可能是——
一、享受短暂的幸福美满人生,却禁不起时空的考验、或天人永隔、或离异分歧、或家庭革命、或子孙不肖等。
二、千万百计求得长寿,却不健康或、长年与药为伴、或贫贱度日、或事事不如意、不顺心、或妻儿不贤等。
三、虽有功名宝贵却无福消受、或遭横祸、或遭宵小暗算、或被朋友出卖、或妻离子散……等。
这种种痛苦、烦恼的人生际遇,多得不胜枚举,只要有一刻“不识本心”(不知心),它随时就会发生在你身上。
当我们知道这一颗“凡心”是有烦恼、有分别、有贪嗔、在残缺、有……等现象时,要尽快远离、赶紧舍弃。接着马上要去发掘那颗能让我们“无牵无挂”、“悠闲自在”、“清净安详”、“和乐欢愉”的“真心”,到底在哪里?
“明心”,就是让我们清清楚楚、确确实实地明白一颗带有众多烦恼、能造各种恶业的“妄心”,同时也是一颗“清净坦然”,“憬悟虚妄”、“无念”、“无相”、“行慈悲喜舍”的“真心”。
因此“瑜伽师地论”言:“一切种子的体性,虽是无始本有,而要由染,净二种现行缘法的薰习,才能引发为有漏、无漏的种子。”由此可知,“妄心”的有漏种子和“真心”的无漏种子都含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本性住种,习所成性”,会产生什么样的业果报应,端赖心境的薰习和各种助缘的影响来增益种子的成长。
所以“知心,明心”之后,就可以“转化心境”、“转少成优”、“转凡成圣”、因此星昙大师说:“心境如何转呢?一、明古训以省心,二、寡酒色以清心,三、祛私欲以养心,四、悟至理以明心。”
有对夫妇,辛辛苦苦地栽培儿子上大学,好不容易挨到儿子毕业可以开始赚钱贴补家用时,儿子却对母亲说,很想出国深造。这个难题让母亲伤透脑筋;他左思右想,一会儿担心儿子到了外国就不回来了,一会儿又烦恼若娶个洋媳妇语言不通,又想到儿子身子单薄,万一生病没人照顾,又怕他到了国外交到坏朋友,吸大麻误入歧途……等,足足想了三个多月,还没理出个头绪。只好找老伴商量,做父亲的一听儿子想出国留学,马上应声:“如!下午马上去办出国手续。”
做妈妈的看到老伴答应得这么干脆俐落,百思不解地说:“你难道不担心这以后的留学费用怎么应付,你不怕他将来住在外国不回来,不奉养你……我苦恼了一百多个日子,茶饭不思,夜不成眠,怎么你连想一下都不用,一秒钟就决定了。”“老伴!儿女自有儿女的命,一切随缘,你又何必自寻烦恼呢?何况你担心的事都是将来尚未发生的事,又何必杞人忧天呢?可别想得太多,会心想事成哦!像这种追求学问,积极充实生命内涵的事,应该当机立断。至于学费更不用担心,国外打工的机会很多,现在的年轻人,自费自学的例子不少,你就不用多操心了。看你烦恼那么多天,自头发都多了起来,心眼太多,会减短寿命哦!”
我们忧虑太多尚未到来的事,我们牢记着别人对我们的评语,忘不掉一名刺激的话,所以我们老是不开心,到那里都是心事重重。
生命是一种建设,不容丝毫无谓的浪费,不要在人我是非上耗掉太多的时间,精力、时常惦记着:“谁说我不对,谁看不起我,谁对我有成见……”虚掷珍贵光阴在无谓的争执计较上,而忘了经营心灵的空间,让它更宽广无涯。珍惜生命,不要珍惜泪水;检讨过错,不要回味悲痛。每一个大人物都曾经是个小角色,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历经无数次的失败,绝非侥幸!学佛、修行,就是要让“心”处在一个宁静觉醒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中,智慧、光明才得以发启、显地。
如何将妄念纷飞的心转化成宁静觉醒的心呢?
《大乘义章》和《摩诃止观》上提到下列几种方法:
一、对治的方法:用“不净观”来对治贪欲,用“慈悲观”来对治憎恨,观想众生受苦的现象,可以平息我们的怨恨心。一种病,单用一种法门来对治。
二、转治的方法:用单一法门对治不了时,可转用不同法门。例如,贪欲太重,光修“不净观”不够时,就再修“慈悲观”双重下药,就是所谓“病不转而药转”。
三、不转治:同样药方可治不同的病。例如“不净观”可平息贪欲,对于愚痴、憎恨等病也有效。即“病转而药不转”。
四、兼治:同时用二种法门对治二种病。例如有的人,不但贪欲重,而且嗔恨心也很强,就要同时兼用“不净观”和“慈悲观”。
五、具治:灵沾运用上述四衢方法,有时“对治”,有的“兼治”,对症下药即可,不拘药方。
六、第一义治:非“对治”,亦非“不转治”,运用缘起性空的“观心”法门,可对治一切无明烦恼。
关于“观心法门”在拙著《观心.开心》中有说明。《知心.明心》告诉你,当面对不喜欢的人时,如何却了解他、关怀他。面对你不喜欢的工作时,你如何去适应它,从中学习经验与发掘工作乐趣;面对你所讨厌的环境时,如何去克服它、改变它、影响它,为你所用。不要对自己说:“试试看!”或说:“我认为换个环境,换个工作,对我比较好。”这是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所以无法掌控环境。要常对自己说:“我可以完成它,我努力学习,全力以赴,我相信一定可以克服。”你就会事事如意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是两个齿轮一样,当他们彼此相契合的地方愈多,就滚动的愈密合,就愈能快速前旱。去掉太多烦恼的棱角之后,齿轮会更圆滑,滚动在人生的轨道上就愈顺利;互助、互勉、互相契合是“知心、明心“的润滑剂。浇树要浇在树根,修行就是要把杂念妄想的心修成“无念真心。”
“知心”就能断除妄念与分别心,发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而转,二六时中,动静一如。
“明心”是指“无执、无相、无我、无念”的“真心”。绝诸对待,没有大小、方圆、长短、是非、垢净、生灭、断常、来去等相。
“知”道凡夫“心”,放不下“功名利禄”,看不开“儿女情长”,勘不破“人生苦短”,忘不了“权势宝贵”。
“明”白这一颗藏污纳垢的黑暗“心”,才好修心养性,把一团漆黑的心,修成光明清净的心。
《知心.明心》是一本修心秘笈,这一股活水清流可以冲洗掉太多不愉快的心事与心结。所以古德说:
“若能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妄念一旦除,清净佛国土。”
最后虔诚祈求三宝慈光加被,祝福读者诸君法喜充满,吉祥如意!
一九九六年元月一日于佛光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