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四人施设
 
{返回 人施设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8

四人施设

132.什么人是不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杀生者,不与取者,欲邪行者,妄语者,饮谷酒、果酒放逸住者一这个人被称为「不善者」。

133.什么人是比不善者更不善的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是杀生者,又鼓励别人杀生;自己既是不与取者,又鼓励别人不与取;自己既是欲邪行者,又鼓励别人欲邪行;自己既是妄语者,又鼓励别人妄语;自己既是饮谷酒、果酒放逸住者,又鼓励别人饮谷酒、果酒放逸住一这个人被称为「比不善者更不善的人」。

134.什么人是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妄语,远离饮谷酒、果酒放逸处一这个人被称为「善者」。

135.什么人是比善者更善的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远离杀生,又鼓励别人远离杀生;自己既远离不与取,又鼓励别人远离不与取;自己既远离欲邪行,又鼓励别人远离欲邪行;自己既远离妄语,又鼓励别人远离妄语;自己既远离饮谷酒、果酒放逸处,又鼓励别人远离饮谷酒、果酒放逸处一这个人被称为「比善者更善的人」

136.什么人是恶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杀生者,不与取者,欲邪行者,妄语者,两舌者,粗恶语者,绮语者,贪爱者,瞋恚心者,邪见者一这个人被称为「恶者」。

137.什么人是比恶者更恶的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是杀生者,又鼓励别人杀生;自己既是不与取者,又鼓励别人不与取;自己既是欲邪行者,又鼓励别人欲邪行;自己既是妄语者,又鼓励别人妄语;自己既是两舌者,又鼓励别人两舌;自己既是粗恶语者,又鼓励别人粗恶语;自己既是绮语者,又鼓励别人绮语;自己既是贪爱者,又鼓励别人贪爱;自己既是瞋恚心者,又鼓励别人瞋恚心;自己既是邪见者,又鼓励别人邪见一这个人被称为「比恶者更恶的人」

138.什么人是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妄语、远离两舌、远离粗恶语、远离绮语、无贪爱、无瞋息心、正见一这个人被称为「善者」

139.什么人是比善者更善的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远离杀生,又鼓励别人远离杀生;自己既远离不与取,又鼓励别人远离不与取;自己既远离欲邪行,又鼓励别人远离欲邪行;自己既远离妄语,又鼓励别人远离妄语;自己既远离两舌,又鼓励别人远离两舌:自己既远离粗恶语,又鼓励别人远离粗恶语;自己既远离绮语,又鼓励别人远离绮语;自己既无贪爱,又鼓励别人无贪爱;自己既无瞋恚心,又鼓励别人无瞋恚心;自己既是正见,又鼓励别人正见一这个人被称为「比善者更喜的人」。

140,什么人是雇法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杀生者,不与取者…乃至…邪见者一这个人被称为「恶法者」。

141. 什么人是比恶法者更恶法的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是杀生者,又鼓励别人杀生;自己既是不与取者,又鼓励他人不与取…乃至…自己既是邪见者,又鼓励别人邪见一这个人被称为「比恶法者更恶法的人」。

142.什么人是善法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乃至…正见一这个人被称为「善法者」。

143.什么人是比善法者更善法的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是远离杀生,又鼓励别人远离杀生…乃至…自己既是正见,又鼓励别人正见一这个人被称为「比善法者更善法的人」。

144.什么人是有罪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具足有罪的身业,具足有罪的口业,具足有罪的意业一这个人被称为「有罪者」。

145.什么人是多罪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具足很多有罪的身业而少无罪(的身业),具足很多有罪的口业而少无罪(的口业)具足很多有罪的意业而少无罪(的意业)一这个人被称为「多罪者」。

146.什么人是少罪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具足很多无罪的身业而少有罪(的身业),具足很多无罪的口业而少有罪(的口业)具足很多无罪的意业而少有罪(的意业)一这个人被称为「少罪者」。

147.什么人是无罪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具足无罪的身业,具足无罪的口业,具足无罪的意业一这个人被称为「无罪者」。

148.什么人是略解知者呢?

哪个人是在被说的同时(产生)法现观一这个人被称为「略解知者」。

149.什么人是广解知者呢?

