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共四加行
伟大的蒋贡恭珠仁波切说:“你先不要倾注全力于禅定止观的修习。首先,你要在你的心中,耕耘出一片能培养你的佛法的正品性的肥沃土地。”—耕耘这片肥沃土地的方法就是不共四加行。
金刚乘的特质决定了这么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法的传授与修习,必须经过合格上师对具信弟子的灌顶、口传注[1]和讲解三个步骤。四加行是大手印的前行法,虽然是基础之法,行者仍然应按规定,寻求合格上师,先求得《金刚萨埵》灌顶(四个加行中,只有《金刚萨埵》一个加行需要灌顶),再求上师给予整个四加行仪轨的口传和讲解,然后如理如法修习。
本书所载《大手印前行法—不共四加行》法本及讲解,只是为了让初学者先有个概念上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和整体的方法,以便于行者在寻求口传、灌顶和讲解后以及修习过程中不走或少走弯路。和任何书本一样,本书不能作为灌顶传法的凭据。请行者知悉和重视。
噶玛嘎举的《四加行》,由各位上师所传的法本在具体方法上会稍有差异,但在原则上是一样的,这并不影响传承的纯净。已经从自己的上师处获得灌顶、口传和讲解的行者,也许会发现本书所述与自己上师所授略有不同之处。请行者以自己上师的口传为准。无众生则一法不立,上师于弟子所作的针对性口传,是根据弟子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契机教授。弟子应对自己的上师有绝对的信心,千万不可因这些枝末的差异而生怀疑,认为这个上师好,那个上师不好。在这个问题上无意中获“谤法”之大过,实不应该。
从表面上看,四加行似乎都是在作一些外相、有形的工作,其实主要是在作内在心灵的修持,是在作转变心灵环境,使之从凡夫心转化成具有能够修持大手印的特质的心境。因此,在修四加行的过程中,不要只注意有相的工作而忽略了认识并转变心灵环境,否则便舍本逐末了。当我们的四个加行都做满十万遍时,如果心灵层次几乎还停留在粗重的凡夫习气之中,那么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和伤心的事情。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去作一次心灵的旅行,当他旅行到千里之外才发现自己没有带着心。不过,这不等于就没有指望了,因为我们不必回到原地,可以在当下重新开始。修四加行时心灵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没有足够强烈的出离心。这时,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回过头来精进观修共四加行,即:人身难得,世间无常,业及因果,轮回是苦。
既然是做心灵的修持,那么思维和观想就是非常重要的事。堪布卡塔仁波切说:“礼拜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菩提心,顶礼是为了袪除我执,为利益一切众生,否则就只象欧美人士喜爱健身,做了许多运动罢了。”蒋贡恭珠·罗珠塔耶仁波切引据经典说:“假如你在观想时心思散乱,即使念咒长达一劫注[2]之久,也是毫无结果的。”譬如,修《普贤七支行愿》注[3]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你要思考其意义,并依照其意义真实发心。有口无心地念,即成笑柄。
不共加行是密宗各派都规定修习的基础课程。本传承分四加行:1.皈依、礼拜和发菩提心;2.金刚萨埵百字明;3.献曼达;4.上师相应法。四加行是阶梯式上升的,应该按步骤练习。每天有较多时间修习者,为避免长时间大礼拜体力不支,可第一、二加行交替并修,然后修第三加行。前三加行练习达到基本要求后才可进入第四加行的修习。四加行起到把自己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清除自身历劫所累积的业障,排除修行途中的障碍,积累福慧资粮,产生与根本上师、历代祖师及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深刻相应并获得无上加持的作用,是进一步修法的基本条件,应当按质按量地完成,决不如马虎了事,则达不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