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995年 如何处理情绪
 
{返回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3
‘95葛荣居士禅修讲座录 1995(八)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日期: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地点:佛教黄凤翎中学
第七讲:如何处理情绪
  欢迎在座各位。今晚是我第六晚的佛教禅修讲座。第一晚讲座,我讲的是正念的重要。第二晚讲座,我讲的是出入息念的练习。第三晚讲座,我讲及出入息念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治的方法。第四晚讲座,我讲的是无所缘境的禅修。昨天晚上我讲的是修习慈心的重要。今晚我将会讲的是情绪,尤其是为我们带来苦恼的情绪。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会有情绪。在你们的文化里,经常困扰你们的是甚么情绪呢?在这个地方甚么情绪为你们制造很多的苦恼呢?你们会说是甚么情绪呢?忧虑(听众回答)。还有其他吗?抑郁、忿怒……(听众回答)。在很多国家,忧虑、抑郁、忿怒这些情绪为人们制造苦恼,所以我们今晚所探讨的课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无论是甚么令人产生苦恼的情绪,处理它们的方式都是一样的。我将会讲述一些方法,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情绪。
 
  第一个要点是,我想概括而言人类不喜欢这些不愉快的情绪。我们很容易可以理解人们为甚么不喜欢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因为当我们经验到它们的时候,我们感到很不愉快。但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慢慢地、逐渐地学习开放面对它们,因为如果我们不喜欢它们、讨厌它们,有些时候反而给予它们更多动力和能量。所以第一个要点是开放面对它们,不要因为它们在我们的心里出现而感到惊讶。这样做有时候是不容易的。但是正如我所说的,我们必须慢慢地、逐渐地、温和地培育这种开放的态度,并以这种开放的态度学习视那些不愉快的情绪为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经验它们,我们如何能够处理它们呢?所以当我们经历它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自己说:「真好,好极了,它们现在就在这里,我可以处理它们了。」以上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是:尝试付出努力向它们学习、探索它们。如果我们不喜欢它们,不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它们,我们便没有付出任何的努力向它们学习。所以我重复一遍,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你应当视其为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够真正地付出努力向它们学习,你可以从它们那里学习到很多事情。以刚才大家说过的忿怒作为例子,当忿怒出现的时候,去找出现在我为甚么忿怒?你会发现你感到忿怒是因为你的预期一种别人应该怎样,自己应该怎样的观念。当你有了亲身的体验,你会清楚地了解到问题是在自己的心里,因为你对事物应该怎样发生存有预设的形象和观念。如果你不开始发问,如果你不开始慢慢地探索,你不会有这个重大的发现。对于任何的情绪,对于你们刚才提及过的所有情绪,你都会有类似的发现。
 
  接着你对忿怒可能会有另一个发现,你会发现忿怒的时候你的身心真正发生的事情。于是你体验到正念或觉知在那个情境的重要。持有正念、持有觉知,你便能够用它来观照忿怒,或者其他任何的情绪。如果你能够觉知你的身体,你会知道当你开始忿怒的时候身体所发生的有趣事情。
 
  当我们忿怒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还有甚么事情发生呢?心跳加速,脸变得红热(听众回答)。有时候忿怒会为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身体疾病,可是忿怒对于任何一个人的呼吸都有相同的影响,这是有趣的。我们生气的时候,呼吸会有甚么变化呢?呼吸变得急速(听众回答)。当我们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呼吸会有甚么变化呢?呼吸变得缓慢和平静(听众回答)。所以你可以看到呼吸怎样告诉我们身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你持有正念,能够觉知你的呼吸,那么你会体会到:「呀!我生气了,呼吸变得很急速。」无论是甚么情绪,它们都会为身体带来某些变化,所以你可以透过身体来觉知情绪。
 
  另一样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事情是: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失去自控的能力。失控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失控,然后感觉一下我们是否还是能够觉知那些情绪。当你对那些情绪有愈来愈多的了解,你或者会学习到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情绪很多时候都是与思想有关的。情绪和思想哪个先出现呢?你们的经验如何?思想(听众回答)。他说先出现思想,是不是在座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呢?情绪先出现(听众回答)。
 
  所以,重要的地方就在这里──学习去探索。我想情绪和思想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在有情绪的时候,思想可以令情绪变大。假设我抑郁,思想可以令抑郁加剧:「我是唯一一个患有这种抑郁的人。我的抑郁不会康复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确实可以令原本可能只是轻微的情况变得严重。思想对其他情绪也有相同的影响。因此你再一次了解到正念有助于捕捉这些思想,觉知它们以后,很大程度上你便能够处理它们。
 