哪个人是在正被详细分析所简略地说的意义时(产生)法现观一这个人被称为「广解知者」。

150.什么人是应被引导者?

哪个人从诵经、从遍问,而如理作意、被结交、被深交、敬奉诸善友,如此依次第(的产生)法现观一这个人被称为「应被引导者」。

151.什么人是文句为最首要者呢?

哪个人有多闻、多说、多忆持、多教导,他没有在此生中得到法现观一这个人被称为「文句为最首要者」。

152.什么人是适当应辩,而不快速应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正被询问问题时,他回答的适当而不快速一这个人被称为「适当应辩,而不快速应辩者」。

153.什么人是快速应辩,而不适当应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正被询问问题时,他回答的快速而不适当一这个人被称为「快速应辩,而不适当应辩者」

154.什么人既是适当应辩,也是快速应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正被询问问题时,他回答的既适当又快速一这个人被称为「既是适当应辩,也是快速应辩者」

155.什么人既不是适当应辩,也不是快速应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正被询问问题时,他回答的既不适当又不快速一这个人被称为「既不是适当应辩,也不是快速应辩者」

156.在这里,哪四种说法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说法者,说的既少又不恰当,他的群众对於恰当、不恰当不能善巧。这样的说法者在这样的群众中,说法者(与群众)混在一起。

在这里有一种说法者,说的既少又恰当,他的群众对於恰当、不恰当能善巧。这样的说法者在这样的群众中,说法者(与群众)混在一起。

在这里有一种说法者,说的既多又不恰当,他的群众对於恰当、不恰当不能善巧。这样的说法者在这样的群众中,说法者(与群众)混在一起。

在这里有一种说法者,说的既多又恰当,他的群众对於恰当、不恰当能善巧。这样的说法者在这样的群众中,说法者(与群众)混在一起。有这四种「说法

者」。

157.在这里,哪四种警喻云的人呢?

四种云一打雷而不下雨,下雨而不打雷,既打雷又下雨,既不打雷又不下雨。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云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呢?打雷而不下雨,下雨而不打雷,既打雷又下雨,既不打雷又不下雨。

〔1〕什么人是打雷而不下雨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说者,而不是做者一这样的人是打雷而不下雨者。例如那个云打雷而不下雨,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下雨而不打雷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做者,而不是说者一这样的人是下雨而不打雷者。例如那个云下雨而不打雷,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既是打雷,也是下雨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说者,也是做者一这样的人既是打雷也是下雨者。例如那个云既打雷又下雨,这个人说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既不打雷,也不下雨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说者,也不是做者一这样的人是既不打雷,也不下雨者。例如那个云既不打雷也不下雨,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云的人存在世间上。

158.在这里,哪四种譬喻老鼠的人呢?

四种老鼠一挖洞而不住者,住而不挖洞者,既是挖洞也是住者,既不挖洞也不是住者。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老鼠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呢?挖洞而不住者,住而不挖洞者,既是挖洞也是住者,既不挖洞也不是住者。

〔1〕什么人是挖洞而不住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学成法一经、应颂、记说、愒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挖洞而不住者。例如那老鼠是挖洞而不住,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住而不挖洞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有学成法一经、应颂、记说、愒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住而不挖洞者。例如那老鼠是住而不挖洞,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既是挖洞也是住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学成法一经、应颂、记说、偈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既是挖洞也是住者。例如那老鼠是既挖洞又住,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4〕什么人既是不挖洞也不是住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有学成法一经、应颂、记说、偈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既是不挖洞,也不是住者。例如那老鼠既是不挖洞也不住,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老鼠的人存在世间上。

159.在这里,哪四种警喻芒果的人呢?

四种芒果一生而色熟,熟而色生,生而色生,熟而色熟。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如芒果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人呢?生而色熟,熟而色生,生而色生,熟而色熟。

〔1〕什磨人是生而色熟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生而色熟。例如那芒果生而色熟,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熟而色生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不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熟而色生。例如那芒果是熟而色生,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是生而色生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不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生而色生。例如那芒果是生而色生,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熟而色熟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熟而色熟。例如那芒果是熟而色熟,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芒果的人存在世间上。

160.在这里,哪四种譬喻瓶子的人呢?

