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5 请以你自己为培育悲悯心的开始
 
{返回 在生活中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0
“Only you can free yourself from the suffering that you create yourself. ”- Godwin Samararatne
 
“只有你才可以把你自己从你自己所制造的苦恼中释放出来。” - 葛荣居士
 
﹙十五﹚请以你自己为培育悲悯心的开始    路
  你对你自己有悲悯心吗?你对别人有悲悯心吗?
先怜悯你自己
 
  上期文章提到,葛荣居士曾说,悲心(compassion)即见到某人受苦困时,生怜悯之意,并尝试协助这人离开苦困。培育悲心须由自己开始,当我们知道如何帮助自己由忧悲苦恼中释放出来,我们才会知道如何协助别人从他的忧悲苦恼中释放出来。这并不是指在物质层面协助别人如提供金钱或满足别人意愿,而是指非物质层面的协助如微笑、陪伴或提醒。
 
然后怜悯别人
 
  曾有两位同修同时向我倾诉他们个别被某人所针对,还气愤地指出这人怎样不合理,怎样无理取闹。
 
  若这事情发生在未禅修之前,我会支持他们的怨恨,说别人的不是,岂有此理。禅修后却明白到,若这样做的话,表面上是支持他们,并满足他们对我的预期,实际上却是在这两位同修已有的负面情绪上加添另一层负面情绪,使他们原有的负面情绪扩大。
 
  于是,我没有说别人的不是,也没有说这两位同修的不是,只与他们分享经验,告诉他们如何类似的情况以前亦曾发生于自己身上。但在认识禅修后,如何观察到原来当自己不停地为自己找理由,支持自己的怨恨与不满是有道理的,错的是对方,并没有使自己快乐,只会令自己激动、烦厌,也没有把面前的事情好好处理。再观察一段时日,便明白到自己的激动与烦厌是源于我对别人的行为有预期,并对此作出情绪的反应和批评,而不是源于别人的行为。
 
  亦告诉他们当时我如何开始学习无需给予这些情绪反应一个减号,也不给于别人的行为一个减号,如何学习友善地回应别人的不友善和如何学习耐性地处理面前的事情。在这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形式的困难与失落,如何可以欣然地欣赏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成也好,败也好,心的反应渐渐减轻,心便渐渐变得自由与安详,而不是再是以往的激动与烦厌。
 
  我亦建议他们都可以尝试以同样的方式来回应他们个别不友善的朋友,像做实验,看看会否有类似体验,利己利他利事情。
 
  往后的几个月,两位同修都有与我反映他们的尝试,尝试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经验。我亦分享自己过往遇到类似的情况怎样回应的经验给他们参考,让他们自己反思如何可以就个别不同的情况而作出变通、应变。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他们自己个别的情况,我只能旁听与分享经验。
 
  再过好一段日子,其中一位同修告诉我,当他学习如何回应以取代过往的反应时,发觉他朋友对他的态度也渐渐改变,虽然双方仍有隔膜,但再不是以往的互相针对。而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到如何运用禅修于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不如意的环境来训练他自己。
 
  而另一位同修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对别人行为的反应,继续被他自己的激动所折磨。
 
  我不会给予能够改变自己的同修一个加号,也不会给予不能够改变自己的另一位同修一个减号,却欣赏到他俩都有付出过个别的努力与尝试。
 
  就我自己而言,在这过程中,更清晰明白到我是不可直接去帮任何人,我只可以分享经验的方式来提醒别人,最后别人会否作出尝试帮他自己,完全是他自己的决择。
 
  同样,我亦不可以预期任何人来帮我走出忧悲苦恼,别人(包括葛荣居士) 只可以对我作出建议与提醒,最后还是要我自己去实践实行。唯一可以帮我的就是我自己一人,因为苦恼是我自己制造的,亦在我的心中,我是不可以叫别人来解决我自己心中制造的苦恼。
 
  祝愿各位明白,培育悲悯心,先要看见自己的苦恼,继而向这苦恼学习,学习了解自己,学习如何帮自己从这苦恼中释放出来,当了解自己,知道如何帮自己,才会了解别人,知道如何在适当的时候与适当的人分享这些经验,然后静心看看他会否帮他自己从他的苦恼中释放出来。
 

{返回 在生活中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16 请培育清明与详和的心
下一篇:14 请以修行为培育慈悲的根本
 20 请认识培育觉知所带来的生命力
 29 请修习四圣谛
 23 请从现状开始禅修
 38 请勿活在概念中﹙二﹚
 32 请修习不存概念的知足
 1 请友善地看待面前的境像
 21 请聆听外境与内境
 27 请开放地面对外境与内境
 34 请修习不随情绪走
 49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学佛次第入门读本 序[栏目:宽见法师]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八、五百弟子受记品──罗汉受记,衣裹宝珠[栏目: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61.文吉为涤秽服 Wen Chi washing the Masters dirty cloth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佛法的创觉者[栏目:太虚法师]
 汉传秽迹金刚法历代祖师[栏目:秽迹金刚·文集]
 平常心 Normality - 第二个障碍 The Second Obstacle[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论弥勒净土与人间佛教的逻辑关联(李光华)[栏目:人间佛教]
 第四章 无双品 一八一 无双王子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五)如何理解加持[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