  第三个要点是:当那些情绪不在的时候,觉知它们不在,这是很重要的。很不幸的是,我们太过在意要摆脱它们,超越它们,以致它们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没有情绪的时候知道没有情绪,你须要保持正念。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修习正念,你有时会为自己很多时候没有那些不愉快的情绪而感到惊奇,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自己没有不愉快的情绪。觉知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不愉快的情绪,对我们的练习有很正面的影响。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牙痛,我们会很不好受,我们会为牙痛而担忧,我们真是因牙痛而受苦。但是我们没有牙痛的时候,我们从不会说:「真好!没有牙痛真好!我没有牙痛。」没有牙痛的时候,我们甚至还会想:「明天牙痛或者会回来!牙痛或许未完全治愈。」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如何自我破坏。我们很擅长于为自己制造苦恼。所以保持正念,觉知那些情绪和思想,你便可以捕捉它们。
 
  另一个工具,另一个处理情绪的方法是:当我们有这些情绪的时候,不要使用言语观念,因为有时候使用言语、使用观念会给予它们更大的动力、更大的能量。下一次如果你有情绪,例如是忿怒,你把「忿怒」这个言语观念拿掉,然后看看在所谓「忿怒」之下,你内里真正发生的事情。同样地,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的情绪。再者你会发现情绪与过去的事情和记忆有关联。如果你能够完全活在当下,没有言语观念,只是觉知那里的感受,你会看见不同的情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体会到虽然我们有恐惧、焦虑、抑郁等等不同的言语观念,但是当你不使用言语观念,直接体验它们的时候,你会知道身体和心那个时候真正发生甚么事情。
 
  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在佛法里有体证无我的法教,无论那些情绪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它们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可是我们认同情绪的习性很强烈,当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说:「这是我的忿怒,这是我的恐惧,这是我的忧虑,这是我的压力。」如果它是属于你的,你自然不会想到放开它。佛教的经籍里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视它们为访客,就像你的客人,你是招待它们的主人。那些访客来来去去,我们学习提醒自己它们只是访客。作为一个好客的主人,作为一个亲切的主人,你应该期许自己能够让那些访客自由来去。理想地说,无论访客进来,访客留驻,访客离开,主人还是一样没有改变;访客的来去对招待他们的主人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我们还是普通人,会不喜欢或喜欢某些访客,于是我们对它们会有不同的态度。这便是我们可以探索的地方。当忿怒出现的时候,去找出我现在为甚么不喜欢这个访客,然后逐渐去认识它、了解它。
 
  处理情绪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是:当我们没有那些情绪的时候,我们邀请它们到来。请尝试这个方法。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当你真的邀请它们到来的那个时候,会发生甚么事情呢?当它们不在的时候,你毅然邀请它们到来:「来,忿怒,来吧!恐惧,来吧!忧虑,来吧!」那个时候会有甚么事情发生呢?它们都不来(听众回答)!很好的答案。我们不想它们来,它们却来;我们想它们来,它们却不来。所以请用我以上提过的一些方法亲自去做实验,亲自去探索。
 
  另一个处理情绪的工具,是一种称为「知道」(knowing)或「标识」(labeling)的佛教禅修方法。禅修的时候如果思想出现,你只是说:「思想( thoughts),思想。」或者说:「思索( thinking),思索。」如果你听见声音,你心里说:「听,听。」你不去分辨是甚么声音,你只是知道自己在听声音。这种方法的意旨不是要压抑那些情绪,而是让它们呈现,但是你只是知道它们的出现,与它们保持距离。当你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有时候这种方法很有用。如果你有任何情绪,例如是忧虑、恐惧,你对自己说:「忧虑,忧虑。」或是说:「恐惧,恐惧。」然后回到你的呼吸。
 
  佛法里另一个处理情绪的方法是:观照无常,也就是观照变化。当你有情绪的时候──无论是愉快的情绪或者是不愉快的情绪──只需告诉自己它们都是会变化的。因此,重要的是当你运用过这些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情绪并发现它们奏效的时候,你便会培育出信心:「当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我知道如何对待它们。」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这种信心,你不再害怕那些情绪,放开了对它们的恐惧。于是你真正到达了这样的一个阶段:无论那些情绪存在或者不存在都没有分别。到达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接着即使你有那些情绪,你不会再因为它们而受苦,因为你知道怎样对待它们。我会见禅修者的时候,鼓励他们透过自己的努力达致这个阶段。于是他们学习培育自我依止、自我信赖,学习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我相信每一个有兴趣这样修习的人都有能力达致这种心的状态。所以请了解那个阶段并不是没有那些情绪,重点是我们如何处理它们;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我们如何对待它们。那是我们必须达到的。
 
  现在我想停一停,如果你们有任何问题请提出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很重要的范畴,我们需要清楚明白我们可以怎样做。
 

{返回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1995年 如何处理思想
下一篇:1995年 慈心禅
 1997年 禅修营第一天
 1998年 禅修营第四天
 1997年 出入息念
 1997年 禅修一日营﹙下﹚
 1997年 禅修营第二天
 1997年 禅修与情绪
 1995年 出入息念 (二)
 1997年 禅修营第三天
 1997年 禅修营第六天
 1998年 禅修营第二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唐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玄奘(高杨)[栏目:玄奘研究]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二、改造命运 夫妇卖身[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