四种瓶子一空而被覆盖,满而被打开,空而被打开,满而被覆盖。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瓶子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呢?空而被覆盖,满而被打开,空而被打开,满而被覆盖。

〔1〕什么人是空而被覆盖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空而被覆盖者。例如那瓶子是空而被覆盖,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满而被打开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不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满而被打开者。例如那瓶子是满而被打开,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是空而被打开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不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空而被打开。例如那瓶子是空而被打开,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满而被覆盖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满而被覆盖者。例如那瓶子是满而被覆盖,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瓶子的人存在世间上。

161.在这里,哪四种誉喻湖的人呢?

四种湖一浅而见深,深而见浅,浅而见浅,深而见深,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湖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呢?浅而见深,深而见浅,浅而见浅,深而见深。

〔1〕什么人是浅而见深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浅而见深者。例如那湖是浅而见深,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深而见浅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不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深而见浅者。例如那湖是深而见浅,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是浅而见浅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不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不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不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浅而见浅者。例如那湖是浅而见浅,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深而见深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有端正一前行、後退、前看、後看、屈、伸、著僧伽梨衣、持钵,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乃至一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苦之道」一这样的人是深而见深者。例如那湖是深而见深,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湖的人存在世间上。

162.在这里,哪四种譬喻牡牛的人呢?

四种牡牛一对自己的牛群凶暴,而不对别的牛群凶暴;对别的牛群凶暴,而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既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对别的牛群凶暴;既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不对别的牛群凶暴;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牡牛的人存在世间上。

哪四种呢?对自己的牛群凶暴,而不对别的牛群凶暴;对别的牛群凶暴,而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既对自己的牛群凶暴,又对别的牛群凶暴;既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又不对别的牛群凶暴。

(1)什么人是对自己的牛群凶暴,而不对别的牛群凶暴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令自己的群体颤栗,但不令别人的群体(颤栗)一这样的人是对自己的牛群凶暴,而不对别的牛群凶暴。例如那牡牛对自己的牛群凶暴,而不对别的牛群凶暴,这个人就说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对别的牛群凶暴,而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令别人的群体颤栗,但不令自己的群体(颤栗)一这样的人是对别的牛群凶暴,而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例如牡牛对别的牛群凶暴,而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是既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对别的牛群凶暴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令自己的群体颤栗,也令别人的群体(颤栗)一这样的人是既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对别的牛群凶暴。例如那牡牛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对别的牛群凶暴,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既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不对别的牛群凶暴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令自己的群体颤栗,也不令别人的群体(颤栗)一这样的人是既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不对别的牛群凶暴。例如那牡牛既不对自己的牛群凶暴,也不对别的牛群凶暴,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杜牛的人存在世间上。

163.在这里,哪四种警喻蛇的人呢?

四种蛇一毒出而毒不激烈,毒激烈而毒不出来,毒出而且毒激烈,毒既不出来又毒不激烈,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蛇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呢?毒出而毒不激烈,毒激烈而毒不出,毒出而且毒激烈,毒既不出又毒不激烈。

〔1〕什么人是毒出而毒不激烈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不会潜伏长夜一这样的人是毒出而毒不激烈。例如那蛇毒出而毒不激烈,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毒激烈而毒不出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真的不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是潜伏长夜一这样的人是毒激烈而毒不出。例如那蛇毒激烈而毒不出,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是毒出又毒激烈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是潜伏长夜一这样的人是毒出又毒激烈。例如那蛇毒出又毒激烈,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既毒不出又毒不激烈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真的不时常生气,他的那个忿怒不会潜伏长夜一这样的人是毒既不出又毒不激烈。例如那蛇是毒既不出又毒不激烈,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譬喻蛇的人存在世间上。

164.

〔1〕什么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而说不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说诸恶行道、邪行道的外道、外道弟子们的称赞处一如此「善行道」和如此「正行道」。这样的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而说不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

〔2〕什么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而说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说诸善行道、正行道的佛陀、佛陀的声闻弟子们的不称赞之处一如此「恶行道」和如此「邪行道」。这样的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而说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

〔3〕什么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恶行道、邪行道产生相信一如此「善行道」和如此「正行道」。这样的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

〔4〕什么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善行道、正行道产生不相信——如此「恶行道」和如此「邪行道」。这样的人是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

165.

〔1〕什么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而说不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说诸恶行道、邪行道的外道、外道弟子们的不称赞之处一如此「恶行道」和如此「邪行道」。这样的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而说不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

〔2〕什么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而说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说诸善行道、正行道的佛陀、佛陀的声闻弟子们的称赞之处一如此「善行道」和如此「正行道」。这样的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而说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

〔3〕什么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恶行道、邪行道产生不相信一如此「恶行道」和如此「邪行道」。这样的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

〔4〕什么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善行道、正行道产生相信一如此「善行道」和如此「正行道」。这样的人是衡量、彻底了解之後,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

166.

〔1〕什么人是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当称赞存在,不称赞也存在(者),其中他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不称赞之处;其中他不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称赞之处一这样的人是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2〕什么人是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当称赞存在,不称赞也存在(者)其中他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称赞之处;其中他不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不称赞之处一这样的人是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

〔3〕什么人既是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是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一种人,当称赞存在,不称赞也存在(者)其中他既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不称赞之处;其中他也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称赞之处,在这里他知道那个解答问题的适当时间一这样的人既是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是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4) 什么人是既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不适时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当称赞存在,不称赞也存在(者)其中他既不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任何不称赞之处;其中他也不适时地说出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舍、正念、正知而住一这样的人是既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167.

〔1〕什么人是动奋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呢?

哪个人是从勤劳、努力、拼命而得到资生物,而不是从功德一这个人被称为「勤奋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2〕什么人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奋果生活者呢?

他化自在天包括上面的天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奋果生活者。

〔3〕什么人既是勤奋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呢?

哪个人既是从勤劳、努力、拼命而得到资生物,也是从功德(而得到资生物)一这个人被称为「既是勤奋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

〔4〕什么人既不是勤奋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呢?

诸地狱既不是勤奋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168.

〔1〕什么人是黑暗到黑暗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被生在卑贱的家里一在贱民之家、猎师之家、竹匠之家、车匠之家或除粪者之家,在贫穷、没有食物也没有喝的、辛苦的生活,在那里辛苦的得到温饱。他丑陋、难看、矮小、多病,或瞎眼或手弯曲或跛脚或半身不遂,是食物、饮料、衣服、车、花、香、涂油、卧床、住处、灯具的没得到者。他以身行恶行、以口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之後,从身坏死後投生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一这样的人是黑暗到黑暗。

〔2〕什么人是黑暗到光明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被生在卑贱的家里一在贱民之家、猎师之家、竹匠之家、车匠之家或除粪者之家,在贫穷、没有食物也没有喝的、辛苦的生活,在那里辛苦的得到温饱。他丑陋、难看、矮小、多病,或瞎眼或手弯曲或跋脚或半身不遂,是食物、饮料、衣服、车、花、香、涂油、卧床、住处、灯具的没得到者。他以身行善行、以口行善行、以意行善行之後,从身坏死後投生善趣、天界一这样的人是黑暗到光明。

〔3〕什么人是光明到黑暗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被生在高贵之家一在富有的刹帝利之家、富有的婆罗门之家或在富有的居士之家,有钱、多财富、多富裕、多黄金和银、多财产的资助、多财物和谷物。他端正、好看、清净、具足莲花般的最上容貌,是食物、饮料、衣服、车、花、香、涂油、卧床、住处、灯具的得到者。他以身行恶行、以口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他以身行恶行、以口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之後,从身坏死後投生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一这样的人是光明到黑暗。

〔4〕什么人是光明到光明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被生在高贵之家一在富有的刹帝利之家、富有的婆罗门之家或在富有的居士之家,有钱、多财富、多富裕、多黄金和银、多财产的资助、多财物和谷物。他端正、好看、清净、具足莲花般的最上容貌,是食物、饮料、衣服、车、花、香、涂油、卧床、住处、灯具的得到者。他以身行善行、以口行善行、以意行善行;他以身行善行、以口行善行、以意行善行之後,从身坏死後投生善趣、天界一这样的人是光明到光明。

169.什么人是下而下呢…乃至…这样的人是下而下。

什么人是下而上呢…乃至…这样的人是下而上。

什么人是上而下呢…乃至…这样的人是上而下。

什么人是上而上呢…乃至…这样的人是上而上。

170.在这里,哪四种譬喻树的人呢?

四种树一烂树而有坚实树群,坚实的树而有烂树群,烂树而有烂树群,坚实的树而有坚实的树群。就像这样,有这四种譬喻树的人存在世间上。哪四种呢?烂树而有坚实树群,坚实的树而有烂树群,烂树而有烂树群,坚实的树而有坚实的树群。

〔1〕什么人是烂而有坚实的随众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恶戒、恶法者,他的群体是有戒、善法者一这样的人是烂而有坚实的随众。例如那树是烂(树)而有坚实的树群,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2〕什么人是坚实而有烂的随众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有戒、善法者,他的群体是恶戒、恶法者一这样的人是坚实而有烂的随众。例如那树是坚实而有斓树群,这个人就像那譬喻。

〔3〕什么人是烂而有烂的随众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恶戒、恶法者,他的群体是恶戒、恶法者一这样的人是烂而有烂的随众。例如那树是烂而有烂树群,这个人说像那譬喻。

〔4〕什么人是坚实而有坚实的随众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有戒、善法者,他的群体是有戒、善法者一这样的人是坚实而有坚实的随众。例如那树是坚实而有坚实的树群,这个人就像那譬喻。有这四种警喻树的人存在世间上。

171.

〔1〕什么人是以色衡量、以色生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看见身高、看见(腰身等)围长、或看见样子、或看见圆满之後,在其中取得衡量之後而产生相信一这个人被称为「以色衡量、以色生信者」。

〔2〕什么人是以声音衡量、以声音生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对於别人的称赞、别人的表扬、别人的推荐、别人的宣扬,在其中取得衡量之後而产生相信一这个人被称为「以声音衡量、以声音生信者」。

172.

〔1〕什么人是以破烂衡量、以破烂生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看见衣破烂、或看见钵破烂、或看见住所破烂、或看见种种苦行之後,在其中取得衡量之後而产生相信一这个人被称为「以破烂衡量、以破烂生信者」

〔2〕什么人是以法衡量、以法生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看见戒、或看见定、或看见慧,在其中取得衡量之後而产生相信一这个人被称为「以法衡量、以法生信者」

173.

(1)什么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具足戒,而不劝导别人成就戒;自己具足定,而不劝导别人成就定;自己具足慧,而不劝导别人成就慧;自己具足解脱,而不劝导别人成就解脱;自己具足解脱知见,而不劝导别人成就解脱知见一这样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2)什么人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没具足戒,而劝导别人成就戒;自己没具足定,而劝导别人成就定;自己没具足慧,而劝导别人成就慧;自己没具足解脱,而劝导别人成就解脱;自己没具足解脱知见,而劝导别人成就解脱知见一这样的人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3)什么人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具足戒,又劝导别人成就戒;自己既具足定,又劝导别人成就定;自己既具足慧,又劝导别人成就慧;自己既具足解脱,又劝导别人成就解脱;自己既具足解脱知见,又劝导别人成能解脱知见一这样的人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4)什么人是既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为了别人的利益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自己既没具足戒,也不劝导别人成统戒;自己既没具足定,也不劝导别人成就定;自己既没具足慧,也不劝导别人成就慧;自己既没具足解脱,也不劝导别人成就解脱;自己既没具足解脱知见,也不劝导别人成说解脱知见一这样的人是既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为了别人的利益。

174.什么人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裸行者、放荡的习气、用舌头舔手,招呼而不来、招呼而不停留,不接受被人拿来的(食物)、已为他准备的(食物)、招待,他不从瓮口拿、不从锅口拿、不拿门槛中间的(食物)、不拿杖中间的(食物)、不拿杵中间的(食物)、不拿两个人正在吃的、不从怀孕者拿、不从正在授乳的妇女拿、不从已走到男子中间的(女子)拿、在公布栏上公告而得的食物不拿、母狗之处不拿、苍蝇群之处不拿、不拿鱼、肉、不喝谷酒、果酒、酸粥。

他是一家一团食或二家二团食…乃至…或七家七团食;对於一个布施也令得生活,二个布施也令得生活…乃至…七家也令得生活;一日吃食物,二日吃食物…乃至…七日吃食物。如此,甚至从事这样子定期半个月吃食物的实践而住。

他是吃野菜者、栗者、野生的谷类者、皮之削屑者、藓苔者、糠、烧焦的饭者(锅巴)、胡麻粉者、茅草者或吃牛粪者,吃掉下水果者,吃森林的根果者而生存。

他穿麻衣、粗布衣、屍衣、粪扫衣、树皮、羊皮、羊皮衣、草衣、树皮衣、木片衣、毛发的衣、马毛的衣、猫头鹰毛的衣,拔除发须而从事於拔除发须的实践,是舍弃坐具的常立行者,蹲踞而从事於专心蹲踞,是躺在荆棘床上的卧荆棘者,从事一日洗三次澡的实践而住,从事这样种种身体的折磨、彻底折磨的实践而住一这样的人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

175.什么人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屠羊者、屠豚者、补乌者、捕鹿者、猎师、捕鱼者、盗贼、刑吏、屠牛者、狱使,或者是其他任何的残忍行为者一这样的人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

176.什么人既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也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国王、刹帝利灌顶者或婆罗门大家。他在城市的东方令人做了新的祭祀堂,剃除须发,穿了粗的兽皮衣,以酥油涂抹身体之後,以鹿角磨擦背部,跟皇后、婆罗门和祭师一起进入祭祀堂。

在那里他准备直接地卧在涂满绿色的草地上。一头牡牛与同色的小牛,在第一个地方有那个牛乳,国王藉由那个(牛乳)而生存;在第二个地方有那个牛乳,皇后藉由那个而生存;在第三个地方有那个牛乳,婆罗门祭司藉由那个而生存;在第四地方有那个牛扎,藉由那个(牛乳)火供,小牛藉由残余的(牛乳)而生存。

他如此地命令说:为了祭祀的目的而这么多的牡牛被杀,为了祭祀的目的而这么多的小牛被杀,为了祭祀的目的而这么多的牡山羊被杀,为了祭祀的目的而这么多的羚羊被杀,为了祭祀的目的而这么多的马被杀,为了绑牺牲的柱子而这么多的树被砍,为了牺牲草座之目的而这么多的茅草被割。

他有那些奴仆或下人或打工的人,他们因刑罚的胁迫、恐惧的胁迫,泪流满面地哭著而做种种准备一这样的人是既折磨自己,而从事於折磨自己的实践;也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

177.什么人是既不折磨自己,也不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既不折磨他人,也不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呢?

他不折磨自己、不折磨别人,在现法中没有欲求、熄灭烦恼、清凉、感受乐者,藉由自己梵行的状态而住。在这里如来出生在世间上一(他是)阿罗汉、正等正觉、具足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的调御丈夫、天和人的导师、觉者、世尊。他自己证知这个世界、共天、共魔、共梵、沙门婆罗门、共天人的人众作证之後而宣说。

他教导法一是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完全圆满、清净、说明梵行。

居士或居士的儿子或被生在任何一家的人听那个法,他听了那个法之後,在如来身上获得信,他因为具备信的得到而思惟如此一「家居是障碍和尘道,出家是宽广。住在家里面的人想要行完全圆满、完全清净、像被磨的贝壳那样清净梵行这是不容易。那么我剃除须发,穿袈裟衣之後,从家出家到非家。」他以後舍弃少的财聚,或舍弃多的财聚,或舍弃少的亲属,或舍弃多的亲属团体之後,剃除须发,穿上袈裟衣之後,从家出家到非家。

178.

他这样地出家,具足比丘们的生活规则,舍弃杀生之後,成为离杀生者一舍离杖、舍离刀、有耻、怜悯一切生命、众生的利益而住。

舍弃不与而取之後,成为远离不与而取者一给与而取、给予才会想拿,藉由自己不盗取、清净的状态而住。

舍弃非梵行之後,成为梵行者一远行者(从非梵行远离者),从淫欲、粗俗的行为远离。

舍弃妄语之後,成为远离妄语者一实语者、确实者、正直、诚信、对世间不诈欺。

拾弃离间语之後,成为远离离间语者一从这里听了之後,不是对这些人破坏而在某地方说者;或在某一处听了之後,不是对那些人破坏而在这里说者。如此成为种种破坏的和解者或和合的促进者一和合的僧园、爱好和合、欢喜和合、说作和合的话者。

舍弃粗暴语之後,成为远离粗暴语者一那种说话柔和、悦耳、可爱、深入心坎、优雅、众人听到会喜欢、众人听到会合意、说像那样子的话者。

舍弃绮语之後,成为远离绮语者一是时语者、实语者、益语者、法语者、律语者,以时问、合理、范围、伴随利益而说值得被珍藏的话者。

179.

他是远离破坏种子、草、树者;是一食者一避开晚冬、远离非时食;远离跳舞、唱歌、音乐、看表演;远离香花环、涂油、装饰、打扮之处;远离高床、大床;远离接受金银;远离接受生谷;远离接受生肉;远离接受妇女、童女;远离婢女、奴隶;远离接受牡羊、山羊;远离接受鸡、豚;远离接受象、牛、马、骡马;远离接受田地;远离传达讯息、作信差;远离买卖;远离伪秤、伪货、伪量;远离贿赂、欺瞒、诈欺、伪造;远离砍、杀、绑、埋伏、掠夺、强盗。

180.

他是以足够保护身体的衣、支撑肚子的钵食而被满足者。无论去到哪里,他拿了之後而去,就如母鸟、公鸟不论飞到哪里,说以自己翅膀的负担而飞。就像这样,比丘是以足够保护身体的衣、支撑肚子的钵食而被满足者。无论去到哪里,他拿了之後而去。他因为具足这圣戒蕴而经验内在无罪之乐。

181.

他以眼看到色之後,不执取相、不执取微细相。就是这个原因,诸贪忧、恶不善法渗透不保护眼根而住的人,修习那种防护,守护眼根,在眼根上到达防护。以耳听到声音之後,乃至…以鼻嗅到香之後,乃至…以舌尝到味後,乃至…以身接触到触(觉)之後,乃至…以意了知法之後,不执取相、不执取微细相。就是这个原因,诸贪忧、恶不喜法渗透不保护意根而住的人,修习那种防护,守护意根,在意根上到达防护。他因为具足这圣根律仪而经验内在无恼害之乐。

182.

他在前行後退时,是正知而作的人;前顾後视时,是正知而作的人;伸手屈臂时,是正知而作的人;著僧伽梨衣、持用钵时,是正知而作的人;吃、喝、嚼、尝时,是正知而作的人;大、小便时,是正知而作的人;行走、站立、坐下、睡眠、醒著、说话、沉默时,是正知而作的人。他因为具足这圣戒蕴、具足这根律仪、具足这圣正念正知和具足这知足而受用远离的住所一森林、树下、山、石洞、山洞、墓地、山林、旷野、稻草堆等。

他乞食回来食後,结踟趺而坐,放好正直的身体(端身),击正念於面前之後,他舍断世间的贪欲之後,用离去贵欲的心而住;舍断瞋恚之後,无瞋恚心而住,怜悯一切生命、众生的利益,使得心从瞋恚中净化出来;舍断昏沉、睡眠,离去昏沉、睡眠而住,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得心从昏沉、睡眠中净化出来;舍断掉举、恶作之後,没有掉举而住,内在寂静的心,使得心从掉举、恶作中净化出来;舍断疑之後,度脱疑惑而住,在诸善法上没有疑,使得心从疑里净化出来。

183.

他舍断这些五盖、心的秽垢(随烦恼)削弱智慧、从欲乐远离、从不善法远离之後,具足有寻、有伺、离生喜乐的第一禅之後而住;由於止息了寻伺,具足内在净信、心趣於专一的状态、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禅之後而住;由於离喜、舍、正念正知而住,以身经睑安乐,圣者们宣说:「舍、具有正念、乐住者」成就第三禅而住;由於舍断苦和舍断乐,由於之前灭除喜忧,具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的第四禅之後而住。

当入定的心是这样地清净、皎洁、无斑点、离去随烦恼、柔软、适业性、确立、达到不动时,他使心转到宿住随念智。他忆念种种的宿住,也就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坏劫、无量成劫、无量坏成劫一「在那里我有这样的名、这样的种性、这样的容貌、这样的食、这样乐苦的经验、这样命终,那(个我)从其处死了,我出生在别处,在那里我也有这样的名、这样的种性、这样的容貌、这样的食、这样乐苦的经脸、这样的命终,他从那里死了,又出生在这里。」有这样的行相及境遇,他忆念种种的宿住。

184.

当入定的心是这样地清净、皎洁、无斑点、离去随烦恼、柔软、适业性、确立、达到不动时,他使心转到有情的生死之智。他以清净、超人的天眼,看到有情的生死。了知有情的下劣、胜妙、美丽、丑陋、幸福、不幸,依照著业而走-「朋友!这些实在是存在的有情们,因为具足了身恶行、具足了口恶行、具足了意恶行、恶骂圣人、怀有邪见、受持邪业。他们身体毁坏、命终之後,受生於苦界、恶趣、堕趣、地狱。朋友!或者这些实在是存在的有情,因为具足了身善行、具足了口善行、具足了意善行、不恶骂圣人、怀有正见、受持正业。他们身体毁坏、命终之後,受生於善趣、天界。」如此他以清净、超人的天眼,看到有情的生死,了知有情的下劣、胜妙、美丽、丑陋、幸福、不幸,依照著业而走。

185.

当入定的心是这样地清净、皎洁、无斑点、离去随烦恼、柔软、适业性、确立、达到不动时,他使心转到漏灭尽智。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 是导向灭苦之道」;如实地了知「诸漏」;如实地了知「这是漏集」;如实地了知「这是漏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漏之道」

当这样知、这样见时,他的心从欲漏解脱,也从有漏解脱,也从无明漏解脱。在解脱中有解脱的知识。他了知「生已被灭尽,梵行已被住立,应该做的已被做了,更不会有轮回到後世的状态」

这样的人是既不折么自己,而不从事自我折磨的实践;也不折磨他人,而不从事折么他人的实践。他不折磨自己、不折么别人,在现法中没有欲求、寂灭、经验乐者,藉由自己梵行的状态而住。

186.

〔1〕什磨人是有贪者呢?

哪个人的贪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贪者」。

〔2〕什么人是有瞋者呢?

哪个人的瞋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瞋者」。

〔3〕什么人是有痴者呢?

哪个人的痴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痴者」。

〔4〕什么人是有慢者呢?

哪个人的慢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慢者」

187.

〔I〕什么人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而不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2〕什么人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而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而不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而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

(3) 什么人既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也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既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4〕什么人既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也不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既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188.

〔I〕什么人是顺流而行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受用欲又做恶业一这个人被称为「顺流而行者」

〔2〕什么人是逆流而行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受用欲又不做恶业。他即使和苦一起,即使和忧一起,即使泪流满面而哭泣著,也行圆满、清净的梵行一这个人被称为「逆流而行者」

〔3〕什么人是自住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一这个人被称为「自住者」

〔4〕什么人是已度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罗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一这个人被称为「已度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罗门」

189.

〔I〕什么人是少闻而不具备已聪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少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少闻一不知道意义、不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少闻而不具备已听闻者。

〔2〕什么人是少闻而具备已聪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少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少闻一知道意义、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少闻而具备已听闻者。

〔3〕什么人是多闻而不具备已听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多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多闻一不知道意义、不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多闻而不具备已听闻者。

〔4〕什么人是多闻而具备已听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多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多闻一知道意义、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多闻而具备已听闻者。

190.

〔I〕什么人是不动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因为完全灭尽三结而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决定、趋向究竟正觉一这个人被称为「不动沙门」

〔2〕什么人是运花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因为完全灭尽三结、薄贪、瞋、痴性而成为一来者,只要来这个世间一次之後,苦的作尽一这个人被称为「莲花沙门」

〔3〕什么人是白莲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一这个人被称为「白莲沙门」

〔4〕什么人是在诸沙门中的柔软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一这个人被称为「在诸沙门中的柔软沙门」


{返回 人施设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五人施设
下一篇: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三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论母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四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六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一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五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三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十人施设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九人施设
 序 前言
 论藏 人施设论 细说 二人施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